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誓不入道 >

第37部分

誓不入道-第37部分

小说: 誓不入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之上,殿阁无数,左右遍植各sè花草,迎寒斗雪,异香徐徐。

    杨林、朱盖威沿路向他介绍,这是连心殿,那是居安殿,广海殿、文生殿、武义殿、殿堂之间,廊庑连绵,庭院重重。不时有三五个道士静声走过,还可看到有大道士在殿中讲道,道光如虹,变幻莫测,引人注目。

    连上三层道殿,在四层殿台上,三人来到一座偏殿门口。

    这座偏殿殿高三丈,高斗飞拱,云道彩绘的窗檐,红漆蓝瓦,藻井处有一方水池,从殿外引来的池水清潺,水雾徐徐蒸腾,颇有几分仙池模样。

    陶宝抬头望去,殿门上方挂了匾,“寻宗殿”。这是什么地方?

    殿门打开,一个长须白面的老道人走出。

    相互合礼后,杨林道人介绍道,“这位是马乘虚道长,乃寻宗殿长老。马长老,这个小道士便是耿离。一会儿还要请你费心一般。”

    马乘虚轻抚长须,长目温和,说道,“既然是千枝掌门亲自安排,本道自然不敢轻怠。随我来吧。”

    陶宝暗暗称怪,生出一种不妙的预兆。

    跨过门槛,进入殿内。环目扫视,立时发现此殿的特别之处。

    殿内结构与其它道殿一般无二。但主位之上空缺无物,而在整个大殿之内,布满了一排排的供桌,逐层依次排列,近万个灰sè小盏有序地安置在供桌之上,密密麻麻,就好像宗祠祖庙一样。

    见陶宝满脸惊疑,马乘虚微笑道,“此处乃桃门秘殿之一,寻宗殿。殿**供奉天下血脉一万三千六十七宗。只要你不是域外血脉流传,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根源来历。”

    “啊?”陶宝大惊,纵是他想像力丰富,也如何想不到桃门竟然会有这种骇人听闻的道术秘法,单单是这一万三千六十七宗血脉,又需要付出多少jīng力才能采聚回来。仅大魏有户不下百万,其中千姓万宗,子民千万,相信纵是朝庭也无法办到这等浩如烟海的巨大工程。

    看到陶宝如此表情,三道俱是露出欣慰自豪之sè,想当初道祖下令建此宗殿,众多道人纷纷流入民间,千方百计,秘密采集了千万凡俗兆民的血液,前后历经四百余年,方才集聚了这万余的血脉根源。

    陶宝面上虽然仍然镇定,但道心狂颤,暗呼不妙,甚至感到一个巨大的陷阱就在眼前。

    马乘虚微微笑道:“耿离,听闻你是遗弃子,你可取一滴道血给我,待我施展道术,为你寻宗溯祖。看看你到底是何姓血脉。”

    杨林、朱盖威两个大道士自然而然地分站在陶宝身后,看似无意,实则只要陶宝露出一丝异样,无论是想逃走,还是暴起伤人,鱼死网破,都将难以实现。

    陶宝当然知道其中后果,但在三位大道士面前,诸多想法都不过梦幻一场。

    这也怪不得桃门道派这般严格审查。事实上,陶宝出现的时机实在太微妙了,桃门大典就在眼前,而且羲一阳火又对桃门道派至关重要,其中另有隐情,绝不仅仅是因为千枝道人后人所立那么简单的理由。所以在对待陶宝的问题上,直接由千枝道人亲自过问,一方面令人追查耿离来历,一方面特别要求令寻宗殿负责甄别纠察。

    陶宝自然想不到其中内情,尚以为每个入门弟子都要经此一试。别无它法,只得在指尖上逼出一滴道血。

    血滴如珠,艳红如玉,散shè着微弱却莹莹地道光,与寻常凡人鲜血形质迥异。

    马乘虚道人神sè一凝,道力牵引,将陶宝这滴道血摄了过去,落在一只灰盏里面。

    马乘虚双目虚张,道衣飘荡,道诀连打,双手之间爆出一大团浑圆耀眼的道光光球,道光之内,隐约可现无数蝌蚪状的微小道火,密密麻麻,看似无序,宛若鱼群嬉游。

    一双大手按在光球之上,轻轻一压,浑圆地道光光球蓦地炸开,无数细微道火脱困而出,洋洋洒洒,四散奔逃。马乘虚左手擒摄,右手疾挥,密集的道火纷纷shè出,火萤飞舞,火线流星,每一缕道火都准确地落在了殿内万余只灰盏之中,万点道火犹如万点星辰,蔚为状观,几乎瞬间就点亮了整个大殿内。

    一股神秘而浩然的力量慢慢地在这种类似祭礼的仪式中出现。

    无形的威压沛然降至,仿佛整个大殿都被震动地晃了几晃。

    陶宝禁受不住,连连倒退,到了殿口才停下脚步。

    马乘虚神sè倍加凝重,口中道诀不断,双掌翻动时道芒闪烁,渐渐地,殿内万余血脉灯盏上的道火倏大倏小,共同呼吸一般。映得大殿忽暗忽亮,倍添诡异。

    陶宝只觉得全身血脉贲张,几乎不由自主地随着那万盏道火跳跃呼吸起伏。

    ‘呼’,马乘虚指头一点,一缕明黄的道火落在陶宝那道血盏内,燃了起来。

    陶宝浑身一抖,神智顿时陷入迷茫,眼前仿佛一片大道光明,神游太虚一般。

    马乘虚全神贯注,道诀相引,将那燃烧着陶宝道血地明黄道火挑了出来。

    “去!”马乘虚轻喝一声,口张鼻扩,颌下雪白的长须飞舞,犹如道仙临世。

    沾燃了陶宝道血的明黄道火宛如生了灵智,徐徐飘起,在大殿之内游荡起来。

    马乘虚唇边低语,仿若诵读上古密咒。

    杨林、朱盖威亦是第一次见到马乘虚施展这神秘道法,见此情形,相视骇然,几疑这是邪门道派之法。

    实情其实也相差不多。马乘虚正是邪道散修出身,拜入桃门后,被安排到这寻宗殿主事,却正合了他的意愿。

    足足一柱香时光,那明黄道火已经在大殿内游荡了三圈,却不肯落入任何一盏血脉火盏之中。

    马乘虚眉根轻皱,向杨、朱二道说道,“看来这耿离并非此殿中众生的血脉。你们看,是不是要去秘殿中试一试。”

    宗血道脉乃是道法中最神秘的道法之一。因此一些特殊人物的血脉自然不可能与众生同居,而是另藏一秘殿之中。

    杨林道人郑重地点头道,“他不在此殿中才好,岂不正说明他是千枝掌门的耿氏一脉。”

    朱盖威同样点头,道,“还是去秘殿吧。总要查出他的根底来。”

    “既然你们都同意,那么我就打开秘殿。”马乘虚颌首道。

    说罢,马乘虚连续向殿中空虚处打出百多道道力,勾引阵法。大殿剧震,殿中凭空现出一座塔状的秘殿。

    秘殿高约一丈,殿体古朴无华,却散发出无形有质地阵阵恐怖道力。秘殿之内,则是一片虚空,只有数百颗道火如萤闪烁,漫天飞舞。

    秘殿刚刚出现,那颗代表了陶宝血脉的明黄道火腾地一跳,似乎发现了什么,快如流星地飞窜进秘殿虚空之中,笔直地追向其中一颗稍大的道火。

    “哈哈,他的宗脉果然在这秘殿之中。看来,他必是耿家后脉无疑。”杨林微笑着对朱盖虚说道。

    朱盖虚长舒口气,亦笑道:“应是如此了。最难得此子修道资质极佳,若jīng心培养,百年内晋身大道士绝非难事。”

    忽然,马乘虚发出惊诧之声,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地景像。

    马乘虚长须轻颤道:“你们错了,他并不是耿家的血脉。”

    杨、朱二道俱是一愕,四目同时聚到马乘虚脸上,却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答案。



………【第四十二章 月神赋】………

    “耿离,散修出身,修道四月零十九天。今列入我桃门道派,归属山华殿弟子,应拜李昆大道士为师。”

    桃门第七层山华殿外,杨林道人作为道基引路人将陶宝交接给山华殿长老李昆道人。

    李昆脸狭鼻塌,厚唇兔齿,相貌丑陋,却长了一双明亮生辉、充满智慧的眼睛,令人一见难忘,甚至有种特别让人亲近的感觉。

    “嘿,好高的身材,就是道力弱了些。”李昆上下打量着陶宝,缓缓说道。

    虽然明知道自己身处桃门心怀异志,面对这个正式意义上的师付仍心起波澜。规规矩矩地行了拜师大礼,算是正式成为桃门弟子。

    杨林捉住李昆耳语不绝,李昆面带微笑,仔细倾听,不时颌首点头,三寸短须上下翘动,很是有趣。

    杨林走后,李昆道人一把捉住陶宝的手,不顾他的挣扎,满脸好奇地兴冲冲问道,“小子,你才修道四个多月就宰了恶道李觉?快跟为师说说,你怎么办到的。”

    陶宝哑然无语,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师父竟是这般的有趣。

    桃门道派能够在众多道门中称雄千年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更不是因为门中有两大天迹道人作镇一方,而是因为其派中弟子修炼之刻苦。

    众殿之旁,有诸多庭院,房中床榻整洁,软被轻枕,一应俱全。

    每逢朝中晚定时有jīng美食物供应。

    每季更替之时,自有裁剪合体的新衣棉袄三套送来。

    可惜,桃门三千弟子无一人睡、食、衣,在他们看来,修道当以苦当甘,无时无刻。

    陶宝一直以为自已修炼艰苦,此时才发觉与桃门弟子相比,自己就是在玩乐。

    听陶宝讲完‘故事’后的第一件事,李昆第一条师命就是将陶宝身上这件‘宝衣’收去,只还了他一件普普通通单薄的青灰道衣。

    入夜时分,积云浓厚,北风寒,大雪降。

    陶宝随山华殿二百八十六名散修出身的弟子来到大殿井藻之中,依次静坐,继而鸦雀无声。聆听雪花飞舞之因,悟道落地而化之果。

    一片片雪花飘落在陶宝的头发、眼眉、鼻口,道衣单薄,寒风侵体,许久没有感受到寒冷的感觉令他jīng神一振,睡意全无。眼睛余光之处,二百八十五名弟子俱道心凝重,耳根轻颤,似乎每一片雪花都是一首动听音乐。

    腹中早已空空荡荡,火烧之感已经是第三次袭来。平常两三rì不吃东西尚不觉如何,今番却饥饿的发慌,鼻中尽是厢殿旁膳房的美妙米香。

    视已如瓦,裹寒如夏。

    二百八十六名弟子就是二百八十六尊人形石雕。

    道心宁静,万物静寂。

    只余雪花热闹地嬉舞之声,陶宝从来没有听到过这般动听的音律,自然万妙。

    ‘嗡’地一震,道心洞开,仿佛打开了宇宙通天的大门,天地灵气如无际海,任取任夺。虚空无涯,纵虎吞鲸吸不过沧海一粟。

    陶宝尽情地沟通天地,道诀以前所未见地速度在运转,不停地在虚空中采摄所需的灵气,化为体内道元。

    松实道元、方寸湖几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纵是火核道元也在缓缓增加。

    陶宝完全忘我,陷入最深沉的境界中。任雪花将全身包围了一层又一层。

    “道法修炼大体有二。其一为道草法,即是以自身得道道草为根本,终身修炼体悟其jīng华道义,最终草既道,道既我,我既草,以草入道,以草为道。其二为问道法,即是抛开道草,只以其为入道藉凭,感悟天地、自身、诸天万物,最终可化身诸天之一而得道。”

    李昆道人席地而坐,头顶桃枝,背倚桃干,随意之极,向陶宝慢慢讲道。

    陶宝豁然开朗,平rì的疑问此刻终得开解。

    李昆继续道,“当rì你能宰了李觉,实属侥幸。盖因那李觉修的就是道草法,虽然修炼百年,却因被道草的独有道法所迷,而不识其中至理。所以虽然道草众多,反而落了下乘,最后一塌糊涂,损了一条xìng命。”

    陶宝轻叹道,“这便是所谓的十八般兵器样样通,却无一样jīng的道理吧。”

    李昆挠挠湿粘打缕的头发,又用这手掌连着拍打陶宝肩头,笑呵呵地道:“说的对,说的对,就这是个理儿。其实道草法,问道法各有其理,不分高下的。你想学习专jīng哪种?”

    陶宝喃声道,“难道不能两法同时jīng进吗?”

    李昆道人笑嘻嘻地捏着他的脸道,“不许你这样想,听到没有,不许你这样想,扔掉扔掉。”

    卯时。钟楼之下。

    两个弟子凝重,庄仪,推动木桩,撞击钟楼里悬吊的黄铜大钟。

    “当——”,第一声响,黄钟大吕,清脆响亮,悠扬远彻。

    “当——”,第二声响,暮sè震颤,露出一丝胆怯。红rì破晓。

    “当——”,第三声响,大道之音,与第一道阳光一同植入众道心神之中。

    随着醒钟敲响,冉冉初升的太阳将温煦的晨光穿过钟楼高顶飞檐照在楼下极为宽阔的坪台上。

    陶宝道心仍然沉醉在那钟声破晓的奇妙感觉之中。

    钟声初响时,洪大的声响仿若一记重锤撞击在他的道心之上,几至道心摇摇yù坠。当第二响时,穿透心胸,仿如在道心之上打开一扇门,将其中的软弱、虚怯尽数震的粉碎。第三声再响时,道心已经‘醒’来,神空气荡,与破开暮sè的初阳混沌于一体,澄净无暇。

    朝钟暮鼓,莫不是对道心的锺击、凝炼。

    “此本是桃门正宗道典《桃源记》,共分三篇,全文五千余字,只允许你三个时辰记熟。同样,这本《桃花道法》分五册,这是第一册,全文一万三千余字,傍晚暮鼓敲响前需交还给我。”李昆在观泉崖找到陶宝时,随手丢给他两本桃门道典。

    待李昆道人走后,陶宝方才醒悟,匆忙结束清晨早课,翻动起道典来。

    旁边‘噗’地传来低笑声,陶宝愕然抬头,却见是本殿的一位齐姓师姐。

    “耿师弟,你不必听师尊吓唬,这些道典在品jīng阁都有,可以随时借阅,算不上什么秘典。”

    陶宝暗忖道,我也想借来慢慢学习,可惜不知什么时候,我这个jiān细就有暴露的危机,还是抓紧时间多看看吧。

    齐姓师姐见陶宝没有听她的话,一门心思翻书苦读,没好气地轻嗔一声,扭身离开。

    天sè将黑未黑之时,李昆准时将道典收回怀中。

    “耿离,你且随我来,今rì仍有你的课。”

    “我桃门道祖以桃树得道,已有万年之久,但其所修并非道草法,而是问道法。讲求取地之灵气,润化万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