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 >

第25部分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第25部分

小说: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受到习惯法的严厉惩罚。

    摇篮边的礼仪——诞生礼

    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举行,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

    人的诞生,俗称“生日”。婴儿降生,是人生的开始,也是人生的大事、喜事,家人欢欣,亲朋相贺。

    在莆田,诞生礼非常隆重,在婴儿降世后要持续整整一年。婴儿降生后十四天,举行个仪式,叫“十四朝”,届时舅家要置办十全果为婴儿祝福。出生满三十天,进行的仪礼叫“满月”,俗称“出月”。此时要做三件事:一是“洗儿”,旧法接生,婴儿要等到出月才给他沐浴。沐浴时,先举行仪式,备礼谢神告祖,然后用“午时草”(端午节留下的菖蒲牡荆等干草)烧汤为婴儿洗澡。澡盆中放涂红铜钱,请老年妇女(认为命好的)在厅堂上给婴儿洗澡。二是剃头画桃。婴儿浴后,用洁净的剃刀剃去胎发,只在囟门处,留下一小撮。再由其父或其祖父用雄黄在婴儿头顶画个大桃,谓能使其聪明长寿(莆田对上当受骗者有“头顶没有画桃”之说)。

    之后,给婴儿换上新衣,戴上饰有“福”或“寿”字的小帽,挂上“长寿锁”,抱到厅堂拜祖先、拜灶公、拜长辈、讨“挂月豆”红包。三是给亲邻小孩们分红蛋。这天产妇娘家送来婴儿衣裤、鞋帽、襁褓、项圈、手镯、脚环及喜蛋(熟蛋壳染红)等贺礼。头胎婴儿若是男孩,还要办“出月酒”或演戏庆贺一番。

    婴儿满一周岁称“周日卒”,俗称“对日卒”、“摸摸”。要举行“日卒盘试儿”仪式。这天婴儿外婆家送来小儿衣帽、鞋饰等。母亲给小儿穿上新衣服,然后在厅堂中地上放一只大“米筛”,内放剪刀、量尺、戥子、算盘、毛笔、书本、钱币等物,以此卜定婴儿日后的前途、爱好。此称“试日卒”、“摸摸”。“摸摸”时小儿要坐在一只小石臼上,意为坐石头上就有饭吃。

    诞生礼——各族礼仪

    回族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不送葬。若在途中遇见送亲、送葬的,要尽快避开,不能迎面而行。在饮食上也有一些戒律,尤其注意的是不让孕妇吃兔子肉。据说吃了兔子肉,生下的小孩嘴和兔子嘴一样是豁的。也不允许孕妇平时随意讥笑别人的小孩,更不能笑有*缺陷的小孩。临产时,孕妇要洗净,尽快住进产房,这叫“占房”。

    婴儿诞生时,产房除了接生婆外,一般连自己的丈夫也不得随意入内,门帘上要挂一个红绸或红布条条,提醒外人免进(在医院生小孩除外)。婴儿哇哇降生后,若是男孩,则在家庭或亲属、近邻中,选择一个聪明、诚实、勇敢的人首先踏进产房;如是女孩,要选择一个温柔、善良、勤快的人首先踏进产房,这叫“踩生”。回族认为,孩子出生后,谁先*产房,孩子的气质、性质就像谁。这是回族人民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希冀。

    接生婆接完小孩以后,主人要给她五至十元的补贴,有的还给实一件衣服。在孩子出生三天的时候,回族叫“三洗”,也叫“洗三”,要用热水洗掉孩子身上的污垢。这天,主人要用羊肉臊子面款待亲戚、朋友、乡亲,祝贺小孩平安无事,长命百岁。而乡亲、朋友在洗三这天,给月婆子送长面、油香、锅块、鸡蛋、肉等营养品,表现了回族内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心同德的风尚。有的月婆子在坐月子期间缺奶,就让家里人拿一个小碗收吃七家面,这叫“修渠引水”。

    孩子满月后,还要举行满月礼,也叫贺满月。这天,要请剃头师理齐孩子头发,并根据头发的重量,相应地向贫穷人施散一部分钱财和物品。同时,将剃下的小孩头发,丸成一个小球,用线和沙布网住,连在小孩的枕头上,意为壮胆、吉利,健康成长。

    上海等地回族穆斯林还给孩子留小辫、戴手镯、锁片,祝愿孩子长大*。贺满月,也要做饭菜、炸油香等,款待亲朋好友和孩子的舅舅、外爷、外奶奶等亲戚以及左邻右舍。孩子到了一百天,有的还举行“百日礼”,回族也叫“赶百路子”,祝福孩子一生中走宽阔的道路,奔远大的前程。

    潮州人

    人一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礼、婚礼、寿礼、葬礼。五大人生礼仪,潮州人除冠礼外至今还颇盛行。

    诞生是人生的开端,诞生礼也是人生的开端礼。早在怀孕期间,就有许多习俗,如把怀孕称作“有喜”、“有身份”。孕妇还有许多保胎的禁忌,如:忌浆洗蚊帐被褥时淋开水,忌裁布、漂染、缝补衣服,忌拆床挪动箱柜,更禁修葺房屋,避讳丧事等。认为轻者将来孩子出生时身上会带伤疤、色斑,重者会导致残缺、死胎流产。有的孕妇被算卜先生认定是命带“天狗”的,为了使孩子不被“天狗”叼走,丈夫要到首饰店买一把银锁,趁妻子熟睡时悄悄地锁在她的脖子上。

    临产前,有的地方还要到庙宇拜“催生婆婆”,保佑顺产。怀孕至十个月,孩子尚未呱呱坠地,娘家就要“送催生”,派人送来一只熟鸡蛋,祈望象母鸡下蛋一样顺当、平安。

    接生后,有的地方要把胎盘埋于江滨沙滩,说是埋得越深孩子的胃力越好,有的地方则把胎盘撒上草木灰密封于坛罐,置于床底下。

    诞生礼的过渡期有许多礼仪。婴儿出生三至七天称作“上腊”,这期间要严格护理,产房不能透风,不能高声喧嚷,更不能搬动产房家具。所谓“上腊”是婴儿出生几天后,身体开始收敛,肌肉由红嫩变得蜡黄;再者,从前多土法接生,接生婆使用没经消毒的尖刀断脐带,容易染上破伤风菌,一般它的潜伏期为一周,所以,这算作一个危险期,若不严格护理会招惹不测。出生第十二天要举行“开荤”仪式,产妇开始由吃素转入吃荤,还要给邻里、亲朋送礼物。生男孩的要送糖糯米干饭,生女孩的要送甜“鱼春圆”(一种薯粉制的小圆子)。亲朋也要回赠白糖、面条表示祝贺。满月时要设宴请客庆贺一番,婴儿至此方能由产房出客厅。满四个月时还要举行“帕兴”仪式,外婆送来新衣服、新肚兜、新襁褓。从此,孩子方可穿新衣服、戴金挂银。

    有的婴儿由于种种原因,体弱多病,难养,还要挂百家锁。即由父母到四邻一百家人家乞钱,买一把银锁,挂在孩子脖子上,象征着孩子为百家所有,不易被妖魔夺去。

    哈尼族

    哈尼族以接生、报喜、贺生、命名以及周岁礼等仪式来完成其诞生礼。整个仪式充溢的是庄重圣洁、喜气洋洋的气氛。哈尼族诞生礼中最核心的内容当属命名仪式,该仪式明确指出了新生儿在未来社会中将扮演的社会身份与角色。取名仪式往往择单日进行,最迟不能超过婴儿出生的第11天。取名那天,婴儿被第一次抱出屋外。取名之前,除杀好鸡、蒸好糯米饭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请一个八、九岁的儿童在院中央模拟劳动。通过这一仪式,郑重向世人宣告这个婴儿已由一个自然的人*而为社会的、文化的人。

    维吾尔族

    新疆人的出生、成长、婚配、生育、死亡与别人一样,不可能有新的内容和形式。但是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却使新疆人在人生过程中有着与别人不尽相同的经历。新生命即将出生,这是一件大事,各民族都以郑重的态度对待新生命的到来。塔吉克人在产妇临盆时在门口生起一团火、避灾祈福。塔吉克人在新生命诞生后立即向天窗处鸣枪三发,或者大喊三声,一是向人们宣布这家新添了一个男孩,二是用响声驱除妖邪。如果是女孩则不鸣枪,而是在婴儿的头下放一把扫帚,祝她将来成为一个恪守妇道的好女人。柯尔克孜、哈萨克等民族也有此俗。在过去没有枪的时候,用的是响箭。

    满月酒与满月头

    刚生过孩子的妇女,一般要休息一个月,身体才能逐渐恢复。这一个月的休息,俗称“坐月子”。婴儿出生后,一般也要在襁褓中过一个月,才能出门。这一个月对母亲和婴儿的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孩子满月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人生仪俗。

    满月那天,一般家庭都要办“满月酒”,也叫“弥月酒”。这天,亲朋好友携带礼物前来祝贺,特别是外婆,更是要事先准备好各种食品和孩子的衣裤鞋帽,早早赶来,看望小外孙和女儿。

    在江苏、浙江一些地方,生活宽裕的家庭,不但要做满月酒款待亲友,还要张灯结彩,请来艺人演唱弹词助兴。陕西一些家庭做满月时还要请来皮影戏班,吹拉弹唱,热闹非凡。

    满月礼中,最重要的仪俗要数“剃满月头”,电有些地方称作“落胎发”。这是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剃发。新生儿的胎发受之于父母,因此自古以来,剪胎发受到格外重视。

    在浙江宁波,落胎发要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来抱婴儿。在上海郊区,则由祖父来抱。还有许多地方,满月剃头的礼仪要请婴儿的舅舅来主持。

    在浙江绍兴,剃发一般在堂屋进行,舅舅怀抱婴儿端坐中央,请来的剃头师傅先将一把嚼烂的茶叶抹在孩子头上,据说这样以后就能长出像茶树一样浓密的头发,并且不容易生疮。剃头也不是将头发全部剃光,额头要留一块方方正正的“聪明发”,脑后要蓄一绺“撑根发”(北方称“百岁毛”),而眉毛倒要全部剃光,据说这样日后男孩子能长成浓眉,女孩子能长出秀眉。剃下的胎发,一般也不随便扔掉。有的地方将胎发用红纸包好,挂在床头,按过去的说法,这样可以替婴儿压邪。

    有的地方将胎发搓成球形,用红线串好,挂在床头镇邪。现在还有人将胎发制成胎毫毛笔,留作纪念。人的一生中只有胎发的顶端呈尖针状,所以胎毫毛笔就十分珍贵了。剃过满月头后,妈妈给孩子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并把外婆送来的长命锁、关刀、梳子、圆镜等佩挂在孩子身上。这些小玩意儿各有不同的含义:圆镜能照妖、关刀可驱魔、梳子能辟邪、长命锁则能护佑孩子长命百岁。孩子满月以后,身体适应了周围的新环境,就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民间有满月后舅舅或外婆来接婴儿母子回娘家小住的风俗,俗称“走满月”、“过满月”或“搬满月”、“叫满月”。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浙江湖州一带“婴孩满月剃头之后,须与舅父怀抱前走,姑父撑雨伞遮于婴孩头上随之,赴街*一圈”。安徽寿春等地婴儿满月剃头后,也要请舅父抱着到大街上走一趟,如遇见行人,就同婴儿说:“认得吗?不要怕”。这种习俗都是让婴儿外出见见世面,将来不怕生人,举止大方,出息能干,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旧时抚养一个孩子长大很不容易。满月,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最为脆弱的阶段,在有些地区,还出现了表示喜庆的特别风俗。

    在陕西等地,做满月有个特殊的习俗,叫“挂红”。这一天里,谁都可以给婴儿的爷爷、奶奶脸上抹红或者涂黑,宾主、老少均可任意笑闹。在陕西,满月要吃红蛋,酒席上要有红肉,卧室里要挂红门帘,以示喜*火,祝愿孩子一生都兴兴旺旺,红红火火。

    满周岁的“抓周儿”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宋·吴自牧《梦梁录·育子》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虽然,小孩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此礼平时也适用)。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通过小孩抓周儿,在客观上检验了生母、看妈、奶妈对小孩是如何带领的,是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长并不迷信,但仍主张让小孩抓周儿,也是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