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作文桥--高中生优秀作文一本全 >

第24部分

作文桥--高中生优秀作文一本全-第24部分

小说: 作文桥--高中生优秀作文一本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瞬间,那些织梦的日子在日月轮换间悄然滑落,离别的脚步正一步步逼近。多情却似总无情,唯有六月笑难成。蜡烛有心乃惜别,为我垂泪到天明。太多的欢笑,太多的努力,太多的回忆,太多的难舍难分,太多……我不想说亦说不起那不得不说出口的“再见,我的朋友。”此时此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似乎只是虚幻。惧怕,无奈,伤怀,留恋,不知还要有多少个夜晚不想说再见。

    有爱不觉天涯远,即使是飘散在天边的花儿也一样心手相连。让我们相信吧,那把我们紧紧维系在一起的爱,会创造奇迹!



………【第一百〇一章 城东卖矛,城西卖盾】………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矛盾”的故事。那时我就在想,为什么大家要嘲笑那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呢?如同所有的商贩一样,他只是在夸耀自己的东西,而唯一做错的就是他不应该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来卖。试想,如果这个人在城东卖矛,再叫另一个人在城西卖盾,两人都夸各自所卖的东西,还会招来嘲笑吗?

    矛盾不是从来就有的,它需要对象与时机。对象是指与它相反存在的事物,而时机就是与相反对象相遇的时刻。二者不可缺一。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也是我的一个经历。那天,同学邀请我去她家里参加她的生日派对。刚到她家,和一同来的同学打了招呼后,就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我爸爸妈妈吵架了。这时矛盾就来了。回家劝爸妈,这刚来就走不礼貌;呆在这里,又怕那边越吵越凶——时机与对象兼备。

    由此还可以看出,矛盾不仅仅是存在物质间的。矛盾大到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小到现在普遍存在的家庭矛盾、朋友矛盾等等。所以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存在于自古以来的整个世界。

    ‘矛盾’这一词在每个人看来都会把它列为贬义的一类,虽然我们不能否定它的存在,但可以避免它的到来。

    我们家一直都在吃一种品牌的蛋白粉,还使用这个品牌的一些洗涤用品等。我发现我用来吃蛋白粉的碗,只要吃完没有及时洗,那么残留在碗里的蛋白粉就再也洗不掉了,包括用它们自己品牌的洗涤剂。每次我听这个品牌对它的商品做的宣传时,就会想到“矛盾”的故事,但为什么没有人来嘲笑这个品牌,而且还一直有很多人来购买这个品牌的东西,以致于它一举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呢?原因很简单,虽然与它相反的对象存在,但它没有让这两者同时出现在大部分人的面前,也就是我在前面说的“城东卖矛,城西卖盾”。



………【第一百〇二章 谈意气】………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此意气者,“意气和气概”也。

    乱世出英雄,英雄洒意气。有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楚霸王项羽,有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忠臣文天祥,有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不屈巾帼刘胡兰,有那“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一代伟人*,更有那针砭时事写出“如匕首,如投枪”警世之作的鲁迅和誓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毋庸置疑,那曾在历史上叱诧风云的人物必定很是具有非凡的“意志和气概”,而且也正因此才使他们具有了非凡的胆识。他们一腔热血,敢做敢当。在当时看来,他们似乎都长了反骨。他们蔑视当时一切所谓的正道,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抛开自己的利益去实现人生意义。他们那锐不可当的意气成就了他们,使他们流芳千古,而不像那等毫无意气可言、在金钱和权势面前便摇起了尾巴的诸如袁世凯汪精卫之流,他们只能遗臭万年。如此看来,我们必须得意气起来。

    然而如今太平盛世,想来似乎没得意气的用武之地,但仍不乏“意气”之人。他们或玩世不恭,或心高气傲,或愤世嫉俗,或孤芳自赏。他们总是唾星四溅的咒骂着世态炎凉,似乎社会是如此破烂而他又是如此意气所以全社会只等着他去拯救。他们大多是些年轻人,这或许是令人欣慰的。然而再看看那些年长者,他们似乎很是文明而不懂如何咒骂,或者连抱怨也没了,甚至像是深谙为人之道而在“这样的社会”如鱼得水。是习惯了,成熟了,还是他们已然没了意气?没有人会愿意相信真有那么个蜕变过程。

    然而似乎连很令男性大众喜欢的Beyond乐队也应了这般。虽是中国的摇滚乐队,但出道时也出了不少反抗当家的诸如《无语问苍天》《我是愤怒》《不可一世》的意气之篇。然而在出道二十年后,虽已名声在外,却又唱出了“不管这种争执有形或老套,未做好的继续做,活着必须革命,心高气傲,哪里都去不到……”(出自《抗战二十年》)。他们似乎在感叹“意气终将要被磨消,人最后还是要为了活着而活着”。

    我想起了我前不久读过的一部小说,名唤《沧浪之水》,讲的是一位“意气”了六年之久的闲职研究生因忍受不了生活的压力和权钱的诱惑而放下自己的精神追求去谋划官运最终成为厅长的故事。刚开始,“在那些岁月里,我心中充满了驰骋天下普度众生的激情……我用不屑的眼神看着那些整天只知道为自己的私利奔波的俗人。我很瞧不起那种轻于鸿毛的庸人哲学……我觉得自己注定要为天下先。”到后来,“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神话,我是人,人生意义都是假的,人只有一辈子,人活着注定要为鼻子前的那点东西而奋斗,这才现实。”我很奇怪自己对于主人公的心灵抉择过程和最终选择竟没有一丝反感,到后来猛然惊醒才发现自己的意气竟如此容易沉沦,难道现实真有如此染化能力吗?

    前几天《中国剪报》一则消息说,某医院一王姓科室主任在收了十年的回扣后最终还是因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将此事报予了媒体,同时也将那些回扣捐给了贫困学生。这还是很令人快慰的。人人天生“意气”,若能像王某一样保持着这份意气该是多好,扔了改了本性实在可惜。

    一条鱼死了,可能是他本身的问题;然而一池塘的鱼全死了,那必是池塘的问题了。对于“意气”的消逝,是不是也该考虑社会他本身的某些制度具有了扼杀性?

    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期待“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一百〇三章 诗意地生活】………

    瑞典作家梅特林克说,在星期日不去酒店喝个醉,却安静地待在他的苹果树下读书的农民;厌弃跑马场的纷扰喧嚣却去看一场高雅的戏或者独享一个宁静的午后的小市民;不去街上唱粗俗歌曲或哼些无聊的曲子,却走向田间或者城墙看日落的工人。他们都把一根无名的,无意识的,可绝不是不重要的木柴投进了人类的大火中。梅特林克告诉我们:诗意地生活。

    路边挣扎在水泥缝中的小草,停在电线杆上三五成群的麻雀,当他们意外地闯入我的视线,我总会感受到一股淡淡的诗意。我知道,它们或许不适合这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我也不适合这样悠闲的脚步;我知道,不远处那只无形的怪兽正咆哮着蹲在那里等者我。一阵恐惧和难以言喻的无助将诗意迅速浇灭。加快脚步,上车,吃饭,做练习……

    叹着气关上厚厚的练习册,耳边的蝉声震耳欲聋。突然发现,忙,只是逃避的借口,怪兽始终要面对,我不应被它绕乱脚步,而更应该诗意地生活着。

    偶尔,在忙碌之余,我开始做我喜欢做的事。有时候,戴上耳机,单纯地听五月天的歌;或者信手拿来一本《读者》,边吃绿豆糕边同时品着书和美味。那一刻,总是可以触摸到心底那纯净的诗意的地方。在用诗意漂净我湛蓝的天空后,我拿起笔,打开数学书。

    就是这一份适宜,那蝉声提醒我的诗意,让我的生活不再不安。饭后,听着英语,在河边散步,吹风;带去学校的一个橘子,被“骨肉分离”*不同的胃中;有时很想写首有点蹩脚的小诗,只是为了不辜负灿烂的阳光……每天都是忙碌而又诗意的。

    现在,我走向那只怪兽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我手中握着的,周身散发的,全是内心凝聚的勇气。我不会因为它而生活在慌乱之中。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无数的怪兽,所以,我更因该诗意地生活。

    不知道梅特林克是否诗意地生活着,不知道他有没有发现,六月的云都特别顽皮。但我知道的是,此刻我已将一根木柴投入人类的大火中,此刻,我正诗意地生活着。



………【第一百〇四章 善良】………

    对于善良一词,是很多人青睐的一种美德,人都说有一颗善心可以让自己懂得美丽,这就是女孩子们的一个过人之处;她们可以用善良打动你,那一个眼神,带着可以融化一切的力量来*你的心灵。

    ——题记

    有一个女孩曾经对我说:你应该送给你自己一份善良,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

    她说,如果我一个人在黑夜里步行,我是不会惧怕的,因为她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化身。我看书里的描述说,女孩子最怕的就是黑暗,她们是世上感情最脆弱的动物,所以说她们的心是水凝聚而成的。

    说起她,可以说让我明白了对善良的另一种看法,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

    那夜很美!我说要送她回去,可她却是对着我笑了一下,后来就说了那句让我很感动的话。她的语言透漏出善良是一种性格、和谐、平安,甚至是美丽。

    (一)

    送给自己的“善良”

    我相信自己天生的善良性格,家人也都是这么认可的,不过时而会有些残忍!

    因为对很多事的不喜爱,所以“脾气”二字经常会出现在“小事物”上;善良对以往的我来讲是不太重视的一种行为,光用嘴说自己善良还不行,也只有靠事物来体现,这样,虚伪的作为总会*我的头脑;

    其实,我更希望自己能更善良些,因为我本身就很喜欢善良的人,曾经有位朋友告诉我,人必须得善良,否则他就是邪恶的;这样的话自己就可以琢磨出,不过朋友说出后,我倒是觉得比我想的更有道理!——不是图听着新鲜;

    动物是最先让我懂得点善良的意义的,不是它们的样子感动了我,而是他们本身就是这样;看见动物的时候就会想起善良,那也许是自己太过于喜欢小动物吧!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犬——现在也依旧,尤其是家犬;无论多大的我都会爱上他,小狗会更受欢迎些,大一点的我却喜欢它的性子;

    所以我想通过对动物的爱送给自己一种“善良”的心,来补充自己多年来对很多事的不尊重,也许善良可以激化他们僵硬的伤口。

    我会让自己更美丽,送给我自己的善良是最好的字体表达方式了,我爱上了善良的身体,如果说我能代替它的话,我会让这世界更纯真的。

    (二)

    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

    时间须臾飞过我这片善良的天空,她送给我的这句话,我是考虑了许久,真的是这样。

    我始终以为善良只是自己向往的一种境界罢了,许多时间里,我都在想,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善良的,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惧怕呢?或许这样的想法太过与天真了,可事实也是被大多数人所知的,却原来这个世界还是美丽的。

    其实仔细观察这个社会确实是和平的,时而我们觉得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是被十面埋伏,可现在觉得却不以为然,自从那个女孩告诉过我后,我真的相信了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也许只是听了她甜甜的声音而服从了,但我还是找出了可以相信的证据;如果每天清晨你都去晨练,你可以发现有很多人群在一旁“唱着和平之曲”,无论是孩童的声音,还是老人们的晚年趣味,那一种欢喜与慈祥会很温暖你的心田;或者,在一次无意间的谈话中你可以感觉到某人真的是很好,如果你能感受得到,那么你已经相信了这个世界是善良的。

    所以说,我相信这个世界,我相信它是善良的;

    这个时候再想起那个女孩,我更加感叹了,我却觉得她像个天使,因为她不仅仅可以让我看到她的内心深处,还让我读懂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善良。

    我的想法只不过是让人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善良,那种力量可以打败一切邪恶。



………【第一百〇五章 风铃】………

    女孩曾在她的日记本上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能送我一串用水晶做的风铃,我将会把我的一切都送给他。”

    5年前,男孩与女孩相识了。女孩的家庭很温馨,父亲虽已不在,但母亲仍然尽了全力使女孩得到一种非同寻常的爱,所以,她很幸福。

    女孩的家里有很多间屋子,而且每间屋子里的顶棚都挂有一串风铃,只要有轻柔的风儿拂过,风铃就会像女孩一样陶醉的摇摆着;女孩的屋子里有一串残缺不全的水晶风铃,就当它失去往日的幽雅时,也正是女孩失去父亲的时候。后来,母亲为了让女孩不感到孤独,在家里开了学生宿舍,以此来维持生活,同时也给女孩找了些生活中的伙伴。

    第一个来到女孩家里住宿的是男孩,男孩学习的成绩非常优异,在班里也是女生们的“偶像”;当男孩看到女孩的第一眼时,就觉得她不是一般的女孩,她那双似青丝的小手,爱抚着她最欣爱的风铃,当男孩来到女孩的背后时,带来一阵清凉的风儿,风铃响了,女孩回头见到男孩,难免有些不自在,然而男孩却觉得奇怪,平日里不见她的其他许动,给他的印象,女孩与风铃之间有着异样的感情,除去欣赏风铃以外,就从未见过她那似牡丹开花的笑容,就像冬季里的湖水,荡不起半圈涟漪。

    男孩爱看书,每当劳累的时候,他都会听到一种非常悠闲的声音,只要他一有空,就会呆呆的站在隔壁的门口,女孩看到他那傻痴痴的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