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桥--高中生优秀作文一本全-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我看见了。你躺在杯底,表面似乎很平静,然而你却在微微地颤粟,身子轻轻地抖动,嘴巴不由自主地发出低小而兴奋的呓语。你太激动了。
我笑了。我向你轻轻地吹了一口气,本想抚平一下你心里澎湃的波澜,不想你反而抖得更厉害了。
开水来了。
你越过杯子的壁垒,望见喷涌着的热量的天堂。你不由大声地叫喊起来,忽地又寂然了。没有人在走向终点前还喋喋不休。
第一滴水滑落,圆滑的外形,柔和,而又不可阻挡划开空气,夹带着热量,向杯子坠去,向你坠去。
近了,越来越近了。短暂的一瞬竟被拉得如此漫长。到了,水滴飘落到你身上,激起一声轻微的脆响。那一刻世界似乎静止。既而喷薄水柱倾斜而下,一切似乎又被点燃。能量,激情,欢呼,此刻都只属于你。世界静默,观你欢腾,水流卷着你上下*,恣意冲撞。最后你平静下来,竖直地悬在水中央,很快又静静地滑向水底。
在那深处,你释放出你裹挟的气泡,你开始吸收,蜷缩的身子开始舒展,褪去晦色,焕出新装,忽然绽放。
阳光看着你,云儿看着你,风儿看着你,我看着你。看着你茸茸散出的绒毛,在暗流中曳动;看着你沁出的气氛,逐渐染绿了周围;看着你闪亮嫩绿的脸,盛开出绚丽的笑靥。
好了,端起杯子,细细品味。
又苦,又甜。
咽下的是苦,浮上来的是甜。
缭绕在心头的,那是清香。
久不散去的,那是浓浓的暖意。
这,就是苦丁茶,一如生活。
………【第四十一章 靠近你,温暖我】………
我不想再坐公交车了。
从读小学到高中,我几乎每天都要与公交车打交道。称得上是一名资深的乘车一族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不愿意乘坐公交车了。即使是车厢内温暖如春,可我总觉得十分心寒。
今天,我像往日一样乘坐公交车去上课。车厢内比较拥挤,我勉强地找到了一个“容身之处”。没过多久,上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我满以为会有人为老人让个坐位,可是我错了。直到车子启动,也没有一个人有站起来让座的举动。老人很艰难地抓着扶手,他面前分明就坐着一个30、40岁左右的男子,只见那男子抱着双臂,闭着双眼,装成仿佛什么也没看到的样子。男子旁边的妙龄女士,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玻璃上反射着老人摇曳的身躯,过了很久,始终没有人站起身来。
这样的事情并是一次两次的发生了。即使有人让座,也免不了那几秒钟的迟疑。我诧异,在全球变暖的今天,人心为何如此冷漠?
我一直很喜欢一个婴儿奶粉的广告,广告中的小男孩机智地将一块小蛋糕平均地分给了8个小朋友,人们都为小男孩的聪慧感叹,而我却更加喜欢随后的那一幕——那小男孩看到一个晚来的小朋友没有分到蛋糕时,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手中的蛋糕掰一半分给他。我被小男孩深深的打动了,因为他心中有爱,懂得与人分享,懂得温暖周围的伙伴。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许多人汗颜了。
曾经看到某个电视台举办的小活动,就是让每个报刊亭的老板在每出售一份报纸后对顾客说一声“谢谢您,欢迎您下次再来!”这明明是一句十分简单的话语,但执行任务的记者却足足跑了2天,奔赴了许多报刊亭,拜托了无数位报刊亭的老板让他们记得说上这句话,可是几乎每个老板都在摄像头前答应得好好的,等记者一离开立马忘记了刚才的诺言。在记者的“偷拍”中,我看到的仍然是老板们面对顾客那装冷漠的毫无血色的面孔。他们接受了人们买报刊的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为什么连一声“谢谢”都吝啬得不肯说呢?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些老板对着摄像头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为什么要对他们说谢谢?我辛辛苦苦挣钱,难道还要给他们赔笑脸不成?”听了这样的话,我既愤慨又心凉,我突然觉得在我们周围的这样社会,真正急需的不是高度的物质条件,而是人文关怀,是人与人的微笑,是用一颗火热的心灵来溶解外界的冰雪寒霜。
进年来,大街小巷流行起了一种名为“抱抱团”的组织,他们走到人行道上,与那些原本应该与他们擦肩而过的人们微笑,拥抱。他们把素不相识的人们慷慨地揽如自己的怀抱,让人们分享自己的心跳,让人们感受心灵的温度,让人们被自己的热情感染。抱抱团用一种前卫的方式拉近人们的距离。它让那些原本冷脸相对的人们以真心换取温暖。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洋溢激情的拥抱,消除了人们长久以来内心的空虚与冷漠。让人们第一次感觉到了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也可以关爱自己。在房子宽了,车子有了,票子足了的今天。人们内心的爱却越来越少了,仿佛连感受爱的神经也麻木了。抱抱团的降临像是为人们敞开了一扇窗户,明媚的阳光重新照耀着人们的心房,曾经裹在心在的冰雪也在阳光下消逝。人们可以尽情地互相拥抱,贴进彼此的心灵,聆听各自的呼吸,然后开心地笑,明媚地畅快地微笑。
我希望有一天,每一位乘车的老人都被一双温暖地手搀扶着坐下,每一个孩子都懂得向朋友分享自己的爱,每一位老板在对待顾客时都能真挚地献上一声“谢谢”,所有陌生的人们也可以互相祝福,互相温暖。如果这样,这个世界,也会因为爱而四季如春。
………【第四十二章 音乐巨匠】………
安徒生
1805年4月,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声啼哭着,仿佛抗议上帝将天使贬谪到人间。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歌声就越优美。”果然许多年后,这个天使用夜莺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儿了,即使是圣诞老人,也并不会比他更有名气。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亲是丹麦欧登赛城的一个贫苦鞋匠,他读过不少书,想家力丰富并有点浪漫气质,不过这些在他来说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个质朴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劳,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这个春天,鹳鸟再次飞来,庭院里的醋栗树重新皱起细小的新叶,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经6岁了。他故作正经地走在父亲身边,指点着收拾旧巢的鹳乌。当听说夏天以后,体弱的小鹳鸟因为无力飞到埃及过冬,会被啄死的时候,他忧愁起来:“让它们到咱们的顶楼上来吧,冬天里我一定会分点东西给它们吃的。”
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许多神秘的传说在空气中荡漾不绝。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空想的脑子更加丰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许多人听着这些可怕的故事都无限叹息,担惊受怕,可是过后却好像没事儿似的。在他来说,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母亲对柔弱的独生儿子充满怜爱,为了让他逃过学校坏脾气老姑婆的**虐待,6岁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轻的卡尔斯倩斯那里读书,成为年纪最小的学生。这位以公平温厚而备受尊敬的教师很喜欢女孩般文静的新学生,课间时常牵着他的手在校园里散步,并不时对嬉闹的学生们喊一句;“安静点,淘气鬼们,别把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经常偷看学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萨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渴望接近这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们一起回家,其实他的家早就走过了,可是他一声不吭。同样贫苦出身的萨拉发誓自己将来会成为某农场的女管事。安徒生睁大双眼:“那多乏味!”公主怎么能当管事呢?“我长大以后,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诉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贵族的分支,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总有一天……萨拉笑起来,这小家伙一定是疯了。第二天,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奥来揪着安徒生的头发嚷道:“日安,公爵大人!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儿呢?”周围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爱情黯然退却。但在幻想中,他让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萨拉,并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谅了欺侮嘲笑他的奥来,当这个顽童被罚站在桌子上时,小安徒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奥来羞辱的处境,以至于被罚者还没有哭,他就哭出声来,并苦苦哀求老师原谅他的“敌人”。这件事后,作坊主的儿子就成了小个子安徒生的保护人了。
时光过得飞快,在学校里安徒生十分快乐,然而时世的艰难使学校关闭了,他只好回到家里。父亲为他做的几只木偶给儿子带来极大的满足,他给小人们缝制了漂亮的衣裳,让木偶们在“舞台”上尽情发挥他的幻想。
不久,一种更美好的东西闯入他的生活——他读到了莎士比亚的作品,那神奇瑰丽的情节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诵《李尔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莎士比亚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开始想编自己的戏——他把父亲教给他的几句德语词汇讲给木偶。你听,“Besen!”这个词多么响亮,可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木偶最爱说的字眼,其实就是“扫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仑发动战争,困窘的家境和冒险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战场。两年以后他回到家中,从此一病不起。当雪花飘起的时候,出现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带走了父亲,留下无助的妻儿和彻骨的寒冷。
父亲死后,生计日下,母亲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每天给别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的温度无法想象,她只好喝几口酒来驱寒。这在体面人看来,是多么粗鄙的行为!刻薄的流言不胜而走,城里的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鞋匠的老婆玛利亚是个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为母亲感到无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他表达出深深的愤慨。
玛利亚本是想拼死独立支撑一家的,可镇里的长舌妇们嘲笑她的儿子游手好闲,母亲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儿子送到工厂里做童工。11岁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计搞得头晕眼花,然而他的歌声救了他。当一次间歇时他唱起来。工人们从此不再让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响亮的歌声能打破工地的沉闷,还要求这个小家伙做什么呢?小安徒生心满意足,因为他向来就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他甚至独个演起了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一个工人对他说:“干嘛你不去当演员?”
是的,那对他再适合不过了,如果不能导演命运的话,那么在舞台上演出命运不是也很好吗?这是多么奇妙的设想!于是,当安徒生14岁受过坚信礼以后,他对母亲安排他做裁缝学徒的计划表现出惊人的执拗——“不,妈妈,我要当演员。”
尽管安徒生向妈妈保证一定会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亲毫不让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帮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这里开放,得离开此地到远方去寻找!”
携带着30个银毫子和心爱的木偶,年轻的安徒生在马车上回首故乡。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谁知道,我不会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件奇物?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
这是一个准确的预言。然而此时,1819年9月6日当那个14岁的瘦高个儿的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包袱,眺望着已展现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时,故乡却仿佛已遥不可及,这个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独。但他立刻擦去眼泪,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要行动,信心百倍地行动。
这个来自小镇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谭》中的贫苦少年阿拉丁一般,开始为自己的神灯而奋斗了。
他苦心求人写给著名芭蕾舞演员沙尔夫人的介绍信并未达到拜师的效果,便又去求见皇家剧院的经理霍尔斯坦请求做一名演员。经理打量了一下这个鹳鸟一般细高的孩子以后说道:你长得太瘦了,演起戏是会被观众嘘下台来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动建议道:“这个好办,只要您给我100块钱一个月的薪水,我很快就会长胖的。”经理恼怒了——这个穷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来寻开心的,立时便发出逐客令,沮丧的安徒生只好离开。
舞蹈学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经一位熟人介绍,他做了几天小工,又因为满口乡土口音而被人当作笑料,只好气愤地离开作坊。他流浪街头,茫然无措,突然想起在报上看到过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开办歌唱学校的消息,于是便不顾一切地闯进了教授正高朋满座的家。好奇的宾客们被这个在哥本哈根孤身奋斗的少年吸引,何况,他的歌声的确展示着一颗热爱缪斯的心。大家纷纷解囊,安徒生终于如愿以偿,*西博尼的歌唱学校。
然而幸运不会总跟着一个人,虽然安徒生勤奋超人,但一场大病损害了他的声音,学声乐已毫无希望。接下来的挫折使他发现,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戏的天份。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舞台。
4年离乡奋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这个更为广阔、充满悲欢离合的社会。在学校里,他阅读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麦的古典作品,深深体验到写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灯”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学”。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和一颗真诚易感的心灵,就一定能够攀上文学的顶峰。
1822年,几位评论家读到了一个叫《阿芙索尔》的剧本,这是一个冒失的年轻人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