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汽车帝国 >

第30部分

汽车帝国-第30部分

小说: 汽车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嘛,这小子提出的方案倒的确是个办法。

    萧太一沉思着。

    说起来,这减震器就一中间产品,其主要客户为汽车及摩托车的整车生产厂商,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汽车及摩托车整车生产厂商对产品的认同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销售情况。对消费者来说,他往往认整车厂家的牌子而不认配件厂商的牌子。这种情况导致在这种商业关系中,象迅雷公司这样的配件厂商一般情况下都处于弱势地位。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在有些情况下,这种关系得反着过来。

    至少萧太一就知道,在这世上有这么一家德国公司—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汽车技术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为世界各大汽车厂商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服务与质量最优秀的配件产品,就连奔驰、宝马、大众这样牛逼无比的公司都得求着他。

    当然,萧太一的迅雷公司想象博世一样牛逼,至少对现在的迅雷公司来说完全是不现实的。虽然萧太一脑海中尖端技术一大把,并把博世当做自己未来配件产业超越的目标,但以迅雷公司现在的情况,面对现实,必须得认跪。

    对减震器这种中间产品,后世的广告、宣传,其对象往往都是以整车生产商为目标的,但包玉刚这个方案,却打破了这种常规,其效果怎么样,萧太一还真不好把握。

    所以他有点犹豫。

    不过看包玉刚的样子,其他方法多半也没辙了,而且这种方法与思路虽然少见,但未偿也不是个办法。连穿越重生这种事他都能碰上,还有什么常规不能打破的。

    萧太一对这个方案上做了一定的修改后,重重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玉刚,不要有担心花钱的包袱,放心大胆的去干。让那些家伙见识见识我们迅雷公司的力量。”萧太一鼓励道。

    “放心,花钱我最在行,就怕你钱不够。”见萧太一签了字,包玉刚这下可来精神了,“有了你的支持,我绝对打一个大翻身仗。到那时,嘿嘿,我包玉刚再不用象现在这样,进自己公司的门都得象老鼠一样偷偷的躲着大家。真没面子啊,80号人,一个月一支减震器都没卖掉。”

    84年的时候,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正好处于一个中间过渡时期,价格双轨制从这一年开始获得了全面推行,不再局限于煤和石油两种产品;这一年工业生产资料比计划超产部分可在加价20%以内出售,到1985年取消了原订不高于20%的规定,超产部分允许按市场价格出售。

    从这一年开始,资源配置逐步开始走向由市场来配置,但在这个时候,市场资源在配制主要还是计划来执行。

    比如迅雷公司销售给大江摩托车厂及燕京汽车总厂的减震器,实际上都是由大江摩托车厂与燕汽总厂申请了计划配额,然后再由计委下下发给迅雷公司生产。

    而现在包玉刚、二胖要做的事,就是上各个整车生产厂商的门,说服别人用自己的减震器。如果各整车生产厂商确定用迅雷公司的减震器后,还有一道关要走,由这些整车生产厂商向计委申请计划配额,如果计委同意后,由计委向迅雷公司下发生产计划。

    这是一个非常烦锁、复杂的过程。

    对迅雷公司来说,要打开市场,关键点在于获取这种计划配额。没有计划配额,在这企业一统天下、计划满天飞的时代,萧太一的迅雷公司就算是能生产火箭也卖不出去。

    对萧太一来说,要想获取这种计划配额,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就是打通各地计委的关系,由计委直接向迅雷公司下发生产计划,这是最快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但也是萧太一最不愿意采用的一种方式。

    在后世时,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很多人都被认为是有原罪的,关键点就在于这里,往往被认为是官商勾结,损害大众与国家的利益而发家致富的。

    萧太一并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第二条路就是让各个整车生产商如同大江摩托车厂与燕汽总厂一样,主动向计委申请迅雷公司的减震器采购计划。要让这些整车生产厂商主动去申请配额,这必须要让这些整车生产厂商感到压力,这种压力一是行政上的,另一种是市场的。

    行政上的压力是萧太一绝对不愿意采用的,那就只能是市场上的压力了。

    要让这个时代国企感到市场上的压力,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时代的计划经济不但体现在生产资源的调拨上,更体现在物资的流通渠道上。

    比如大江摩托车厂的摩托车要经过省级、市级、县级、区级、乡级这五级计划流通渠道才能最终销售到消费者的手上。

    当然,最终决定买不买的依然是消费者。就如一年前的大江摩托车厂的产品,虽然自家产品按计划要求发至了各销售点,但由于减震器的质量问题,导致无人问津,最后只好退回厂里,逼得大江摩托车厂停用自家减震器产品。

    这个事实跟很多人计划经济下消费者是无任何话语权的印象是大相径庭的。其实无论是何种经济体制下,只要消费者有了选择权,他就可以通过用手或脚来投票,从而体现自己的话语权。

    中国大陆进入83年后,由于技术简单、投资相对较小,各地摩托车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即使是在计划经济体现下,市场上各类品牌的摩托车也是多如牛毛,同一个销售点,也不再象以前,只有一个品牌的产品,消费者有了选择的机会,当然得选择质量、外观、甚至是价格更好的产品了。

    这种大环境为迅雷公司减震器产品的推广提供了一个机会。

    这个时代的中国,道路普遍不好,不说农村,就是某些城市的边角处都还是泥石路,就算是水泥路,也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同时,中国引进的减震器产品多为50年代以前的产品,减震效果较差。在这种路上,骑着摩托车,那种颠簸感,不是几个人能受得了的。

    萧太一迅雷公司生产的减震器产品,虽然依然无法完全克服这种颠簸感,但相比现有的减震器产品,却可极大的减少这种颠簸,使得人们的驾驶摩托车时将更为舒适与安全。

    如果让大部分的消费者认识到这点,他们在购买摩托车时就会要求车上配置的减震器产品为迅雷公司所产,从而反逼各摩托车生产厂商采用迅雷公司的产品。

    这就是包玉刚设计方案的思路。

    而途径就来自于遍布各地的摩托车修理店。
第四十四章 云聪修理店
    与生产物资的配置、销售渠道的调拨相比,摩托车修理这个环节可以说在84年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为。随着摩托车在中国的普及,与之配套的摩托车修理店铺在各城市街道、乡村道路边忽如一夜间冒了出来。这些店铺多以个体经济为主,或一个人或夫妻店。

    江洲市,作为中国大西南的山城,骑摩托车出行,是大部分人出行的首选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江洲市摩托车生产厂商无数的原因,既使到了后世,中国的十大摩托车厂江洲都能占据七席的原因。

    这骑摩托车的人多了,与之相应的修理店铺也较多。就仅一个市区,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的摩托车修理店铺就不下三百家。

    对此,包玉刚是做了详细调查工作的。

    他将整个江洲市区划分为九个片区,让自己手下的人对每个片区的摩托车修理店铺进行了清查,然后画成分布图,并将之分解到每个工作小组,然后由每个工作小组分解到每个业务员身上。

    李云聪本是黄河摩托车厂一名子弟,是家里的老五。就如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工人子弟一样,到了工作年龄的时候,由于工作岗位有限,不得不面临待岗的窘境,李云聪也如此。

    他上面共有三个哥一个姐,他那当了一辈子工人的老爹,使出了老鼻子劲、求爹爹告奶奶的,终于算是把他三个哥和一个姐给安排进厂当了工人,但轮到他时,由于厂里实在是人员暴棚,而且他家已经安排了四个就业岗,他是怎么也安排不了进厂了。

    与其他人相比,李云聪是个脑瓜子非常聪明而且求上进的人。他很敏锐的感觉到了,照厂子里的情况,一时半会他是没就业机会的。

    因此他没在那干等着。

    托他老爹的关系,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在车间各道工序帮着各位老师傅打下手,对整个摩托车工艺进行了了解与熟悉。一年后,当他觉得已完全熟悉了摩托车的各项技术后,在建设路上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

    两年来,自己这家店铺不但让他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更是让他成为了万元户,成为了厂里自行创业的典型,每年厂里都要给他戴大红花。而他的云聪摩托车修理店也从他一个人变为了五个人,成为远近有名的修理店,客户源非常稳定,每天上门修理摩托车的人那是络绎不绝。

    李云聪有个好习惯,除了逢年过节的,他每天早8点必定到自家店里,早早的把店铺上上下下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然后开门迎客。虽然可能一个上午都没客人,但他两年来一直这么坚持做。

    这是他的信条:要做就做最好的,提供最干净的环境、最周到的服务、最好质量的修理服务。

    不过今日很显然是个例外,当他刚把店里卫生打扫干净后,一个人走了进来。

    在包玉刚划分出来的江洲市九大片区中,南江区是包玉刚最为重视的地区。南江区历来为江州市的工业区,是江洲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由于江洲山城的特点,这个区的家庭基本是每家每户都有一辆摩托车,有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有两到三辆摩托车,因此这个地区摩托车的保有量相当大。

    而且这个地区还有全国摩托车产量第一和第二的红旗摩托车厂与黄河摩托车厂。

    如果能把这个地区拿下来,对迅雷公司产品的推广将起到重大作用。

    南江区共有大大小小的摩托车修理店铺近60家,而其中云聪摩托车修理店无论是规模还是信誉在当地都是最好的。

    包玉刚将云聪摩托车修理店选为了自己的突破口。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李云聪笑着迎上。这人显然不是上门来修理摩托车的。不过李云聪的店可不仅仅负责摩托车的修理。他在开展摩托车的修理业务时,也搞些简单的零配件销售。

    李云聪在修理摩托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时候客人的摩托车只是出了一点小问题,只需要简单的更换一两个小零件就行。这时候有些客人其实并不想上门来进行摩托车修理,只想买个零件自己更换以便节省一些费用。

    便于客人的这种需要,所以李云聪的店里也卖些小零件。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这个客人也是想到他店里买些小零件就行了。

    不想这客人在他店里转了一圈后,什么都不买,倒是不客气的自己端了一张椅子,坐到他对面,微笑着看着他不语。

    李云聪被此人看得有些心虚,不知此人欲干嘛,正欲开口时,不想此人这时抢在他面前说话了。

    “李云聪?”包玉刚微笑的看着李云聪,怪不得这小子的生意这么好,果真是和气生财,自己一大早的跑到他的店里来,什么都不买,也不说话,不想这小子都还能一直对自己客客气气的,也不恼。

    “认识一下,”包玉刚立起身,伸出右手,“江洲市迅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包玉刚。”

    见包玉刚伸出一只手,李云聪有些不习惯的也伸出右手,在包玉刚的手上握了一下,“李云聪,开了一家小店。不知包总到我这种小店来有何贵干?”

    “云聪老弟,我兹长几岁,这样叫你希望你不会介意。”双方落座后,包玉刚道。

    “不介意,不介意,不知包总——”李云聪再次问道。

    说实话,这迅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他还是有所耳闻的,是在原大江减震器厂基础上重新组建而来的,今年早些时候的动静很大,不但江洲新闻播报了,就是省台与中央台都播放了,所以江洲市的很多人都知道。听说首都的一家大公司往里投了很多钱。

    就不知道这样公司的营销总监找上他有什么事。

    他很好奇。

    “云聪老弟,你的事哥也听说了,干得不错,哥在你这个年龄,可是远不如你啊,二十二岁的万元户,了不起。”包玉刚伸出大拇指,“不过——”包玉刚话音一转,目光在这个面积不足30平米的小修理店一转,“以云聪老弟的才气与聪明才智,难道就甘于守着这个小店,过一辈子?”

    李云聪目光随着包玉刚的目光在整个小店里转了一圈,这是他的立身之地,也是他的骄傲。

    听包玉刚如此说,而且口气里透露出来的轻视意味让李云聪很是不舒服,但上门就是客,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让他很难说出难听的话。

    “让包总见笑了,小门小户的,能的这么个小店就不错了。”李云聪有些自嘲的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迅雷公司的萧太一好样的运气的,坐在家里都有人大把大把的送钱。

    “云聪老弟误会了,我没有看轻你的意思。”李云聪那话里的透露出来味道包玉刚哪能听不出来,他可不是来打击这个非常有前途的小伙子的,“我只是觉得以云聪老弟的胆气与能力,如果局限在如此一个小店里,实在是有些屈才了。”

    “包总夸奖了,”李云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自己刚才有些冲动了,“这两年的确赚了些小钱,但想扩大规模那就不是那点钱能干得下来的,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