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美国当土豪-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该正式让新公司的名义来接手。安峰事先就吩咐约翰去想名字了,接连想了数百个,最终以“碧达”命名。听起来有点蜂蜜的含义,容易联想到甜及美味相关的东西。
对取名能力为负的安峰听了几遍,也没啥好主意,便决定是它。
名字有了,跟着自然是碧达公司的选址,像这种需要一定广告来积累人气的饮料品牌,设立在大城市最方便,生产车间可以适当远离一些。至于安全保密问题安峰很放心,它不是一条龙生产的。
饮料部分由公司生产,但生物秘方则来自研究中心,也只有他们才拥有这种提纯的工艺。再往下,原材料是分部门进行的,过程相对繁杂一些,但分开步骤来,能够提升制造的效率,外加保密。
大家出谋划策,最终决定设在洛杉矶。
美国第二大城市的名头和交通都方便,而且安峰考虑到人际关系,他就在德州或者加州比较混得开,两个州长都和他交情,另外两个地方也是企业的集中地,再到其他地方发展,有些人不生地不熟。
公司选址的事情,约翰负责,而申请公司,研究中心的朱莉来做。
安峰自然是负责偷懒。
他暂时不考虑合作伙伴,他熟悉的两个大家族目前都很忙,而且饮料公司前期可能亏损严重,他需要资金去做很多的广告,不光是上电视,还要给一些体育赛事冠名,让全世界都知道此品牌。
自然,他制定的对手不是百事也不是可口可乐,市值百来亿远不够。
因为它强大到好比一日三餐,人们习惯后,缺少就浑身难受一样。全世界人口众多,消费能力是恐怖的,只要营销做得好,迟早能形成恐怖的垄断。到时再有人想合作,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出手。
安峰现在最需要资金。他得把计划铺开点,趁口袋里还有闲钱,投资更多的领域,从而敛取更多的资金,再用资金去投资……最终目的就是积累财富,去制造机器人,亦或者是躲避末日的飞船。(未完待续。。)
第253章 新财团【三更】
(752票的)
……
但安峰想独立搞事业的想法很快被打断,他的助理团队刚展开行动,便被盯上。其实就是有人想对他的新公司进行风投,来头还不小呢,对方据说是摩根财团的,对安峰的新公司兴趣浓厚。
安峰一听摩根这名头,诧异,他们怎么找到自己的?
也不怪他,他一直认为自己不过是有点钱的富豪,但在别人眼中,他是风投目标,制造财富的奇人。
另外,他是财团的核心一员,整体稳步上升的角色,不被注意不可能。摩根财团控制的ibm就和gp公司有很多合作,自然不难了解安峰这个人物,他们保持适当的关注,挖掘到了商机。
如今早已不是财团万里独行的年代,科技的发展让经济全球化,几十年前一个财团控制一家大企业的时代远去,现在的财团都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gp公司有辛克莱家族注资,但也有摩根的投资。
在业界内的信息还是比较流通的,不光是摩根财团,恐怕其他的大财团也会知道他的大名,毕竟离岸公司,分割股份等马甲手段都是他们玩烂的。脑瓜子推算一下,就能知道这里面谁的份额高。
再通过一些关系,便就联络上了安峰的首席助理。
约翰。亚当斯如今的眼界也开阔了,或许几年前他对摩根财团的名头会很震撼,但现在也不过是看待一个业界伙伴的态度,见识多,心态自然平稳。他替安峰礼貌的挡下邀请,表示得先通知他。
安峰接到约翰电话的时候,正在葡萄园和猎犬一起训练小老虎。
他最后问道:“你是说对方想和我谈谈?”
“是的。先生,您有时间吗?”约翰问道。
“后天吧,在洛杉矶给我订个咖啡厅的位子。”安峰说,把手里的骨头甩出去,小白兴冲冲的去追。
……
严格来说安峰和他们是财团竞争对手的关系,但生意人没有仇恨。只有利益,代价足够,照样能搞在一起。安峰虽然不想接受风投——要来也是自己这边的,但卖对方面子,他还是准时到场了。
一共四人,安峰和他的助理,对方两人。
“安先生!”其中一名西装革履,很有派头的中年人微笑着伸手,“我是亨特。很高兴见到你!”
“我也是!”安峰握完手后就坐下来,摘掉墨镜等待他们先开口。在场三人的打扮都很正式,只有他是衬衫牛仔裤,一副刚刚从海边回来的行头,惬意休闲。旁人一看,安峰肯定是boss。
亨特没有拐弯抹角,他开门见山道:“安先生,我们对你新创立的公司很感兴趣。得知你目前是单干的状态,在资金或者是其他一些方面的制约都不少。你有没有兴趣接受外部投资?”
安峰问:“你知道公司从事的行业?”
亨特微笑着:“我和亚当斯先生了解过,从事生物饮料的生产,就饮料的作用和形式来说,它很有潜力,但不同于其它高科技,它的市场得依靠一定的宣传来打开。前阶段是非常消耗金钱的。”
安峰脑子转了一圈,估计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他们怕是得知公司的技术取自研究中心,而研究中心屡屡制造奇迹,让他们有意冒险。而且说白了。风投,自然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投资。
安峰没有一口拒绝,而是说:“我计划是注册一亿资金,如果接受投资的话,你们能出多少?”
亨特说道:“如果有可能,我们控股。”
安峰笑了:“你真有趣!”
亨特也笑了:“从生意角度来说的话,我们自然是希望拿49%的股份,而给出三倍左右的投资。”
4900万股的3倍,也不过是1。4亿美元罢了,而碧达对于安峰来说,以后将是垄断地球的品牌,完全不成比例。所以他摇头:“亨特先生,你的胃口很大,开价很低。刚才看好它,却实际没诚意。”
亨特说道:“但它不同电池,没有直观的数据说明其价值,我们只能探路。”
安峰点头:“我同意,你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但我对自己的公司非常有信心。而且股份你们要太多,资金你们给太少,倒不如我去向内部要钱呢,至少是五倍以上的,多的会有十几倍。”
亨特说:“当然,若在平时,这些巨额投资可能不是太难,但安先生你知道,德州的财团最近遇到了资金和走向上的分歧,这时候不会有太多精力来关心你这边的事情,而我们诚意十足。”
安峰倒是不知道这回事,看了约翰一眼,他轻轻点头。
安峰心中了然,看来自己太悠闲了,内部有这种事情都不知道。他再说:“亨特先生,我再给一个建议,30%的份额,至少5亿,先不急着回答,你们回去商讨一下,给我助理答复。”
对方知道安峰在下逐客令,开出的价格果真是自信满满,16倍!以目前一些优质公司的上市,股票发行价也不过是十几二十美元。安峰的开价还是在产品不见踪影,公司毛都没有的情况下。
即使屡屡创造奇迹,但亨特仍不认为在饮料方面他也厉害,毕竟前面都是电子工业的,范围局限在石墨烯身上,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至少他们这么认为——实在想不出他的巨大信心从何而来。
所以亨特得认真考虑,这么大一笔投资,得财团的成员来商讨。他留下了名片,礼貌告辞。
那俩人走后,安峰问道:“最近是怎么回事?”
约翰说:“事情很复杂,得先从德州一前一后的两个财团说起。”
“你说吧,我时间很多。”安峰说。
约翰换到他对面坐,说了起来:“其实先生您所在的德州财团,与原先那个涉及石油和军火工业的德克萨斯财团不同。它们是分割出来的新财团,主营石油工业,已经割掉了军火,转为高科技。”
安峰也了解过,德克萨斯财团和现在这个财团不一样,前者二战后崛起。从石油到军火,再到一些银行业都有涉及,而他所在的却是一个更年轻,其成员原先在不同领域壮大后组成的团体。
至于分割的原因很复杂,总之他们是一群非常有钱的金融家族,利用自身的优势,迅速崛起的利益团体,再有辛克莱这老牌而庞大的石油家族加入,其资本非常雄厚。所以能够快速站稳脚步。
约翰说:“他们的步子迈得太快,很多领域都还有其他财团的影子。大财团都要有可靠的银行,运通公司当然也有银行部门,但并不全是他们的,控制其股份的公司很复杂,目前正在集中收购。”
运通公司几年来抛售了不少业务和部门,比如曾经吃香的商务旅行卖给了卡塔尔,而最近市值有上升的趋势。想必就是财团的博弈了。安峰就觉得,合格的财团。必须得有自己的银行。
约翰继续说:“而辛氏能源是个传统的家族企业,重要的职位都是家族成员担任。这种模式虽然稳定,但会让盟友信心不足。”
安峰也知道这点,非上市公司能混到这一步,的确非常难得,而且家族企业的运转非常好。负债比合理,利润丰厚,如果不是底牌多,怕是早就有人游说他们上市了,包括现在的盟友也想分杯羹。
自然。想要形成合作紧密的财团,仍沿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肯定不合适,凝聚力不够,诚意也不够。所以据约翰说的,目前大家想让辛克莱家族坦诚布公,再抓住机会拿下运通的股份。
也只有这样,这个新兴的财团才能够完全发挥实力,否则只会面临个人强,组合变弱的局面。当1+1还小于1的时候,这里面必然有大把资源是浪费的。目前他们的状态就是这样,辛克莱家族很强,布鲁莱恩也不弱,但由于合作不够深入,所谓的“强强联合”最后倒成了互相拖后腿。
对于这其中的分歧原因,约翰也懂得不多。
安峰后面就干脆直接问他们。
外界怎么猜测,以证据举一反三,都不够内部人士一句话的,巴泽尔就说了,趁着总统大选结束前,给德州财团定型。他们必须要有合理的秩序,否则大家互相藏着掖着,以后的合作也不长久。
布鲁莱恩家族也赞同,就民主投票来说,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二的赞同比例,还得要一票,才能通过。
剩下的那关键一票呢?
安峰想来想去想不到——居然就是他!
他乃雏形财团里的巨头之一。它共有四大股资金来源,辛克莱家族,布鲁莱恩家族,以及开挂家族,还有小财团和其他的盟友们算第四股。若按照资产价值来算,辛克莱第一,布鲁莱恩第二,他就第三了。
辛克莱到底有多少钱,目前仍是个谜,而安峰的很容易计算,gp公司51%,旗下的gp能源和电子保守都有两千亿,但以垄断的能耐来说,十年后会超过万亿;再有逆天的研究中心,个人资产800亿。
至于布鲁莱恩家族,近年来的投资亏损很大,除了gp公司有点赚头外,原本很强,但人才凋零,目前就扶正了一个安东尼,想以前他还是做拍卖行生意的……就目前手里的资产市值,勉强达到千亿级别。
如果他们能够达成更密切的合作,财团跻身前五没问题,别瞧那些大财团名气多猛,实际价值多是几千亿罢了,还有不断没落的呢,好比花旗集团,虽然它的资产将近两万亿,但大部分是不良资产,负债、坏账大把,市值曾跌到几百亿的窘迫境地,现在也就一千多亿的市值罢了。
所以财团如今也不好混,特别是依靠金融产业的。
或许以前安峰的兴趣不大,不影响他赚钱就行,但现在他很需要钱,一个能够源源不断生产“美元”的财团,是比较符合理想的。所以他对坦诚布公的深入合作很看好,也投出了赞同票。(未完待续。。)
第254章 风投
后面安峰还了解到一些内幕。
辛克莱家族在20世纪初就小有名气了,家族式经营不亦乐乎,积累了庞大资金,曾经在资本最雄厚的时候,有过自己的银行,准备跨领域的经营,但后面经营不善关门,专心搞能源领域。
**十年代后,辛克莱的资产达到了可观规模,自身就有能力撑起财团运作,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基础都很强,所以他们第二次尝试,但由于家族经营观念的差异,即使大家合作良好,仍跟不上现代财团的节奏。
想要继续壮大,只能改变,特别是遇到天赐良机的情况下——安峰的技术就是为他们开启的财富之门,能源、芯片亦或者是医学,三个方面只要配合得当,发展成庞然大物是轻而易举的。
再根据内部统计的数据,gp公司有92%的股份都是财团的,而gp公司又控股两家超级赚钱的子公司,这简直就是为财团量身定做的敛财机器……几天的讨论后,大家都同意达成紧密合作的协议。
其实主要是辛克莱家族点头了,其他人都好说……因为财团的兴盛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家族,无论是钱财还是人脉,只要有他们在,根基就足够强大。也只有这样,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全速发展。
他们先得搞定运通公司,财团控股金融集团乃标志性的,这意味着财团可以有庞大的资金来源,资金的内部流通不再是问题。不像别的企业,没钱了就只能眼巴巴的跟银行借钱,或向社会筹资。
辛克莱家族这次通过下属的几家企业,出资超过百亿,在运通市值一千亿的情况下。收购其10%的股份,再加上财团其他成员份额,最终达到50。5%,已经完全属于财团控股。至此完成扩大的第一步。
收购运通,也让手里拥有35%运通股份的布鲁莱恩家族松了一口气,转来转去。差点被拖死,幸好收手及时。办完这些,便就是内部资金的流通。安峰作为“个人家族”,所有的项目都不对他设防。
他利用自己的权利,翻看大家的资料,目的很简单,就是好奇他们有多少钱,但对于非金融专业的人士,很难看懂这堆账簿。反正财团的总资产超过万亿,但单讲资产没意义,资产几千亿,市值才一两百亿的公司大堆。
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市值才是关键的。
除了上市的,财团里的非上市公司也不少,很多都是机密,特别是辛克莱家族的。不看不知道,这一看。怪不得都说他们其实就是一个缺少银行的家族财团。安峰看了资料以后,感慨他们真有钱啊!
安峰的数据是哈迪。洛克为首的定制团队估算出来的,因为gp公司的划时代性质,目前就暂时在800亿左右,如果给福布斯公开的话,他就是毫无悬念的世界首富。比第二名的700亿还多很多。
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