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京兆尹 >

第52部分

京兆尹-第52部分

小说: 京兆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陛下保重龙体!”大臣们争相响应,一同跪下。

    皇上撑着额头,摆了摆手,徐公公会意,请大臣们起身。

    整个宣政殿此时才有了点往日里早朝的样子。中书侍郎踏出列,朗声道:“漠北的突厥与我国边境各镇,最近时有骚动。并州知府送了加急奏折,请陛下定夺。”

    难怪皇上硬撑着也要来上朝,原来是因为有这样的大事。

    自从琼关的战事停歇,魏国战败后,大齐的西边是平静了。而北方占地最广的突厥,现下却敢骚扰边境,看来是不满年年的朝贡,要挑战大齐的国威了。

    皇上沉吟片刻,问道:“在任的朔方节度使是谁?”

    兵部尚书出列回道:“回禀陛下,是容城将军詹绍严。”

    “那就任命晋王为新的朔方节度使,即日启程前往并州。其他副将由兵部统一安排。”皇上吩咐道。

    兵部尚书赶紧答道:“臣遵旨。”

    早朝就在这样一惊三吓中结束了。从来不曾被委任高阶官职的闲散藩王晋王,突然被拉进了政局的中心。光这一件事,就够朝臣们回去好生琢磨一番了。

    郭临刻意走得慢些,留在了人群后头。德王、七皇子还有刑部的几个官员都被皇上单独留下了,可见是要亲自处理庆王遇刺一事。眼下他们实在被动,如果德王执意把七皇子拉下水,该如何是好?

    一直背对门口的七皇子,似乎感应到了她的目光,回头朝她微微一笑。郭临表情一松,苦笑着转身。

    刚刚走离御座的皇上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扬声道:“郭爱卿也留下吧。”

    郭临一惊,怔道:“陛下,臣……”

    “这事发生在你管辖范围内的城郊,你也有责。”皇上淡淡地道。

    这一下,后路也堵死了,郭临只好应道:“是。”

    德王瞟了眼七皇子惊疑不定的神色,冷冷一笑,提步跟在皇上身后。

    来到御书房,皇上进了内间去更衣。屋内就只剩了德王、七皇子、刑部的尚书大人和侍郎万辰,还有被皇上一时兴起留下的郭临。

    房内气氛微妙,德王面朝着窗格背对众人,七皇子有意无意地站在郭临身边,刑部的两位则站在最末。三分都隔得有些远,没有人开口说话,尴尬地静默着。

    房门突然“吱呀”一声被人推开,刑部尚书挨门口比较近,下意识地侧身看去。率先进门的是周丞相,随后是一位门下侍郎。刑部尚书的脸上扬起一丝笑意,正要和周丞相打一声招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放在了最后走进来的一人身上。

    那声招呼顿时卡在了喉间,再也说不出来。他整个人就维持着那样一个怪异的姿势,面上表情如同见了鬼一般。

    周丞相微微叹了口气,朝着房内走去。

    “赵……赵王殿下?!”刑部尚书的声音仿佛从颤抖的牙缝间挤了出来。

    什么?郭临和七皇子同时回头,只见门口立着一个华服身影,身姿挺拔,健壮魁梧,正是这两日来完全联系不到的赵王。打死也想不到他会出现在这里!

    “哐当”一声,一个花釉金瓶落地。郭临循声回望,德王直直地盯着赵王,一双眼珠瞪得浑圆,俊朗的脸上表情扭曲狰狞。他正扶着一旁的御制紫檀案台,案台上空空如也,显然他惊惶之下碰掉了上头的金瓶。

    “嗯,都来齐了。”皇上的声音淡淡地从内间传来。

    徐公公穿过神色各异的众人,走到门外掩好房门。屋内顿时沉静了下来,德王长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

    皇上环顾一圈,目光最后放在周丞相身上,轻声道:“周爱卿,你来说吧。”

    “是。”周丞相转过身,表情庄重地看向众人,“赵王殿下为太子所迫,不得已参与了逼宫一案。因此懊悔难抑,独自在宫外查找线索。陛下知晓了事件的始末,特此将赵王殿下迎回宫中。”

    这段解释,简直是漏洞百出。赵王明明是皇上下旨斩首的人,也明明已经“死”在了牢里,而周丞相却略去不提,让人听着像皇上给了赵王机会让他去洗刷冤屈一样。

    尽管这里所有的人都是这种想法,但没人敢质疑。周丞相既然敢这么说,那么必然是皇上的意思。

    七皇子一直揪着的心,直到此时才微微松懈了些。不管接下来德王要出什么招,和他一伙的赵王已经被皇上承认了,他就多了一层保险。

    而听完这话之后的德王,则是如临大敌,浑身冷汗。他平生第一次生出了完全无法掌控局面的感觉,这种感觉令人非常的不舒服。不仅如此,他有一丝不祥的预感,仿佛有一张巨网,在无形间朝他展开。

    赵王激动万分,健步上前,在皇上面前郑重跪伏,眼含热泪:“儿臣谢过父皇!”他躲躲藏藏了半年之久,终于被皇上亲口承认。这般的苦尽甘来,几乎要将他全部的情绪击溃。

    好在他终究已不是以前那个心无城府的赵王,他强压下泪意,站起身,大声道:“父皇,儿臣知道太子哥哥也是被人利用的。此人蛊害皇室,天理不容。儿臣要亲手查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七皇子的唇角微微上扬,他知道,一切就快要尘埃落定了。
第56章 饕餮盛宴(上)
    春末时节,寒潮易湿。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说起来,细雨绵绵的今日,恰好是谷雨之时。

    白子毓的肩头已经落湿了一片细碎的雨渍,乌黑的发髻上,也染了一层濛濛的水汽。尽管如此,他还是保持着稍稍躬身的站立姿势,一言不发地立在廊下。

    他已经在此候了有一炷香的时间,也不知是此间主人刻意为之,还是他当真因为身体不适,更衣多费了些时间。

    他此刻,是立在德王府前厅的廊下。

    过往的下人匆匆从他身旁掠过,也许是因为这段特殊的时期,造成的人心惶惶,尽管京兆府并未在明面上与德王交恶,但下人们还是对此时过府的客人敬而远之。

    这也不怪他们,庆王在半月前以亲王之礼下葬,朝中传的沸沸扬扬的“刺客是羽林军中人”的消息,也被压了下来。堂堂皇子遇刺,竟以斩杀了几名乱党不了了之,实在是让很多人都难以相信。然而不止如此,忙完追查乱党之后的刑部,似乎又接到了什么任务,每日门口都有人进进出出,刑部官员们皆是面色凝重。让人们在惴惴不安的同时,又隐隐感觉到,由庆王之死牵扯出来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德王称病已有近十日,他一直窝在府内谢绝会客。旁人只当他是因为胞弟的死悲痛过度,以致病倒。而唯有那日被召到御书房的寥寥数人才知道,这是皇上对他变相的软禁。

    窸窣的脚步声从拐角处渐渐响起,白子毓闻声侧头,看见德王正带着人稳步走来。

    他的脚步坚定稳健,面目雍容俊朗,风采依旧,仿佛完全没有受到禁足失势的影响。白子毓转身朝他行礼:“下官见过德王殿下。”

    这是德王第一次见到郭临的这个副官,他想起郭临那日夜探德王府,针锋相对,计谋频出,就为了他的安危。思及至此,他不由对眼前的青年有了一丝兴趣,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

    白子毓虽不知德王一意观察他是为何,不过此时已经无须在意这些了。他不疾不徐地道:“请德王殿下驾临郭府,京兆尹郭大人已在府上备酒恭候殿下。”

    德王轻轻一笑:“明人不说暗话,白大人当知本王近日无法出府。”

    白子毓仰头微笑:“这点请殿下放心,郭大人已经处理好了一切。”他见德王不作回应,幽幽地讲了一句,“殿下难道忘了,除夕宴上,您与郭大人的杯酒之约?”

    德王神色一怔,良久后淡然哂笑:“不错,确实有此约定。倒是本王糊涂了。”他垂眼看向白子毓,“郭大人果然一言九鼎。”

    白子毓侧身让道:“殿下,请。”

    郭府后院,有一片小花园,由一圈高大的梧桐环绕,内里显得幽静闲逸。此刻,阿秋正和和红缨、青鸾二婢一道,将一座筵席摆在了花园间搭好的雨棚内。

    这该是自郭临纳妾以来,头一次宴请他人。她们都很好奇到访的客人会是谁,但是郭临罕见得一个字也没透露。

    她此时坐在主位上,凝望着檀木案上摆放着的晶莹的夜光杯。

    与德王的轮番对决,仿佛是她在京城朝局中立足必经的关卡,促使她急速成长。直到庆王死在她面前,她才陡然有所惊醒。

    这一切一直都是性命攸关的博弈,不止是身在其中的世子和她,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无辜地牵连入这个漩涡。而当他们身死后,又有谁会记住,今夕雨间,对坐喝酒的是何人。

    这里,远比刀剑纷飞的战场更残酷冷情。

    一声铃铛轻响,遥遥传进郭临的耳里。随着那徐徐的脚步声,白子毓举着伞和德王走进了花园。

    德王姿态悠闲地迈进雨棚,环顾了一圈筵席,一面解下披风一面笑道:“郭大人好兴致。”

    郭临起身拱手道:“既是邀请殿下驾临,下官怎敢不多花些心思?殿下,请。”

    德王长袖一摆,稳坐在客座上。

    ——————————————————————————————————————————

    此时,皇宫御书房内。

    “……蓉夫人与皇后娘娘当日是同时生产,想必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将原本子虚莫有的事编造成了文章……”

    徐公公刚刚靠近御书房门口,猛然听到这样一句话,吓得手中托盘上的茶盏都要跟着一抖。好在他数十年练就的定力也不是假的,关键时刻稳住了手腕。

    他凝思片刻,决定暂时还是不要入内。便低声冲守门的侍卫吩咐道:“站远点守着吧。”

    “是。”

    房内,皇上依旧是坐在御案之后的太师椅上,斜斜地靠着椅背。威凛的脸上,虎眸轻阖,嘴角似撇似扬。从御案前的角度望去,分不清他此刻的喜怒。

    万辰汇报完一段结果,顿了顿,预备等候皇上的指令。却见站在皇上身旁的赵王不耐地冲他挤了挤眼,想起皇上对赵王的信任,不好得罪,只能继续道:“下官询问了后宫中经历过皇后生太子的老宫人,证实那位蓉夫人确实是和皇后同日有生产征兆。不过不同的是,太子当日就出生了。而那位蓉夫人拖了一整夜,迟迟难以生产。到第二日人没了力气,药石难救,最后母子俱亡。”

    万辰说完这一句,敏锐得感觉到御案之后的那人神色起了点变化,但径直看去却又发现不了什么。

    赵王烦他一停一顿的,转身朝着皇上接口道:“因为母后刚刚生产完……”

    “……所以那位蓉夫人的死被看做不详,隔天便草草下葬。皇后心善,央求皇上将其份位抬为夫人,着人将墓地定在京城北郊的一块好址。但因蓉夫人只是一位失势被贬的官员所赠的舞女,也不曾受宠。此事一过,自然也就无人再记起她了。这段往事,下官仅知适才所言之全部,至于其他的,还望德王殿下不惜赐教。”白子毓抬起头,眸光如新月朗朗,看向德王。

    德王微哂,晃了晃手中盛了半杯葡萄酒的夜光杯,答非所问道:“郭大人果真深得父皇信赖,连宫中都少见的葡萄佳酿,你这儿也能有上半桶。”

    郭临微微一笑,却不作答。

    德王目光寒凉,淡然侧头望向白子毓:“不知白大人希望本王告知你什么呢?”

    白子毓略一扬眉,正声道:“已故太子,是否皇后亲生?”

    “……父皇,您想想,太子哥哥平日里谦和良善,对您和母后孝敬有加。若不是为人逼迫,怎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赵王说着说着,眼含泪光。

    事实上,此时的他,比起对始作俑者德王的恨意,对太子的蚀骨之仇才是支撑他作为一个“死人”挺到现在的力量。德王是陷害了太子没错,可那管他什么事?如果太子不是因为自私和嫉妒,不顾十几年来的兄弟情谊,将无辜的他牵扯进来,他又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

    只不过,眼下为了除掉德王,为太子洒上几滴假泪,又算得了什么?赵王的泪眼中灼灼燃烧的恨意,没有让任何人瞧见。

    “继续说吧!”皇上突然出声道。这是他听万辰汇报结果以来,头一次开口。只这一句话,已经预示着他对赵王的支持。

    万辰不敢怠慢,连忙应道:“是。蓉夫人故去后,她的家人搬离了京城,在城北一座小镇落户,那个小镇离蓉夫人坟相距不远,想来是家人为了能时常去守墓……”

    “……然而某一日,突然有人找上门,将一个与太子殿下有八分相似的男子送到蓉夫人娘家府上。至于是用何种手段,将其作为蓉夫人的亲弟弟安置下来,也就不足道矣。”白子毓的声音字字清晰,压过淅沥的雨声,传入各人的耳里,“而值得注意的,是此事正好发生在五年前,德王殿下前往封地之后。”

    “白大人说得不错。”德王轻笑道,“五年前,父皇将我羽翼减除,命我孤身前往封地。彼时跟随本王身边的不过三五忠士,若要如你所言,千里之外还能派人去那蓉夫人的府上生事。这么算来,当不是本王。”

    “德王殿下莫要说笑了。”白子毓微微收声,“您离开了京城,您的母妃却在执掌后宫……”

    “……自那时起,太子殿下便偶尔能听到‘太子非皇后亲生’的传言。只不过太子仁厚,素来没当回事,只做玩笑看待。然而有一天,太子带着近侍林泽,微服在京城北郊踏青,无意间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