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跳跃新时代 >

第3部分

跳跃新时代-第3部分

小说: 跳跃新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所以这家饭店除了给姥姥过生日包场外,还有三家结婚的,这四家的车呀,停了整整两条街,让本来就通行不快的车道显的更拥挤了,酒店上空飘着各种颜色的大型礼花、汽球、酒店内外形形色色的中外友人,一听说这还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奶奶在过生日,也陪同家人给姥姥祝寿来,同样姥姥也会将祝福,送给新人们并送上红包。

    姥姥的生日宴在酒店一楼,大堂中央摆放着参宴单位、亲朋好友、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送的花篮,还有孙子、孙女们准备的长寿面、寿桃、寿糕、喜饼。一些来自异国的朋友还会主动和姥姥合影。这在边城这个小城市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林梵最喜欢这种场合了,看着新娘子,这些即将从少女走向红地毯的姑娘们,林梵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曾经20多岁的时候。林梵一口口吞着口水,走到每一对新人前献上花束,并与新人们合影,至于人家过后把不把这个外人删除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林梵是相当高兴了,新娘子身上的味道真好闻。伴娘也不错。

    很快姥姥的寿宴开始了,由市宣传办的领导首先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张华英老太85岁寿辰,值此宗族同贺之际。我谨代表市委、拥军爱民办、等单位的同志们、及当地驻军的同志们,向张华英老太表示衷心的祝福:祝老人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似南山不老松,85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人生来说,却是漫长而曲折的。85年来,老前辈阅尽了人间沧桑,经历了新旧两个时代的变化。她的一生中积累的最大财富是她勤劳、善良、艰苦、朴素的本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品质,宽厚待人与世无争的立身之道。这一切,伴随她经历了坎坷的岁月,更伴随她迎来了今天幸福的晚年。

    张华英老太出生于农村,那是一个黑暗的年头,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后勤部队,先后做过地下交通员,联络员,在后勤兵工厂里卷过烟,造过炮弹。建国后响应国家号召,和爱人留在了边城;成为那一时代的中国铁路工人,其爱人又是一名光荣的火车司机,曾经为抗美援朝立下过战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华英老太光荣退休后,还经常回到单位,从事机车保养清理工作,不怕脏累,颗粒归仓,继续为国家贡献余热。

    老人家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平凡并非意味着平庸。她的人品、学养、才具、精神,乃至形象仪表都不落人后。

    老人家是从旧时代过来,她的身上没有沾染不(良)习气,在曾经污浊的社会环境中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老人家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任何环境中,总是泰然处之,以平常心态看待生活。知命安贫,安步当车。以致无欲则心宽,心宽则体健,耄耋之年,头脑清醒,身体硬朗,实为难得!

    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前辈已逾“古稀”二旬,堪称仁者之寿,智者之寿。如此高寿,除得益于自身的体质心态与调养外,也与子孙的仁孝,各位亲友的关心照应分不开。今天欢聚恭贺张华英老太85华诞,四世同堂,最后我们共同举杯!祝福张华英老太生日快乐。

    当领导的就是很能讲,这让林梵想起当年赵本山在春节小品上的那句经典台词,大家吃好喝好啊,,,,,,,喝好吃好啊,,,,,。

    这台词估计也不是他写的,至于给他写祝词的这位秘书,肯定经常参加白事,这台词稍加修改就是标准的葬礼说词,还以为大家听不出来呢。就连刚才的外籍中国通都说,这写的什么玩意呀。这是来贺寿还是来哀悼的。

    主持人走到台前,似笑非笑的说,感谢市领导的讲话,现在下一事项由家庭的孙子一辈给老寿星敬茶。

    这时为啥不叫儿子一辈呢,主要是想看家庭后继一辈人丁是否兴旺,看看你家有多少第三辈、第四辈,要不咋叫四世同堂呢。

    林梵这一大家子,孙子辈的就有二十多口子,这里还有孙子一辈的好哥们儿们和他们的媳妇们。

    林梵在孙子辈里排行居中,带着自己家的妞妞,走到姥姥前,按着传统必须跪着奉茶,林梵叫着自己女儿,淇淇给太姥姥敬茶,妞妞看着爸爸跪着在给太姥姥敬茶,自己也不懂,但爸爸是跪着,我就坐着吧,于是妞妞就坐在地上,看着太姥姥,笑着说太太喝水。

    姥姥相当高兴,看着妞妞说道,快起来,哟,这还坐在地上了,呵呵,来给个大红包,坐太太身边来。

    林梵家女儿从小没事就和自己奶奶去看太姥姥,可是太姥姥比较绕口,所以就一直叫太太,后来就改不了了。

    然后就是家里的哥哥、妹妹、姐姐。陆续的在给姥姥敬茶。这孙子一辈敬完茶后。
第五章训话
    孙子一辈敬完,就是由家里的儿子女儿一辈来集体敬酒,然后就是亲朋友好,街访邻居们。这一套下来才算完成。

    这里最活跃的是林梵的五个舅和他的哥们们,由其是五舅和他的哥们们,因为儿子里是最小的,年年如此,都一个个都按着孙子一辈的方式跪在姥姥跟前,讨要红包,只是不用磕头。

    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全国都吃不饱的时期,这一群半大小子,曾经天天长在姥姥家,现在虽然都已步入中年和老年,可是还是忘不了那个曾经的时光,因为那时他们家的生活都普遍不好,有很多都是单职工家庭,或者父母根本没有工作的,还有一些父母早亡的,家里孩子又多,有些经常要饿肚子,有些饿的使在受不了了,就经常跑到姥姥家吃饭,有时还会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们,那时林梵姥姥家也有七个孩子可是不管谁家孩子来,姥爷都会热情的招待,没有说不给谁家孩子吃的,只要有的就尽量招呼好这些小狼们。

    记得当年姥爷走的时候,舅舅的这些哥们们,从姥爷下葬的那天起,足足哭了将近一个星期,因为哪是情,不可割舍的情感。所以每年姥姥的生日,都是由这些铁哥们帮前忙后的。过年的时候大年初一,一早就全都跑来给姥姥拜年,他们都管姥姥叫妈。所以有时姥姥在说话的时候就说,我的儿子女儿一大堆,都是亲的。

    祝寿宴一般要进行到晚上,姥姥通常吃过中午饭就会离席,剩下的就交给儿女们了,平时大家都忙工作或者家务索事,这样的场合能碰上一定会聊很长时间,所以小一些孩子会由家里的父母带走,留下一帮舅舅、叔叔、大姑、小姨什么的,让他们尽情的聊,林梵抽空去接了老婆,因为他家宝宝和他不太熟,如果没有爷爷、奶奶跟着不会和他走的,这样林梵觉得相当没有面子,不过也没办法必竟这孩子从出生,林梵看她都是曲指可数的。

    林梵和弟弟、妹妹们先把元老一族送回姥姥的房子,姥姥住着一个近八百多平米的一个大房子,这样的房子如果在首都,可值老银子了,其实这样的房子,是在附近几个楼群里的几个单位一个集体办公的地方,什么物业管理所、社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税务分所、工商分所、派出所,都在这个三层小楼里,姥姥退休后还挂职过卫生巡查员,和元老纠查队,退了也都不愿闲着,还在继续发挥的余热。

    原来姥姥住的只是一个二十多平米的小公寓,人到老了总想一个人,能有一个属于的自己屋子,这样大小的屋子,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完全够大了,最早姥姥住的是一栋俄罗斯木制房屋,这种屋子叫木克楞,这是当时机务段分给姥爷的。

    要不是当年能有那么一间大房子,也装不下那么多孩子,有时晚了那些孩子就在那住,几个屋子全是笑声。

    现在姥姥住的这栋大房子,是大舅工程队盖的,将楼下两层租给了各个职能部门,留下一层给姥姥,起先姥姥并不愿意,因为太闹的慌,可是姥姥住了一段时间发觉这样挺好,以前还要经常步行去社区,现在各类部门都搬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了,办事是相当方便了。为了让姥姥出行也便利,大舅又在楼内装了一部电梯,电梯开门就是姥姥的屋子,而且用的是装饰电梯。只供姥姥一个人使用。大家来时都是爬楼梯的。

    过去边城的铁路职工,一般都是住在这种木制房屋,或者一种石头房子,边城那时由于靠近俄罗斯,这时曾经是两国的商贸口岸,所以这里建筑大部份都是俄式的,在伪满洲时日本曾在这里屯兵,所以也有一些是日式建筑,后来建国后大部份都被拆除了,只留下一个惊示后人的日式监狱。

    这栋建筑直到2009年时才被报批拆除,随着经济开发,边城被国家评为开发开放城市,一下子地价大涨,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用地,结果就将一栋俄罗斯的电影院拆除了,曾经这是边城唯一的标志性建筑,是苏联红军解放边城的纪念性建筑,后来俄罗斯为此还让中方赔偿,原因是这所建筑不仅仅是友谊的象征,关健房产证书等相关手续还属于俄方,当年修建人家花了两万卢布,时隔多年后,城市的拆除者们花了近一千万,才把老大哥心灵的创伤补偿完,不仅要补偿还要在主要街址上从新复原。

    这也算是市建委,办的最大头的一件事了。也成了当时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笑谈的话题。

    后来姥姥的年纪越来越大,一个人住非常让家人担心,就让林梵的母亲陪护,那时林梵还没有结婚,所以母亲有时间经常去陪姥姥,可是当林梵家女儿的降生,就把母亲拴住了,这样就由舅舅们轮流上阵,林梵的两个姨早年嫁到了外地,在林梵小的时候,大姨和小姨还经常带孩子回来,等到林梵这俩个小玩伴,也都成家立业后就很少来往了,都有孩子缠身,而且工作又忙,是真的没有时间,这样姥姥也不怪罪,每次打电话首先,先听听重孙一辈的声音,后来装了网络后,每天晚上姥姥就挨家的看,姥姥虽然85岁了,可是也很前卫,接受新世物的能力,有时比自己儿子还强。

    姥姥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必须要读报,冬天天亮的晚,就起床洗漱,穿上干净的衣服,自己做早饭,然后七点看新闻联播,到九点后就坐电梯到楼下,坐着大舅给买的自动轮椅,不是姥姥不能走,只是不能走太多的路,所以姥姥走累了就坐在这种轮椅上,她要去社区里帮同龄人做这做那,身子骨一天也不愿服老,不愿停下休息,直到去年才觉得自己已经力不从心了。

    林梵先将姥姥用车送回了家,这时家里还是相当热闹,姥姥进到里屋,正看到婷妹妹家的孩子在吃蛋糕,林梵是家里结婚比较晚的,舅、姨和姑、叔家的弟弟妹妹们,的孩子有的都上小学了,林梵家的妞妞还没上托儿所,这种差距,有时也是哥姐妹们谈话的笑资,林梵自己清楚自己的事情。

    婷妹妹家的豆豆,只咬了一口的蛋糕就扔到了地上,正好姥姥进屋,姥姥当时并没有说什么,林梵扶着姥姥只感觉姥姥的胳膊抖了一下。

    小梵呀扶我坐下,我有话说。姥姥要训话了,林梵知道只要姥姥一坐下,肯定会有话说的,肯定看到小豆豆扔蛋糕的事了。

    一听姥姥要讲话,身边几个弟弟妹妹都搬着板凳围了过来,姥姥在家里说话的时候,都会像部队里一样,而且家里沙发、椅子不是没有,但这马扎儿子更多。

    还记得有一次派出所,警校毕业新来的实习小民警们,就看到这楼上经常出出近近的不断人流,好奇,想这些人是不是传销的,问别的同事,大家就一笑,也不明说。有话多的,就说你们上去看看,这些不知情由只能上来看,正好看到姥姥在给附近几个楼里的老人们在训话。

    咱们这几个小区,其实也没有别的需要留意,主要就是联防呀,卫生呀,这时姥姥就把当年在部队的作风拿了出来。

    派出所的小警察一看这屋里的人都是爷爷、奶奶辈的,笑了一下刚想走,就被姥姥叫住。小同志,来了就别着急走呀。

    老奶奶什么事情呀,小警察很客气的问道,姥姥说小同志呀,请你不要站着说话,给他们搬把椅子来,警察一瞧,这些爷爷奶奶都坐着马扎儿子,自己要是坐椅子,也不好意思坐下去,结果一个个乖乖的都搬着马扎子坐了下来。

    后来姥姥听清了这些小孩们,原来是新毕业来实习的事,就安排了一些爷爷辈的,这里还有一些退休的老干警们,让他们一同去他们所在的小区学习经验。因为这些刚毕业的成长的路还很长,需要老一辈儿的人教育提点。

    在大家都落座后,姥姥说小豆豆你知道手里的蛋糕怎么来的吗。小豆豆看着姥姥说,商店买的。

    既然是商店买的为什么要扔了。姥姥笑着说。

    不好吃。太姥姥。小豆豆还是知道怎么回答。

    太姥姥说现在家里的孩子都忘记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了,这些忘本行为都是父母灌输,今天能有这样的行为,都是爷爷奶奶惯的。

    如果当年家里能有这个条件,中国在那个艰苦的时期,能饿死那么多人吗,远的不说,就说咱家,人口多,你问问你们的父母,姥姥说这话是给在座人所有听的,他们敢不敢浪费粮食,直到今天也没有谁敢有浪费作风。

    大家就听着姥姥说着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什么吃野菜,一年到头见不到肉,别说蛋糕了,白面的馒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一个,家里的孩子一人吃一口,就感觉到了天堂了,在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家里没有被饿死的真算是万幸的了。可是中国有很多人都是在那几年饿死的,还有一些人吃人的事情,家里那时自己的远亲,就是那年饿死的,就是因为吃不上喝不上的。姥姥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