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知青人生-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了,因为这地方离地区革委会大院近。
“杨楚生!杨楚生!”
这哥们才走到地区革委会大院,还有两名战士在站岗,他敢一头跑进去嘛,还好,听到里面有人在喊他的名字。
喊他的人,是张主任的秘书,要没这哥们,杨楚生怎么也进不了。
地区大院还行,最少有几幢三层的旧洋楼。
“杨楚生,来了!”张主任自己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很随便就是一个招呼。
“张主任好!”杨楚生就不叫首长了,要省委书记还差不多。
地区革委会主任的办公室不大,却还有两台电风扇。杨楚生接过一位哥们递给他的茶,先喝一口再说。
“杨楚生,你很奇怪,你是怎么能提前知道的?”张主任直接了当地问。
杨楚生笑一下,还是那样的说法,就是突然间的感觉。
“感觉?”张主任又小声嘀咕,确实跟陈书记一样,只有特异功能这个想法。反正这种东西不能信,但明摆着杨楚生已经说对了。
杨楚生还是请张主任,能有什么方法就使出什么方法吧。
“我能有什么方法?”张主任才不傻,还好杨楚生说的时候,只有他和陈书记在,要不然,枪毙也可能。
杨楚生懂,这张主任就是怕承担责任,也不能怪他,就他要想对有关部门反映,会不会引起重视也不抱有希望。
张主任也是拿出大前门,点上烟,小声问“那你对接下去的政策,会有什么感觉?”
“我现在走的路,就是以后的政策,我只是先走一步。”杨楚生也说。
张主任点着头,没开口,还在等着他继续说。
“张主任,我老实告诉你,我们生产队的水稻为什么是最好的,其实我是实行联产承包。”杨楚生这是有意说的,最少跟他说一下,让他心里有数,有什么运动他才能闭一只眼。
“你这家伙,怪不得我就搞不清楚,你们生产队的农民,就比别人的觉悟高。跟我说是通过学习,使社员的觉悟提高了,你以为别人的智商,都那么低?”张主任说完,也挤出点笑脸。
杨楚生也只是轻笑一下“还有,我搞的那个印刷厂,也是我跟大队承包的。”
张主任看着这家伙,不摇头也得摇头,又说“你胆子也太大了。”
“不是大不大的问题,社员们的肚子确实太饿了。”杨楚生又喝一口茶。
“你这家伙,我想将你调回来,到我这里来上班。”
杨楚生一听,两眼睁大点,眨了几下,差点答应。不过他还是想,现在他的印刷厂正是赚钱的时候,到这里上班,涉及到官场了。还是摇摇头说“谢谢,我还是当我的知青了。”
“你当上瘾了?”张主任这回也惊讶了,这条件对于任何知青来说,那是天上掉馅饼了,他却还不要。
“张主任,人是有感情的,红光大队的农民们对我的情,我想还。最少我能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比其他的农民好。”杨楚生很平静地说。
张主任又在点头,突然又说“入党吧,既然你有这种心情,农村也可以大有作为。”
杨楚生差点笑出声“我能入党?我逃港的污点还在。”
“听说你不是投案自首的嘛。”张主任又说。
有没有入党,杨楚生倒不看重,只要能给他一个施展拳脚的天地,他就足够了。
走了,杨楚生步行走出地区革委会,他还想到家里,也想到白雪家里。
张主任还透过窗户在看他的背影,然后在摇头。真的是不能解释,这家伙真的奇怪。
熟悉的街道,杨楚生慢慢地走,虽然离开这城市有一年多了,但是一切都没有改变,有改变的,就是马路上的自行车,好像多一点。
几点了?杨楚生四处瞧一下,往一个百货公司里面走,看一下时间,差不多要中午了,这时候工人们也要下班。他还是先往白雪的家里走,就不知道,她家里是不是知道她的消息。
“杨楚生!”白雪的妈看见了,还好像吓一跳的样子。
“阿姨好!”杨楚生看着白雪的妈,好像看到以后的白雪似的,长得太像了,虽然是中年,但还是美。
“哎呀,白雪要是不过那边,你们俩能在一起,多好呀!”白雪的妈可不是说假的,虽然杨楚生在农村,但她也能在报纸上,看到他的事迹。
杨楚生笑一下,只是笑得不自然。
有点失望,杨楚生也相信白雪的妈没有骗他,反正她只知道白雪还在美国念书,什么学校她也不知道。这不奇怪,她的消息,应该也是打听来的,因为白雪断然不敢给家里写信。她舅舅就是有写,也不敢说。
杨楚生走快点,往他的家走,这大热的天,又是中午,却看见两个妹妹还站在烈日下跳橡皮筋,禁不住笑了。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跳得挺带劲的小妹,听到笑声,一抬头就大声喊“大哥!大哥回来了!”这一喊,也让一家人都跑出来。
“爸!妈!”杨楚生也喊,然后抱起向他跑过来的小妹,笑着问“学习怎样?”
“很好,一周三天扫马路做好事,考试也能得一百分。”小妹高兴地说。
杨楚生放下妹妹“也说,因为是开卷考试。”
弟弟杨楚豪也笑“那叫考试吗?那叫照书本抄。”
“抄也难,姐就考四十八分。”小妹挺勇敢地说,
杨楚生的大妹妹还翘嘴巴“怕什么,学习张铁生,考试得零分,同学们都是这样说的。”
“行了,吃饭,楚生,你为啥这样晚?”他的妈大声问。
“我早就来了,才从地区张主任那里出来。”
“啥!”杨楚生的爸一听就大喊,突然“扑”一声,一脚踩中墙角的一块蜂窝煤。那管脚一团黑,大声问“你是从张主任那里出来的?”
杨楚生将他爸的公家飞鸽牌自行车挪往墙边一点,往饭桌边坐下才说“对呀。”
“嘿嘿,你这家伙,连我也看不懂,是黑还是红?”他的爸说着又笑。
“黑也能变红,红也能变黑。”杨楚生边说边掏出钱,有三四百块吧,笑着又说“妈,拿着。”
一家人都在眨眼睛,这钱大人小孩看了都会两眼一亮。
“别担心,我不是偷的,是我承包大队印刷厂赚的。”杨楚生又说。
承包印刷厂!他爸可是政工干部,又在眨眼睛,感觉这钱还是有点黑。
“哥,你从张主任那里出来,能不能找找他,给我安排个国营工厂的名额,我在街道厂,没面子。”这哥俩才相差两岁,杨楚豪也到了要有个好单位,能在姑娘们面前显摆的年龄了。
南滨省这时候是九年制教育,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两年,这位弟弟刚好高中毕业了。也因为这家里已经有杨楚生当知青了,这弟弟倒不用。
“喂,你赶紧复习,明年国家就会恢复高考,能考上大学,国家包分配,一出校门就是国家干部啊,还想进工厂。”杨楚生扒一口饭说。
“真的假的?”弟弟是不相信。
“当然是真的,我不是从张主任那里出来的嘛。”杨楚生才说完,突然见弟弟的手腕亮光一闪,好家伙,当时他逃港的时候,放在家里的手表成了他的了。
“嘿嘿,我们整个街道厂两百多人,就我这一个。”杨楚豪挺不好意思地说,这手表他是不打算还的。
杨楚生也笑着摇头,这家伙他还能不知道,爱吹。要是手表被他要回,可能这家伙最少在五六个姑娘面前,不能自圆其说。
“行了,手表给你,但我告诉你,你给我好好复习,明年要是考不上大学,我可饶不了你。”杨楚生才说完,小妹碰了一下他的脚,他们的妈在瞪眼睛了。然后,兄妹四个都在笑。
1222 112214152。第152章 汗湿惹眼
1222112214152。第152章汗湿惹眼
杨楚生是坐着客车回来的,这哥们又是鲜活得不行,那块上海牌手表给了弟弟,就再买一块。然后手里还拿着一个单波段收音机,这收音机,可是二十多块买的。
太光鲜了,从县城往红光大队走的五公里,就将收音机打开,突然前面有情况,是市管在路上检查。
“嘿嘿,你们在忙呀?”杨楚生朝着市管们问候一句。
“杨楚生!”那个市管所长也叫一下,这家伙曾经大闹市管,还骗了他们五十块。
几个市管都有笑脸,这家伙也真的是,三转一响,现在他的身上就有一转一响。反正这个市管所长敢肯定,要没有搞投机倒把,或者是搞变相资本主义,要不就是骗的,不然一个小知青,连放屁都不会响。
太搞笑了,走到村里,就有社员看着这家伙在笑。然后后面跟着十几个孩子,对于这些小家伙来说,收音机比手表还新鲜。
“杨楚生,你回来了?”郭副书记当然也知道他被张主任接走的事,看见了就喊。
“郭副书记,没啥事,张主任是找我谈谈以后的政策。”杨楚生蹲在这老干部身边。
郭副书记抬眼瞧,惊讶了,一个地区革委会主任,专门派车接他到地区谈以后的政策,说白了也就是请教。
“那你有什么看法?”这位老干部也问。
“没啥,我不是跟你说过嘛,差不多了,你就清清心心地放牛,就当休养。”杨楚生站起来了。
郭副书记看着往竹寮走的小家伙,他也真的搞不懂,反正就是一个相当特别的人。
“唰!”卧在甘蔗林里纳凉的小白,突然冲了出来,朝着杨楚生就亲热地扑上。
杨楚生拍着小白的头,眼睛却在看竹寮门外,那辆永久牌女装自行车,全公社只有陈燕一辆。
“杨楚生,回来了?我还以为你回不来呢。”陈燕和刘雪贞,原来坐在竹寮后面的南瓜棚下,听到狗叫声,站起来就喊。
“为什么回不来?张主任能把我一口吃了不成。”杨楚生走到南瓜棚下,两位美女还真会享受,棚下面又没有阳光又有草地,还有风。
“为什么不买双波段的?”刘雪贞拿过收音机就问。
“你不记得了,我们一个同学的爸,就因为用双波段的,不小心收听了敌台,被判刑二十年了?”杨楚生说完坐下。
刘雪贞笑一下,今天是杨楚生轮到做饭,站起来说“我做饭去了,既然你怕听到敌台,这收音机我就没收了。”
陈燕也在笑,那位同学,也在知青农场里当知青。小声问“张主任叫你,也是谈那事?”
“你爸说了,你们那边还有什么亲人?”杨楚生也小声问。
陈燕抬起手,扫掉一片沾在皓臂上的草叶,才说“爷爷奶奶,还有我爸的几个兄弟姐妹,人多了去了。只是……”
“你也不信?但不管如何,让他们最少跑到空旷的地方避一夜,总不会有什么损失。要能叫上更多的人,那更好。”
陈燕点点头,站起来笑一下“我爸要写信,我和我妈还感觉害怕呢。”
杨楚生也点头,明白她的想法,搞不好就是造谣。陈书记能写信,就证明已经相信了。
“我走了,公社要修理围墙,我们广播站的设备还得小心点。”陈燕说完了,走进竹寮里,跟刘雪贞又在说话。
杨楚生却是吓一跳,感觉真的是乖乖!他的两担古董,不是还埋在公社的围墙边的嘛。
怎么着?杨楚生啥也不想,那两担古董对于他,什么印刷厂能赚多少,都是不入眼的玩意。
“杨同志,回来了?”秋月嫂挑着一担土杂肥,还没走到番薯地里就大声喊。
“才回来的。”杨楚生应一句,看秋月嫂那辆新做的独轮车,有主意了。两担瓷器,挑回来肯定不行,用自行车拉更不行,搞不好将那些东西震坏了,最好就用这独轮车,一次就能拉回来。
杨楚生往秋月嫂身边走,看她正用锄头,在番薯的根部边沟出一条沟,这是埋土杂肥的沟。又问“秋月嫂,下午有空吗?”
“有呀,怎么了?”秋月嫂直起腰问。
杨楚生是怕自己推独轮车的技术不够,要是半路翻车,那就玩完。又说“要是有空,帮我到公社拉些东西回来。”
“行,拉什么?”秋月嫂又问。
“都是些破东西,你忙吧。”杨楚生说完了,回头就走。看见桂香嫂也搞笑,手里拿着一个脸盆,是生产队的社员轮流到田里赶麻雀,可不能停留,别人在等她换班呢。这美少妇只能朝着他笑一下,往她们组的田头走。
“你是要拉什么呀?”秋月嫂走在杨楚生身边问,他就推着只放着四个大竹筐的独轮车,竹筐里面还铺一层稻草,搞不懂他要干嘛。
“等会你不就知道的嘛。”杨楚生能怎么说,说了她也听不懂。
两人也才都吃完饭不久,大中午的,这太阳热得可以将人晒干,乡村的土路上,除非偶尔看见已经在发黄的稻田里,有人在敲响脸盆,吓跑麻雀之外,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
“哎呀太热了。”秋月嫂虽然戴着斗笠,但上衣还是开始在湿。然后看光着上身的杨楚生又说“还是你们男人好。”
“都一样,这种天热,你就是剥掉一层皮也是热。”杨楚生说完,擦一下汗。
秋月嫂也在擦汗,没办法,衣服里面,感觉有汗在往下流,要不擦,等会裤腰这一带也得湿。
“你家的口粮够吃吗?”杨楚生转脸又问,然后急忙又将脸转回。这个秋月嫂,可能是看着路上没有人,擦汗还将上衣掀到肚子上边。
秋月嫂却不管,别人的面前她是不好意思,但在他面前,她就敢。嘴巴都亲过了,这样子怕什么?而且在田地里,人要是多一点,有时候不注意之下,也会这样。手还在衣服里面抹,也说“差不多,再过个十天半个月就没了。”
“那就好。”杨楚生也能小高兴一下,现在他们生产队,十天半个月后要没口粮了,向人家借一点也容易。因为她家的劳力最弱,口粮当然也最少。
“杨同志,说真的,有时候夜里要睡觉的时候……”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