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千年帝国的兴亡 >

第196部分

千年帝国的兴亡-第196部分

小说: 千年帝国的兴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愣。不过他很快想到,这支苏军部队的目标可能是整个北方集团军群。一想到这里,赫普纳又小声笑了出来。这种不自量力的行为根本不值得担心,赫普纳当即下令曼施坦因继续前进,仁慈的放这支苏军一码。而莱茵哈特则设下陷阱,好好招待一下这支苏军。

    苏德战争中第一次坦克与坦克之间的碰撞就这样发生了。这场坦克战不像“库尔斯克会战”那样著名,交战双方的实力也相差甚远,甚至连发生地点都没有详细记录。不过就是这场结局早已注定的小规模坦克战,却让交战双方印象深刻。

    毋庸置疑,乔格·汉斯·莱茵哈特是名优秀的装甲指挥官。从波兰战役开始,他就一直指挥着装甲部队在战场上驰骋。现在在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他和他的第41装甲军是赫普纳这把利刃的刀尖,专门负责在苏军防线上扎出个窟窿。与曼施坦因那只有1个正规装甲师的第56装甲军相比,莱茵哈特的第41装甲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突破能力都在对方之上。

    第41装甲军有2个正规装甲师与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组成。每个装甲师由150辆坦克组成,每个装甲营的指挥车均由“虎式”坦克担任,成员清一色为2型坦克。不过也正是“虎式”坦克这种油老虎,让原本应当冲在最前面的第41装甲军反而落后了。

    苏军第3、第12机械化军中的t26根本不是德军2型坦克的对手,当苏军拥有的坦克数与德军相差无几的时候,苏军英勇的反击只能算是盲目的送死。更何况苏军根本不懂得该如何使用坦克,也不懂坦克与步兵间的配合,更别提空军与火炮支援了。于是苏军第3、第12机械化军中的坦克一到达战场,便一线拉开,像蛮牛一样猛冲。似乎光靠他们自己便能彻底解决面前的德军。

    莱茵哈特根本不需要让2型坦克或“虎式”出动,光是埋伏在战场上的反坦克炮就足以对付苏军坦克。

    冲在最前方,没有步兵支援的t26在德军反坦克的穿甲弹射击下,一辆辆变成了燃烧的火球,明亮的火焰照亮了立陶宛肥沃的牧场。不过德军的单方面屠杀很快随着苏军新型坦克加入战斗而被迫停了下来。

    这种坦克的炮塔与车体外形与t26很像,但体积至少是后者的两倍。车体一侧6组负重轮与宽阔的履带让它在战场上快速驰骋。大型炮塔上,那门大口径的火炮让德军的37mm反坦克炮相形见绌。

    见到这群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庞然大物,德军反坦克炮立刻掉头一阵猛射,可只听见穿甲弹击中坦克的“当当”声,却不见一辆坦克因受损而停下。

    莱茵哈特遭遇到苏联人专为对付“虎式”而改良的kv1型坦克。

    40年法国战役结束后苏联使节团出访德国。在德国坦克工厂的空地上“意外”见到了任海济宣称为失败作品的3型与4型坦克。对于一向喜欢重装甲,大口径火炮的苏联人来说,他们立刻将攻防能力最强的“虎式”定为假象敌。(这点从之后的su27和“现代”级驱逐舰的设计中就能看的出来。硬生生比同时代的飞机、驱逐舰大上一圈。)

    使节团真正领导人科京在返回苏联后提交了一份重要报告。在报告中科京详细分析了“虎式”坦克的攻击力与防御力,并认为现在苏联没有任何型号的坦克能与之一战。不过他又补充到kv系坦克只需要稍作改良就能胜任与“虎式”交战的任务,苏联坦克工厂无需大幅改变生产线便能在短时间内开始大量生产。

    科京的报告让苏军各高层指挥官大吃一惊。所有人都能想象一旦在战场上遭遇德军“虎式”坦克,苏联红军将遭遇何种困境。于是几乎所有人一致通过了科金的改良方案,并加大kv系新坦克的产量。

    之所以说“几乎所有人”,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基辅特别军区司令的朱可夫更倾向于由哈尔科夫坦克工厂设计师科什金提出的t34改良方案。不过因为t34的改良方案虽然增加了火炮口径,但在车体正面装甲防护上比kv1的改良方案要差。如果想要继续增加装甲厚度,则必须重新设计t34的底盘,底盘一动车体上所有装备都会改变。在t34还未取得实战资料的当时,这等同于重新设计一辆坦克。尽管科什金一再保证,自己只需要几天时间便能搞定一切问题,他的设计方案依然被否决了。

    全新的kv系坦克装有一门85mm口径的火炮,车体正面装甲达100mm。火力与装甲几乎都与“虎式”持平。当然那57吨的体重也让它的速度与“虎式”持平。最大公路时速32km,越野时速不超过15km。让全新的kv1/85只能跟在t26身后,最后一个投入战斗。

    kv1/85的防御力极为优秀,即便是身为德军主力的2型坦克那门75mm火炮,只要在600米距离外便无法击穿其正面装甲。在“虎式”坦克到达前,他们只能用老办法来对抗kv1/85。没错,德军又将万能的88mm高射炮给拖了出来。同时莱茵哈特下令两个装甲师快速从两侧突击,合围这些战场上的大家伙。

    一阵枪林弹雨中,苏军的bt5,t26这种轻型坦克变成一堆堆废铁。剩余的kv1/85就像斗牛场中暴怒的公牛,到处乱窜却无法对围剿他们的德军造成实质性伤害。德军坦克充分发挥彼此间配合上的优势,从侧面、后方攻击kv1/85。甚至还有英勇的德军步兵抱着炸药,在枪林弹雨中跑到kv1/85身旁,炸毁对方的履带。

    苏军见势不妙,只能后撤。就像只无头苍蝇般四处逃窜,见缝就钻。结果这支苏军目前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在2天后误入沼泽,全军覆没。

    这场小规模的坦克战,苏军对德军装甲部队各单位间的紧密配合印象深刻。步兵与坦克协同作战,坦克与坦克间的配合给苏军好好上了一课。德军用行动告诉苏军:在装甲部队的运用上,你们还差得远呢。

    而德军则对出现在战场上的kv1/85有着深刻印象。37mm反坦克在kv1/85面前就像根牙签,一直深受信赖的2型坦克也变得弱不禁风。新型反坦克武器的装备势在必行。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反正终结自己觉得这种过渡性章节很无聊。

    争取今天再码一章,将过渡性章节快点结束掉。

    ;

    第二十三章“巴巴罗萨”启动(7)

    第二十三章“巴巴罗萨”启动(7,到网址



………【第二十四章 “巴巴罗萨”启动(8)】………

    与苏联第3、第12机械化军的处境相比,负责向西推进的苏联第10集团军处境要好上许多,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出发。既然没有出发,当然遇不到任何敌人。既然遇不到任何敌人,处境当然要比第3、第12机械化军要好多了。

    因为德军特工的破坏,西方方面军各级间的联系被掐断了,通讯完全陷入瘫痪。巴甫洛夫的命令根本传不到第10集团军指挥部。见第10集团军没有依照自己的命令行动,巴甫洛夫便丢下整个西方方面军,跑到第10集团军驻守的比亚威斯托克去了。结果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找不到他,西方方面军也找不到他。

    在苏德战争开始前,西方方面军的3/4兵力囤积在比亚威斯托克这个突出部。战争爆发后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便以明斯克为目标,霍特与古德里安两个装甲集群绕开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从两侧高速推进。

    意识到如果继续放任德军驰骋下去,整个西方方面军将面临被德国中央集团军一锅端的困境。朱可夫立刻巴甫洛夫改变军队配置。可由参谋部打往西方方面军指挥部的电话不是无法接通,就是接到报告说不知道巴甫洛夫大将去哪里了。

    就在总参谋部和最高统帅部为了找巴甫洛夫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巴甫洛夫本人则坐在第13集团军的司令部里,正在前往第10集团军的路上。前方传回各种前后矛盾的情报,让巴甫洛夫根本无法从这些情报中找到正确的消息。他只知道前线德军攻势猛烈,请求支援。其实这个时候有很多准确的情报已经放在了西方方面军司令部的桌上,只是苦于巴甫洛夫不在方面军指挥部,他的参谋们又找不到他,于是这些情报就被无限期搁置了。结果导致整个西方方面军全面瘫痪。

    24日,比亚威斯托克的第10集团军终于在巴甫洛夫的命令下开始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反击。博克早已预料到这点,用于牵制苏军西方方面军,比亚威斯托克驻守的第3、4、10集团军的德军部队早已部署到位。加之苏军兵力分散,准备仓促,装备短缺。第10集团军的反击更像是在演戏,被早有准备的德军轻易击溃。未能对两侧正在突破的德军两个装甲集群产生任何影响。

    见反击失败,正在南下的德国第9、第4集团军又张着血盆大口要把整个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全部吞下去,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又朝着明斯克狂奔。巴甫洛夫慌了,可没有斯大林的撤退命令,他只能一味下令:坚守与反击。也不管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三个集团军有没有能力完成他的命令。

    在巴甫洛夫眼中,自己三个前出的集团军依然是装备完整、后勤补给充足的完整部队,依然有强大的反击能力,强大到足以将已深入白俄罗斯的德军赶回波兰。却不知道这三个突出的集团军属于纸老虎。所有有关这三个集团军的数据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它们完全没有空中掩护(制空权从战争开始第一天就落入德军手中)、部队机动力低下(燃油配给严重不足)、装备不全(没有得到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的签字命令,武器装备还在兵器库中)、通讯奇差(德国特工故意破坏)、指挥混乱(方面军总司令都不见了,不混乱才怪)。就这样的部队指望他们去与拥有空中掩护、装备精良、通讯齐全、指挥官才能优秀的德军战斗,还不如直接下令让他们集体举枪自杀,或者就地化整为零变为不受军部指挥的游击队,分散逃亡明斯克。这样至少不会留给德国人大量服苦役的战俘。

    在这种双方军队战斗力相差甚远的情况下,巴甫洛夫首先应该做的是收拢部队,固守明斯克,确保奥尔沙陆桥的桥头堡。不过巴甫洛夫所想的却是依靠手中的部队进行反击,阻止德军在白俄罗斯的推进。

    于是原本驻守在比亚威斯托克南侧的第3集团军在他命令下开始向北移动,协助另两个集团军准备发动反击,西方方面军所有预备队向西推进。在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被孤立、合围之前击溃南下的德第9、第4集团军。巴甫洛夫希望用这种方法来摆脱目前的窘境。却在不知不觉中帮了博克一个大忙。

    第13集团军被西调,导致明斯克成为了几乎无人防守的空白地带。霍特与古德里安两个装甲集群以一个巨大外钳轻易将西方方面军所有兵力完全包围在内。在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德军集团军群则形成一个内钳,死死咬着被包围在其中的苏军部队。

    巴甫洛夫的决定不仅等同于放弃了明斯克,将整个方面军送入德军部队编织的两个口袋中,更是给了德军收缩包围圈的机会。同时切断了苏军部队安全撤退的后路。

    在斯大林下令撤退前,整个西方方面军已被巴甫洛夫完全葬送。

    就算斯大林下达了撤退了命令,只要这条命令迟来两天,西方方面军就是口袋中的老鼠了。

    与北方、中央集团军群的战斗相比,南方集团军群除了在战争爆发当天遭遇过苏军抵抗外,总体来说战斗还算轻松。毕竟负责该处的防守的西南方面军与南方方面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有据对优势,但机械化程度实在太低。

    5月22日,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在在边界上与苏军展开激战。克莱斯特面对的是由基尔波诺斯指挥的西南方面军。装甲力量薄弱的克莱斯特虽然在防线上扯出一个巨大缺口,本身却也损失严重。不得不改变直冲基辅的原定作战计划。第1装甲集群开始向北移动,由普里皮亚特沼泽南侧向东推进。

    23日,接到斯大林反击的命令,基尔波诺斯认为现在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还没有足够实力与德军正面硬战。为了避开德军锋芒,他将各部队化整为零,试图通过多方面骚扰攻击,延缓德军前进速度。

    基尔波诺斯的计划成功了,普里皮亚特沼泽南侧的德军部队行军速度被迫下降。在沼泽旁与苏军展开混战。不过化整为零的苏军部队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在克莱斯特面前被一一击溃。基尔波诺斯当即下令,一旦战况不利,各部队就近躲入沼泽中。在沼泽中,德军仰仗的坦克、装甲车以及摩托化车辆无法继续追击。只能待在沼泽边缘望洋兴叹。等德军部队一退去,他们又从沼泽中出击。一旦遭到德军攻击,又再度退回沼泽内。

    苏军这种“无耻”的举动让克莱斯特以及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总感觉如鲠在喉,芒刺在背。德军推进的速度一降再降,不得不将注意力分散到这些躲在沼泽中的苏军身上。

    基尔波诺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靠着少量部队牵扯住德军最强的装甲部队。为整个西南方军军做好战斗准备争取足够的时间。

    站在半履带指挥车旁的任海济感觉有些无聊。

    从“巴巴罗萨计划”启动开始到现在,自己所做的就只有行军!每天不停的行军!

    从三条战线上不停传回的报告如雪花般出现在任海济面前,随后又一张张化成燃烧的灰烬。

    对于目前整个战局,任海济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他一点也不担心在强大的历史车轮下,苏军会有威胁到德军的军事行动。他唯一关心的是,如何将德国驶离历史早已注定的轨迹。

    “北方集团军群没有任何问题……中央集团军群没有任何问题……”任海济的手指在虚空中不停画着圈,心中不停道,“南方集团军群现在应该也没有任何问题……话说回来,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我们中央集团军群这里。基辅合围战……不,问题还在更前面……就像我说过的那样,不可能放弃现在手中的一切,莫斯科也没那么容易攻占,苏联人也不会那么容易投降。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依照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