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有鱼-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稻葵便打算退而求其次。
罗稻粱生性就不喜欢麻烦旁人,听了罗稻葵的话连连颌首,“左右也不远,走走反倒还暖和些。”
罗稻存随和大气,见两人都这么说,也无所谓,只拍着罗稻葵的肩膀笑道:“都听你的,只到时候别把我们卖了就成!”又“啧啧”出声,“还是城里,场院里却连两辆车都停不下。你瞅瞅我们家,别说两辆车了,就是停二十辆也没问题呀!可见啊,城里也不见得就什么都好的……”
兄弟三人说说笑笑的,屋里的七叔婆自从听到罗稻葵提到“东城的好友家”,又想到他成亲时的迎亲排场就一口气堵在了嗓子眼,再听罗稻粱罗稻存都附和他,罗稻存还嚷嚷什么城里还比不上乡下的时候,更是一张脸铁青。
第 108 章 灯会
等待最叫人心焦。
待在罗稻葵家里都没有回去的罗瑞香、罗稻荫几个出出进进的看着天色,差点把罗家的门槛都给踩平了,更恨不得把那挂在中天的日头给拽下来。
金鱼儿虽也有些神思不属,可不但要预备豆沙、芝麻、花生、枣泥、什锦等等的汤团馅心,准备正月十五整天送神的香烛供品,还有萧飒坐立不安的,只得耐下性子来。
萧飒一贯自诩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上辈子就性喜热闹的她就没少在上元佳节逛夜市赏花灯。也见过不少自称“天下 第 108 章 倍思亲,可到底还是没有看够那种在灯火与焰火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温暖了照亮的感觉。更何况她还自来没有进城看过花灯呢!虽说她实在瞧不上南乡这么个苋菜子大小的“简约”小县城,虽说她是见过大场面的,可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和期盼却是再大的场面都换不来的。
益柔也颇为心动,她虽看过花灯,却也只此一次。而且还是远在髫年,由乳娘妈妈们护着,同兄弟姊妹们坐在临街的酒楼里赏月赏灯罢了。等她渐渐长成,尤其是出嫁后,过年过年的在她看来,除了累,也就不剩什么了。还是来了这后,才又慢慢体会到那种不可替代的温暖与踏实。
不过好容易等到吃过早晚饭出发的时候,不单罗稻粱、罗稻存夫妻,全堂叔家的罗稻葛、罗稻荫两兄弟,连七堂叔家的罗稻添、六堂妹罗杜鹃、并七堂弟罗稻满兄妹三人,还有大伯家的五堂弟罗稻留,甚至大伯娘自己,都是兴兴头头的要跟着一道进城看灯的。
走到与桑峪里交界的村道,又同罗栀子陈俊两口子、并陈家的兄妹妯娌几个碰了头,一行浩浩荡荡二十多人,齐齐往县城方向去。
金鱼儿同罗稻葵听到罗瑞香的提议,自是心动的。只到底顾忌着罗栀子已是出了门子的姑奶奶了,索性趁着送花灯的档口,径直同陈进老两口明说了。
南乡一直以来都有送孩儿灯的习俗,也就是在正月半前,娘家都会送花灯给新嫁的女儿家,也有普通亲友送给新婚不育的家庭的。因为“灯”与“丁”谐音,送灯也就意味着“送丁”,借此来祈求添丁进口、早生贵子。一般来说,都是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都是送一对大宫灯。如果女儿怀孕了,除了大宫灯之外,还要送上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罗稻葵同金鱼儿年纪虽小,可这些习俗礼数却都不缺,一对大宫灯也早早的就准备妥当了。本就是预备这两天送去陈家的,倒是正好。
罗栀子的公婆俱是通情达理之人,更喜欢罗稻葵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荡,不但允了陈俊同罗栀子两口子,还主动提出让其他几个儿女儿媳跟着一道去……
隔壁村子住着,本就相熟又是姻亲,会和寒暄过后,很快就说说笑笑起来了。罗栀子一壁招呼着妯娌姑子,一壁走着走着就同金鱼儿、罗瑞香走到了一起。瞥了眼老神在在的坐在牛车上笑呃花枝乱颤的大伯娘,悄声问道:“怎么把那尊大佛也带上了?”
罗瑞香就翻了个白眼,“谁乐意带她了,是她死皮赖脸的硬要跟着三哥过来,赶都赶不走好不好!”
罗栀子:“……”
只都出来了,再说这些有的没有也毫无意义了。
堂姊妹两个都不去看大伯娘,只活跃气氛,一会儿夸这个嫂子的头花好看,一会儿夸那个妹子的口脂色正,很快就把金鱼儿,并罗家、陈家的几个妯娌姊妹都拉进了女人们的话题中。
一路热热闹闹的还没怎么觉着,已是远远的能看到城楼了。而且还未进城呢,就已是能远远望到东西大街上的火树银花,感受到南乡城内的喧嚣气氛了。
萧飒踮着脚东张西望的已然按捺不住,好容易等到罗稻葵、罗稻粱两个寄放好牛车回来,忙随着金鱼儿挤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挨挨挤挤中,没走几步,领头的罗稻葵就悄悄牵了了身边的金鱼儿的手,同她耳语道:“跟进了我,仔细走丢了。”
自打走进人群中就颇有些不自在的金鱼儿连连点头,可到底并不敢在这样的场合下同罗稻葵手牵手。哪怕摩肩擦踵之下,众人根本不会注意也无心理会,只紧紧地拽着罗稻葵的衣袖。
罗稻葵知道她脸皮薄,也不欲为难她,只到底还是牢牢的把她护在了身前。又告诉她这座一丈多高的各色花灯扎成的葫芦灯楼是哪家铺子扎的,特地设了灯谜招揽顾客的又是卖什么的,还有夜空中突然炸开的“八仙献桃”的五色烟花又是谁家的……
如数家珍,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虽然人头攒动,只能随着人流慢慢行进观赏,等闲看不到两旁的各色摊子,可金鱼儿还是看的听的津津有味的,只觉着目不暇接,左顾右盼的,很快就兴奋了起来。
罗瑞香牵着金鱼儿手走在另一侧,罗栀子陈俊等人或是走在旁边,或是跟在身后,多多少少也能听到两句,比手画脚的,兴致亦是越发的高涨。
紧紧攥着罗稻留双手的大伯娘别说是这辈子头一遭看灯了,更是头一遭进城。刚走到城门口就被乌泱泱的人群,尤其是几人高的城墙给惊住了。进城后看着比楼房还高的灯树灯楼、灯光照耀下的楼房上的斗拱,各家各户门前挂着的各色花灯,眼睛瞪的老大,满脸的艳羡,不停的咋舌。心里头更是连声叫佛,怪道都一心想要进城了,天堂也不过如此了吧!眼馋心热之下,走着走着就掉了队。
第 109 章 乘兴
罗家兄弟几个都是老成之人,不管情不情愿,人既是他们带出来的,自然要全须全尾的带回去才是。
罗稻添牵着弟弟妹妹,罗稻粱护着妻子同罗稻荫,罗稻存领着妻子和罗稻葛,大伯娘虽是妇道人家,又领着正顽皮着的小子,但走在正中间,有众人护着,原本是最不需要人操心的。可还没走出去多远,已是叫众人操碎了心了。
罗稻葵虽在最前头领路,可时不时的就要回过头来关照关照众人,尤其是罗稻添。好容易看到一个围满了人的卖杏仁茶的摊子,回过头来想问众人要不要坐下来歇一歇,吃碗杏仁茶暖暖身子解解渴。就见大伯娘又被街边的一个花灯摊子绊住了脚,更是立马就停下了脚步。
这一停,正说笑赏玩的众人都不用想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罗瑞香翻了翻眼睛再是忍不住了,罗稻添已是把弟妹交到金鱼儿手里挤了过去,“大伯娘,这有什么好看的,三哥说前头还搭了戏台子唱大戏呢,咱们再不去,可就瞧不见了。”
耐下性子劝她。
之前几次大伯娘都是被大家伙这么劝动的,可这一次看着摊子上琳琅满目的安着木轮子的兔子灯、旋转如飞好似再看皮影戏的走马灯、富贵吉祥花团锦簇的绣球灯,尤其是绢纱、玻璃做的富丽宫灯……却是不耐烦了。
瞪着罗稻添,“出来玩就是图个高兴,左催右催的还怎么玩!”又赶苍蝇似的连连挥手,拿下巴点了点不远处的罗稻葵,“你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去,叫葵哥儿两口子陪着我逛就行了。”
罗稻添气的涨红了脸直喘气,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罗瑞香“嗤”了一声,拉着金鱼儿抱怨,“这下好了,还真成了甩不掉的牛皮糖了。”
罗稻葵叹了一口气,见这么挤挤攘攘地堵在半路上不是办法,同金鱼儿耳语了两句就和罗稻粱商量,想请罗稻粱、陈俊几个带着大家伙继续逛,他和金鱼儿则护着大伯娘同罗稻葵慢慢走。
罗稻葵这也是没法子了,就是大伯娘不说,他也不可能丢下她们娘俩自己逛去的。好在的是金鱼儿并不在乎这些,只这么一路逛下来,她已是觉着很高兴了,还真不在乎是不是每个铺子、摊子都逛遍了,每座灯楼灯树灯棚是不是都赏玩过了。
只别说罗稻粱、陈俊几个都没怎么进过城,就是对这一亩三分地路路通,在这种时候也绝不会撇下罗稻葵两口子的。不说罗稻葵腿脚不便,只说大伯娘这脾气,他们就不欲叫罗稻葵两口子遭这份罪。
如此一来,自然玩不尽兴。尤其是罗瑞香,已是同罗栀子咬着耳朵盘算着明儿是不是再出来逛了。大堂嫂二堂嫂在一旁听着,很是羡慕。她们都是上有公婆下有儿女的,今年总是再不能出来了。
大伯娘更是意犹未尽,又后悔不已,同金鱼儿抱怨,“一碗杏仁茶就要两文钱,都够我吃一个月的红烧鱼了。”又“咦”了一声,故作恍然大悟的一拍大腿,“我听说二舅爷就在城里头一大的铺子里当账房,大姨夫一家子也住在城里……”,嗔怪金鱼儿,“你怎么不早说呢,咱们难得都进了城,又是在正月里,怎么着也该上门给亲家拜个年的,这才是亲戚们的道理。”
自打租了罗稻葵家的几亩地耕作,大伯娘家就渐渐宽裕起来了,只比起贫寒时,还是一如既往的是罗家沟上出了名的会过日子。自然,这“会”字是要加引号的。家里头寻常从不割肉,灶壁上除了盐罐油壶,酱瓶醋碗都少见,网了鱼或是打了山鸡野兔回来,都是叫罗卷耳端只大碗去村口的小杂铺买点子熬鱼料或是炖肉料。等到月底一起结账,不过几文钱。回来后,大伯娘再掺点水,一碗料做三回用的时候都有。满罗家沟说起来,都说大伯娘比那小杂铺的掌柜娘子还会算账。
金鱼儿也耳闻过不只一回了,只不过这会子却没心思想这些,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这几天过节,姐夫姐姐他们也是要出来看灯的。”
大伯娘想的是既是上门,怎么着一碗打间的醪糟鸡蛋总是有的吧,说不得还能有碗汤团吃呢!再说他们家罗稻留年纪还小,头一遭上门,怎么着也能给份见面钱压岁钱的吧!等到金鱼儿这么一说,想想也是,丧气的同时,再说起话来就又有了止不住的艳羡,“到底是城里人,想看灯,一溜脚就一大家子都出来了。哪里像是我们,投了胎才是头一遭……”
金鱼儿不敢附和,更不敢同她多说,等罗稻葵取了车后来,扶着她上了车后,就赶紧走到了罗栀子罗瑞香一处。
罗栀子同罗瑞香就拉着金鱼儿说话,商量着明儿还能不能再出来。不比罗栀子两个的期盼,金鱼儿却是有些踌躇。
等到好容易顶着冷风朔气回了家,罗稻葵问起她的时候,却是摇了摇头,一面给罗稻葵泡脚,一面笑道:“已是逛遍了呢,明儿我就想守在家里……”
罗稻葵本就有些疑心,又见金鱼儿添了一次又一次的水,泡脚的时间比之前都长,哪能不明白金鱼儿的心思,想说正月半就是图个闹字,哪有守在家里的。可想起回来路上又抱怨他们只知道闷头走路,都不知道玩的大伯娘,也踌躇了起来,很是沮丧。
直到脱衣裳睡觉,才想起了揣在怀肚里的灯景的通草花。
原本罗稻葵是打定主意想给金鱼儿买盏好看的花灯挂在炕头的,最好是龙形灯,因为金鱼儿肖龙。只金鱼儿想着这么看看已是很好了,何必掏钱的。况且只要略微好看些的花灯就不便宜,还是能省一个就省一个吧!等到罗稻葵问她可瞧中了什么花灯的时候,都只摇头。
一路走下来,有金鱼儿刻意为之,又有大伯娘闹心,竟真没买成。金鱼儿吁了一口气,罗稻葵却总感觉心里闷闷的不痛快。同罗稻粱去取车的时候,正好路上经过一个卖通草花的摊子,想到过年过节时是要戴应景的花儿的,便赶紧买了一朵预备回家送给金鱼儿。罗稻粱见了,也嘿嘿笑着跟着买了一朵。
翌日一大早起来,金鱼儿就在鬓上倒插了那朵灯景的通草花,看的罗稻葵浑身是劲儿。去井台边洗蒲篮的时候正好遇上了大堂嫂,妯娌俩看着对方头上一模一样的通草花,又是尴尬,又是甜蜜。
第 110 章 滋味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这是老话儿了。
南乡移民众多,天南地北各处的都有,而且乡音难改,乡情难割舍,大多数氏族还都保留有自己习惯的风情民俗。
金鱼儿小的时候,陶氏听人说包的汤团滑糯软润,同滚的相比又是另一番滋味,也是为了省事儿,曾大着胆子向娘家祖籍南边儿的婶子学过怎么包汤团。
不过只试了一次,就发现包的汤团软趴趴的不筋道。而且既不能蒸又不能炸,就连下锅煮都容易露馅。稍不留神,就成了一锅杂七杂八的糊糊汤。并不如滚的汤团,虽说毛毛躁躁的不如包的滑糯好看,馅料也没那么丰富滋润,可到底一个个的又圆又大又瓷实,吃一个算一个,半点不哄人,对脾气。
而且南乡一贯以来的习俗,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是要把汤团当饭吃的,早饭晚饭都要吃。丁口多的人家,一煮就是好几锅。若吃秀秀气气包的汤团,女人们还罢了,顾三小几个哪里耐烦的。况且但凡这天上门的亲朋好友,都要先端上一碗汤团,自己都不对胃口,更别提旁人了。所以自此后再不糟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