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明末中枢一木匠 >

第413部分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413部分

小说: 明末中枢一木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迎祥安排妥当,突然舍弃南阳,攻打襄阳,里应外合,将襄阳攻克,并趁机夺取樊城。罗汝才得到捷报,哪里还去理会邢鹰,立刻带兵前往襄阳汇合。邢鹰闻听,心中大惊,留部分兵力守城,亲自率兵赶往襄阳。

    流寇占据襄阳之后,也不逗留,大肆抢掠一番,转而进军四川,直下保宁府,留给邢鹰的不过是一座空城。

    四川土地肥沃,有“天府之国”之称,当初在岳肃的治理下,已经恢复生机,今年的年景也算不错,因为屯田,分产到位,大半的土地都有收成,百姓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四川能够自给自足,粮价竟然和现在直隶的差不多。

    然而,流寇一打进来,一切都改变了。

    四川境内,官府有粮,民间有粮,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倒是只抢官府和大户了,可其他流寇可不一样,连老百姓也抢,甚至还裹挟百姓。

    保宁府当初就被流寇袭扰过,可现在百姓安居乐业,谁还愿意当流寇,不少人都在官府的组织下,和流寇打了起来。流寇也都是百姓组成,守土的也是百姓,大家伙半斤八两,流寇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而守土的百姓,为了保护家园,甚至更加玩命,让流寇是束手无策,还有不少损伤。

    正巧此刻得到消息,四川巡抚朱燮元重病,高迎祥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率军直取成都。但李岩这个时候又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义军主力全在四川,实在不妥,容易被官兵围歼,毕竟蜀道难,被其他省的援军赶来,堵住出路,就不妙了。

    李岩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响应,因为谁都害怕陕西的两员虎将曹文诏和左良玉,李自成见没人响应,为大局着想,愿意亲自统兵杀进陕西。

    他愿意去送死,别的流寇也不会拦住,唯有高迎祥加以劝说,但李自成执意要去,高迎祥也只能从他。

    于是,流寇分兵三路,高迎祥、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等部兵发成都,张献忠、顺天王、摇动天等部杀往重庆。为什么他们要分兵,毕竟流寇太多,抢来的东西,不一定够分。而且川兵也不算什么,用不着大伙和在一起。

    第三路就是李自成的,李自成在李岩的建议下,率军攻打汉中,汉中守军不多,被李自成急攻而下。汉中的陕西的地盘,杨奕山闻听汉中失守,心中大惊,忙调动陕西的主力兵马赶往汉中,准备全歼李自成部,夺回汉中。

    杨奕山兵分三路,亲率走斜谷奔汉中,左良玉从陈仓杀往汉中,曹文诏率军从金州杀往汉中,成三路合围之势。

    然李岩早有计较,只留少量兵马镇守汉中,主力兵马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

    李自成现在的兵马可不少,而且他的部队,皆是可战之兵,极有战斗力。虽说没有什么攻城器械,但夜晚出谷,急行赶往长安,天刚一亮,就能抵达城下,兵马来的突然加上李自成又用了老法子,先派几百人潜进城中,在城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里应外合攻下长安。陕西巡抚孙居相见城池被流寇攻破,大势已去,是上吊自尽,妻子皆自尽而忘。

    攻下长安,李自成声名大振,杨奕山得到禀报,当场晕死过去,被救醒之后,便要拿剑抹脖子自杀。幸好被手下拦住,也没死成。杨奕山一方面上本向朝廷请罪,一方面掉头赶往长安,并通知曹文诏、左良玉回兵前往长安增援。

    杨奕山大军走的急,在快出斜谷的时候,遇到以逸待劳的流寇,双方一场激战,杨奕山打败,被流寇三十多里,五万兵马只剩下不到五千。无奈之下,杨奕山只能率领残兵败将绕走陈仓,集结兵马再取长安。

    败报连番传进北京,先是丢失长安,后是子午谷损兵折将,两份败报,是震动京师。此时此刻,东林党的官员终于有了精神头,像打了鸡血一般,纷纷上本弹劾杨奕山。

    现在西北本来就够乱的了,别说杨奕山那边战败,成都城也是危在旦夕,号称川中险关绵竹关竟然被流寇轻易攻克,岳肃气的差点没吐了血,成都又有消息,巡抚朱燮元病危,群龙无首,请朝廷速速增援。

    好在重庆那边有捷报,总兵秦良玉率军重创张献忠等流寇,迫使流寇朝巴中败退。

    这么多战败的消息,这么多地方有危险,但是偏偏没有人建议该怎么夺回失地,有的只是弹劾杨奕山的折子。

    今天的内阁,气氛很是紧张,岳党的官员,一个个望着岳肃,不知现在该怎么办。毕竟杨奕山是自己人,总不能跟着踩一脚吧,齐楚浙三党的官员,都看着亓诗教,虽然现在和岳党联合,但杨奕山丢了长安,损兵折将可是天大的事,想要压下来,哪有那么容易。言官们的口水,都差点把这帮淹了,前两天光弹劾杨奕山,这两天可好,阁臣里面,除了跑龙套的韩爌之外,就没有不挨骂的了,骂岳肃的最多,内容都是包庇门生,用人唯亲,误国害民。前些日子因为卖米得罪的那帮老兄,也都跳了出来,大力弹劾岳肃和杨奕山。据说现在,司礼监里面,堵的全是弹劾他们的折子,折子都快有小山的那么高了。最可气的是,一些没啥事的清流们,可跟着凑热闹,以弹劾权贵为荣,是大放厥词。

    好在张嫣并没有让岳肃为难,只是一句话,岳卿家你赶紧拿主意吧。

    内阁之中,只有一位老兄比较清闲,那就是韩爌,坐在岳肃边上,冷眼旁观,好像这一切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诸位,长安失守,杨奕山大败,损兵折将,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朝廷总不能因为败了一仗,就把堂堂封疆大吏给杀了吧,要是这样,谁还敢带兵大仗。杨奕山的折子,大家也看了,并不是畏敌不战,贪生怕死,实在是流寇太过狡猾。但杨奕山终究是丢了长安,此事势必要给天下一个交待。诸位大人以为,应该如何处置呢?”岳肃平淡地说道。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一百二十四章 保护】………

    全文字无广告第一百二十四章保护

    岳肃说的平淡,但是内阁的官员哪个听不出来,岳大人这是明摆着要保杨奕山。(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不过也是,杨大人追随岳大人日久,不仅是门生,还是一等一的心腹,不去力保,那才出鬼了。

    “岳大人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也不能太过苛责杨大人,试问天下的名将,哪个是从没打过败仗。要是只因为这一仗就严惩杨大人,岂不是令前线的将帅寒心。”张正刚第一个站了出来,附和岳肃的话。

    “下官也赞同岳大人的所说,张大人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怎能因为一次失利,就重责统兵主帅。”其他的岳党官员纷纷站了出来,一致认同岳肃的话。

    作为阁臣,哪一个不是久经宦海,岂会像那些言官、清流一样意气用事,坐在内阁里面的这些大佬,都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岳肃现在身为托孤大臣,坐镇京师,可谓是权倾朝野,手握三口铜铡,有先斩后奏之权,有多大的能量,那就不用多说了。这年头,官当的越大,排场就越大,在座的官员,不管是谁,多多少少都要弄点灰色收入,否则光指着工资,哪里够开销。弄点钱不要紧,关键看查不查你,岳大人管着刑部,想要查谁,都是小菜一碟的事,你若是真的明目张胆地和岳大人对着干,逼死杨奕山,岂能有好果子吃,随便给你找个罪名,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大家都是大学士,一品大员,岂能和那些不入流的清流、言官一样,不爱惜前程。

    所以说,有些事情,差不多就行了,不必把事情做绝。

    亓诗教冲着岳肃一拱手,说道:“岳大人,您的话一点没错,胜败是兵家常事,谁也不能一辈子光打胜仗,不打败仗。但丢了长安,又损兵折将,不能说就用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把那些弹劾杨大人的折子都给打发了呀。此一役,可以证明在带兵方面,有所欠缺,若再由杨大人继续坐镇三边,指挥剿匪,赢了倒还好说,一旦再吃败仗,话就不好说了……”

    亓诗教这般说,一是表明态度,站在岳肃一边,二来么,也是给岳肃一个台阶下,让他赶紧换了杨奕山,派别人当三边总督,这样一来,也好保全杨奕山。可以说,亓诗教的话一点没错,朝廷再下旨让杨奕山戴罪立功,万一再打败了,那可就没法交代了。你岳大人再保,就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岳肃明白亓诗教的意思,其实,岳肃在昨天晚上就和蒋杰商量了一下,杨奕山不能再当三边总督了,这相当于把他推到风口浪尖,无数只眼睛都会盯着他,万一有个闪失,岳肃都不方面再一次出面力保。

    于是,岳肃微微点头,说道:“确是如此,杨奕山治理地方倒是一块好的材料,可是领兵打仗,还有有所欠缺。现在陕西是用兵之地,让一个不太精通打仗的主帅坐镇,实在不太好。我看这样,让他先去南京还当吏部侍郎吧。现在的关键,也不是如何处置杨奕山,而是尽快肃清流寇,三边总督不可空缺。不过……”说到这里,岳肃犹豫了一下,他本来想旧事重提,建议委任一名五省总督,总督剿匪,毕竟现在,流寇肆虐,河南、四川、陕西属于最乱地方,其他如山西、湖广也遭遇过流寇滋扰,如果有一统帅,统一调度,或许能更好。但是,沉吟片刻,岳肃决定不提这事,接着说道:“不过……这个三边总督的人选,一定不能草率,要找一个知兵之人。”

    岳肃将杨奕山打发到南京,就相当于发配过去养老了,一时间,多少也能让弹劾的人闭嘴。虽说杨奕山有岳肃这个大靠山,想要回北京,那是容易的很,但现在只能如此,将他保护起来。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心照不宣,也就是了。跟着岳大人又提出三边总督的人选,这个职位给谁,说句实在话,一般的人还真就干不了,有的人还不愿去干。

    一众阁臣互相瞧了瞧,最后还是张正刚先行说道:“岳大人,下官认为,愿三边总督,现兵部尚书洪承畴甚是合适,若是让他重新坐镇三边,一定能够肃清陕西一带的流寇。”

    岳肃也知道,洪承畴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若换往常,马上就答应了,但他心中现在另有计划,哪能让洪承畴去。他点了点头,说道:“洪承畴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他现在主持兵部,兵部公务太多,怕他难以抽身呀。我看这样,要不然请他过来一下,大家坐下来,一起研究一个合适的人选,如果实在选不出人来,就只能让洪承畴去了。”

    岳肃在内阁说话,那可就是言出如山,马上有人前去兵部传话,请洪承畴过来。

    在传信的人出去之后,岳肃再次说道:“咱们也别闲着,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拿出几个人来,等洪承畴到了,再听听他的意见。”

    “下官以为,宣大总督吴思南甚是合适,当初他率兵前去太原剿匪,就大获全胜,调他前往陕西,想来定能尽歼流寇。”在岳肃的话说完,马上有官员提议,这位老兄是岳党的官员,他知道吴思南是岳大人的人,让吴思南去,立了大功,日后也好提拔。

    “不妥、不妥……”岳肃心中有气,心想你小子也太不识相了,这个黑锅怎么还能再找自己人。当下说道:“吴思南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可宣府、大同也是重地,不能有失,再者说,若是吴思南去了陕西,流寇再窜到山西,还不是一个样子。再想想,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大人,下官以为,现山西巡抚吴如梦甚是合适。”说这话的是礼部尚书,新近入阁的刘策。他是岳肃提拔的官员,事事都要为岳肃着想,可以说,自己这把岁数还能入阁,简直是托了岳大人的福,能当大学士,是他想都没敢想的事。吴如梦是岳大人的人,这一点他最清楚不过,吴思南也是岳大人的人,为什么不让吴思南去当三边总督呢,刘策是这么想的,宣大总督和三边总督平级,让吴思南去当三边总督,也不是提拔,岳大人当然不满意。而让吴如梦去当三边总督就不一样的,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提拔,想来岳大人一定会高兴。“当初流寇攻打太原,吴大人颇有担当,指挥若定,坚守城郭,还出谋划策,率军痛击流寇,由他出任三边总督,一定能够取得大胜。”

    岳肃知道刘策的心思,但仍然摇了摇头,说道:“刘大人说的也有些道理,可吴如梦终究资历尚浅,由他出任三边总督,必然招人非议。而且,下面将帅也未必心服,一旦将帅不和,势必更乱。”

    即不让吴思南去,也不让吴如梦去,岳党的官员都有点迷糊了。齐楚浙三党官员心中则是在想,岳大人现在可真是小心呀,放着三边总督,都不敢让自己人接了,想来还真怕烫手。你都不愿意接手,我们就更不愿意接手了,最后让谁去,您自己拿主意吧。

    韩爌现在,仍旧稳坐,心中却在嘀咕,“岳肃呀岳肃,没想到数年不见,你的变化还真大,再不是当年那个一根筋的毛头小子了。想要把你斗倒,让东林党重新上台,看来还真不容易。不过不着急,机会有的是,这么大一个乱摊子,看你一个人怎么摆布,稍有不慎,就叫你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阁臣们一个个各怀心思,岳肃见他们不说话,他也没有再说,等了半晌,洪承畴终于来了。先行客气一番,岳肃请他落座,然后将调杨奕山去南京,需要立刻填补三边总督的事情说了一下,希望洪尚书给点意见。

    洪承畴想了想,说道:“岳大人,下官以为,有两个人比较合适,一个是延绥巡抚陈奇瑜,当年下官做延绥巡抚和三边总督的时候,陈奇瑜多有良谋,而且善于统兵如果让他充任三边总督,肃清流寇绝非难事。”

    岳肃点了点头,说道:“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不知另外一个是谁呢?”

    “另一个是兵部侍郎孙传庭。下官和孙大人聊过几次,听其言,便知此人深通韬略,若统兵打仗,必能指挥若定,剿灭流寇不在话下。”洪承畴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