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明末中枢一木匠 >

第257部分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257部分

小说: 明末中枢一木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日派太医到方府给方从哲诊病、治疗,可人上了年纪之后,就是那么回事,到寿了医石无用,还是归西了

    方从哲这一死,谁来继任首辅,成了朝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岳肃的党羽,在杨奕山的带领下,纷纷上本,请次辅岳大人回京,递补首辅,主持大局

    次辅递补首辅,这是天经地义的,这也致使杨奕山太过大意,以为会稳拿把掐,所以才会带着北京城里所有岳党一起上本甚至还有不少无党派官员,意识到朝廷局势动荡,到处都是乱子,理当由一位重臣主持大局,所以也都上本,请皇上召岳肃回京这样一来,上本肯定岳肃回京递补首辅的折子,一日之内,就堆满了司礼监

    这也算是众望所归么

    可就是因为众望所归,张太后见到这么多折子,那是吓了一跳其实,在方从哲重病的时候,张嫣已经有意,召岳肃回京,递补首辅之职,因为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次辅理应递补首辅然而当她看到这么多折子,她重新召岳肃回京主持大局的心思,又缩回去了

    好家伙,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拥护岳肃,他手下的党羽也太多了,这要是回来,哪还有我孤儿寡母说话的份,再等他丁忧,还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算了,让他回京的事,还是先放一放吧,你老兄继续在福建剿匪吧

    这件事,要是蒋杰在京,万不会准备岳党官员这般做,最多也就是让十几个二十个官员上本意思一下,要是一个没有,便更加让人起疑有人为岳肃说话,而且人不是很多,这样的话,张嫣也会觉得正常,有一半以上的可能,让岳肃回来

    可杨奕山毕竟不是蒋杰,没有蒋杰看的那么远,一步走错,岳大人又得在外面忙活几年了

    接下来的几天,张太后也没确定让谁当首辅,但朝廷实在不能没有首辅,不少外省的官员,也有当年被岳肃提拔的,皆纷纷上本请求太后召岳肃回来

    他们的做法,就好比火上加柴,越看到这些保荐岳肃的奏折,张嫣就越是害怕,让岳肃回来的事,想都不敢去想

    也就是在她为难的时候,突然有人递上了一份合乎她心思的奏折

    第五十四章方阁老驾鹤

    第五十四章方阁老驾鹤,到网址



………【第五十五章 抓阄定首辅】………

    第五十五章抓阄定首辅

    上折子的这位官员叫作蔡国用,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当时给的官职是中书舍人,说白了就是一个在内阁打杂的,负责撰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后来奉命督饷赴辽时,见边防废驰,回来后便向上进谏不久,宽甸一带出现兵乱,人皆信服其有先见之明升山西道御史,上疏有关治国七条政见:定相术、储经略、选将领、筹军需、惜才臣、开言路、鼓边吏

    不过他上陈的这些意见,都是废话,任谁都知道,但是没人操作,也是白搭转过几年,又调任福建道御史,实在混的是不怎么样,到了崇景元年,依旧是个御史

    在北京城混的久了,人自然变得圆滑,也能看得懂风向标了眼瞧着百官上书请皇上调岳肃回京继任首辅,却迟迟无果,他意识到,太后这是不想调岳肃回来跟着简单的一分析朝局,当年岳肃请旨丁忧,太后直接就准了,随后又请旨夺情,愿到陕西剿匪,结果却被派到福建由此可见,太后是很不待见岳大人

    眼下内阁首辅出缺,自己不如趁此时机,往上窜一窜当然了,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御史,这首辅的位置,轮到谁也不会轮到自己,只不过,既然瞅准太后的心思,不如就顺着太后的意思,上一道奏折,结了太后的燃眉之急,这样的话,太后便知道有自己这么一号人物,搞不好就能升上几级,这就叫政治投机

    蔡国用写了一道奏折,递了上去,他奏折上内容是:许多官员都提请岳大人回京递补首辅一职,臣觉得不妥岳大人正在福建平叛,为朝廷收复失地,正是大功将成之时,怎能现在回来此刻回朝,不就等于功亏一篑,所以臣以为,不可在这个节骨眼调岳大人回来然而,国一日不可没有首辅,没有岳大人这个次辅回来递补,那怎么办?臣认为,可以先让百官公推一位首辅出来,处理朝政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张嫣看了这份奏折,是马上点头同意就按蔡国用说的来,先行以岳肃需要平叛为理由,否则让岳肃回来继任首辅的奏请,然后公推一位首辅,既然岳肃不能回来,公推的名单里,肯定不会有他,其他的人里,我随便选一个有点本事,还没有太大背景的,也就是了

    司礼监按照太后的意思,把旨意传下,叫百官公推一名首辅

    其实,内阁之中,自岳肃一下,还有别的官员,只是这些人里,不是岳肃提拔的,就是方从哲提拔的而排名第三的那位,正好是岳肃的人,要是让这家伙当首辅,还不如就要岳肃回来呢不用这家伙,也不用岳肃,再从内阁成员中选人,明显就不合乎情理了,朝臣也不能信服公推的话,便能堵住所有人的嘴,让岳党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不过公推,其实还是这帮有势力的人说的算,你叫公推不是么,那咱们就公推,反正公推之后,你就说不出别的了北京城里最强大的两股实力自然是岳党和齐楚浙三党,岳党的官员,推选的当然本党的官员,别看杨奕山现在还只是吏部侍郎,可连他的名字,都赫然在列杨大人以前最看不惯党争、不喜名利,可自从进入权利的大染坊,人也改变了连自己都不是庶吉士的事也给忘了,还当自己是岳肃呢

    其余在阁岳党的高级官员,更是少不得被列上名字三党那边也不例外,以亓诗教为首,在加上内阁里的几名三党官员,名字全部写上至于说非三党人氏,也有其他官员提名,比如说当年被魏忠贤打发回家的韩爌可像这样拥有一些竞争力的官员,不管是岳党还是三党,都不会让他们的名字被太后看到,随便找一个理由,就给摘了下来这个理由很简单,就是推荐的票数太少,不能录取因为一共就只能提议十个人,岳党占了四个名额,三党占了四个名额,推荐其他官员的票又十分分散,总不能全给太后过目吧

    当然,这两党的官员也可以将最后两个名额,再次平分,可这样一来,实在太说不过去了,太后看了不满不说,其他的朝臣也会有些心存不满陪太子读书,跑跑龙套,出来当分母的角色,总是要有的但是,绝不能很有名望,且被选中

    到了最后,这两个龙套角色终于脱颖而出一个叫作杨景辰,一个叫作周道登这两位,多少也是有点名头的,要不然谁都会说其中有诈,不过但也不能太有资历,会被太后选中

    先说一下杨景辰,这位老兄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现居礼部侍郎,詹事府少詹事另一位周道登呢,也是礼部侍郎,不过现在并不在朝,而是致仕在家此仁兄可是一个极品,不怪能被选中,原因是,周道登为人愚蠢谦和,多年的官场生涯,就是认认真真装孙子,无论做官还是做事,此时的他都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能迈半步绝不迈一步这样的性格使得谁都敢上前踹他一脚譬如他刚刚担任礼部左侍郎,就有人不满,吵吵闹闹要他下台周道登的孙子性格这时显露无疑,皇帝没下命令,他就主动辞职

    十个人中,六个在阁,两个分别是岳党和三党在京的领袖,另外两个是打酱油的折子被送进司礼监,由邹义转呈太后

    张嫣一看上面的名字,上面有九个她都认识,八个都是岳肃和方从哲的人,剩下的两个,杨景辰是詹事府的,自然不会陌生,可资历根本就不够么至于这位周道登老兄,压根就没听说过,是哪冒出这么一个人

    张嫣马上向邹义打听周道登是做什么的,邹义便将周道登在家丁忧的事,说了一下,不过却没提这家伙的光荣历史,只说是被弹劾,自请致仕,但在任期间,并无过失

    本来张嫣还是很倾向方从哲这一方的,但今天看了这个公推名单,鼻子都快气歪了,这不是你们两党合伙要从我这里讨内阁首辅么倘若你亓诗教光明正大,我这个首辅给你们也无所谓,可是现在,想从我这里把首辅骗走,门都没有你们不是提议这两个资历不够,一定不会被我选中的人么,好呀,那我就从他们两个之中选一个至于是谁,就听天由命吧

    随后,张嫣将邹义和自己的侍女、太监全都打发出去,自行取出两张纸条,分别写上杨景辰和周道登的名字,跟着放在瓷碗里,晃了一晃等到将瓷碗揭开,已经分不出哪个上面写的谁的名字不过,张嫣还是更加倾向让杨景辰当首辅的,好歹也是个熟人,詹事府的少詹事,不就是辅佐太子的么

    记得在摇晃之前,杨景辰的名字是在左边,张嫣便伸手抓向左边的那个纸团,然后打开观瞧

    只见上面写了三个字——周道登

    看了是这家伙的名字,张嫣满心有些不情愿,暗自思量,首辅的位置再怎么也不能给这么一个人,哪怕是给方从哲的人,起码对国家社稷还有益处,给这么一个不知根知底的家伙,一旦所托非人,大明的江山不就败了么

    有了这个想法,张嫣干脆,将周道登的那个纸团又给团上了,重新写了四个名字,便是亓诗教领衔的三党官员

    这回是六个小纸团,她将纸团再次放到杯子下,摇晃起来摇了一会,才将杯子揭开,向上天祈祷了一番,伸手抓了一个

    展开之后,一瞧上面的名字,赫然间,只觉得脑袋“嗡”地一下,因为这上面的名字,还是周道登

    “难道这是上天安排的?”

    张嫣心下琢磨起来,既然自己两次抓到这个名字,或许这个周道登便是上天给大明朝安排的首辅也罢,既是这样,那就将他召入京师,先看看再说,要真是人才,命他为首辅,又能如何?反正这个人,也是你们公推上来的,有谁敢不服呀?

    拿定主意,张嫣又将邹义招了进来,告诉他,下旨传周道登进京,皇上要亲自御前问话,如是大才,就顺应百官的公推,认命他为首辅

    一听说这话,邹义立时就懵了,这只老狐狸本以为,太后看了两党的做派之后,会一气之下,选杨景辰当首辅杨景辰这个人,多少算是个人才,让他当首辅,也属权宜之计可怎么选来选去,选上了这个周道登

    邹义实在不解,不过太后的旨意,他也不敢违背,谁叫自己的地位牢不牢固,全是人家太后一句话的事呢

    没有办法,只能躬身领命,他哪里知道,太后之所以能选中周道登,那是抓阄抓来的

    接下来,邹义领旨行事,召周道登入京,御前对话

    熟话说,这人要是走运,出门的时候,都能被个金元宝给绊倒周道登也不知是走的什么运,或者是祖坟上冒青烟吧,竟然稀里糊涂地被选中,当上首辅

    这位仁兄在接到圣旨的时候,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糊里糊涂地就进京了,原本致仕在家,难道说风水轮流转,朝廷要启用我了

    周道登本以为能官复原职就不错了,谁想进京之后,等待他的却是一人之下的那个位置

    写书不易请到起点支持作者

    第五十五章抓阄定首辅

    第五十五章抓阄定首辅,到网址



………【第五十六章 水师】………

    第五十六章水师

    周道登来到北京,先是要紫禁城递牌子觐见,张嫣请他到御书房见驾,让他征求对时局的建设性意见周道登怎么说也是三科两榜出身,书也不是白读的,大道理起码也知道一些当下,他说出三条建议,一曰守祖制,二曰秉虚公,三曰责实效

    他说的意见没有一点实际的,和没说也没什么区别不过张嫣倒是觉得周道登说的挺在理,确实是应该这么做,于是连连点头,以为大善

    就这样,周道登当上了首辅,拜东阁大学士这一切都来的那么戏剧,让人无可奈何

    再说岳肃那一边,岳大人在观摩了吴思南兴办的私塾之后,有意在整个福建发展,让每个县都要兴建最少两所这样的学堂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在没有朝廷准许的情况下,擅自实施,实在难了点想要兴建这么多私塾,需要一定的经费,场地比较容易解决,只要当官的说句话,随随便便便能批出一块地方来就行,但是教书丈夫的工资要有吧,零零碎碎也需要一两个杂役,都是花钱的地方

    不过岳大人是什么人物,朝廷没有这项命令,但是我岳肃敢自己颁布原因很简单,看似兴办学堂要花不少钱,但是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只要上级领导少吃一顿大餐,什么都出来了这就叫官家一席酒,百姓半年粮

    岳肃行文各府县,告诉地方,由于福建属未开化之地,百姓识字之人不多,民间尚有百姓,连大明律都不识为了普及教育,希望令各府县,能在三月之内,最少开设两家免费私塾,供乡间百姓进私塾读书

    行文上面,岳肃没说不办会怎么样,甚至措辞都是用商量的口吻——希望

    既然是希望,那就是说,可做可不做

    这也不是花大钱的事情,一个月下来,有二三银子足矣,请一个落地秀才,薪俸给一二两银子,两个打扫的仆人,管饭的话,一个三五钱银子,有的是人愿意干

    可以说,地方官稍微长点心,从别的地方省点,也就有了

    行文发下之后,有的官吏认为这是好事,节省点开支,也就把事情给办了也有的官吏,出于对岳大人的忌惮,虽然不愿,但仍旧遵命照做了

    有没有说敢不奉命去办的,这里还真就没有为什么没有,实在是因为岳大人的名声太过响亮,为了这么一点小钱,你要是说不办,天晓得岳大人会不会翻脸无情,下来寻你的短处

    这年头,清廉的官吏,对岳肃的做法,一定会支持,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办成,令那些读不上书的人有书念贪污的官员,害怕岳大人下来找他的麻烦,不敢因小失大,更得老实的去办

    如此一来,福建省在短短三月之内,每个县都增添了两个乡间私塾,用于普及当地的教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