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谋锦 >

第99部分

谋锦-第99部分

小说: 谋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九妹也会说好话吗。前两天听说你又打丫鬟了,那些丫鬟你看不顺眼,直接发卖出去,跟她们置气,她们还不配”。



  孟言雪就这样大喇喇的把旁人避免提到的事,在正主面前说开,还一副我的建议很不错的表情。



  孟言茉眼角微抽,有点理解紫苏面对孟言心时的心情了。



  孟言雪身为大房的庶女,却因为孟老太太半是真心,半是恶心大房的宠爱,而身上充斥着一种庶女没有的骄傲与活力。



  像是二房的孟言惜和孟言宁,还有三房的孟言雅。



  不管是孟言惜整日有些惊慌的样子,还是孟言宁不知深浅的稳重,或者孟言雅佯装出来的天真烂漫。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风头绝不会盖过嫡女去。



  如孟言雪这样的性格,却身为庶女的身份,不是福,可能是祸。



  “三姐说的是”。孟言茉的话语淡淡的,仔细听就会发觉有敷衍的味道。



  孟言雪却是当了真,又拉着孟言茉说了一通她管制奴婢的经验。



  孟言茉看向不远处坐在榻上看着棋谱的孟言珊,想着一向爱以长姐自居的孟言珊没有管这个庶妹的原因,恐怕是捧杀吧。



  又过了半个时辰,孟言珊站起身来,看着已经渐渐昏暗的房间道:



  “该是晚膳的时间了,今日我们先散了吧”。



  其他在几个角落讨论做功课,或者玩耍的姐妹都纷纷起身。在孟府里,因为孟文冒官身的原因,孟言珊通常都是指挥发言的。



  孟言雪也站起了身,忽然失声道:“哎呀,大姐姐不早点提醒我,祖母还炖了金丝雪燕窝,让我早点回去吃的呢,说冷了,就不能养颜护肤了”。



  孟言雪责怪的说完,匆匆的带着丫鬟离开。



  其他几位族里的姐妹,都看向孟言珊,在她们看来,孟言雪这是红果果的挑衅啊。



  孟言茉却是知道,孟言雪真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并没有借机炫耀的心思,她是真的怕误了时辰,对皮肤不能滋养。



  看了看孟言珊一向大方端正的表情也有皲裂的倾向,孟言茉暗暗想,这捧杀也需要心性忍耐功夫强才行。
第131章:孟言珊
  平日里,孟言茉姊妹都是给孟老太太早上请完安,然后和甄氏一道回汀兰院。



  其他的姊妹,除了孟言晴和孟言雪留下陪孟老太太用膳,其余人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孟家家规,嫡枝不得分家,庶子长成人之后,会分到一小部分的家产,到族人聚集的地方居住。



  嫡枝的庶子可以分在内三门的孟家聚集处,庶子的庶子只能和依附过来的同姓孟的族人住在一块,也就是在外八门里。



  内外门的族人按照血脉的远近又组成了三六九等。



  所以在一些书院里,有那骄傲的书生自称出身扬州孟家,却连束脩都交不起的,也是孟家的族人。



  孟家本来只是扬州府一个耕读传家的小乡绅,自从出了孟公茂,孟公彦兄弟两人,才开始发迹。



  到了孟言茉这一代,虽然自称是百年望族,但真正清贵起来,也只是近三十年来。



  孟公茂是一个很有野望的人,他的终生抱负就是要把孟家变成大明第一书香世家,清贵传世。



  他没有读书人的酸腐,功利心很强。没有想着要靠自己的奋斗来使家族崛起。在当年高中的时候,就托族里的长辈向汝阳侯府求亲。



  后来在弟弟孟公彦高中的时候,又替弟弟求娶南安侯府。



  汝阳侯府和南安侯府在燕京的姻亲遍布,关系网很广。



  孟家一下联姻两大侯府,使得孟家这一支江南的小士族迅速的崛起。



  在当年,族老的默许下,孟公茂刻意遗忘下,早已忘记孟家祖训只一条:不许孟家族人卷入大位之争。



  孟家族人早已忍受不住盘曲在江南的憋屈,他们渴望一飞冲天,让整个朝野都听到孟家人的声音。



  站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候,是付出与赔率,回报差最大,**最强的一件事情。



  这是孟公茂与内三门几位族老的默契。



  孟家在江南的清贵不是看的见的,却是一笔不容忽视的资产。



  在书院,在学政,有很多教习坐师都是孟家百年来出的人才,在家主孟公茂的一声令下,他们迅速抱团,把曾经的学生,如今已经进入官场,位于不同官职,却牢记着恩师情分的关系网集结起来。



  一步步,循序渐进,在三年一次大考后,总会有一两位内门的孟家族人进入官场。



  他们是清流中支持太子的中流砥柱。



  今日孟老太太很高兴,因为大寿将临,整个江南有头有脸的官家们都开始陆陆续续的送来贺礼。



  还有一些没有接到寿帖的小官吏,新上任到江南的官家,都送了贺礼来。



  昨日最有面子,最贵重的贺礼,就是文平公主派人送来的了。



  是一尊没有丝毫拼接,完整的南海白玉雕刻成的观音,菩萨面容慈悲,身体带着白玉的荧光,充满了圣洁和对世人的怜悯。



  送贺礼的管事说,到寿日到的那一天,文平公主会亲自来向孟老太太拜寿。



  江南官太太们都知道文平公主扶灵回到夫家了,作为曾经最受今上宠爱的公主,并从小是在皇**中长大,身价直逼长公主的文平公主。



  官太太们都很是想要交好,可惜众人都知道文平公主身体不好,回到谢家后,从来都没有接过贵妇赏花,赏月,赏雪,各种赏的聚会上的帖子。



  如今却是这么高调的要来给孟老太太拜寿,让姚氏到时候也能在娘家来人的面上,脸上有光,她如何能不喜。



  孟老太太这时看孟言茉,也觉得那小脸盘很是讨喜,没有像以前一样觉得不想看到。



  有了文平公主的交好,以后还怕自己的两个儿子仕途不顺吗。



  “茉丫头,来,到祖母这来,今天做了你最喜欢吃的佛跳墙,祖母特意吩咐的,在厨房整整炖了五个时辰,闻闻,现在满屋子都是这菜的香味了。”



  孟老太太看了看身边添过来的椅子,示意孟言茉坐过来。



  笑容第一次看上去,完全的和蔼可亲。



  孟言茉屈了屈身“谢祖母”。心里却想着,她最讨厌吃荤菜的好伐。



  孟言雪把椅子往旁边让一让,让孟言茉可以坐得更宽敞。



  笑着对孟老太太道:“祖母,你记错了,五妹最喜欢吃佛跳墙”。



  刚从小佛堂里出来的孟言晴闻言,抬起头,瞪了一眼孟言雪和孟言茉,就自顾自的夹起那瓮佛跳墙有滋有味的吃了起来。



  甄氏和陈氏还有面色不怎么好的张氏,站在桌后,帮着布菜。



  自古女儿未出阁前,在娘家都是娇客,这一风俗,在江南更甚。



  平时孟老太太不留她们便罢了。一年里这样的聚餐,除了逢年过节,也不过只有两三次。



  这两三次,连大太太和甄氏都是要伺候人的,何况张氏。



  张氏狠狠的瞪了眼面色不安的孟言惜,让她更加的如坐针毡。倒是孟言宁视张氏的瞪视如无物,很自在优雅的小口吃着菜。



  “张氏,你那脸色是故意来败坏我胃口的吗?瞧你那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怪不得晴丫头这么聪明的女孩,都被你养坏了。



  以后晴丫头就住在松岚院,我亲自教养”。



  早些年,孟老太太看张氏还不错,谁知道这两年越发的不行了,尚儿只不过多纳几个女人,就时时来她这里哭诉,真是眼皮子浅的小门小户。



  当初怎么就让尚儿娶了她?



  孟老太太这时候完全忘了,当初要不是张氏娘家的关系,孟文尚那半瓶子醋的水平,恐怕现在也没有功名在身。



  张氏虽然心里不舍女儿,但想着养在老太太这,以后女儿说亲时,也是一个加码,就不言语了。



  这时候,一个小丫鬟在帘子外探头探脑,龚妈妈走过去,听了小丫鬟的回报。



  脸色有些不好看的进来,看到一屋子的小姐,也不好把话明说。



  走到老太太跟前小声道:“老太太,二老爷房里的丽姑娘小产了”。



  孟老太太本来没听清楚是谁小产了,只当是个通房小产,语气不满的道:“不过是个奴婢,就是怀了我们孟家的种,生出来也不过是个下贱胚子,没了就没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说着还看了眼陈氏,陈氏知道老太太暗暗讽刺自家老爷,眼皮跳了跳,终于还是忍住了。



  龚妈妈拉了拉姚氏的胳膊,示意她,这么多小姐在场呢,说这话不合适。



  孟老太太有点尴尬的咳嗽两声。



  龚妈妈看老太太还是没想起来是谁,就小声的提醒道:“老太太是丽姑娘”。



  “谁?”



  “就是承办水利修建的大客商杜老爷的女儿杜丽娘”。



  孟老太太这才想起来是谁,原来这位丽姑娘娘家非常富贵,却因为是商人之女,并不会被那些真正有权势的人家看中。



  孟文尚任水利参政,江南六府水灾,在扬州苏河那一段正是孟文尚主管的地段,原来这孟文尚在任上,只顾着捞银子,堤坝只修了一小段,把辖下几家富贵的良田给护住了。



  其他的普通百姓的田全都暴露在洪灾之下,淹了个干净。



  太子亲办江南的水灾,孟公茂知道了这件事情,气的半条命差点没了,他辛辛苦苦的在京城替孟家谋千秋万世,偏有这不长进的后辈在扯后腿。



  一边暗暗庆幸,睿亲王不在京城,被今上罚去了相国寺。否则,他真的担心能不能瞒住,现在这一段淹了田的百姓民怨沸腾。



  若真的是洪水太猛,这段的百姓还没有这么生气,偏偏他们这一段已经是苏河的末梢,洪水到这里势头全都消了。



  那家富户的田是一点事都没有。



  百姓联名告到了扬州府衙,让官府给个说法。



  事情被孟文冒压了下来。



  这边孟文冒还没来得及训斥这个一向不把他放在眼里的二弟,那边京城里的大伯已经来信,让他们进京。



  兄弟两人日夜兼程的进京,进了孟公茂的书房,就是一通臭骂。



  连孟文冒也因为监管弟弟不力的原因挨了骂。



  孟公茂拿出藤条,直接把孟文尚给抽了一顿,一向养尊处优的孟文尚在这个权势很大庇佑着整个家族的大伯面前,也不敢顶一句嘴。



  两人挨了训,挨了打,孟公茂也替孟文尚想好了善后的方法。



  扬州府有一个姓杜的商人,想巴结他们孟家很久了,孟公茂想想,这次只好便宜一个小商人了。



  于是孟文尚回到扬州后,先是和姚氏哭诉了一番,大伯是如何如何的严厉,又说了洪水凶猛,那被淹了的田,他有什么办法。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些刁民想让官府赔他们银子闹出来的事。



  偏偏大哥还主动告到了大伯父那里。为了这事,姚氏也接到了孟公茂的信,语气里都是训斥她不会教导儿子的话。



  姚氏对这个大伯,印象一直停留在当年她刚嫁进来,发现自己的丈夫有个很宠爱的通房,并且有庶长子,那个时候,让这位大伯做主的时候。



  大伯也不看自己的丈夫那脸色,直接动手把那贱婢给溺死了,就那样站在河边,看着那个女人脸色渐渐发紫发胀。



  她当时吓得腿都软了。大伯只问她:“这个结果,你满不满意?”



  后来连续一个月,那水中女人披头散发,求救无门的样子一直都深深印在她的脑中。



  也是那个时候起,她对这个时常绷着脸的大伯的话,不敢置喙。



  接到大伯的信,姚氏也不顾一把年纪的脸面,语气诚恳的回信,保证自己以后一定会看好教好儿子。



  把杜丽娘接进府,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没有人比姚氏更清楚的了。



  杜丽娘的爹现在已经无偿的开始替那段堤坝的百姓修建,整饬良田,并赞助了赈灾的粮食上千石。



  这才把百姓们的民怨压下去。



  只等这位丽姑娘产下男婴,就抬为贵妾。



  却在这个时候,这个杜丽娘流产了,想到太子赈灾江南,已经刚过了松江府,再过段日子就到扬州府了。



  万一杜家心生怨恨,停止工程,二儿子做的事,就有可能会被人捅到太子那去,到时候,整个孟家的名声,大伯父在朝中的威严,都会严重受损。恐怕大伯会生吃了她和她的儿子吧。



  听说太子巡视江南,派出十三路御史,每一路御史都是要监听百姓的声音。



  孟老太太姚氏想到这里,眼睛里几乎要喷火。



  这个眼皮子浅的只能装下一个自己的后院的张氏。



  孟老太太拿起一盏满是热茶的茶盏就要砸向张氏。坐在离孟老太太最近的孟言晴心中惊骇,却是来不及多想,就起身替自己的母亲挡下了这盏茶。



  孟言晴整个前襟都湿了,花厅里顿时乱了。



  孟老太太也傻眼了,看到张氏怨恨的瞪着自己,火气迅速回笼。



  “张氏你做的好事,等尚儿下衙,我再与你理论”。



  “你们还傻杵着干嘛,赶紧替五小姐换衣服,沐浴,涂药膏”。



  一众丫鬟在老太太的愤怒声中,手忙脚乱的把孟言晴抬了下去。



  这刚吃个开头的聚餐,也吃不下去了,众人纷纷散去。



  *



  回到荷香院,和母亲一起进了房。



  孟言珊就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