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斩仙-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晋国虎视眈眈想要一统天下之际,发生了三件大事,最终止住了晋国的灭国大潮,形成了天下三分。
第一件大事,是周室覆灭。只是一夜之间,周王室所有王室成员、官员和王畿之地的贵族、国人、隶农全都被杀了个鸡犬不留,象征着山河社稷的九鼎不翼而飞,天下震动。这件事情直到现在,仍是一件悬案。毫无疑问,能做出这般大手笔的,必然是一群强大的修行者,可到底是哪里的修行者,诸国便各执一词,谁也不肯承认了。
周王室虽然已经衰微得不成样子,但好歹还有一些镇国法器,除非四名以上的七境修行者一起出手,否则绝对不可能做到这般无声无息。众多修行者们的第一个怀疑对象便是晋国,晋国的修行者最多,统一九州的愿望也最迫切,又不能公然对周王室用兵,否则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只能暗中派出修行者,将周王室一举吞灭。
可也有人不同意,认为晋国虽强,灭周的愿望却并不迫切,完全可以灭燕、灭秦之后再慢慢灭周,没必要现在急匆匆地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千夫所指。
要说嫌疑,秦燕嫌疑也一样大:秦国历来是西戎蛮荒之地,不被视为中原主流,又正处于变法的关键时期,根本无力抵抗晋国的大军,所以这一手嫁祸可以让晋国被天下唾弃,秦国就可以集中精力变法图强。而燕国除了这两个目的外,还有一个目的便是封王。燕国是姬姓,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国内愚忠势力最多,对周王室最为忠诚,燕君几次想要称王,都被一帮老臣死谏,未能如愿。现在周王室已灭,燕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举起“正统”的旗号,自立为王。
只是这些都只是猜测,直到最后,也没人说得清灭周的到底是谁,是秦晋燕三国,还是那些隐世的宗门?九鼎又去了哪里?这便成了历史上的第一大悬案。
第二件大事,是秦国变法。这点倒是与苏起所熟悉的那个世界一致。秦国向晋国俯首称臣,割了河西之地以求和,将晋国的矛头引向了燕国。趁着这个机会,秦国变法成功,国力大增,十年便练出了一支新军,趁着晋军新败一举收复河西之地,战力之强令晋、燕两国闻之色变。
第三件大事,是晋国伐燕。秦国变法之际,割了河西之地与晋国求和,晋国国内也曾爆发出一场大讨论。有人力主先灭秦后灭燕,也有人认为秦国不足虑,应该先灭燕。最终晋国国君决定先灭燕,认为秦国变法是“自乱国本”,“不出三五年必将大乱”,“不足为虑”。结果晋国以三十万大军伐燕,却没想到,燕国国君拜年仅三十岁的慕容越为大将军,五战五捷,竟然用十万军队连胜晋国,斩首二十万。晋国元气大伤,不得不放弃了伐燕的想法。从此,天下格局逐渐清晰,竟成了三强鼎立的局面。
天下九州中,晋国独占其五,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占了天下的一半。秦国占据雍州、梁州,北达河套,南并巴蜀,东至函谷关一线。燕国占据冀州、兖州,与晋国以黄河为界相持。
三国之中,晋国最为富庶,秦力最强,而燕国虽然五胜晋国,却慢慢地变成了三国中最弱的一个。这便是当今天下的大格局。
苏起的爷爷,文信君苏牧之,便是燕国上卿之一。苏起生于将相之家,又是嫡长孙,对于这些军国大事自然是一清二楚。只是他作为一个穿越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如数家珍,知道秦一统天下后二世而亡,之后又是楚汉相争、三国鼎立……自然对这些事情不那么在意。他可没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觉悟,只是觉得王图霸业,最后不过是大梦一场。
想到这里,苏起放下书卷,一声轻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便安安心心地做一个‘纨绔子弟’,也不为那些虚名所累,游山玩水,读书怡情,平安地度过一生,足矣。”
就在这时,一个丫鬟急匆匆地赶来,见到苏起在窗后读书,连忙深施一礼:“少爷,老太爷回来了,马上便到,家主老爷让少爷和大家一起去迎。”
苏起闻言精神一振:“好,我马上过去。”
他将竹简卷好放在案上,又稍微整理了一下仪表,便急忙赶往前院迎接老太爷,文信君苏牧之。
老太爷苏牧之今年已经将近七十,作为燕国上卿,封文信君,本身便是七境的强大修行者,在燕国朝野和修真界都有着极高的声望。国君将兖州府晋阳郡的一大片土地封给他做封地,也表现出了对老太爷的足够信任和敬重。
苏牧之作为朝廷大员,平时一直住在燕国国都昭武城的文信君府邸,极少回家族封地,封地内的一切事务全都交给苏起的父亲苏仲文打理。这次苏牧之回来,提前三日便已鸿雁传书通知过,所以这三天以来,苏家上上下下都在忙着给老太爷准备洗尘宴。
 ;。。。 ; ;
第四章 麟儿姑娘
苏起赶到前院时,苏家上下数百口已经整整齐齐地站在前院恭候老太爷了。迎接老太爷的队伍分为两列,在道路两边夹道而迎,最里面一排是主家的各位子弟、夫人、妾侍等家眷,第二排是旁系子弟和家眷,第三、四排则是仆役、丫鬟乃至隶农,整个苏家上下数百口,全数在此。
苏老太爷的四个儿子,苏伯俞、苏仲文、苏叔常、苏季业四人站在道路正中,苏仲文比其他三人站得都略向前一步。见苏起到了,苏仲文微微点头,向着左手边最前排的空位指了指。苏起赶忙在空位站好,站在母亲身边。
对面便是大他两岁多的苏青云,一身利落的黑色箭袖,腰佩长剑,剑眉虎目,英武非常。见到苏起来了,苏青云也不点头致意,只是没看见一般将头一偏,不屑地“哼”了一声。战国时朝官以左为尊,从站位安排上便可看出苏起这个嫡长子的地位比他高,让他十分不悦。
苏起也不生气,安然地垂手而立,静待苏牧之的车马。
不多时,外面官道上传来马嘶之声,苏家马厩中的马匹竟然惶惶然颤抖不已,战战兢兢地一齐跪了下来。苏起抬头一看,便在官道上看到了苏牧之老太爷的车驾。
每次看到这副车驾,苏起都不由得感慨一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大加称颂。
别人的马车,有两马拉车,也有四马拉车,最多也不过六马拉车,而且那可是周天子的规格,所谓“天子驾六”。现在周室已灭,三国纷纷称王,早已经不在乎那些繁文缛节,但即使这样,大富大贵之家也不过是八马拉车,已经颇为铺排浪费,而苏老太爷这辆车,竟然是十六匹马!
先不讨论十六匹马到底会不会难以驾驭,也不讨论十六匹马到底有没有必要,反正就这个数量,就这个铺张浪费的劲头,就说明了苏老爷子不是一般人。至少在燕国国内,能乘着这种马车到处乱跑的,苏老太爷大概是唯一一人。
十六匹马分成了四排,车夫是一个匈奴勇士,驾车之术举世无双。马车又宽又大,按照苏起在另一个世界的记忆来说,大概能赶上一个小号的一居室。马也有讲究,这十六匹马,全都是匈奴的灵兽龙马,四蹄处有淡淡银鳞,寻常奔马见到,都要臣服跪拜。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上街,基本上所有的车驾都得避让。
这马车不是苏老太爷自己打造的,而是匈奴送的。春秋末年匈奴渐强,开始不断南下袭扰燕国北境,边民不胜其扰。苏老太爷奏请燕君,只身前往匈奴,以高深莫测的修为连胜十名匈奴勇士,其中甚至包括了匈奴以勇武著称的左贤王。匈奴单于不得不与苏老爷子签下停战盟约,许以互市,又亲自下令打造这样一架神车礼送苏老太爷回燕。
燕君见到盟约大喜,便将这车赐给了苏老太爷,又下旨封为文信君,实封了兖州晋阳郡的一大片土地。按照功绩来说,大将军慕容越五胜晋国,比苏老太爷略高一筹,但苏家枝繁叶茂,在燕国是老世族,苏老太爷是两朝重臣,又有了“孤身定北疆”的大功业,声望上反而高出慕容越许多。苏老太爷能够乘这辆马车回封邑,也是燕君一种默许的表彰。
马车行到近前,车上的匈奴驭手一拉缰绳,十六匹灵兽龙马低嘶一声齐齐停住,整齐得仿佛训练有素的士兵。苏仲文四兄弟拱手为礼一躬到地:“恭迎父亲!”
道路两旁的子弟、女眷和仆役们也都纷纷行礼,一齐恭声说道:“恭迎老太爷——”
马车门帘一掀,走出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他身着官袍,看起来大约有七十多岁年纪,脸上皱纹丛生,却又没有丝毫老态,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威严,正是苏起的爷爷苏牧之老爷子。
苏老太爷大袖一甩:“起来起来,不必拘礼。”众人这才纷纷起身。
就在这时,门帘一掀,马车上又下来一个年轻姑娘,这下在场的一众子弟全都看呆了。这姑娘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年纪,一头黑色长发高高束起,脸上不施脂粉,却依旧美得令人怦然心动。她身上黑衣干净利落,像是男子装束,但袖口、前襟等处却都有淡金色花纹,分明又是女装。这颇有中性之美的少女一出现,就将在场所有子弟的魂魄全都勾了去,尤其是苏玉,眼睛都直了。
“这是墨家的麟儿姑娘,我受她老师所托,跟我学习几日。”苏牧之老爷子介绍道。墨麟儿像男子一般拱手一躬:“见过苏家主,见过几位叔伯。”
“麟儿姑娘客气。父亲,麟儿姑娘,请入内说话。”苏仲文兄弟四人引着苏老太爷和墨麟儿往里走去。
早有一帮仆役前去接应,领着匈奴驭手将神车赶到后院,其余众人则各自散去,继续忙今晚苏老太爷的接风宴。一众子弟全都神不守舍,三三两两地散去,还不停的低声议论着这位神秘的麟儿姑娘。苏起见左右无事了,拉着母亲的手闲聊了几句,便再次回屋。
吃过午饭,苏起小憩片刻,便又开始读书。晚上有苏老太爷的接风宴,自然要占去许多晚间的读书时间,苏起便抓紧时间,想将晚间的时间弥补回来。
没想到申时刚过,丫鬟再次跑来,对苏起说道:“苏起少爷,家主老爷此时正在书房,让你过去。”
苏起不知道父亲这时候要见自己到底是什么事情,赶忙收好书简,稍微整了整仪容,往父亲的书房走去。
苏仲文的书房很大,只比会客厅略小一些。书房四周都是高高的木架,上面堆满了竹简,苏起平日里读的书,就是从这里取阅的。书房正中是一条长案,苏仲文正跪坐在长案后读书。见到苏起来了,苏仲文指了指右手边的另一个长案,苏起便在另一长案后坐下。
苏仲文一挥衣袖,书房的门便被一阵清风推着,悄无声息地关闭了。苏仲文操控着此间的天地元气,将整个书房笼罩得严严实实,整个苏家除了苏老爷子以外,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听到父子二人的对话。
“起儿,最近在看什么书?”苏仲文一边看书,一边轻描淡写地问道。
 ;。。。 ; ;
第五章 父子密谈商君书
“回父亲,前些日子看了《商君书》、《神道经》,最近在看《计然策》。”苏起恭敬地说道。
“哦?你看了《商君书》?”苏仲文有些惊讶,将手中的书简放下了,“你觉得《商君书》如何?”
《商君书》是商鞅的法学名作,有《农战》、《开塞》、《慎法》等二十六篇,详细地阐述了商鞅的法家思想。但在这个时代,商鞅仍只是当今时代的人物,远没有获得文王、姜子牙、管仲、范蠡等古人所获得的赞誉。
在这个世界中,秦国变法有成,十年便夺回了河西之地,又过了十二年,商鞅破了九境封法圣,白日飞升,没有像苏起所熟知的那样被车裂。然而商鞅虽然封圣,变法虽然成功,晋国和燕国的修行者们却一直都不承认商鞅与《商君书》。
商鞅封圣,是秦晋燕三国停战以来的十数年间唯一一件大事。十六年前,三十岁的大将军慕容越五战五胜将晋军赶到黄河以南,又过了一年,秦国变法有成,商鞅亲自率大军东出,夺回了河西之地的离石要塞和函谷关。从此之后的十五年内,三国无战事,只是各守边境。然而就在三年前,商鞅却突然有所感,竟然一朝破了九境,白日飞升,成功封圣。他留下的《商君书》自然而然地被秦国视为至宝,要求所有王公子弟和修行者们都必须研读。
晋国和燕国则对此嗤之以鼻。《商君书》讲的多是治国、立法、刑罚之事,对修行者本身并没有太大帮助;而商鞅除了领兵夺河西以外,再也没有出现在晋燕两国的视野中。晋燕两国的修行者们从未见过商鞅出手,都认为“商君封圣”一事是秦国杜撰,商鞅多半是奉行苛法暴死了,秦国朝野用这种虚假故事来美化而已。所以燕国国内对《商君书》一向嗤之以鼻,苏仲文听说儿子在读这本书,不由得有些惊讶。
苏起略一思考,然后认真地说道:“此书开人茅塞,振聋发聩,当是近十年来第一杰作。”
苏仲文一皱眉:“若按照秦国新法,无军功者不能受爵,功臣良将不能实封,只能虚封。你身体病弱,也要像一般的隶农子弟一样参军参战,否则便得不到爵位。即便这样,你依旧赞同秦国新法?”
苏起恭敬道:“商君新法为国不为家。为家为自身计,苏起自然不喜新法;但若为燕国计,变法强国是唯一出路。”
苏仲文默然无语。他的这个儿子,每每有惊世骇俗的惊人见解,而且好像全都极富前瞻性,所言无不全中。这次苏起对秦国新法的评价,让苏仲文对天下大势有了新的思考。
苏起见父亲不再说话,知道他是在思考,便安静地在原地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