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智能工厂 >

第284部分

智能工厂-第284部分

小说: 智能工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毕竟不是海军战舰制造的主要承办方,所以对新军舰的规格不太熟悉,才有着这样的疑问。

    “不是驱逐舰,而是轻巡洋舰,而且现在的主要销售对象不是华联海军,而是**政府的海军。”刘浩然也是神情振奋:“我们一直用大型驱逐舰顶替轻巡洋舰,而且实际效果还不错。不过。姜瑞元可没有我们这么多的军费,他们一直在设法获得比驱逐舰强,战斗力足够应付需求,同时又比重巡洋舰便宜的战舰。前几个月,宋子文就派人来跟我们接洽,希望利用我们多余的战舰产能为他们生产一种能够满足需求的轻巡洋舰。”

    “鲲鹏造船厂在虎门搞的就是这个项目?”

    “对,设计大概在明年3月份左右完成,而且**政府的海军会很快下订单。元首前段时间让陈少校派人去福州造船厂看过了他们的详细设计方案。如果性能确实比较好,而且价格低廉的话,那我们也会采购一批。当然,是经过了优化设计,性能更好地。”

    刘浩然微微点了点头,他在战场上就察觉到,实际上一直被华联海军所抱怨的轻巡洋舰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能够满足作战需求的。

    比如在应对海岸东部的那个岛国时,日军的轻巡洋舰就有很大的威胁。一旦发生海战,双方的航母都派不上战场,只能组织炮击舰队作战。

    西海舰队的主力就是轻巡洋舰,而华联海军的驱逐舰在面对日军的轻巡洋舰时是比较吃亏的,打日军的驱逐舰却很容易。因为**政府还不知道华联的驱逐舰都是列装有反舰导弹的,他们以为只是普通的驱逐舰。

    而重巡洋舰又一般编在主力舰队里,因此在一些非主力舰队里确实需要一种比大型驱逐舰强一点,但价格极为低廉,能够发挥旗舰左右的战舰,最好的选择就是轻巡洋舰。

    “另外,‘蟒’级的建造工作肯定会进行下去。说不定。还会陆续对‘蛇’级进行全面升级,提高作战能力。‘蛟’级地建造工作肯定会提速,而且是按照第二阶段改进型方案建造,主要就是强化导弹的打击能力,重点建造一些改进型号的……”

    这些都是未来造舰规划的大略内容,刘浩然罗列出了一大堆的战舰建造计划,他最后说道:“说不定,钟泱什么时候想开了,还会再开工建造战列舰呢。”

    “为什么要建造战列舰?”

    “因为美国和日本也在建造更强大的战列舰,尤其是日本的新型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绝不能被日本海军给超过,就算是技术上的超越也不行”

    伊忠明一直都是听着,现在才皱了下眉毛,开头说道:“日本人造战舰的技术是不错,可他们的造船能力……”

    这不是诋毁或者轻视,而是日本现在工业产能与经济实力,似乎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这个不重要,海军竞赛既要拼数量,也要拼质量。目前日本的海军已经开始有人提出要设计更大吨位的超级战列舰,并且设计前后肯定会经过好几次的修改,最终建造时的设计性能肯定更恐怖,就算到达六万吨排水量,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设法把差距拉回来呢?”

    刘浩然始终对大炮巨舰情有独钟,不过钟泱却一直不愿意大力发展超级战列舰和舰炮的研究,反而将主要精力对准了海军舰只中的“鸡肋”——航母和驱逐舰。

    面对刘浩然的嘟嘟囔囔,钟泱也是哭笑不得,只好在这里给他一个承诺:“如果产能过剩的话,我不反对建造几艘三万吨左右的战列舰,但主武器必须要设计成使用导弹进行攻击的模式。哪怕加装了火控雷达等电子瞄准矫正设备,舰炮的远距离命中率也不会搞过30。这种东西只能拿来吓唬人,没什么用。”

    “如果美国造出了想象中的‘蒙大拿’级战列舰的话,我们单凭‘蛟’级战舰肯定不是其对手,到时候,我们就需要更好的主战军舰了。如果我们不立即开始新战舰的设计工作的话,恐怕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用别的战舰去对付这种海上怪物。”

    虽然只是在1931年,但是美国海军已经开始有少量经营意识到自己与日本海军的差距,开始幻想出一种可怕的海上堡垒。

    就在现在,这款还只是由少数人提出的猜想中的超级战列舰,排水量就已经高达四万五千吨

    要是等到不久之后的大战爆发,估计这个猜想中的数据,会继续扩大一倍。哪怕是面对反舰导弹,强大的装甲防护能力也可以支撑不少的时间,凭着美国的军舰产能,拼消耗的话对华联并不有利。

    虽然目前美国还不会与华联产生军事冲突,不过这种假想敌的分析却是必须。开发一款拥有强大能力的大型水面军舰,的确也有着必要。其实刘浩然所想也并非狭隘,而是看出了大型水面舰艇在海战中的优势。

    “美军的新航母怎么样?”钟泱问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新航母?”周华对这个比较清楚,他笑着摇了摇头:“多半就是‘挨塞克斯’的放大版,主要就是强化生存能力,通过增加排水量,来提高航母的抗打击能力。不过听说美国方面也搞出了一些新技术,不知道是不是从我们这里偷去的。从总体性能上将,比我们的‘蛟’级应该还要差一点,只要‘蛟’级能够在明年年底服役,那我们的航母优势就将变得相当明显。”

    周华说美国盗取华联的军舰技术,这自然是玩笑话,但同时也是在提醒所有人,列强的海军技术也在不停进步。对于航空母舰的重视,并非只有华联而已。

    那个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同样开始不断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航母技术的开发身上。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新的两万三千吨排水量的“蛟”级航母能够正式下水的话,华军的海上战斗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听到这点,在座之人也是微微点了点头,华联海军最明显的就是导弹与航母方面的优势了,而这也正是华联海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控制去五大洋制海权的根本力量。

    从周华的话里,钟泱也感觉到,在军费不成问题,甚至还有大笔节余的情况下,华联海军肯定会扩大规模,建造更多的战舰,这也是赢得最终胜利的保证。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唯有海军才能保护自己的美好未来,这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第三百二十三章航母计划

    第三百二十三章航母计划,到网址



………【第三百二十四章 记者会谈】………

    第三百二十四章记者会谈

    1931年的二月中旬,在广州的华联政府议会偏厅内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这是自从李万盛上台成为这片地区政权的元首以来,第一次公开向全区的人民,以及向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介公开发表华联的施政报告。

    为了彰显自己的政治开明理念,李万盛把横跨数省的华联领地治下的区域内部,列举了政治、民生、军事、教育、工业、商业等等各个领域的成就和现状,做一次完全的汇报总结,并在记者招待会,就一些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做出解答。

    可以说,这样的一种公开展现自己形象和实力的举动,可谓光明正大。

    自从赤化理念传入中国开始,北洋军阀尚且还看顾着的面子上的民主议会制度如今已是荡然无存,军阀割据混战不休的搅扰乱腾更是纷扰这片土地数十年。

    哪怕是目前的中央政府都没有能够如此堂而皇之面对世人,不管这一次说得是不是大实话,至少这种政治态度就非常值得称赞。

    春节刚过,喜庆的气氛还缭绕着这里,虽然实行了以权限值为标准的配给制,普通民众的生活却并没有遭受太大的影响。

    粮食的供应依旧是比较宽裕,真正受打击的是那些想要将华联的廉价粮食转售到其他势力范围的投机商人。儒家学者对商人的评价,可真是一点都没有偏颇,为了应对越来越猖獗的粮食与军火走私,权限值才成了必须的国策。

    不然很有可能重现数百年前的悲剧,如同晋商因为利益和政治述求,成为了建奴入关的带路党以及军事物资供应商。好好的一个大明帝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毁在了这样一群无良的商人手里。

    华联从原本的重商主义,到现在的严格行政管理和全社会的产业整合,可谓是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而对于这次记者招待会,各类奇怪的猜测也是纷纷出炉,感兴趣的人更是蜂拥而至。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媒体代表几乎挤破了这里的门槛,整个广州城都沉浸在沸腾与喧哗之中

    在议会偏厅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可以有指定的新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的,但涉及到绝对机密的东西那就绝不可能公开发表。而后为了安全起见,所谓的记者招会,其实有资格参加的人也都是经过筛选和指定的。

    此时的中国,本身的有名报纸电台就不少于四五十家,若加上各国在这里的驻办机构的采访人员,那即使仅仅能来一半的人,都有一百五十人以上

    获得进入资格的各路人士无疑都经过精挑细选,不是知名记者和有分量的媒体,是无缘进入的,那些人的身份也都经过严格把关验证,不能让心怀不轨的家伙们混进去。

    因为这一次,元首本人可是要亲临现场,对记者们回答问题,这是在表明一种积极的态度,这样的绝佳机会,没有人会随便错过。

    喧闹拥挤的会场中,十几排椅子上都坐满了人,大大小小的照相机不停的忽闪着,一张张胶片很快曝光成像,“霹雳啪啦”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煞是壮观。

    解明宏作为知名记者,被安排在第一排位子上,几乎就正对着主席台中央的位置,前面几乎没有阻挡,离着台上的人不到十米远,似乎触手可及。这里是整个会场最好的位子,能坐在这里,也证明了这人本身的地位。

    他是天下日报的主编,更是有着华联“御用文人”的身份,自然能获得优厚的待遇

    年迈的李万盛进入偏厅的时候,现场一片喧哗,对于这位极少接受采访,极少在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面的华联元首,外界有着太多的问,这一次他能直面媒体公开发言,其意义之重大毋庸讳言,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抢着要问他不少问题。

    李万盛也是有着儒士风范,微笑着冲对面记们摆手示意,站在位子后面任由他们拍了几分钟的照片,然后坐下来,笑吟吟的看着那一张张充满兴奋的脸。

    七嘴八舌乱哄的场面在主持人的大力控制下终于暂时平稳,第一个获得提问资格的记者几乎立刻跳起来,脑袋恨不得伸到元首大人的鼻子底下,兴奋的声音都变了调的高声:“元首阁下您好,我是中央社的记者李静芬我们都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华联似乎一直与周围的势力都没有过有好的往来,每一次交涉都是以武力说话,请问这是贵政府的政策宗旨吗?”。

    这个记者出手不凡,上来就抓了极度敏感的问题现场的记者等所有人顿时安静下来,他们都想知道,这个足可形成炸弹一般威力的问题,李万盛到底会如何应对。

    李万盛也不动怒,脸上依旧是宽和的面容,带着微微笑意:“李女士不愧是中央社的一支铁笔,第一个问题就如此尖锐,看来是早有准备啊”

    现场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大家不听不出他的画外音,看他的笑容就知道,这不过是活跃现场气氛的调侃而已,真正的内涵还在后面,李万盛虽然上了年纪,但他的精气神还是非常饱满,当不会对这样的质问避而不答。

    见会场安静下来,李万盛也是继续说起:“要回答这问题,我想先说一说在不久之前,刚刚结束的南华大学生辩论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即到底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让中国富强起来,真正实现独立自主和民族振兴”

    这件事情,在国内也曾经引起过不小的关注,当然在红门和**党所占据的中国主流舆论界里,华联开办的南华大学,在学术领域肯定是不会得到多少认可,更别说赞许了。要不是有国学宗师章太炎坐镇校长一职,恐怕连被关注的资格都没有。

    当时参与辩论的各方青年俊才可谓唇枪舌剑,代表了国内各大党派中心思想的团体论据充分辩驳有力。那一次大会的精彩场面,在座的很多人都是见识过,华联自己的各大报社也都连篇累牍的报道过每一个细节,所以都是比较熟悉。

    “我们对于中央政府的赤化执政理念,还存有疑虑,之前的几次战争,也是为了解决历史的遗留问题。而在这之后,我们也与金陵**政府达成了谅解协议,如今更是开展了大规模的贸易活动,互通有无。这应该足以证明我们华联政府向往和平的决心,你说对吗?李静芬女士。”

    听话听音,李万盛也是经验老到,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而且是令人无可辩驳的有理有据的正当理由。

    很显然,这一次的成果展示,绝不仅仅是给自己人看的,相信其他地方的人一定会非常担忧。这个混乱的时代,不怕做得不够好,就怕有对比。一旦形成大局上的差距,那么不断积累的优势指挥拉大彼此之间的鸿沟,再也难以追赶上来。

    第二个记者是个高鼻子老外,他急不可耐的秃噜出一大串英文,结束之后,主持人平静的说道:“这位记者朋友,我想从进入会场的时候您应该看到了采访须知,在这里只能用中文提问和回答,很抱歉,您的提问无效”

    那个记者顿时瞪眼愣在了原地这样的事情要在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在他们看来,亲自出马向中国人提问已经是很给面子了,那个所谓的“须知”根本就不值一提,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根本没资格做这样的要求,这帮人真是不知好歹

    但看看记者招待会的主持人与李万盛的态度他立刻明白,这不是开玩笑

    李万盛懂不懂英语没人知道,可翻译官肯定是不缺的。但今天这情形却是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