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事-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说闹着进了书房,小厮看了茶,管家领着小厮退下,只留下他们两人。
清远侯见两人都走了,便拿起身旁一个朱漆雕花的楠木盒子打开倒过来递给崔护。
崔护见到盒子里的东西。眼睛一亮,脸上却没了笑容。
裴氏一族一直都是耕读传家,世世代代都出读书人,到了现在裴家是书香门第,藏书自然丰厚。
他认识的裴之睿是典型的读书人,骨子里清高自傲,纵然为了家族会作出一些违背读书人意志的事情。但能让他把读书人视为生命的书送出去的事情却着实不多。
尤其是裴之睿一直藏得严严实实的孤本。
这不得不让崔护思量,能让裴之睿付出如此代价张嘴所求之事为何。
尽管他垂涎这孤本许久却不代表可以为了它在某些事情上退步。
“裴老弟这是何意?”
崔护肃容看着裴之睿,“你当知道以咱们的交情,若事情可为,我帮你个忙无可厚非,若事情不可为。我又怎可收你这么重的心意!”
裴之睿摇了摇头,老脸有些讪讪的道:“崔老哥放心,活了这把子岁数若这个理都不懂,崔老哥儿岂不是早就把我一脚踢出去了,无论事情能成否。这份心意算是我冒昧登门的赔礼吧。接下来之事,崔老哥若觉得有可为便请仔细思量,若一口否决,您便当我从未登门便是了。”
崔护见裴之睿神情诚恳并没有强人所难之事,心里便松了口气。
不过,他看了一眼盒子里的孤本却未曾伸手接过,淡笑着道:“裴老弟说说到底是何事吧,竟让你如此郑重!”
裴之睿苦笑道:“都是儿孙债呀。。。。。。”
当下,他把来意到了出来。
崔护听到他所求竟是自己嫡长孙女,良久的沉默。
“你知道亦丹的事儿?”
半晌,崔护像是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哑着嗓子问道。
“知道一些。”
裴之睿直言不讳的点头。
崔护闻言叹了口气。
亦丹是崔家嫡出的小娘子,从小聪慧机敏,崔护一提起她就满心的骄傲。
可是就是这聪慧的小娘子如今成了崔家不能提起的伤痛。
崔氏亦丹刚刚及笄之时,崔家虽一直有意藏着她,却仍是有人知道她的存在。
崔家无论郎君还是小娘子都有一副好相貌,亦丹即便没有那种倾世之姿,也差不了哪里去。
她又有崔家嫡女的身份,京城有大半出身才学皆拔尖的青年才俊登门提亲,可是他们不得不以各种理由拒绝。
后来拒绝的人多了,京城里就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传言。
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流言伤害亦丹却不能反驳,这种痛苦只有崔家人自己知道。
渐渐的登门提亲的人少了,亦丹年纪一年年大了。
现在众人都已经忘记了崔家还有一个未嫁出去的老姑娘。
说实话,如果亦丹真的想嫁,以崔家的家世她一定能嫁的出去,即便不是那些像崔家一般的豪门大族,也是那些官宦之家。
可是,他们太了解那些纨绔,不舍得亦丹嫁过去受苦。
虽然亦丹也说过此生不嫁,帮着照看崔家子弟,可是每每见到亦丹抱着侄子侄女满脸的疼爱。他们仍是忍不住心疼。
以前裴家从未在他们考虑范围内,不是看不上,而是知道裴家的规矩。
其他人家也许可以接受一个不能生育的主母,毕竟还有别的女人给他们繁衍子嗣。
但以裴家子嗣的艰难与宝贵。肯定不会允许有一个不能生育的主母。
所以,当他听说裴之睿为自己儿子来求娶亦丹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你知道亦丹她。。。。。你们家的规矩。。。。。。。”
崔护觉得他必须要弄明白其中的缘由。
“裴家规矩男丁不惑之年无子方能纳妾,”裴之睿见崔护的神情反而有了底气,淡淡的笑道:“可是我们家老大有子嗣了,这条规矩崔兄自然不需要顾虑。”
“你我还不知道,早前还嚷嚷着孙子太少,想多要几个,怎么几天的功夫就变卦了?”
崔护却不肯就此松口。
裴之睿放下手里的茶盏,郑重的看着崔护:“崔老哥。我说实话,你可多担待。裴家人丁不旺,根基也浅,虽然我一直希望裴家多一些子孙,却不能因此便把裴家这点子家业给败了呀。柏之是可以娶个媳妇再生几个孩子。但我不能永远守着裴家,到时候我的两个孙子可能就会受委屈!老话儿说得好,女为母则强,没有不为自己孩子打算的娘亲,而能做的公正大度的女人更少!”
“看中老哥儿的孙女便是相信她会真的对两个孙子好。”
裴之睿说的是实话却仍是拐了个弯儿才说出来。
实话太伤人,太残酷,裴之睿对一个无辜的小娘子不忍心。
但崔护还是听出了个中之意。他孙女不能生孩子,要想老了有个依靠便只能真心对他们好。
裴之睿见崔护沉了脸,连忙解释:“崔老哥你放心,若亦丹进了裴家门,我保证决不让亦丹受委屈。裴家人口简单,以崔家女的能耐。一定能把裴家打理的很好,裴家的主母只有一个,没有人能让她受委屈。。。顺哥儿年纪小,对他娘亲记得很模糊,只要亦丹能真心疼他。我相信顺哥儿会把亦丹当成亲娘孝顺。其他几个孩子,亦丹是他们母亲,自然会尊重孝敬她。而且能保证柏之此生绝不会纳妾!”
虽然这些好听的话剖析开讲仍是不动听,可是却让崔护动了心。
想来想去,若是亦丹嫁人的话,裴家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沉吟片刻,仍是没有给裴之睿决定,“此事太过突然,我得跟亦丹父亲母亲商量商量。”
“应当的,应当的!”
裴之睿连连点头,“若老哥儿有了好消息,派个人知会声儿,我让钦天监算好日子,请了冰媒登门提亲。”
崔护亲自送了裴之睿出月洞门,然后管家送他出了崔府大门。
大门外,裴之睿回头望了一眼,深深的呼了口气。
看崔护的样子,看来有门儿!
裴之睿脸上带了笑,爬上马车回了裴家,那脚步轻快多了。
而崔护送走裴之睿后,沉默之后回头吩咐:“让老大跟他媳妇来一趟。”
今儿崔护嫡长子护国公世子崔玦休沐,正在书房里看书,听到小厮传话,便去了内院叫着媳妇一起往父亲院子里去。
“公公找咱们什么事儿啊?”
崔家主母世子夫人李氏疑惑的问丈夫。
崔玦摇头表示不知。
不过,他们很快就到了书房见到了父亲,并且知道了原因。
“什么?”
“真的?”
第 138 章 突变
清远侯登门求娶自家闺女之事,崔玦与李氏的第一反应一个是惊一个是喜。
崔玦出入朝堂,他想得自然多一些,与崔护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其背后有何目的。
而李氏则纯粹为自己女儿高兴,能让自家公爹如此郑重的说起此事,自然是有谱的。
还有什么比自家闺女能幸福重要呢!
一想到她家那般出挑的闺女不用孤独终老,李氏就想感谢苍天开眼。
对于他们夫妻的反应,崔护看在眼里也都能理解。
崔玦先是问出了心里的疑惑:“他们知道亦丹的事儿吗?”
李氏听了也是一脸紧张的望着崔护,心就像一只手揪着般七上八下的。
她既担心他们知道了亦丹的事儿嘴上不说心里嫌弃她,又怕他们现在不知道,以后早晚都得知道,然后接受不了折磨她。
“知道。”
崔护点了点头,把清远侯的话重复了一遍。
听完,崔玦脸色阴沉,低头沉默着手不由紧紧攥起,李氏却没有这般容忍,愤怒的叫道:“他们把亦丹当什么了,伺候他们裴家的老嬷嬷吗?谁稀罕做他们裴家的主母!”
“那你们稀罕什么?”
崔护打断老大媳妇的话,淡淡的问道。
李氏一噎,反驳的话说不出来只能不甘心的扭了头。
崔护看着他们叹了口气,缓缓的道:“先小人后君子,裴之睿这事儿没办错。”
“先把丑话说在前头,省的以后两家后悔。这足见裴家的诚意了。。。再说,你们好好想想,他这话虽然难听,却是从来就不是事儿。即便亦丹不嫁裴家,不也得养着那些小妾生的庶子庶女?嫁了别人家做继室,不仅仅只有庶子庶女。也得有前面留下的嫡子嫡女。一堆的孩子,一堆的女人,还有一堆乱七八槽的妯娌亲戚,能好受得了?”
“若是碰上的知礼懂事的男人。亦丹还算幸运,若是碰上只知道拈花惹草寻欢作乐的纨绔,亦丹还能反悔不成!”
“难道你们还打算真让亦丹一辈子留在家里啊,你们舍得,我也舍不得。”
崔护一席话说得崔玦和李氏哑口无言。
但他们仍是心疼女儿,万一就这般答应了,一过门就得面对几个已经开始懂事儿的孩子,以后还得靠看他们的脸色过日子。。。。。。
她捧在手心里娇养的闺女为何要受这种委屈!
李氏一想起来心疼的直抽搐。
“你们多虑了,”崔护把玩着手里的茶盏接着道:“老裴头儿想的好,亦丹要替他们照看孩子。要真心疼他们。说来这年头哪家的孩子是主母自己养的,亦丹他们几个你是给他们喂过饭还是穿过衣?”
李氏摇了摇头,又听崔护道:“那几个孩子自小的也六岁了,若亦丹与她们能处得来便处,若处不来便不管。裴家还能少了伺候的嬷嬷。我看中的是亦丹嫁过去以后。裴东柏没有妾侍,咱们亦丹模样不差,人又聪明,难道连个男人都收服不了?”
“只要柏之护着她,一颗心都在她身上,便没有人能欺负了她去。。。。。。”
说服了崔玦夫妻俩,就是剩下崔亦丹了。
崔亦丹是个有主意之人。对于她自己的事情,裴家众人都习惯了问过她。
而且,最近家里的事情崔护也喜欢问问亦丹的意见。
“那回头是你们把这事儿告诉亦丹,还是由我来说。。。。。。”
“不用了!”崔护的话音还没有落下,外面边穿了一声清脆的话语:“我嫁!”
崔护与崔玦夫妇转头吃惊的望着突然出现崔亦丹。
“亦丹,你。。。你都听见了?”
崔亦丹点头。
“丹姐儿你还是好好想想再做决定吧!”
李氏不由劝道。
“不用了。既然必须嫁人的话,嫁去裴家也不错了!”
崔亦丹坚持。+
她在外面听了有一会儿了,本来是为了下月祖父生辰之时来询问的
此事崔亦丹都同意了,崔护便打算明日让人给裴家送信,让裴家侧个日子登门提亲。
翌日。裴家荣寿堂里,裴之睿得到消息后很高兴,当天下午跑了趟钦天监测提亲的良辰吉日。
因皇后去世不久,国丧刚刚结束,为了防止太过显眼,裴之睿特意挑了个两个月后,十月初九的日子登门提亲。
他派人连日往崔府送了信儿,然后紧锣密鼓的开始安排提亲所需的东西。
其他东西都是现成的,唯独一对活大雁。
清远侯特意派人遣进京郊的后山还同有北边山里的猎人找寻活大雁。
而整个崔府也忙碌了起来,虽说有皇后国丧在,他们不可能立马成亲,但这些年她们一直没有整理过崔亦丹的嫁妆。
还有嫁衣也要崔亦丹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时间可真是紧得很!
就在崔家低调备嫁,裴家暗中筹划之时,圣人的一道圣旨砸得裴府裴之睿顿时晕头转向满天星。
圣旨不是下给清远侯府的,而是天下读书人的。
原本定在九月的秋闱因薛后的崩逝而推迟到来年三月,春闱推迟到五月,这就意味着很多在京城艰难求生存的学子又要艰难的度过一个难熬的冬天。
甚至会有很多没了盘缠而无法入住客栈的学子冻死街头。
这个消息本来就为沉甸甸的京城添了几分压抑,而这道圣旨一下子压垮了天下读书人最后一根稻草。
圣人在圣旨里严厉谴责近来读书只能诵其文却不识其意的弊病,在明年的乡试中取消了帖经考试,加了农务与诗歌的考试项目。
书本里的字句倒背如流却不识其意,只为科举而读书的弊病非一日两日养成,现在的那些学子早已习惯了那种不需要动心思的考试方式,而诗歌反倒是从未引起重人重视。
而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学子平日里不食五谷杂粮,更何况考他们务农,还不如让老农来读书利索。
这个圣旨一出,绝大多数的学子变觉得犹如晴天霹雳。
不考帖经,不考明经,反而考农务与不务正业的诗歌,这不是往死理逼他们吗?
他们哪里懂得四时天气,哪里认识麦子与杂草的区别。
所以,京城所有的学子顿时暴动了。
那些平日里时常出入清远侯府学子便一窝蜂的聚集到了清远侯府门口。
而清远侯此时正眉头紧锁的关在书房里琢磨圣人此举的意图。
即便圣人不满科举弊病,渴求珍重有才之士,也不该如此鲁莽冲动的作出这种决定。
都说读书人造反,十年不成。
但是读书人的笔杆子,言官的唾沫星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