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贞观大闲人 >

第22部分

贞观大闲人-第22部分

小说: 贞观大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姑娘,诗,是读书人的高雅学问,怎么能用来买卖呢?简直是道德败坏侮辱斯文,来,我要和你谈谈人生……”



  *********************************************************



  李素回到家时走路一瘸一拐的。



  小姑娘看着文静柔弱,出脚真不客气。



  李道正没在家,自从李世民赏了二十亩地后,李道正的心思便完全用在土地上了,没日没夜地在田边转悠,转着转着脸上便露出傻笑。



  说实话,李素很担心老爹的精神状态。



  李素走进院子便察觉家里有人,探头一看,原来是学堂的教书先生郭驽。



  “学生见过夫子。”李素赶紧行礼。



  谁知郭驽也朝他躬身一礼,这可吓坏了李素,老师给学生行礼这是大逆不道。



  “夫子万万不可……”李素赶紧搀扶。



  郭驽直起身,神情很颓然:“我没钱,但我还是想再请你作一首诗,这么多天了,我一直很困惑,我不信你一个连村子都没出过的孩子能作出流芳百世的好诗,我真的不信!这次我来命题,你再作一首可好?”



  ********************************************************



  PS:求收藏!求推荐票!!每天都得喊一嗓子,怕你们忘记。。。
第四十二章 画眉深浅
  没钱?没钱怎作诗?



  严格说来,李素不是诗人,是商人,商人是以本求利的,而前世记得的那些诗就是他的货,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货,用一首少一首。



  理智提醒李素,这买卖不能干,太亏本了。



  郭驽的眼神很可怜,像路边被遗弃的小狗,一双被脸上肥肉挤得只剩一条缝的小眼睛水汪汪地看着他。



  李素不为所动,稍一心软付出的可就是钱的代价。



  于是李素沉吟着开始措辞,尽量让自己的拒绝显得委婉一点,诚恳一点。



  “郭夫子,事到如今学生只好跟你说实话了,没错,你的想法很正确,那些诗……真不是我作的。”



  “啊?”郭驽呆住了。



  “对,真不是我作的,您刚来太平村不知道,很多年以前,村里有位道士爷爷路过,见学生我生得伶俐可爱,便赠了我几首诗……”



  “道……道士爷爷……”郭驽目光呆滞,深受打击的模样。



  “对,慈眉善目仙风道骨的道士爷爷……”李素说得很诚恳,又怕郭驽寻根问底去找那道士,索性给了他一个很圆满的大结局:“这么多年过去,那位道士爷爷一定羽化飞升,连渣都不剩了……”



  郭驽呆呆地看着李素,目光充满了怀疑和失望,同时他也明白了,不论李素这番话是真是假,看来人家是真不想给他作诗了。



  “罢了,我走了……”郭驽失魂落魄地往外走,萧瑟的背影令人怜悯动容。



  跨出院子的一刻,李素叹息着开口了:“郭夫子,你……还是出个题吧。”



  郭驽转身,惊喜地看着他。



  李素很想自扇耳光,他很痛恨自己心软的毛病,而且他有预感,这个毛病很可能是让他以后人生发不了财的最大阻碍。



  “我……出题?”



  李素恨完自己,连带看着郭驽的目光都有些不善了:“你自己说过的,你来命题。”



  郭驽想了想,道:“此时你若是学子,意欲考取功名,而我是考官,你觉得写一首怎样的诗才能打动我呢?”



  李素翻着白眼:“我肯定交白卷。”



  “为何?”



  “因为我不想当官。”



  郭驽苦笑道:“我近日这般失魂落魄,实是心中郁郁不平,当年我也曾投过行卷,生平最得意的几首诗送进权贵家,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来到太平村学堂,却见你一个十几岁的娃子文采不凡,写诗信手拈来,两相比对,思来犹觉此生无趣……”



  李素明白了,自己的出现,给郭驽的打击不小,以前还只是怀才不遇,如今他连自己究竟有没有才都怀疑了,造孽啊……



  细细思索片刻,李素笑道:“夫子请随学生进屋。”



  郭驽跟着李素走进简陋的家中,堂屋正中搁着纸笔,李素研了几下墨,毛笔蘸了墨汁,酝酿一番,终于落笔,边写边道:“夫子若为考官,我若为学子,行卷之诗不妨如此作来……”



  在郭驽惊呆的目光注视下,李素笔走龙蛇,一首诗跃然纸上。



  有些颤抖的手捧起刚刚作出的新诗,郭驽神情愈发复杂,喃喃念道:“洞房昨日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看似一首闺情诗,里面的深意却最是耐人寻味,郭驽直直地盯着新诗,眼圈渐渐泛了红。



  没有投过行卷的人,永远体会不到诗中的韵味,那种将行卷应试比喻成闺情,将主考官比喻成公婆,而应试学子比喻成出嫁新妇,不安,期待和小心翼翼的各种心情皆在诗中短短数十字里。



  对郭驽这种行卷应试失败过的人来说,这首诗远比“花开堪折”更令他震撼,也更令他心酸难受。



  看着怔怔发呆的郭驽,李素叹道:“这首诗便送予郭夫子了……”



  忍着心痛,李素百般不情愿地补充道:“……免费。”



  郭驽浑身一颤,回过神来,泛红的眼眶瞪着李素:“你不是说诗都是道士送你的吗?为何又是信手拈来?”



  李素啊了一声,道:“对啊,是过路的道士爷爷送我的,他每次路过都会送我一首诗……”



  “每……次?”



  李素气定神闲地道:“对,每次,那位道士爷爷从咱们村一共路过了一百多次,那半年只看见他在村口来来去去了……”



  郭驽:“…………”



  李素仰着头喃喃道:“路过了半年……这老道一定在太平村包/养了一只小狐狸精。”



  **********************************************************



  郭驽离开李家时的心情很复杂。



  心酸,不甘,愤怒,还有几分豁然。



  或许,自己命中注定进不了官场吧,很好笑,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教育了他。



  只是这个孩子不像善类,每次给他的借口都像在糊弄他。



  出了李家没多久,迎面便碰到了李素的父亲李道正。



  李道正扛着一柄木锄,带着笑容慢悠悠地往家里走,显然心情很不错,二十亩地一眼不见尽头,待到秋收,地里的粮食除了交给官府一部分,其余全是他的,美滴很。



  看到神情复杂的郭驽,李道正一楞,急忙放下锄头,一双粗糙的大手使劲在衣角处搓了搓,然后恭恭敬敬地给郭驽行了一礼。



  教书先生虽然不是官职,但在村里的地位却是很高的,在乡亲们眼里,郭驽是正经八百的学问人,又是学堂里的夫子,见到学问人哪怕给他下跪亦不为过。



  郭驽自然也认得李道正,二人互相施礼,寒暄了几句。



  一个是孩子的老师,一个是孩子的父亲,说着说着,话题便引到李素身上去了。



  郭驽将李素刚刚作出的新诗拿给李道正看,李道正翻来覆去看不懂,郭驽只好一字一字念给他听。



  李道正听得一楞一楞的,咂摸着嘴道:“洞房昨日停红烛……这是个啥意思嘛。”



  重重一拍大腿,李道正忽然大笑:“额知道咧,怂娃说话就十六,想娶婆姨咧!娶婆姨好啊,过一年就生娃,额要抱孙子咧。”



  郭驽苦笑连连:“这不是娶不娶婆姨的事……哎,李家当家的,您生了个好儿子啊,就刚写的这首诗,拿去给权贵家投行卷,十有八九能当官呢,将来李素必能光宗耀祖啊。”



  李道正大吃一惊,指着郭驽手里的诗,讷讷道:“这东西……能当官?”



  “能!”郭驽的回答很肯定。



  ******************************************************



  PS:今天就一更,要去球馆打球,身体是本钱啊。。。
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
  李道正不认字,他不知道一首诗的分量有多重。



  贞观的科举制度有点粗糙,朝廷取士十难取一,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权贵的举荐才能进入朝堂,而当官是文人们千年不易的理想,于是每到春闱开科之时,无数举人们蜂拥而上,将自己生平最得意的文章或诗赋投递到权贵府上,若能得权贵青眼相看,被录取为进士的成功率就高多了,这便是大唐最著名的“投行卷”。



  诗,可以用作行卷的敲门砖,郭驽说它能用来当官,所言不虚,只可惜说得不够详细。



  李道正虽然不明白投行卷的意义,却也不是蠢笨之人,听郭驽一说,心思顿时一动。



  “这诗既然能当官,为啥它在你手上咧?”



  郭驽笑道:“此诗李素送我了……”



  话没说完,李道正脸色一变,出手如闪电般夺过郭驽手中的诗,折了几下塞进自己怀里,犹自朝郭驽强笑道:“小怂娃真不懂事,这等歪瓜裂枣般的字也敢拿出来献丑,让先生见笑了,回去我就抽死他……”



  郭驽目瞪口呆,然后苦笑摇头,行了一礼道:“李素来日前程不可限量,当家的你要好生待他,莫使千里马卧食于驽马之槽,蹉跎了光阴。”



  李道正听不明白什么千里马驽马之类文绉绉的话,只是胡乱点点头,然后问道:“先生说的投行卷……该往哪里投?”



  “若长安城有相识的权贵官吏自是最好,若是不认识权贵官吏,礼部或吏部官衙亦可,不过……行卷之前,还须有个功名才行。”



  李道正连连摇头:“不对,不对咧,我娃是有本事的,皇帝陛下都亲自下过旨封他的官咧,只不过我娃不当给人治病的官,要当治民治军的大官……先生你再教教我,这首诗咋念?”



  郭驽只好耐心把这首诗一字一字念给他听,李道正记得很辛苦,磕磕巴巴花了小半个时辰,总算把这首诗背下来了。



  郭驽与他告辞离开后,李道正抬头看看天色,时辰还早,呆立田埂边站了一会儿,李道正粗糙的老脸忽然闪过一丝决然之色,转身便往家中跑去。



  李素正在厨房里生火做饭,见李道正回家,李素笑着道:“等一等就吃饭咧,今尝个鲜,孩儿自创了一个吃法,名叫‘油泼面’,马上就……爹,爹你咋了么?”



  李道正理都没理他,径自进了屋,从屋里床榻下挖出一个罐子,咬咬牙从罐里抠了百来文钱揣进怀里,然后匆匆往外走,余光瞥见李素,李道正一肚子怒火,愤愤指了指他:“等着,回来我抽不死你,败家玩意。”



  说完李道正飞快消失。



  李素傻眼看着这位风一样的老男子匆匆来去,喃喃道:“我咋败家了?难道刚才白送郭夫子一首诗的事被发现了?说来这首诗未收分文,果然是败了家……”



  李素想着想着,脸上露出几分愧然。



  **********************************************************



  李道正进了长安城。



  站在长安西面的延平门前,李道正神情有些茫然,看着值守城门的两排威武军士,李道正畏缩了片刻,终于还是咬牙挺胸走进了城门甬道。



  一路打听一路问,李道正终于走到位于朱雀大街的吏部官衙。



  官衙门口站着兵丁,李道正离大门老远站着,来回踱步踌躇。



  他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户,活着的三四十年里一直为生存挣扎着,连进长安城的次数都屈指可数,然而此时此刻,他只是一位平凡的父亲。



  迎面一辆马车在官衙前停下,里面走出一位穿着六品深绿官服的员外郎。



  李道正犹豫片刻,咬牙走上前,离那位员外郎尚距数丈时,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双手高举起李素的那首诗。



  员外郎有点意外,不过态度还是很和蔼的,挥挥手令军士将李道正扶起,道:“这位乡亲,若是告状,可去县衙,此处是吏部大堂,不管百姓状事。”



  李道正摇摇头:“不告状咧,给我家娃投行卷,问过村里先生了,说吏部管这事。”



  员外郎愈发意外,问道:“令郎是今科举子?参加过今年春闱科举么?”



  “科举……”李道正直了眼,郭驽的那番话他根本没听懂,所谓投行卷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参加科举,时下大唐科举采用的是不糊名考卷,为了增加录取进士的成功率,于是举子们纷纷把自己生平最得意之作拿出来,投进权贵或官府,或是在长安城内大肆宣扬自己的作品,达到扬名立万的目的,考官在阅卷取士时自然会将这些考场外的因素加入评分的标准里。



  再说,投行卷也是有规矩的,不是见着一个穿官服的人就能投,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官职,地位,投到哪位府上,他就是这位权贵门下的党系,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可是关乎前程性命的选择。



  李道正问郭驽的时候,郭驽根本没想到李道正会干出这等事,解释的时候也只是含糊几句,一带而过。



  看着李道正糊涂的样子,员外郎不由苦笑:“令郎连科举都未参加,投行卷有何用?这位乡亲,回去吧,叫令郎多读书,日后考取了举人功名,再来长安便是。”



  李道正急得老脸通红,也不管面前的是六品大官,执拗地道:“你看一眼么,看一眼么,我家娃写的诗好滴很,将来他要当大官的,我娃是有本事的,你看一眼么……”



  员外郎不再理他了,摇摇头往官衙内走去。



  李道正大急,连忙快步跟上,却被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