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贞观大闲人 >

第170部分

贞观大闲人-第170部分

小说: 贞观大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聪明人懂得用最简练的语言解释最复杂的事物,李素决定给老爹一个简练的回答。

    “半月前孩儿做梦,梦里见到了一位白胡子仙人……”

    藤条即将落下的那一刻,忽然停下了,李道正茫然地看着儿子。

    “在梦里,仙人送给孩儿一本天书,然后拍了拍孩儿的肩膀,说世间一切难事,书中皆有答案……”

    “然,然后呢?”李道正被儿子绕进去了。

    “然后仙人推了孩儿一把,说‘去吧,皮卡丘’……孩儿就醒了。”

    “所……所以?”

    李素激动地看着老爹:“顿悟了啊!爹,孩儿顿悟了啊……”

    刷!

    降魔法器裹挟风雷万钧之势,狠狠朝李素身上挥落。

    “怂货,敢糊弄老子!”

    **********************************************************

    村里的乡亲都种上牛痘了,再也没听说哪家染上天花,太医署的四位大夫很有责任心,仍留在太平村小心观察。

    村子不大,不可能藏得住秘密,王家兄弟更是不遗余力到处宣扬,李素如何忧国忧民忧乡亲,如何不吃不喝冥思苦想终于现了克制天花的办法,如何大公无私将此法献给朝廷,解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

    诸多被王家兄弟加工夸大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过程之详细,剧情之扯淡,简直可以分成章回小说了。

    五日后,驻守太平村的大夫高兴的告诉大家,天花瘟疫确定已被杜绝了。

    村中百姓欢腾欣悦,笑声里夹杂着不少痛哭,那些在牛痘面世之前不幸染上了天花的人,终究已永远逝去了。

    一大早,李素睡眼惺忪打着呵欠,懒洋洋地打开自家的门,破旧的木门出吱呀的难听声音,听得让人牙酸。

    张着嘴,李素才打到一半的呵欠,却被眼前这一幕吓得硬缩了回去。

    黑压压的一大片人群,无数熟悉的面孔,就这样静静地站在李家的小院正中,静静地看着刚走出屋门的李素。

    村里老少都来了,一个不少,几百人满满地站在一起,人群却鸦雀无声。

    村中德高望重的宿老赵爷爷站在最前方,看着吃惊木然的李素,赵老头大声道:“太平村上下一百一十二户,谢李家救命之恩,乡亲们,跪——”

    呼啦啦,几百人全跪下了,黑压压的一片,男人女人,老人妇孺,安静的朝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下跪。

    李素吃了一惊,三两步抢上前,赶紧扶起了前头跪着的赵老头和另外几位老人。

    “赵爷爷,几位爷爷,你们这是折小子的寿,小子万万承受不起……”

    赵老头被李素搀扶着站起身,却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赵某这一生历经大小瘟疫十余次,今年的天花最厉害,我太平村却只死了十几人,李家小娃,你积下了天大的恩德,我等跪你一跪,如何受不起?”

    李素苦笑连连,当时明牛痘,想救的只是王家啊……

    正待劝解乡亲,忽听院外一声大吼。

    “太平村李素何在?大唐皇帝陛下有旨,跪接!”
第十五章 封官赐田
    三个穿着绛紫色锦袍,戴高头幞帽的人站在李家院子外,三人面白无须,神情淡漠,大约三十多岁年纪,眼睛不看众人,却只冷冷的斜仰天空,显得分外倨傲。

    李家院子内外围得密密麻麻的乡亲们吓住了,忙不迭自觉分开一条道。

    三人也不客气,淡淡哼了一声,大摇大摆走进院子。

    “谁是李素?快来接旨。”

    大家傻楞楞的站着,目光纷纷集中在李素身上,眼神充满了震惊。

    李道正不知何时走出了屋门,一脸苍白的看着三人呆,见李素仍呆呆的站立不动,心中气极,抬脚朝李素屁股狠狠一踹。

    “瓜怂,你做了甚?你做了甚?咋连圣旨都招来咧?嗯……老子今抽死你。”

    李素被踹得一踉跄,却欲哭无泪,这话说的,怎么好像自己招来了贼似的?

    我何德何能招来圣旨啊?最近干得最出格的事情无非是被王家兄弟强行裹挟偷看杨寡/妇洗澡,画面差点亮瞎了他的眼睛,就算李世民管得宽下旨严惩,该被严惩的也是杨寡/妇好不好?真是岂有此理。

    降魔法器来不及祭出,宣旨的三人却一齐变了脸色,异口同声喝道:“大胆!”

    中间一人气得直哆嗦,面色由白转青:“圣旨是皇恩浩荡,什么叫‘招来’?”

    李道正吓了一跳,楞楞的不知如何反应,还是李素见机得快,赶紧朝三人跪下,道:“太平村庄户李素接旨。”

    李素这一跪,院子内外所有的乡亲全跪下了,垂着头一动不敢动。

    三人阴柔之气颇重,显然是宫里的宦官,见状不由悻悻哼了一声,面无表情地开始宣念圣旨。

    圣旨不算太正式,其实只能算是李世民的口谕,皇上他老人家顺嘴这么一提,不得不承认,李素这种庄户小民,还没有动用书面形式给他下圣旨的资格。

    “太平村庄户李素为君上分忧,解万民倒悬,创接种牛痘妙法克治瘟灾,举国承惠,功德无加,过而不罚,功而不赏,诸事弗为,御封李素太医署从九品医正,赏万金,赐良田二十亩,钦哉。”

    没有骈四俪六的华丽辞藻,也没有所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类的开头,大唐皇帝的脸皮相对而言还是很薄的,“奉天承运”这么不要脸的话大抵还是不太好意思说出口,毕竟老李家也是贵族出身,很有廉耻的,唐宋之后那位朱姓皇帝就不管那么多了,人家文化不高,泥腿子出身,怎么夸张怎么来,一个穷叫花子兼和尚兼邪教组织小头目,居然稀里糊涂打下江山当了皇帝,这还不够“奉天承运”?

    唐朝的圣旨格式开头没有太多制式讲究,更没有那句后世传遍大街小巷脍炙人口的“奉天承运”,圣旨开头一般就是“制曰”或“剌曰”,很正式的比如册立太子,封后妃,封臣子爵位等等,便直接用“诏曰”,像封李素这样的格式,开头连个“制曰”都没有,张嘴便直奔主题,除了说明李世民是个很直爽的人以外,也说明李素……没那面子?

    一个从九品的官位居然圣旨亲封,其实也算很有面子了。

    圣旨念完,宦官又冷哼了一声,然后静静的瞧着李素。

    按程序,这时候李素该磕头谢恩了,然而李素却傻傻的睁着眼,无辜的与三位宦官对视,大家陷入尴尬的沉默。

    李道正也跪在李素身旁,闻言急忙推了推李素:“瓜怂,圣旨里说个啥咧?你听懂了没?一句一句给我说说……”

    李素摇头,圣旨最后那句封官赏金赐田他听懂了,但前面那些话没怎么懂,总之……应该是夸他的意思,而且夸得很用力。

    李道正也是个不识字的粗鄙汉子,父子俩都一样,只听懂了封官赐金赐田,其他的一句都没懂,满怀期待自己那个越来越厉害的儿子给他解释一下内容,结果儿子也一脸狗看星星的模样。

    李道正心中顿时冒出一股无名邪火,老李家百年难得一遇的有面子时刻,朝廷的上差看着,全村父老乡亲也在看着,你个怂货居然给老子摇头?老子的面子往哪里搁?

    嘴唇蠕动,李道正默念……咒语?果然,毫无预兆的,那根紫黑色的降魔法器被祭了出来,李家院子上空霎时电闪雷鸣,乌云压顶……

    庄户汉子没那么多讲究,既然圣旨是给李素封官赐田,自然是好消息,李道正放下了心事,也不管什么场合,恼羞成怒的李道正挥舞着藤条,当着宣旨宦官和乡亲们的面,开始追杀儿子。

    “怂货,给老子受死!”

    “爹,人多,别闹!”

    刷!

    情势突变,老爹追杀,儿子逃命,一时间李家院子鸡飞狗跳一塌糊涂,乡亲们懵然无措,三位宦官气急败坏,仓惶四避,几百人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庄户汉子追杀新鲜出炉的朝廷命官……

    **********************************************************

    闷闷不乐的坐在田埂边,李素心情很沉重。

    快开春了,久冻的土地需要翻一翻,田埂上不时有乡亲们扛着农具来往,大家看见李素后的表情很统一,笑容里带着敬畏,不管年长年幼,胡乱给他行个礼,然后见鬼似的跑掉,跑得飞快,生怕李素追上来咬他们一口似的,几位年迈的爷爷辈以前最喜欢有事没事朝李素屁股上抽一记的,现在见了面也离着一丈远,行礼很恭敬,更别提抽他了。

    虽然这么说很犯贱,但李素真的很不习惯,没人抽,皮痒痒……

    官啊,从九品的官,品阶再小,那也是官。

    圣旨下了以后,乡亲们便自觉地对李家敬畏起来,官和民泾渭分明,绝不允许逾越,昨日王桩和王直只是笑呵呵的拍了拍李素的肩膀,回家后立马被他爹吊起来抽个半死,抽得那个凄惨样子,连李素都为他们叫冤。

    一切都不对了,李素忽然觉得很不快乐,因为这个官,无形中与乡亲们的距离拉开老远,这不是李素想要的生活,若真追求荣华富贵,刚来的时候李素会利用前世的知识明这个创造那个,用尽一切办法出风头,封官封爵真的不难。

    当了官,意味着一只脚已跨进了朝堂,进了朝堂就免不了争斗,李素要的是悠闲懒惰,要的是不思进取,因为他对这个时代的人和事还是太陌生了,从来不敢小看古代人,那些圣君名臣名将能够彪炳史册,他们的智慧和心机,岂是李素能抗衡的?

    因为陌生,所以敬畏,李素是凡人,而且是个胆子并不算太大的凡人。

    跨进朝堂后,自己还能过现在这种晒着太阳哼着小曲儿偷看寡/妇洗澡的快乐日子么?

    不能吧?

    …………

    “老神仙要走咧?”

    脸上堆出依依不舍的表情,李素心中却欢快的唱起了歌儿。

    孙思邈自顾垂头整理着行装,旁边还站着一位和颜善目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粗布麻衫,看起来和寻常庄户汉子没什么区别。

    孙思邈头也不抬,指了指那位汉子,道:“这是刘神威,我的大弟子,太医署的太医令,嗯,你的上官,小娃娃过去见个礼。”

    李素急忙上前行礼:“拜见刘大人。”

    “原来是新晋李医正,这里不是医署,我也未穿官服,不必行官礼,罢了罢了。”

    刘神威名字很威风,人很和善,最重要的是不烦人,不像某孙姓老神仙那样喜欢问东问西,他很快博得了李素的好感。

    很亲热的勾过李素的肩膀,刘神威力气很大,李素就这样跌跌撞撞被刘神威勾带着往屋外走。

    或许久受老神仙熏陶,刘神威没有任何官架子,对李素更是亲切无比,仿佛相交多年的老友一般,走出屋外,刘神威便和李素寒暄起来,态度那是相当的亲切。

    “何谓‘细胞’?何谓‘细菌’?把人肚子剖开还能活么?你为何这样看着我?你倒是说话啊……”

    *********************************************************

    ps:求收藏+推荐票!!!

    上推荐了,明天开始两更。。。当然,偶尔可能也会有掉链子一更的情况。。。
第十七章 流言蜚语
    李素的话确实是实话,是他的心里话。因为李素实在很心虚。

    前世对中医一窍不通,充其量知道几个土方偏方,接种牛痘也是非常侥幸才回忆起来的,除此别无长处。

    连李素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简直是个废物啊。

    太医署不仅仅要给君臣瞧病,而且还是个教徒弟的地方,相当于皇家医科大学,李素这种只会种牛痘的家伙进去教书,恐怕连一天都撑不过就会被医科学生们的目光鄙视至死。

    再说,太医署也是官场,官场就免不了利益纠葛和争斗,李素这个十五岁的孩子进去当官,还不得被那些虎视眈眈的官员们撕成碎片啊?

    孙思邈和刘神威盯着李素,眼睛一眨不眨,良久,二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是实话,虽然古有甘罗十二岁拜相的佳话,然则木秀于林,终是弊大于利,小小年纪不为名利所诱,深知驱祸避凶之道,仅此一言,便知你很不简单了。”

    李素当然知道自己很不简单,他的复杂之处若说出来,恐怕老神仙会吓尿,就算飞升到了仙界,第一件事也是找仙医治疗他的前列腺……

    刘神威叹了口气,道:“不想当官便暂时不当吧,你确实太年少了,这个年纪当官,委实古今罕见,罢了,你把朝廷授你的官印官服交还给我,我回长安后进宫代你向陛下辞官便是。”

    李素大喜,急忙躬身行礼:“多谢刘大人体谅,小子不懂事,让大人为难了。”

    孙思邈很嫌弃的挥了挥手:“滚吧滚吧,小娃娃记得,以后若又‘偶然’现了治病救人的妙法,不妨来长安城的长乐坊找贫道,可不敢藏私。”

    “是是是,小子铭记于心,老神仙和刘大人一路保重。”

    孙思邈和刘神威站在大路中间,看着李素喜滋滋的往回走,二人眼中泛起欣悦之色。

    “此子……不错,来日必为我大唐英杰。”刘神威感慨道。

    孙思邈捋了捋须,笑得不怀善意:“小娃娃不想当官,可他老爹却想得紧,一声不吭把官辞了,他老爹一定会抽死他,呵呵,他高兴得太早了。”

    李素朝前走了十几步,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顿住脚步,然后转身又走了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