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9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9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然他贪财好色,但为人行事好歹都有底线,并不肯轻易害人性命,只凭这一点就比大伯贾赦和嫂子王熙凤强了太多。
    也正是因为不害命这一条,将来在办差时真要出了什么岔子,总有个收场的余地。
    不过哥哥们到来之前,她得跟赵之桢交个底不是?
    于是书房里的赵之桢终于等来了“元春打发来请他说话”的大丫头抱琴——要不是王爷在外书法待着,元春肯定会亲自出面,毕竟是她有求于人呀。
    赵之桢果然应邀前来。
    元春把他迎进房里,先亲手奉了茶,才坐到赵之桢对面,老实道,“妾身娘家哥哥为人很好,学问也过得去。”
    柳桓离京之前就推荐过贾珠,此人经历妹妹出嫁,再到亲生母亲已经沦为近日大户人家的饭后谈资,他倒是始终如一,该读书读书,该访友就访友,总之就是一派荣辱不惊,单论这份心性,赵之桢便添了几分欣赏。
    因为有了印象,再听了元春这番介绍,赵之桢觉得在恰当之余还很是谦虚。
    而元春形容堂兄贾琏,可就不是赞美了,“大伯家的哥哥人有些……”
    赵之桢不过低头,用茶盖儿撇一撇茶末的功夫,再抬头……元春就忽然不见了。他再往下看去,就见元春坐在地上,一手撑地,一手抚着脚踝,还皱着眉头,“呆……啊,疼。”
    赵之桢赶紧起身,把元春扛起来抱到了里间的大~床~上。总管赶忙去请府里的老供奉——嫡长子自打生下来,身骨就一直不怎么样,赵之桢请了位善于调养的致仕老太医在府中坐镇。
    元春嫁进王府才一个多月,已经让这位老太医看了七回……跌打损伤了。
    等元春的伤腿已经包好了药膏,老太医跟一众闲杂人等齐齐告退,房里只剩赵之桢与元春,还有这会儿已经站到门边的傲梅,以及外间守着的大丫头抱琴。
    因为伤得不重,躺一躺就好,赵之桢打量了会儿元春,才问向傲梅,“在娘家时她也这样?”
    傲梅偷瞄了元春好几眼,元春缓缓挪动着伤腿,平静道,“你就老实说吧。”
    傲梅这才小心道:“回王爷的话,我们姑……姨娘在家时也时常撞出个淤青……”
    元春微皱着眉头接话道:“那会儿都伤在衣裳遮得住的地方。”
    赵之桢沉默了一下,捏捏元春的脸,另有所指道,“你堂兄比你还呆啊……”
    元春闻言,不得不自辩了,“我是笨手笨脚,可再笨也就害自己,我堂兄他是脑袋……不知道轻重缓急啊。”
    倒是有理。赵之桢起身道:“等我回来。”
    目送七皇子离去,元春换了个自在些的姿势,“家里怎么样了?”
    话说,荣府虽没真的分家,但银钱已经分成两份,两个儿子各领各的,也各用各的……这事儿原本也没人打算瞒着元春,因为大家都知道根本瞒不住。
    与其让她听见风声,再叫娘家来人到王府里分说清楚,还不如早早交代了呢。因此贾珠便特地给妹妹写了封信,并差人送来过来。
    至于元春身边的傲梅和抱琴都是家生子,傲梅是从父母那一辈才开始在荣府做事,而抱琴的曾祖便曾经做过荣国公贾源的随从。抱琴的父母亲戚在荣府各处当差,因此消息不仅来得快,还很是详细,在和哥哥的信相互那么一对照,大致经过元春也就都弄明白了。
    老祖宗确实是抱着及时行乐的心思,可这会儿她还没看到女儿女婿孙儿孙女都走在她前面,也没失了决断,老祖宗的主意,在元春看来真是再明智没有。
    不过这次让两个儿子各自经营,掌握用度的过程,也远没哥哥贾珠信里写的那样平和。
    邢夫人和母亲王夫人性格迥异,可这二位却有一处完全一致:都觉得整个荣府是她自家的……既然是两家连花销都分开了,那进项也得划分一下。
    贾赦与贾政都是嫡子,而贾赦身上有一品将军的爵位,俸银比二弟要多,最后长子这边铺面拿得多了点,而次子则用庄子补偿,总体而言,抛去跟爵位相关的产业,差不多就是一家一半。
    不过真正看到家底的时候,邢夫人的脸色据说很不好看:首先,完全没她想象的那般,荣府依旧是巨富;另外,王夫人和王熙凤靠公中银钱放贷,赚得的利钱不仅没分,贾政还道他已经把那些不义之财上交了去。
    邢夫人有些不信,但贾赦知道二弟所言非虚。这时候他还没完全失去上进之心,也极是认同破财免灾的道理。至少他这边就没受什么牵连,而且还因此拿了弟弟一个终生的把柄,将来若真有事,他可就不得不帮忙了——谁让二弟生了个好闺女呢。
    没过多久,贾赦可不就听说七皇子召见自己儿子贾琏和侄子贾珠了?消息一出,全家欢喜,唯独邢夫人不怎么自在,不过这份不自在也让终于能当家作主自得自满很快冲淡了去。
    邢夫人本就不是特别稳得住的人,她的喜形于色自然也传进了元春的耳朵,而邢夫人得意,却也不会再把家业交到儿媳王熙凤手中:本来这婆媳俩就互相瞧不起。
    这时贾赦和贾珠钱财已经分开,凤姐一时半会儿也不好在去姑妈王夫人那儿帮衬着管家……
    因此她便想着寻机会来奉承下元春:就看七皇子不限制元春与娘家来往,就知道这二人处得不坏。
    抱琴小心翼翼地说出琏二~奶~奶特地吐出的口风,元春撑着下巴笑了:正巧二嫂来王府,见识回王妃才好。

☆、第十三回

元春身边自小便服侍她的两个大丫头,傲梅和青竹忠心自不必说,但她两个性子上还是略微憨直了些,实在没有跟在荣府老祖宗身边的抱琴有心计有手腕。
    不过精明归精明,抱琴前世也是个稳得住的性子,无论府里宫内,都没被荣华富贵迷了眼,元春这一世才坚持着又选了她,而婉拒了母亲打算塞给她的丫头和陪房——刚进王府,元春只想老实做人,安生度日,可不敢弄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祖宗”给她到处惹祸。
    元春听抱琴说完家里的情形——消息可靠不说,还没有一点儿添油加醋,她便微垂着头仔细琢磨起来。
    而抱琴只看了眼脸色就知道姑娘又不自在了。
    抱琴心里自然也有计较:比起在荣府里伺候老太太、太太姑娘,甚至各位少爷,都远远不如跟大姑娘来王府,为自家谋个更好的前程。
    抱琴可早就算过,大姑娘嫁进来这才一个多月,王爷已经在这院子里歇了约莫半个月。
    大姑娘刚进门那会儿,王妃跟前的管事妈妈便来问了大姑娘的小日子,还反复“教导”说:姨娘们一个月里最多也就能见上王爷一两回。王爷在外不知为多少国事忧心,后院里的女人们可不好让王爷太分心,更不能仗着自己的身份,黏着王爷,不然就算王妃管不住,宫里的两位贵人也是万万不能纵容的。
    大姑娘当时笑眯眯地听了,可听完也就算了,压根都没往心里去。
    抱琴笃信大姑娘心里有数,再看王爷的态度,姑娘将来准是有大造化的,她认准了这一条,待大姑娘便越发真心。
    抱琴所言所行,元春都瞧在眼里,如今她刚进王府,除了老实过日子什么也都做不成……有心牢牢管住娘家人,还得打着王爷的名头,更要看王爷是不是肯“心血来潮”应下她的恳求。
    前世她便再明白不过,王爷是个冷情人,心里装的都是开疆拓土,天下承平,哪能指望他始终留意自己,并一心回护到底呢?能维护住体面,元春都要烧高香去了。
    她只想在王爷对她还有新鲜感的时候,给她哥哥显出气度本事的机会,若是哥哥真能入了王爷的眼,她的心事就了却了大半。
    哥哥贾珠保住性命,再撑起娘家,元春自觉不必再担惊受怕,哪天夜里做个梦都是娘家被炒,死的死,关的关,活着的人就没几个还能过得像点人样。
    平心而论,娘家落得这结局也是应了那句老话,自作孽不可活,这辈子哪怕为了少点孽多积德,也得拦着他们恣意妄为不是。
    大伯和父亲这边元春并不怎么担心,只要他们别再死活都要去奉承太子……说句老实话,凭这二位的才学本事,五品官也就到顶了。
    当年祖父去世,遗本递上,圣上便召了伯父和父亲觐见。即使是前世的自己都知道,若是父亲才识过人,深得圣上赏识,圣上定会让父亲赶考,堂堂正正地证明自己,而非随手就赏赐了个官儿做。
    不过伯父好父亲好歹混过官场,总算知道敬畏,谋逆这类事儿他们还真不敢去碰,但宁府的珍大哥哥……可就难说了。
    想到这里,元春又添了件愁事。比起宁府的贾珍,自己的母亲和堂嫂还算“好说话”呢。
    母亲王夫人这儿,有哥哥贾珠仔细看管住也就差不离了,毕竟她再贪财,只要讲明白因果轻重,必不会罔顾儿孙们的前途和名声。
    唯独堂嫂王熙凤若不牢牢管束住,她准得惹出大祸。
    元春在警幻仙子水镜之中看到的那一幕:王熙凤挑唆张华,说是告荣府谋~反~都无妨!那副嚣张跋扈之意,元春至今记忆犹新。这位堂嫂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元春还在宫里熬日子……说一个妃子的娘家造反都没人信,一是因为这家子压根没这本钱,二来也是……元春无所出,娘家要是造反究竟图个什么啊?!
    不过元春还是更愿意相信,王熙凤这么说纯是自以为荣府和王家权势滔天——也不知她一个捐出来的同知之妻,怎么比她这个宫妃的底气还足?
    前世太子被废,其中的一条理由可不就是跋扈无礼!
    不管怎么说,元春都给堂嫂王熙凤深深记上了一笔,只是口头上断断不肯承认罢了。偏巧荣府之中,琏二~奶~奶因为装病,而不得不闷在~床~上,还在反复谋划着如何哄得元春为她求个情呢。
    却说这会儿,王府外书房里赵之桢也正和贾琏贾珠兄弟喝茶闲聊。
    京城里那些家底一般的官宦人家多得是贾琏这样的儿子,才学本事都普通,既好色又爱财,却不会为了财色真的不择手段。
    这种人可以用,但既不能交给他太要紧的差事,也不能让他知道什么隐秘。
    至于元春的亲哥哥贾珠,赵之桢只觉得……他俩真不愧是亲兄妹。作为贵妃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赵之桢自是让人奉承着长大的,但是像贾珠这样的能臣之后,又身有功名,还是不卑不亢才让人高看一眼。
    不过贾珠虽比元春大上五六岁,也只是二十出头,赵之桢便打算先荐个好先生给他。贾珠若能早中进士,对赵之桢才称得上“得用”。
    话说赵之桢身有战功不假,但因为要么待在兵部,要么守在大营,他口碑虽好,但在士林这儿影响力……十分有限,反正不仅比不得太子,大皇子,甚至连他那个一心要当个富贵闲王的三哥都不如。
    赵之桢也明白自己能征善战是件好事儿,可若是真的再打算广收天下文人之心,他父皇便先饶不了他。而他在外征战之时,京里怎么也得有几个读书人肯为他说话不是?
    可惜他的岳父,刘娡的父亲,才是货真价实的官场老油条,而原配王妃的父亲如今已经去了,正经的大舅哥也卡在五品上,多年动弹不得。
    当然,凭荣府如今的情形,赵之桢怎么可能放在眼里?善待贾珠就是随手为之罢了。
    七皇子的心思,贾珠不说样样参透,可也猜着了六七分,因此在回府路上,看着堂兄贾琏欢喜不已,他也只能暗地里叹了一声:自从祖父去世,自家人哪里还有机会得见天颜?这回得了七皇子几句客套话,连堂兄贾琏都有些把持不住。
    而贾家众人之中,除了贾珠和元春兄妹,也就只有二人的姑妈贾敏不怎么看好荣府的前程了。按贾敏的真心话便是……两个哥哥都有些糊涂。
    她吩咐丫头妈妈收拾行李,自己又瞧过一双儿女,拿着侄子侄女儿给她的两封信,行至内书房和丈夫林海说话。
    贾珠多少还有点报喜不报忧的心思,在给姑妈的信里把王夫人这次颜面扫地大致提了提。
    而元春却深知姑父姑妈的本事,尤其是姑父虽为帝王心腹,却也一样有~政~敌,还是跟姑父才智品级都相差不多的~政~敌,为免得姑父姑妈一家子进京后毫无准备,就此让人耻笑上,还不如老实交代一回,看看姑父姑妈这边有没有比较好的化解之道:也就是荣府里的太太~奶~奶们就爱自视甚高,说实话,王夫人绝非望族出身,不过一个五品官儿的妻子,是死是活,京里权贵们没有几人放在心上。
    顺带一提,这会儿王子腾也还在金陵读书,正在准备来年的春闱,元春既然跟姑父姑妈毫无隐瞒,自然也顺手把此事写给了向来精明的舅舅。
    却说贾敏进门,便将两封信都交给了丈夫,“老爷须得心里有数。”
    林海匆匆看过,笑道,“不妨事。”妻子和她二嫂不大合得来,还特地劝道,“闭起门来过些日子,闲话自然也就散了。”
    贾敏果然道:“我只是心疼珠哥儿他们兄妹两个。”兄妹俩送来了神医,让她在短短两年里便调养好了身子,更生了个康健的哥儿,就凭这一件事,贾敏也得尽力照拂侄儿侄女儿。
    妻子的心思,林海自然知晓,贾珠这边要提携一二并不为难,但七皇子的处境却有点微妙。
    这些年太子索贿有些变本加厉的味道,这些事情也随着密折,悉数为圣上所知晓……太子与大皇子更是渐渐有水火不容之相,七皇子又是唯一手有兵权的皇子,在受两个哥哥拉拢的同时也在为二人所忌惮,若是应对不当,他才会是最先倒下的那个。
    林海有心进京后看一看七皇子,于是这会儿便没跟妻子细说:他作为帝王心腹,只要一心为公,谁上位只要没昏头都得善待。
    不过夫妻俩子嗣上委实艰难了些,贾敏生黛玉时便已经三十出头,如今终于有后,夫妻俩都已是不惑之年。
    林家向来子孙单薄,到了林海这一代居然连堂兄弟一个都无,因此不提报答贾珠与元春的“送医之恩”,只说为儿女结个善缘,林海也会努力满足妻子的心愿:何况林海也觉得贾珠与元春都是可造之材。
    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