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39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39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后面韩家帮着自家的外甥和赵晗夺嫡,这就是纯粹的利益之争,不讲对错了。

☆、第52章

元春这天真是睡得比王爷早,醒得比王爷晚。
    因为健儿睁眼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踹了他爹一脚;可惜他爹这天睡得相当沉,小祖宗没等着任何回应,便愤恨地“哇”了一声;终于如愿地吵醒了他爹……
    赵之桢抬手便把儿子交到了乳母手里;又利索地倒下来了个回笼觉,而元春压根醒都没醒。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赵之桢才打着哈欠把元春戳醒……二人先是四目相对,互相眨了半天的眼睛;元春才有气无力地问;“今儿不是王妃归宁的日子吗?”
    赵之桢“嗯”了一声,用刚醒时特有的含糊声音把昨晚之事一一道来。
    有故事提神,元春也差不多醒过了盹儿:依稀记起前世韩皇后跟娘家关系亲密,韩浩帮着外孙夺嫡之前;在朝中也颇有分量——最起码比现在有分量。
    也亏得前世赵晗早早去世;不然韩皇后母子下场还不一定如何呢。
    却说;前世元春自己过得不好,看别人比自己更惨,难免涌起点阴暗的快意。不过这辈子她已经相当满足,自然不会再盼着别人处境艰难,但希望旁人别来添乱的心情可是真切无比。
    因为这个缘由,她不耐烦宁府的珍大哥哥,也同样因为这一点乐意试着拉新王妃一把:毕竟王爷和王妃夫妻不睦,贵妃绝不会坐视不理。
    若是贵妃真要整治王府……只要韩王妃哭诉她这个侧妃一直挑唆,她只怕就要移到庄子里住着去了。
    于是元春叹了一声,“许是有什么隐情呢?”她拉着赵之桢的胳膊轻声道,“王妃嫁进来,准是想着投您所好的。”
    元春这话倒是提醒了赵之桢。
    仔细一想,儿子赵晗本就长得挺像他亲娘,至于儿子的性子倒是与元春……有些相似。
    于是韩家便以为自己对晗儿的娘余情未了了?就算看在韩家一心想讨好他的份儿上,可靠着死去的元配王妃上位,他心里还是很不舒坦,连带着把整个韩家都低看了一回。
    连劝了两句,元春却见王爷脸色越发阴沉,只得接着劝说,“这可是指婚……”您不满意也别闹得人尽皆知呀。
    赵之桢颔首道:“我是那种没分寸的人?放心,面子我得给。”但也只肯给点面子了。
    元春推了推赵之桢,“还不快去?”
    赵之桢也不生气,“你怎么赶我?”
    元春笑道:“早去早回啊。”
    赵之桢无奈地摇了摇头,换好衣裳便出了元春的院子。
    而韩王妃几乎一夜没睡,听说王爷回来,连忙起身到门口迎接。赵之桢看着强颜欢笑的新婚妻子……小脸儿憔悴得连脂粉都压不住。
    眼见出谋划策的那位乳母依旧在王妃身后站着,赵之桢心里冷笑一声:这位不比晗儿大上几岁的王妃还差得远呢。他还算和气,“时候还早,你先去歇歇。”
    韩王妃心头一暖,屈膝一礼又应了声“是”,旋即郑重道,“妾身定会给王爷个交代。”
    赵之桢点了点头,却没再答话:该给我交代的明明是你娘家。
    韩绪依言回房,歪在踏上小憩了一会儿。因为见到了王爷,心中安定了少许,还真睡了一会儿。等她醒来,梳洗过后与王爷对坐用饭,之后二人一起回了韩家在京城的宅子。
    儿女成亲官员都有假期。
    能和皇家结亲而颇觉欢喜的韩浩父子,眼见赵之桢这副淡然的模样,心里不约而同地“咯噔”一下:新婚怎么不见笑模样?他们可不相信王爷会毫无缘由地摆脸色给他们看。
    韩浩陪着王爷闲聊,而韩大公子借机出门,连忙吩咐心腹到后宅去找好生打听一下。
    与此同时,面对母亲和大嫂,韩绪再也压不住那满腔的委屈,红着眼眶道出了昨晚之事。至于她的乳母更是面色惨白地跪在地上,一声都不敢言语。
    这乳母一直跟在韩绪身边,会说话有手段,因此很得重用。可这一次韩绪真得忍痛处置她。
    话说那个容貌与赵晗有几分相像的丫头,还是韩大公子特地寻来,留着给韩绪做个臂助的——韩绪嫁入王府,也见过赵晗一回,还没能正眼瞧过人家的相貌!
    元春能和赵晗经常见面,还能大大方方地托赵晗照看儿子,甚至连赵之桢都默许二人往来,王府上下还没人敢多嘴……可是因为元春救过赵晗的性命。
    可韩绪若是盯着赵晗仔细看上一会儿,还得挨上几记赵之桢的眼刀。
    也就是说,韩绪原本并不知道哥哥亲自挑来的丫头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她昨晚惹得王爷直接离去,这才找了府中管事妈妈细细打听,终于明白王爷的怒火从何而来……
    偏偏劝她用这个丫头服侍王爷的人正是她的乳母!她当时心就凉了一半:她说自己毫不知情王爷能信吗?
    韩绪如今更是恼火:她这个乳母要么是娘家支使的,要么就是让人买通了。而乳母昨晚却三缄其口,一副深有苦衷的模样,让韩绪在愤怒之余也万分惊讶,背后主使会是什么来头?!
    韩绪的母亲是个贤惠人,嫁进韩家生儿育女不说,还一门心思听老爷安排,因此家中虽有若干爱妾,却无人敢漫过这位正经太太。
    至于韩大公子的岳父只是小官,但生了个精明的女儿。
    此时婆媳两个对视一眼之后,还是由大奶奶开口,指着那乳母道,“拖出去,先关起来。”而后又轻轻问了一声,“王府里那位侧妃最是得宠,别是她事先说了什么?”
    韩绪的确没经历过什么尔虞我诈,但她可不傻:就算侧妃挑拨在先,嫂子你还不是在顾左右而言他,想把责任往别处推?
    她不觉得那位贾侧妃是什么好人,但也不至于让嫂子随便糊弄,“那丫头我也带回来了,先避避风头再说。”
    嫂子一噎,旋即也赔笑道,“也是,以后说不准还有用处。”这才想起小姑子已是王妃,将来倚仗她的地方还多,今后像这样随口的推卸还是少些为妙。
    把乳母和丫头一起交给娘家处置,韩绪勉强说了些客套话,便跟着赵之桢回王府了。
    而这次归宁,加在一起不过一个多时辰……只看这时间,赵之桢的不满已经相当分明。女婿女儿告辞,韩浩父子干脆亲自审问起女儿的乳母。
    在王府之中,韩绪哪怕事出有因,新婚第二天便拷问自己乳母,传出去她的名声就都别想要了。而韩浩在自己家里,哪有这种顾虑?
    这一晚,赵之桢果然又歇在了元春身边,牢牢制住睡觉不怎么安生的健儿,省得他伸腿乱踹。
    第二天,贵妃也打发人来召韩绪进宫说话。
    新儿媳妇乃是武将之女,看着也不太像是有什么七窍玲珑心,贵妃便直言教导起来,“嫁给皇子自是体面,可皇家的规矩也不一样。”
    贵妃只开了个头儿,韩绪脑子便“嗡”地一下,甚至连呼吸都跟着滞了一下:她已经猜着了一点儿……
    贵妃特地等了几息,又继续道:“想指个人过去伺候,也得事先领进来给我瞧一瞧。以前也出过这样的事儿,郡王妃指过去的丫头让人收买,把郡王刺成了重伤。”
    韩绪听得心惊肉跳:赵之桢在北面没少杀北狄人!若真是出了岔子,这干系她们全家都担不起。
    她连忙起身谢罪道:“是媳妇儿疏忽了!还请妃母责罚。”
    贵妃似笑非笑道:“罚你什么?”
    她指了丫头,但王爷没收——合着王爷都没给她犯错的机会。韩绪此时满脑门都是冷汗,“还请妃母指点。”
    贵妃笑道:“孺子可教。”
    却说韩浩的父亲不过是个乡绅,韩家能有今日的实力和声望几乎全赖韩浩一人的本事——换句话说,这家子人根基不深,对于皇家那些不好明说的旧事和规矩也都知之甚少。
    好在这个儿媳妇很是虚心。至于那个容貌“不一般”的丫头也让韩家自己先收拾着吧,若是他家办砸了,她再插手也是不迟。
    从宫中归来,韩绪回府便倒在了榻上,整个人都有限虚脱:纯是吓的。而她哥哥此时也不比她强到哪儿去。
    话说,韩家在河东能算一霸,可在京城本事十分有限,想查探什么人和消息最好还是去找“地头蛇”帮忙。而贾珍……让他治国济民只能等下辈子,但他打听消息,实在是个厉害人物。
    二人的妹妹嫁给了同一个男人……本不该太过和睦,韩大公子与贾珍却是诡异地挺投脾气。尤其这一回韩大公子有求于贾珍,更是银票开道。
    贾珍笑了,把装着银票的匣子推了回去,“你说的这人……家里可有人在南边贩盐。”
    韩大公子一点都不怀疑:因为贾珍的姑父林海在扬州做了十多年的巡盐御史。有了人指路,后面的追查就简单多了。
    而这天晚上,赵之桢也迎来了前来赴宴的堂弟……此人乃是庆王的嫡长子,而庆王如今正执掌着圣上的内卫。这也是个一天到头难得挤出个笑容的冷面郎君,不过这位不仅不爱笑,也不爱说。
    说起言简意赅,他比赵之桢还要更胜一筹。
    听了堂哥赵之桢说起韩王妃带来的陪房多有异样,这位竟然直截了当道,“因为费大公子花了很多银子。”
    赵之桢点了点头,“我想也是。”
    “他垂死挣扎,你犯不着脏了手。”
    然后太子身边的空缺就能让韩家和宁府顶上吗?赵之桢暗中思忖道:这手段怎么如此熟悉?
    而转了一大圈儿,终于查出来妹妹那乳母正是由太子妃他哥暗中派人收买的韩大公子,差点当场就撕烂那张薄薄的笺纸。
    作者有话要说:昨晚本子黑屏了,今早召唤IT小哥来修,发觉是主板上的东西烧了……折腾了一天,好在本子已经修好了。

☆、第53章

太子身边一直有太子妃她哥牢牢“守着”;不止韩大公子这样的公子哥儿投靠无门;就连贾珍这等从祖父开始就站在太子身后的人;都没法儿绕得过去。
    只冲“吃独食”这一点,费大公子就得罪了一大片人;再加上他本人品行和手段压根不能服众;因此韩大公子甘当出头鸟,不少人都乐见其成;甚至连一向护着他的太子也很希望大舅子能吃点亏学点乖。
    因此韩大公子此番出手几乎是“众望所归”,不过费大公子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买通韩绪身边的乳母,给赵之桢添堵,这是个阴招;而且从目前来看;效果还挺不错的。
    韩大公子拿到证据,想清楚来龙去脉最多就是几息的功夫,旋即就是暴跳如雷了:我还没在太子跟前给你上眼药,你就来算计我妹妹!好;很好!
    有什么仇怨你冲着我来,暗地里为难女人,算什么能为?!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话虽如此,但韩大公子要是一怒之下真去谋害太子妃的嫂子和侄女……他还真下不去手。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他自认不是君子,但也不是什么不择手段之人。
    韩大公子直接在书房里坐了一整晚,都在思量对策:要不,就找人挑明太子妃她哥在南边的盐务亏空?
    他不怕太子妃她哥,二人互相拆台算计也没什么,像是“小孩子打架,大人不会轻易插手”一样,一般不会牵扯到两家的长辈,尤其是太子妃之父与自己父亲都是二品大员,怎会轻动?但韩大公子只怕费家其他人看不过去,要一起为自家人出头。
    思及此处,韩大公子不免暗叹了一声:自家根基还是浅了些。可这反而激起他那股子不服输韧劲儿。
    其实韩大公子真是多虑了。
    连太子妃之父都只知道儿子往北面私贩过盐铁,但不知道儿子身后还有个百万的大窟窿,否则他说什么也要丢卒保车了。
    就在韩大公子紧锣密鼓地着手回敬太子妃之兄的时候,贾珍当然也没闲着,跟韩家大公子结下交情,商队过河东自然好说,他便开始盘算发财大计。
    纵然知道盐铁来钱最快,无奈没有门路,再加上这些年圣上一心要杀尽北狄人的锐气,北面几处边关都不许商队再去北狄人的地盘,于是出身费家这样北方大族的太子妃之兄首当其冲,吃了个大亏。
    前车之鉴在此,自家的买卖自然不好犯忌,兼之肥水不流外人田,贾珍便找上了金陵薛家。他盘算得很好,经营全交给薛家,他不沾手,只管收取红利就是。
    通过宁府的贾珍,与河东节度使拉上关系,对薛家来说自是求之不得。自家得了个大买卖,薛姨妈扭头就在给姐姐王夫人的信里提到了此事。
    却说王子腾在关口待了一年多,光是收到的孝敬便足够归还姐妹和侄女们的“情义”,甚至还补给了她们一笔丰厚的利息。
    手头富裕的王夫人看过妹妹来信,连忙召来侄女王熙凤商量。
    从哥哥那儿捞了一大笔,再加上这阵子儿子出挑,女儿得宠且育有一子,荣府二房沉寂了这么多年,终于也有宾客盈门的日子,王夫人自然也没少受用各路奉承……以及孝敬,她很是扬眉吐气。
    而且说实话,无论是这些孝敬礼金,还是哥哥给她的回报,都比她在外面放印子钱强上太多了!
    明白了儿子为官,女儿为妃,自家地位稳固且蒸蒸日上才是富贵的根本,王夫人怎么也不肯为几千两银子不要脸面了。
    见到款款而来的侄女,等她坐下,王夫人便直言道,“听你姑妈说了?”
    凤姐儿比王夫人更有眼色,知道两位老爷已经全都指望不上……她如今也是正经的官太太,照着琏二爷的势头,她自知将来没准儿不止于二品将军夫人,再加上已经受过贪财的教训,太掉价的事情也再不肯做了。
    因此嫁入薛家的亲姑妈荐来的正经营生,凤姐儿十分乐意应承,此时便笑着答道,“可不是?要我说,这可真真是件大好事儿。我们二爷说了,北边关外几乎什么都缺,西北面那几个小国却盛产宝石呢。”
    王夫人略微思量了下,也笑道,“咱们南边的布匹贩到北面,换宝石回京里买卖,倒是笔好营生。”北面大关不仅有哥哥、侄子,还有七皇子看顾,这笔买卖只赚不赔,“不过得跟你二叔商量,还有侧妃那边儿也要知会一声才是,宁府你珍大哥哥从中牵线,功劳不小,也得谢上一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