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铁腕-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少部分群众自谋出路、住到了亲戚或是朋家中。
作为宁县重建工作中的重点——县城受毁区域的重建工作一直处于打地基的阶段,无论是受灾群众还是其它老百姓,没有几个响应政府号召的关于重建家园的口号,干部们根本组织不起来足够的人手进行施工。
其它几个受灾的乡镇基本也是类似的情况。
如果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随着天气逐渐寒冷,甚至是进入冬天之后,宁县的重建工作也不会取得什么大的进展。
到了那个时候,对于数万受灾的老百姓来说,将意味着一种巨大的灾难。
在郭青云看来,省委记王林对赵长天做出这样的安排,应该算是一种赌博,他在赌赵长天的能力,赌赵长天能否迅速的打开局面。
但是,宁县的局面在短期内几乎是很难改变的。
郭青云忧心忡忡的表示,赵长天能获得升迁,从表面看是好事、值得高兴,但实质,他这个县长并不好干,甚至可以说将非常艰难。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些成绩出来,本就对省里直接干预干部任命而心怀不忿的锦市主要领导很可能会调整赵长天的工作。
即使赵长天有省委记王林的支持,但毕竟鞭长莫及。
只要有合适的理由,市里要调整干部,王林也不好强行干预。况且,李大江背后又站着闻阳省长。
但事已至此,郭青云只能在电话中一再的告戒赵长天要做好充分的、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对于郭青云的担忧,赵长天虽然重视,但还没有达到忧虑的程度。
以他的性格来说,如果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反而很难激发他的斗志。
在一路的思绪中,赵长天回到了家里。
当赵家老太爷知道自己的大孙子,在刚被提拔为常务副县长不久、又再次获得升迁时,老人家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不停的在走来走去,连声的说着“好,好,好啊”
赵天龙满面红光的拍着儿子的肩膀,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刘晚霞的眼中泛起了激动的泪花,不住口的说着“我儿子真有出息,妈为你自豪。”
当天晚,赵家再次举行了大庆。
所有能回来的人都聚集到了别墅。
赵长天和家人一起享受着事业成功所带来的巨大喜悦,尽情的畅饮、欢笑。
欢庆之余,赵长天和老2、老三闲聊着集团的各个公司的发展情况。
最近一段时期,由于把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工作,他对集团的发展缺乏一些了解。
在老2和老三的介绍下,对于公司的在八月份的发展,赵长天感觉非常满意。
保健品公司,整个八月的销售额比前三个月加起来还要多,达到了接近五个亿的销售额。
而且,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
按照老二赵长江的预测,随着各级营销体系的层层落实,三健口服液在九月份的销售成绩至少能增加百分之二十以。
完成全年20个亿的销售目标,没有丝毫问题,将指日可待。
矿泉水公司的销售同样在八月份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八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接近一个亿的好成绩。
这个成绩,甚至已经超出了赵长天最好的预计。
毕竟,矿泉水项目不同于保健品,由于定价和市场竞争的原因,这个项目只能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不太可能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自从进入夏季以来,六月份的销售额为2000万元,七月份的销售额为3000万,实现了百分之五十的增幅。
可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令赵长天很满意了。
但没有想到的是,相比于七月分,八月份的销售居然实现了三倍的增幅。
按照老二的分析,这是由于前几个月所进行的大范围、高密度的广告攻势,终于发挥了作用。而且,也和龙门山矿泉水在市场的热销有关。
很多此前一直观望的代理商纷纷选择在八月份主动与集团联系洽谈代理事宜。
因此,导致了八月份的产品代理商激增了数倍,而且,进入九月份之后,虽然天气逐渐转凉、进入了淡季,但增长的势头依然没有减弱。
房地产公司和装修公司,也在稳步的发展。
可以这样说,与赵长天在仕途的情况一样,远大集团也在迅猛的发展。
当晚,庆祝宴会在喜庆的氛围中结束之后,赵长天躺在床,久久无法入睡,脑海中一直思考着关于宁县的事情。
事实,对于宁县,他并不陌生。
在一次人生中,他曾多次去过锦市,去过宁县。
他的第一任妻子张萌,老家就是位于锦市宁县。
在张萌初中的时候,她父亲张海山到锦市打工,在张萌就读高中的时候,张海山自己开装修公司做起了生意。
开始的时候,生意还不错,颇为赚了一些钱。在当时,也算得是有些身家的人物。
但在张萌读大学的时候,张海山因为承包了一个近百万的大项目,不但把多年累积的将近二十万积蓄全都投了进去,而且,还欠下了将近二十万的债务才完成施工。
但不幸发生了,在还有四十万工程款没有结清的情况下,总承包商却突然携款消失了。
如此一来,张海山不但没有在这个大项目赚到钱,反而搭了多年的积蓄,还欠下了巨额债务。
因此,才有了其后张萌和林虎之间的婚姻协议,才有了赵长天和张萌之间的故事。
在即将要前往宁县任职的前夕,赵长天自然的想起了张萌,想起了张萌在宁县的老家。
虽然对于张萌和他那个势利的父亲张海山,赵长天欠缺好感,但对张萌的母亲,那个自己曾经多次喊过岳母的坚强、善良的女人,赵长天的印象是很好的。
根据这些天的了解,清平镇,也就是张萌的老家,在这次灾难中,基本没有受到波及。
相比于对宁县其它乡镇的不了解,对于清平镇,赵长天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在这些天的思考中,赵长天一直在考虑着如何在宁县打开局面的事情,就是与清平镇有关。
按照郭青云的分析,他必须要在短时期做出成绩来,否则,他这个县长的位置能否做稳还是个未知数。
可是,想要短时间内做出成绩,又谈何容易?
宁县原本就是一个省内知名的穷县,这次特大洪水又给这个贫困的地区带去了重创,现在基本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
而且,宁县民众对待宁县政府、官员又是那种近乎于厌恶、痛恨的心理。
经过多次权衡之后,赵长天决定,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竖立自己的威信,竖立自己在民众和下属之间的威信。
他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谈到开展其它工作。而清平镇就是赵长天初步打算要竖立威信的地方。
以他对清平镇的了解,他必须要拿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想着想着,当心理终于有了决定,他才在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忐忑中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赵长天吃了母亲做的可口的早餐,在家人的依依送别中,离开家、开车前往锦市。
锦市市委和市政府毗邻而居,位于市中心的和平大街。
赵长天到达市委大院儿的时候,还没有到八点。
市委办公楼高四层,组织部在二楼。
令赵长天感觉颇为欣喜的是,负责接待他的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少华,也就是当初在党校时的同期学员兼舍。
“长天,好久不见,恭喜你再进一步啊。”
王少华的态度比起在党校时,没有什么变化,这令赵长天感觉有些欣慰。
“老王,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不用那么客气了。我到这里来工作,人生地不熟的,可是要靠你来照应了。”
赵长天递过一支烟给王少华。语气和态度,宛如多年不见的老。
“长天,我这人朋不多,在党校和你一见如故、特别投缘。你出来乍到的,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管问。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也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帮忙的地方,决不推辞。”
王少华非常豪爽的说道。
接下来,两个人又随意的聊了一会儿。
九点的时候,王少华带着赵长天分别拜访了市委记李大江、市长王宝华。
李大江将近五十岁的年纪,身材中等,一双狭长的眼睛给了赵长天深刻的印象。
李大江在态度很普通,既不热情,也没有过分的淡漠,完全是一副公式公办,司面对普通下属的反应。
李大江公式化的勉励了赵长天几句,并简单的介绍了几句宁县的情况后,就结束了对赵长天的接见,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与市长王宝华的见面过程也相差不多。
只是相对于李大江,在接见时间要长了一些,王宝华在态度也稍稍热情、积极了一些。
“赵县长,宁县百废待兴,尤其是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更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希望能在你的领导下,在冬季来临之前,解决这个大问题。否则……”
王宝华在谈话的最后,这样说道。
在说到后面一句话的时候,他摇了摇头,将下面的话又咽回了肚子里,面色有些忧虑的样子。
结束了对市里两位主要领导的拜见之后,赵长天在王少华的陪同下,向着宁县进发。
王少华没有乘坐组织部给他安排的车,而是让司机开车在前面带路,他坐到了赵长天的车子里。
锦市市区距离昌县不到五十公里的路程,正常情况下,开车也就是四、五十分钟左右。
“长天,看来你家里的经济情况不错啊,都自己买车了。不过,以你现在的级别,是有专车的,你这车到宁县的时候也就用不了。”
王少华语气有些羡慕的说道。
对他来说,有专车的日子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呢。
“家里条件还凑合。”
赵长天随意的说道,随即,他语气一转,“老王,我是把你看成了真正的朋。因此,有一些事情想问问你。”
“长天,你尽管问,只要是我知道的,必言无不尽。”
王少华慨然说道。
事实,对于王少华来说,他之所以接下这个部里别人没什么兴趣、甚至是有意回避的工作,而且,他还向赵长天释放出了一种真诚的善意,这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在他经过多次的权衡之后,才做出来的。
甚至可以说,是他多年以来在顺风顺水的仕途,所做出的为数不多的重要决定之一。
他知道,在赵长天被任命为宁县县长的时候,很多体制内了解情况的人都不看好他。即使知道赵长天是被省委记王林钦点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
首先,锦市是省长闻阳起家的地方,市委记李大江是闻阳一手提拔起来的。
在关于昌县县长的人选问题,省委记王林属于横插了一杠子,打乱了市委的既定安排。
如果说李大江对此没有意见、没有抗拒心理,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省长闻阳不可能因为这样一件对他来说无足轻重的事情就和王林掰腕子。
在这种情况下,李大江也只能无奈的接受。
但接受并不代表着他就会支持赵长天的工作,也不代表着赵长天可以在县长的位置能长期坐下去。
无论如何,宁县甚至锦市是李大江的底盘,他也许不敢直接得罪省委记王林,但对于他领导下的一个县长,他还有什么顾忌吗?
其次,宁县目前的困局,别说是一个外来干部,就土生土长的干部也根本玩不转。那就是一个烂泥潭,谁陷进去,都别想有好日子过。
当这两种情况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有人看好赵长天,那才是怪事呢。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三方势力】………
王少华与锦市的其它官员不同,他毕竟与赵长天有过三个月的同期学员经历。
而且,在党校结业之后,王少华曾经特意通过某些渠道了解了这位舍的一些过往经历,并一直对他保持着关注。
结果,从所了解到的关于赵长天的经历、以及他最近的所做的那些工作,让王少华大为震惊,甚至感觉到了震撼。
在王少华看来,赵长天的仕途升迁,几乎是打破了官场的常规,还偏偏合情合理。
他所创造的一系列普通官员所无法望其项背政绩,是他不断获得升迁的牢固基石。
这种情况简直不可想象。在王少华看来,普通官员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做出一件赵长天曾经做过的那些工作。
比如,他在大河镇时的惩治官员的铁腕手段、开展的全镇治安整治运动。
他到达县里之后带领全县农民提高收入。
他顶着压力推行储水工作,在大旱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在危急时刻,紧急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
……等等。
这一桩桩、一件件充满了困难、挑战的工作,是需要坚毅、果断以及超凡的能力才有过可能做到。
随着了解的增加,对于赵长天,王少华感觉到了极大的佩服。
他知道,他自己根本无法做到赵长天所做的那些工作,大多数官员也无法做到。
正是基于这些了解,他对赵长天的未来非常看好,哪怕是他到宁县这种对官员来说极其艰难的环境来工作,王少华也仍然对赵长天抱有希望。
哪怕是市里主要领导可能会非常不待见赵长天,可能会给他设置障碍、甚至是打压的情况下,王少华也仍然对赵长天有着一丝信心。
因为他了解,赵长天在昌县工作的时候,以一个副县长的身份就敢和县委记叫板,那么,如今当他成为县长之后,也未尝没有再次创造奇迹的可能。
如果这个时候,在其它人都不看好赵长天的情况下,他能主动表现出善意,无疑会给赵长天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