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新宋第一册·十字 >

第14部分

新宋第一册·十字-第14部分

小说: 新宋第一册·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遇到这种百口莫辩的事情,苏轼也只能束手无策。他到底不过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官吏,虽然略有文名,却比不上司马光声名远播,这时的苏轼也只好心灰意懒,听天由命,偶尔写点诗文发发牢骚。   

  毫不知情的石越把自己的门帖递给苏府的管家时,才发现苏家上上下下,眉间都带着愁容。   

  石越和苏轼交情已是不浅,见了苏轼之后,便直问缘由。苏轼把前因后果略略一说,因为怕让石越更加不愿入仕,反而强笑着安慰石越道:〃我不过庸人自扰而已,便是君实⒀,也未必有事。王驸马和我说,已有人找太皇太后和太后说去了,皇上不过一时受人蒙弊,子明切不可因此而灰心,失了上进之意。当此之时,忠臣义士,更应当挺身而出。〃他口中的王驸马,是宋代著名画家王诜,和苏轼私交甚好。   

  石越暗暗叹道:〃果然走到了这一步,哎……〃一时嘴快,竟然脱口说道:〃司马光权知永兴军,不久罢判西京御史台,改不了的命运。〃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42节:第二章 终南捷径(20)         

  苏轼瞪大眼睛望着石越,奇道:〃君实判西京御史台?〃   

  石越自知失言,连忙掩饰道:〃旁门左道,子瞻兄幸勿外泄。〃   

  苏轼受佛教影响甚深,对这些事情一直半信半疑,此时心里对自己的前途忐忑不安,便想求一个安慰,他又素信石越之才学,断非江湖术士可比,便笑道:〃子明有这种异能,可否为愚兄卜上一卦?〃   

  石越暗暗叫苦,苏轼的命运他自然是知道的,但是自己做了这许多的事情,谁知道历史有没有改变?只得干笑几声,道:〃智者不必知命,尽人事而已。孔门弟子,不宜信奇门之说。〃   

  苏轼见他如此说,倒也不以为意,纵声笑道:〃正是,正当如此。倒是愚兄俗气了……〃   

  二人又说起石越这两个月筹办白水潭书院等等事宜,苏轼正容说道:〃讲学于山野,为国家育才,也是正道,此孔子当年所为。然而国家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子明之才,在庙堂而不在江湖,君当三思之。〃   

  石越连忙欠身笑道:〃小弟谨记了。〃   

  从苏府告辞后,石越也不回家,叫了马车直奔碧月轩楚云儿那里,细细思考下一步的对策。   

  楚云儿见他满怀心事,也不敢打扰,只在旁边静静的相陪。   

  石越拿了几根筷子,并排摆在桌子上,那是朝廷中欣赏自己的有份量的大臣……司马光,罢职了;苏轼,朝不保夕;欧阳修,早就到地方去了;陈襄,也被罢了……想来旧党中的其他人,此时也一个个不免兔死狐悲,心萌退意吧?真正能在皇帝面前给自己说话,倒只有王安礼和曾布了。   

  〃没办法,人算不如天算,学院的事情只能靠后一点了。〃石越暗暗叹了口气。迟早是要入仕的,难不成在白水潭讲学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转轮吗?没有一定的权力,或者说不能有效影响到权力决策层,靠一点一滴的积累,不知道要花上几百年的时间,自己并没有这种耐心。   

  〃楚姑娘,给我唱离骚吧。我要听那一句:亦予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石越停止了计算,对楚云儿笑道。   

  楚云儿听到石越和自己说话,本来也颇为高兴,可突然听到这两句不太吉利的话,脸不知怎的,吓得煞白,好一会儿才轻声说道:〃石公子,这离骚太不吉利了,换一曲柳三变的《定风波》吧?〃   

  〃也罢,也罢。〃石越无可无不可地笑道,〃本想来点悲壮慷慨的给自己壮壮行……〃   

  〃壮行?石公子要远行吗?〃楚云儿不解地问道。   

  石越爽声笑道:〃不错,正是要远行。这一步踏出,便再无回头之路,亦不知何处是个尽头……〃却听楚云儿早已漫声唱开:〃……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石越亦跟着轻声哼道,心里却暗暗问道:〃我能把雕鞍锁吗?我能把雕鞍锁吗?那长安道上,可再没有回头客……〃   

  人也跟着醉了。   

  ①:出自《中庸》第十章《子路问强》。《射雕英雄传》引文有误,黄药师不学无术之故。   

  ②:均输法,北宋初年,在东南江、浙、荆、淮六路置发运使,总管采购物资运往开封事宜。王安石变法,责成发运使必须周知六路物价与汴京需要,按〃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节省价款和转运劳费。因用人不当,执行时颇有弊端,甚受朝野攻击。   

  ③:青苗法,亦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宋朝初期,在各地设有常平、惠民等仓库,调剂人民粮食歉收时的食粮不足。1068年,各地仓库积存钱谷1500余石贯石。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从常平仓中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实际有重达三四分的。初期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实行,后其他诸路也推行开来。其弊病非止一端,小说后有详叙。         

虹桥书吧。  

第43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1)         

  ④:制置三司条例司,王安石用来架空中书门下的一个机构。当时王安石还只是参知政事,副宰相,在中书不能做主,遂创此机构,由枢密院与中书各派一人,负责新法事务。这个机构在熙宁三年五月就废除了。   

  ⑤:助役法,王安石新法〃募役法〃之组成部分,吕惠卿所倡导。要求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品官之家,以及女户、僧道户、未成丁户等贫困免役之家,也要依照户等交纳役钱,称为〃助役钱〃。此法不仅触犯了特权阶层的利益,也给贫穷人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⑥:崇政殿说书,给皇帝讲课的官员   

  ⑦:省试合格奏名举人为正奏名。这一年宋朝进士科295人,明经、诸科共534人,为正奏名;另有特奏名474人。   

  ⑧:茂材制科,即〃天圣九科〃中的〃茂材异等〃科,富弼即是此科及第。两宋制举一共御试22次,入等者不过40人,选拔了不少著名人才。   

  ⑨:石越来历不明,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⑩:即阿拉伯数字,当时阿拉伯地区中国称为〃大食〃。实则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石越亦是以讹传讹。   

  ⑾:给皇帝讲儒家经典的官职,称为〃经筵官〃   

  ⑿:朝臣到地方上任,称为〃出外〃。司马光于十月十九日面辞崇政殿,十一月十四日到任长安。   

  ⒀:君实,司马光的表字   

  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   

  选拔大臣是君主的一桩大事。   

  ……马基雅维里   

  迩英殿,顾名思义……〃迩者,近也;英者,人中之杰也〃,这里历代都是大宋的皇帝们和儒生们讲道学习之所,许多重要的决策,也在这里做出。   

  九月深秋,天气渐渐转冷,一心想着要励精图治的赵顼,此时正在这里会见群臣,并一起听曾布讲学。年轻的皇帝身体似乎不是太好,脸面略显苍白。   

  〃……文景二帝体恤民力,藏富于民,故文景之世,国不富而民富,民先富而后国自富,其后武帝赖以征伐四夷……〃曾布一边高声读着手中的新书,一边偷偷看皇帝的眼色。   

  自从五月王安石迫于众议,同意罢制置三司条例司后,崇政殿说书吕惠卿便兼判司农寺,负责众多新法事务,不料九月份吕惠卿父亲逝世,丁忧去职,王安石希望皇帝身边能够有新党的自己人,因此力荐曾布代替吕惠卿任崇政殿说书兼判司农寺,代替吕惠卿的位置。   

  〃国不富而民富,民先富而后国自富。说得好!〃皇帝击掌赞道。王安石微微皱了皱眉毛,这个石越,这一句话似乎和新党方针不合呀。   

  曾布待皇帝夸赞完毕,微微一躬身,说道:〃陛下,石越的确颇有见识,而且奇在年纪不过二十多岁,实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王参政常与朕说人才缺少,可惜这等人才却不能为朝廷所用。〃皇帝把热切的目光投向王安石。   

  王安石苦笑道:〃陛下求贤若渴,只是这个石越似乎真的是意在山林,我听说他在城外白水潭建了一座学院,准备收徒讲学,似乎果真无意于功名。〃   

  〃陛下,微臣以为,石越既出书,又讲学,绝非隐世之人。臣以为,必是诏书中有什么是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故此才一再拒诏。〃宰相陈升之眯着眼说道。他原本和王安石一起主持新法,但是王安石越来越〃嚣张〃,他的宠信、口才都不及王安石,便一直想在朝廷中给王安石多立一点竞争对手,好牵制王安石。   

  〃哦?听说曾子宣与石越私交甚笃,曾卿以为呢?〃   

  〃陛下,这个、这个臣亦不知,王安礼或者知道。〃曾布迟疑道。他与石越私交虽洽,但听王安石口气似乎无意重用石越,便不敢举荐,可曾布也不想对不起石越,便将王安礼拉了出来……怎么样也是王家的人,他若要推荐,自然与曾布无关。   

  赵顼略有几分不悦,转目注视王安礼,道:〃卿以为如何?〃   

  王安礼连忙出列,答道:〃臣以为,石越若做隐士,是国家的损失。微臣大胆揣测,石越定是不想赴制科。〃   

  〃不想赴制科?为何?〃不仅皇帝不明白,连王安石等人也奇怪起来。         

※虹※桥※书※吧※BOOK。  

第44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2)         

  〃臣以为,石越似有管、乐、诸葛之志。有这等志向的人,定然不愿意参加任何考试。陛下不如召他一见,若君臣相得,臣以为石越定以国士相报陛下知遇之恩;若不相得,彼必然弃官而去,断不肯在朝为官的。〃王安礼侃侃而谈。   

  〃这样做只怕不合体例。〃有人反对道。   

  〃似石越这等人才,若想事事合体例,只怕他永远不会为朝廷效力。刘先主三顾诸葛,又何曾合体例?然后世以为美谈。〃王安礼厉声反驳道。   

  〃卿言有理。待会叫范镇①来见朕书诏,召布衣石越崇政殿相见。〃年轻的皇帝对于自己能够效仿一下古代的英主,内心竟有几分兴奋。   

  〃陛下圣德!〃众大臣齐声拜贺。   

  〃曾卿,卿继续。〃   

  〃是。〃曾布把书打开,继续读道:〃自汉武之世……〃   

  〃自汉武之世……〃桑充国抑扬顿锉地读着石越的新著《历代政治得失》,突然笑道:〃子明这本书,以汉代论叙最为精彩得当。难怪连大苏都要赞不绝口!〃    

  桑梓儿托腮坐在旁边,忽然抬起头来,嫣然笑道:〃哥,你可知道天下谁最喜欢石大哥?〃   

  〃谁啊?〃桑充国愕然道。   

  〃当然是印书坊的掌柜桑致财。石大哥的书一本一本出个不停,他笑得嘴都合不拢呀,见到石大哥时便像见到财神爷一般恭敬。〃桑梓儿抿嘴笑道。   

  几句话顿时引得哄堂大笑,桑俞楚正在喝茶,一口水喷在他夫人身上,笑了个前俯后仰。   

  忽然,〃员外,圣、圣旨……〃便在一家老小笑成一团的时候,家人的禀报将众人吓了一跳。众人连忙打开大门,布置香案,好在桑家接圣旨已经熟门熟路,瞬间便一切妥当。大家都以为这次不过又是例行公事,桑来福更是把钱都准备好了。   

  〃敕布衣石越:卿博闻今古,周探治体,藏用而弗矜,养恬而为乐,有德君子,譬如麟凤。朕统御群方,寤寐多士,思得俊良,卿当勉赴阙庭,无恋云壑,翘待之意,当宁增深。今遣供奉官②李向安持诏召卿赴崇政殿觐见。〃   

  〃臣布衣石越接旨,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石越接过了圣旨。   

  〃恭喜石公子。〃中使见石越接旨,竟是松了一口气。他接过桑家的喜钱,一面便笑道: 〃石公子,请准备一下,就和咱家走吧,车马已在门外恭候。〃   

  〃李供奉稍候。〃石越从诏书中已知道他叫李向安。   

  〃不敢。〃李向安一点也不敢怠慢石越。   

  桑俞楚久于世故,见石越朝自己使眼色,已知他有笼络之心,连忙叫人拿出一张面值一百贯的交子,悄悄塞给李向安。李向安无故受此大礼,说话更是客气三分。恭恭敬敬请石越上了马车,一路上对于进宫的种种礼节,无不和石越讲说分明。   

  享受着专用马车待遇的石越,对于车外御街的奢华景致视而不见,一面和李向安应酬,一面也隐隐担忧……如果和皇帝能够谈投机,自然一切都好;但是万一皇帝让自己失望或者自己让皇帝失望,自己的理想就不知道要多走多少弯路了。〃赵顼啊……〃石越心中忐忑不安地回想着历史上关于赵顼的种种记载。   

  正在他患得患失之际,突然听李向安说道:〃石公子,皇城已然到了,请下车,从这边走。〃   

  石越下了马车,举目望去,仍然在御街之上,大内离此还远。这段御街的右侧便是尚书省等等中央机构,一座座衙门庄严肃穆地座立于路旁,那一对对张牙舞爪的石狮,瞪大了眼睛向天下宣布这里便是大宋王朝的核心所在……若在此处还坐着车,就颇有点招摇之意了。李向安是成全之心,所以叫他在此下车。   

  石越一面随着李向安前行,一面打量着路边的建筑。几乎每座衙门之前,都有一堆堆的官员聚集,等待着官长的接见。这些官员三三两两围在一起,闲聊攀谈,打发这等待的时间。虽然已是深秋,路边两旁树上的叶子都黄了,但是地上却没有多少落叶,显然是常常有人打扫。一路上偶尔也会有人和李向安打招呼,那些官员都有点诧异地打量着李向安身后的石越,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哪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