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金玉仙缘 >

第119部分

金玉仙缘-第119部分

小说: 金玉仙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张良熟读兵法,助刘邦夺得天下,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杰。后来“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

  本书黄大仙的来历采用的就是这种说法。

  关于黄大仙的来历还有几种说法,因不是主流说法,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铁拐李

  铁拐李、汉钟离、何仙姑既是中华民族民俗之神八仙中的人物,又是道教神祗上、中、下八仙里,中八仙里的人物,由于本书只用了八仙中的这三人,八仙的传说就不在说了。只说这三个人。

  铁拐李的来历可以说是一笔大糊涂帐。他的姓名、年代和籍贯,众说纷纭,无法统一,他的名字有铁拐李、李铁拐、李凝阳、李玄、李岳、李元中、李孔目、李大眼等等,而他现世的年代从西汉到唐朝,各个朝代的说法都有。贯籍多得更是说不清。

  本书中的铁拐李,名字就是铁拐李、李凝阳,使用的现世年代在汉代。

  记载铁拐李的典籍很多,有《历代神仙通鉴》、《通考全书》、《续文献通考》、《事物会原》、《集说诠解》、《列仙全传》等,小说有《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度金童*》、《八仙全书》、《八仙得道传》等;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八仙过海》、《群仙庆寿蟠桃会》等。各有各的说法。这里只介绍一种通行的说法。

  传说铁拐李本是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伟丈夫。他在砀山洞中修行,欲拜老子为师,临行前对弟子说:“我欲从游华山,倘游魂七日不返,你就把我的尸壳焚化。”说完他就元神出窍随老子游华山。不料第六日,弟子家里来人报信,老娘病危。徒弟不安,坚守到第二日中午,见师父魂魄未归,就烧了他的躯壳,回家尽孝去了。不久铁拐李元神回来,见失了躯壳,痛苦万状,无奈之中,发现树林里有一饿殍,急忙附了上去,站起来后,发现不对劲,急忙打开葫芦的盖子,要取用老子赐给他的仙丹,但是,葫芦中突然闪出一道金光,光中突然映出一个人形,黑脸蓬头,卷须巨眼,跛右一足,形极丑恶。正在惊讶,身后有人鼓掌道:“青脊茅檐,毁窗折拄,此室陋甚,何堪寄寓!”

  铁拐李回头一看是老子,知道自己改头换面得来的尊容不像样子,就要把元神跳出。老子急忙制止住说道:“道行不在外貌,你这付模样是天之道缘,我有金箍束乱发,铁拐拄汝足,功行圆满,便是异相真仙。”听老子此言,铁拐李于是依言而行,以手扪两眼如环。遂自号“李孔目”。

  传说铁拐李的葫芦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民间医药行把他做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尊崇。

  传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乐善好施,不管贫富,只要有病,就给人治,名声极好,一天王掌柜带着药去赶庙会,半路上遇到一个瘸腿乞丐。浑身破烂,直冒臭气。伸开瘸腿,腿上长了个小疔疮,王掌柜不嫌他肮脏,拿出一贴膏药,贴在小疔疮上,说道:“明天准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遇到了这个瘸腿乞丐。忙问:“好了吗?”瘸腿乞丐说;“疼得更厉害了。”王掌柜揭开他腿上的膏药一看,疮更大了。于是又给瘸腿乞丐换了一贴,说:“我给你换一贴药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的铺子里找我。”

  谁知第三天一大早,药铺还没开门,瘸腿乞丐就在门外大街上破口大骂:“你这个郎中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药,净是假货!”王掌柜跑到门外,揭开他腿上的膏药一看,不得了,疮变得像碗口一样大了。心里过意不去,急忙说道:“我再给你配贴好膏药。”说完扶起瘸腿乞丐走进家去,刚一进院,一条大黄狗扑了过来,咬住了瘸腿乞丐的腿。王掌柜一急,抄起瘸腿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把大黄狗打死。瘸腿乞丐高兴地说:“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柜跑到后院,又忙活半天,重新配了一贴膏药,过来一看,瘸腿乞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烤狗肉,旁边摊着几块狗皮。瘸腿乞丐接过王掌柜重新配的膏药,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块狗皮,也捂到上面。不大一会工夫,瘸腿乞丐把狗皮膏药一揭,碗口一样大的疮,不见了,真是奇迹。王掌柜接过狗皮膏药,正在感慨之间,瘸腿乞丐“倏”的一声不见了。狗皮上有几个字:“知汝乐善好施,心存仁爱,特授汝仙方。拐仙李凝阳。”王掌柜这才恍然大悟,是铁拐李前来传授仙方。

  从此,彰德府的狗皮膏药出了名,治腰酸腿疼,生疔长疮,十分灵验。因为铁拐李曾说过卖膏药的坏话,流下了一个口头禅:人们常把那些说大话,说假话的人,说成是“卖狗皮膏药的”!

  三、汉钟离

  汉钟离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他现世的朝代自汉至宋,各种说法都有。

  《历代神仙通鉴》、《列仙全传》上说的汉钟离的主要来历大体是这样的:汉钟离,即汉代钟离子,姓钟离名权,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王阳子,又号云房先生。京兆咸阳人,其父钟离章是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是东汉中郎将。

  钟离权的诞生也是异像非常,大白天一巨人进入其母内室,自称“上古黄神氏,当托生于此”,顿时,“异光数丈如烈火”,这位大仙就出世了。钟离权出生后是天生一付神相,“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乳远臂长”。生下后昼夜不声不响不吃不喝,第七天说了一句话:“身游紫府,名书玉京”,意思是他已在玉帝的仙班中挂了号。早晚是要成仙的。

  汉钟离长大后,俊目美髯,身长八尺,一表人才,在朝庭里当了谏议大夫,当时吐蕃造反,钟离权带了两万人马,奉诏出征,结果全军覆没。他只身逃入山谷,在一林中迷了路,遇一胡僧,将他带一村庄,说是东华先生王玄甫的住处,后来,钟离权被王玄甫点化成仙。

  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第十一回至第十八回叙述了汉钟离成仙的事迹,书中所述汉钟离的来历遇上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度化汉钟离成仙的不是王玄甫,而是铁拐李。

  唐代也有个钟离权,《全唐诗》中收有他的三首绝句,还有其小传:

  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他留世的诗为《题长安酒肆绝句》,颇有仙味:

  其一

  坐臣常携酒一壶,不叫双眼识皇都。

  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其二

  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

  自言住处连苍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其三

  莫言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

  闲来屈指从头数,得道清平有几人。

  关于汉钟离成仙的来历还有很多种说法,这里就不多说了。本书中的汉钟离,使用的现世年代在汉代。

  四、何仙姑

  何仙姑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有人做过统计,有三十多种以上,而且其籍贯除东北三省、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青海这几个省份以外,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何仙姑。成仙得道不容易,何况又是凤毛麟角的美丽女仙,谁都想把她说成是自己的家乡人。何仙姑成仙的朝代也是从汉代到唐代,各种年代的说法都有。本书中的何仙姑,使用的现世年代在汉代。

  主流的说法是:何仙姑是广东增城人氏,《续文献通考》记载,“何仙姑,广东增城人,何泰之女也。”增城当地的传说更为具体,说她是增城小楼新桂人,原名何秀姑,长得十分漂亮。生于唐武后某年三月初七,中宗时八月初八升仙,父亲何泰是做豆腐的,何仙姑帮助父亲卖过豆腐。增城境内有何仙姑的许多仙迹,城里有何仙姑庙,小楼有何仙姑家庙,庙里有“履迹遗丹井”,大门两侧写有一副楹联:

  千年履迹遗丹井,

  百代衣冠拜古祠。

  《集仙传》、《中山诗话》、《东轩笔录》把何仙姑说成是湖南永州人。

  何仙姑得道的经历非常简单。《续文献通考》记载:

  (何仙姑)年十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因饵之,誓不嫁,往来山顶,其得如飞。每朝出,暮则持山果归遗父母。后遂辟谷,言语异常。武后遣使召至阕,中路失之,景龙中白日飞升。

  何仙姑少女时,就善占断易理八卦,“洞知人事休咎”,“能逆知祸福”,非常灵验。有很多事迹。这里就不详说了。

  无论何朝何代何地的何仙姑,都与广东增城的挂绿荔枝有关,这也是何仙姑仙迹中的一大特点。

  这几个神仙的来历,本身就是本糊涂帐,说这么多,本意也不想说明什么,因为这些神仙的来历,要说清是很难的,目的是让朋友们对一些中华汉民族的神祇文化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老子过函关化胡”和“三教出一门”
东汉汉明帝年间;,张道陵初创道教时,为了拉抬声望和名气,抬出老子做为教祖,尊之为太上老君。这对道教后来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遐想空间。“老子过函关化胡为佛”的故事就是得益于这个广阔的遐想空间,在佛、道两教为争夺信徒跨越千年的斗争中,成为道教弟子攻讦佛教的一个重要理论。

  老子的在五十多岁时辞官西行,到函谷关时,在关令尹喜请求下他写下了五千字左右的《道德经》,继续西行,不知所终,那么,老子会去哪儿呢?多年之后,后人就臆造出了他的去向,这就是过函关去西化胡为佛。

  一、老子过函关化胡

  关于老子过函关化胡为佛的传说,早期有两本书记载了这件事。

  一是《太平经》,又名《太平青领书》,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说是东汉(25…220年)时期的道士于吉流传下来的。但是,有人考证,认为《太平经》非一时一人之手,是多人长时期的增益而成,于吉仅是其撰人之一。所以,《太平经》里关于老子过函关化胡为佛的传说,是不是最早,无法定论。

  三国时魏国人鱼豢在《魏略&;#8226;西戎传》提到了老子过函关化胡为佛的传说,可以认为是是最早的说法:“《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老子西出关,过西域天竺教胡,浮屠属老子弟子,别号合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在鱼豢的书里,已经明确的把佛祖说成是老子的弟子。但是做为一种传说,一个故事,对人们的影响仅仅是给人们一种感知。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则是《老子化胡经》。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两教在争夺信徒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和平形式的斗争,愈演愈烈。这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宗教理论家。最激烈的斗争场合,莫过于“斗*”。道、佛两教,各自都在“斗*”前做大量的准备,挑选一些博学善辩的道士、僧侣,在“斗*”上,各执一词,互相攻讦,抬高自己,贬低对方。《老子化胡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

  道教道士王浮,河南洛阳人。在西晋惠帝(公元290——306年在位)时期,为天师道祭酒(首领)。因为是一路首领,所以常常参加一些斗*,每每大拜而归。王浮羞恼之余,便依据一些典籍、传说,发挥自己的想像,编撰出一部《老子化胡经》。《老子化胡经》一问世,即在僧道优劣的辩论大试身手,大肆流行,影响很大。

  《老子化胡经》巧妙的利用了《史记》中对老子的记载。老子过函谷关西行,“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然后巧妙的续出,老子去了天竺国,点(教)化胡人为佛。《老子化胡经》把佛祖如来硬说成是老子的弟子,因而对中国古代的宗教界、文化界、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佛门弟子来说,更是如鲠在喉,如芒负背。当时,长安有个名气很大的和尚,叫帛远,又名白远,白远和尚。号法祖,俗姓万,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自幼出家,每日能诵经*千言,深研大乘经典,又博读世俗经史,以讲习为业,僧俗弟子达千余人。他听说王浮作了《老子化胡经》,就一气之下来到了洛阳,和王浮斗法,辩论起佛道的先后高下,但结果竟然是不分输赢。从此,《老子化胡经》便成为道士们攻击佛教的坚兵利器。并且从此流行开来,影响甚远。

  对于《老子化胡经》的出现,佛教信徒们一直不服。也不惜大量编造历史,抬高佛祖,贬低老子。如东晋僧侣支遁在《释加文佛像赞序》中就说:“昔姬周之末,有大圣号佛,天竺释王白净之太子也。……络聃周以曾玄”。他不仅把佛祖说成是老子的师父,还把老子和庄子说成是佛祖的“曾孙”和“玄孙”。梁朝和尚僧佑也在《出三藏记记》中指出:“昔祖平素之日,与(王)浮争正邪,浮屠屈,即意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但无论是贬低老子也好,说《老子化胡经》谬诬也好,《老子化胡经》依然广泛流行,经卷也由当初的一卷,逐渐繁衍增加为十卷,成为巨著。不仅内容强化,而且成为道士的必修经典。除了《化胡经》本身增修了内容,同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