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六合大拳师 >

第152部分

六合大拳师-第152部分

小说: 六合大拳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这么一说,袁凤吟感觉这个孩子很有天赋,但是心眼不坏,而且是有心之人。就想到了自己的三叔成仁,这个孩子当收,不然流落下去,怕要步三叔后尘。

    袁凤吟道:“你真想学?”

    张伯芳一脸虔诚,道:“恩师在上,弟子虽然时常与人切磋,实则不是为了论个高低或者报仇出气,不能说一定私心没有,但确实是想了解这拳法之间的差异。”

    袁凤吟看了看门外,道:“我渴了。”

    张伯芳立马明白了,雀跃着一阵风就出去了,托了新茶盘来,向楠帮忙主持,恭恭敬敬就为凤吟上了茶。

    袁凤吟道:“你既有根基,敢不敢回去找回所失之物?”

    伯芳道:“恩师在上,弟子知耻却不惧难,有恩师在,我这一路定有大长进,绝不怕他!”

    袁凤吟道:“好,打法定要先上身。我切不教你练法,先传你两套打法,一套一步之间决定胜负,一套一丈之内定生死。”

    张伯芳心里惊喜,但面上惊奇,半天没说出话来。袁凤吟知道这个孩子有心眼,便接着道:“就是五行连环,名字我且不与你讲了,一字有差,其理随错,待看你悟性如何。”

    张伯芳还是没有说话,若是一般教师,他肯定会说,弟子脑子愚鲁却愿意十倍修炼。但是在袁大拳师面前,这话不必讲了。

    说是连环拳,实际还是一拳一拳教的,不过讲明了其中连环之法的奥妙。

    这是死法。

    而凤吟之所以这么教,明知死法还以死法相授,他是有他的用意的。本来五行为功,八字为法,十二形为用,但如今紧迫,来不得练得功夫上身,而且一旦身子换劲,就是一段时间的不适,也影响后起挥。

    所以就以死法灌输,以之前的根基借着理解去套用,能套用多少套多少,然后就是借着过去的圆活,加了新的打法,待和谐时,慢慢调形,慢慢加料,如此一步到位。

    而这期间有个大难点,就是在协调之时必须抛弃过去一切所学,能不能成就,就看舍得不舍得。若舍得,有自己调教,不出两年定有成就。若舍弃不得,即使能出成就,也不是形意,这个弟子就入不得门。

    一切就看自己造化了,这些,不能对他明讲。形意拳是引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教就进套子了,那时再解决问题,老师就得下大心血了。所以过去挑徒弟很严,不是料的就得考虑考虑,人品不行干脆免谈。这个到不是怕他人品不好成了功夫出去作奸犯科,而是人品不好心思不正,他就练不到好处,老师不忍心看他坏了身子。

    过去传艺非常注重德行,这是很关键的一个原因,不是怕成了害人,能成,就不会害人,形意门有个把握。能害人,必然不成。宁可得罪人不使人坏了身子,也不能贪图什么而失了德。

    如果谁说自己宽容大度,或者另有方法,那是别家,一家出一家的功夫,袁凤吟这绝对不行。

    袁凤吟比张伯芳也不能说大出多少,但收了弟子,磕了这个头,袁凤吟就把他当儿子了。

    袁凤吟道:“伯芳,你父亲什么年纪?”

    伯芳道:“三十有七。”凤吟心道,还算合适。

    至始至终,袁凤吟就没看伯芳练拳,伯芳也没打过去的拳给凤吟看,别说没当面打,自己都不练了。从此,长伯芳再没把过去的拳当功夫,虽然后来凤吟教的也有这一路拳,但在张伯芳心中,过去都忘记了。他做到了,所以二年便有了成就,简直是平步而起。

    中间袁凤吟就给伯芳讲解了难派拳法。都道是南派拳法因为南方人个子精悍灵活,闪用活步巧打。实际恰好相反,他们无论大马窄马,无不强调根基之扎实,桥手之坚实。而且也不强调什么拿一处而动全身,大小擒拿沾衣跌之类,要得是不被制约的破擒拿,更加直接凶猛,绝不拖泥带水。

    通常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短手连打铁桥硬开。注重的是爆力跟精力骨气神锻炼之法,讲究实效,大有短劲硬马,无坚不摧之势。

    谈到内练,拳之呼吸之法尤为重要,凤吟没教拳,却先教息。每种拳有每种拳的呼吸法,通常是配合力,即便金钟罩铁布衫,也须呼吸换气,而拳法中就有了打气口破铁布衫之说。这是专门锻炼出来的,也有按一定法则自然养成的,内外合一,同步长进。很多拳师四下拜访高手,求得就是这个换气之法。而有的拳,是可以避开这个问题的,就没了气口,这就是“雷音”之法。

    这个之前已讲过了,这里就慢慢地谈作用,闭五行而随意换气,便是其作用之一。

    南拳打法,短促连贯,而且身子强悍结实,都是下苦功专门练的,跟他们斗,先就得在气口的回避上占住强项。

    形意不但解决了气口问题,还解决了助力问题,而这就可以收自如。若在含蓄的情况下,敛气入骨,雷音必生。这不是专门修炼得来的,而是在大实战之后,逐渐激出来的。

    如同劈拳上步,不力的练法根本体会不到拳谱中要领的作用,而只有梦练需要调整时,才会现那些隐藏的要义是多么的重要。

    练拳,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若松松垮垮的练,也就不存在问题了,没有问题,也就不生功力。而这,就是袁凤吟倒着先交给张伯芳深层技艺的原因。

    起步就出个大难题。

    (这些篇章各位就不要揣测或者借鉴了,因为都是在前期那种真实战之后才能出来的东西。

    真不骗你们,前期那些感受都没有,而且已经猜错了,后边就更不行。

    我写出来,不是为了人人学会,而是给自己人留个材料,就不是给大众长见识的。

    我感谢各位支持我,但为了身子,别随便听人分解。有机会当面见了前期部分,后边才有机会体验到。

    拳,真的不是想想就想出来的。为了作品的完整性,暂且如此,好奇的可以群里问我,我尽能力解答。

    完善的解释,各位一路看下来也该现,实际都是苦口婆心的讲解,到结束的最后一章,肯定有个圆满答复,不会让各位头疼。

    也不用怎么支持我,别给我卖了就行了。)



………【第五十章 四门全破鸡爪镰】………

    第五十章四门全破鸡爪镰

    这一路凤吟、向楠,还有这个陌生而亲切的弟子,有着一种极其简单而又幸福的感觉。|//|这一路阳光明媚,生机盎然,一路已经有了野花芬芳,伴着蝴蝶飞舞。

    路上只几天,凤吟走得却并不快。似乎对于家里的事情已经不再着急。凤吟心里也料到了大概,那些人跟天地会白莲教都没根本关系。虽说南有天地会北有白莲教,但这两个组织的宗旨跟行事风格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说白了天地会是地下帮会,规矩人家,跟商帮镖局这些基本一样,都是正经人,而且入会都是有要求的,平素因为帮规与兄弟情谊的作用,团结一致而各兴其业。

    白莲教是自早就有的迷信组织,信者皆纳。虽然多为善良贫民,但大多愚昧无知,吃斋念佛却不晓佛理,一经激化非常疯狂,很容易被人利用举事,这些人自前朝时就已经很猖獗了。

    两者容易牵扯混谈的,主要是地方百姓不够了解,因为他们都有很明显的反清举动,而且行为隐秘。但隐秘与诡异之间,合作与利用之间,就有了差异。

    如此算来,这一支队伍,不过是一伙邪教流匪而已,不入剿匪团练法眼,很可能是靠着欺瞒百姓,绕过了团练,狗吃腐食一般,跟着捻军后边捣乱。

    袁凤吟下了狠心,他也理解了为什么祖上在一段时间竟然沦为暗地杀手,看来那也不只是为了家求活路。

    账目欠得大了杂了,双方都会捣捣不清,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换人情或赖账。有赖账的就有讨账的,讨着讨着付出的价值就出了账目本身,讨到最后那账目数字都无所谓了,就成了人争一口气。那时刀子说话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总得经过这样一个乱而直接的时期,才能形成一个新的局面。而讲账目记清,用刀子说话,都得有人来做,在一个时期,袁凤吟的老太爷就做了这个角色。

    任何一个行当,都是逐步完善并不断改进的,而一脉相承的,就是规矩的作用,规矩是制约自己的,而制约自身正是为了保护自我。坏了规矩,自己不还,也得亲人甚至后辈还。

    于是就又需要一个协调这些矛盾的人或群体,这就有了江湖规矩。而江湖上高手如云,黑手也如云,有理却不一定就能伸张正义,打不过仇家败类的事情比比皆是。这就需要倡导大义大勇的精神,遇见不平得有群体站出来主持公道。有正气就有邪气,恶势力也会集合起来面对公正。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邪又只在一念之间。所以这些江湖规矩,实际也就是正邪合约,只要不引起大的混乱,实际还是自顾自。所以江湖上拳脚高手有的是,而侠客义士却少得很。

    如果为了解决问题,去借助于恶势力,这自身就已经败了事,已经将自己限于烂泥坑之中了。

    袁成孝喜欢在这烂泥坑里撑船,还感觉挺有快感,为此他就是玩死了他也乐意。所以自早不光是凤吟不爱见他,他也不想影响道凤吟,他甚至他的父亲,见了凤吟都感觉有愧。因为很可能这些都需要凤吟去还。

    而凤吟从入了镖行,就已经进入这个烂泥坑了。镖局依附与票号,而票号依附着大清。大清现在什么情况,再清楚不过了。

    伯芳问凤吟为何看着一点不着急?凤吟道:越乱越要冷静,越要分清各方厉害。这一趟对你的成长是个好机会,路上我会从两条线路教你拳脚,等回去后你就与他们尝试。若你真有灵性,只须几战便能了解各类拳法所长所短,也就明白了形意为何是一个极简极深的中和之体了。

    等凤吟跟伯芳一试手,才现伯芳的根基太一般了。基本不用怎么打,蹭着就晃,碰着就退,稍微一紧就离地了。

    对于这些,袁凤吟并没有表现出来。伯芳的好处就是身子已经比较协调了,学东西快。凤吟就开始在伯芳面前打拳,每天练一种。不要求到位,了解了特色就成。

    他没有告诉伯芳这都是什么拳,而是让伯芳自己体会其中的相关与不同。渐渐地,伯芳就现了这些拳法的力特色与技击特点,然后也理解了练功方法。对于功架,可以举一反三。

    只是身子有些死板,不能做到流畅圆通。而练着,伯芳就现了这些拳的特色限制,就是这些特点,所以如何扬特长,弥补缺点。而这些拳法的劲力特点,逐渐就明了起来。

    简单说就是时间与空间的平衡。如何以快打慢,如何以刚胜柔,如何以专胜散,如何以实胜虚,如何以众胜寡,如何以精胜坚;而得知何为金胜木,何为木胜土,何为土胜水,何为水胜火,何为火胜金。

    以五行规律贯于拳法长短,得五行偏重与否与变化能力,可得此拳有几合。而知其根基优劣,及所弥补之法。凤吟从螳螂、八极、形意三路开手,以太极、八卦、形意结束。

    使伯芳在螳螂十八凑,集合众多技巧之法的混合中,得知技巧的应用法则;

    在八极一招三把手,舍其轻浮,厚其根基之法的协调中,得知劲力的利用法则;

    是以快打慢,是以众胜寡,手快招多制敌;是以实胜虚,以精胜坚,劲力刚猛制敌;

    后归与极其简而极其锋,极其简而极其厚。

    又以太极八法之包罗万象,覆而反之,得知极柔可极刚,以一贯之,以统其散,分兵合一,而能以柔克刚,以虚胜实;

    八卦之法游滑而刚强,然强而藏之避其锋,柔而顺之化其势,则藏强而能以弱胜强,隐刚而能以柔克刚;

    后归于极其虚而难琢磨,极其实而难逃避,归于中和。此中和乃动之中和,而非静之中和。

    伯芳是聪明人,又有根基。就这六天里,竟然理解了许多,却也能做到很多。也现了很多需要弥补的缺陷,还有啰嗦而不直接之处。

    而对于这些问题,凤吟只说形意里可以解决,却并不教他形意,而让他自己去找办法。

    伯芳没有办法。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形意落寞了,而且毫无劲力,之所以毫无劲力,是因为按那套架子来讲,不是为了养生或其他而故意不力,而是无法力,出也无用。

    而那些问题本身,却正是头三代前辈花大心血去努力探索到的这些解决法则。

    伯芳并不知道这些难题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他也根本没想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理论巅峰。看跟着凤吟轻而易举就得了来,以为这些再平常不过了。

    而随着后来的切磋跟搏杀,伯芳才明白到,凤吟依然出了众人许多,而凤吟对自己的关爱也出了众人许多。

    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遇见一个合适的人,这就是缘分。因为这缘分,伯芳就比很多人要幸运。

    而凤吟从来不跟伯芳过多的探讨这些,这也是凤吟教伯芳,因为时间紧迫。而当初老刘教凤吟,这些根本不去讲。

    凤吟是感谢伯芳的,因为伯芳过早的出现,让凤吟不再顾虑后继无人。

    这段时间凤吟经常讲:“跟你向楠姐试试手。”

    向楠本身根基也很好,后来跟着凤吟、青面一路精力了各类场面。对拳法也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但是毕竟是女子,不太适合贴身,取得更多的还是劲达梢节的游场行者打法。

    而正因为这个时机与距离的控制,让伯芳更加清晰了形意步法的奥妙。至简而至深。所谓一力降十会,一巧破千斤,一动俱含不须二力的感觉真是太妙了。

    三人打马慢跑,在这舒心的天地之间伴着花蝶飞舞,感觉到了一种忘记忧虑的自在,自然醉人。

    不几日便到了“小黄河”,回家了。

    凤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带着二人去了河西清真寺。伯芳激动起来,感觉心血澎湃,努力平复着又渴望与**拳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