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291部分

永历大帝-第291部分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七层之多,上面居住,下面则是店面,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看的张事儒眼都花了,工业的兴起,商品自然变得复杂多样,原本普通的成衣铺子大多都是同一款式的衣服,最多加点青、灰、白之类的颜色,可是如今,那成衣铺子里各式各样的衣服应有尽有,就算是要买洋装,人家也能整出十几个款式出来。

街道上人声鼎沸,一个个脸色红润的穿行而过,偶尔有人在道旁窃窃私语,显然是遇到了熟人,这道旁还种栽了张事儒从没看过的树木。很是炫目。

张事儒第一次见到如此热闹非凡的地方,暗暗乍了乍舌,低着头连忙催着赶车的王六蛋赶快走。

七转八转之下,一路上张事儒又问了几斤。人,张事儒终于找到堂兄开的客栈,这间客栈普通的很,一楼是吃酒菜的地安三、四楼则是客房,只是这样式却未免古怪了一些,里面的装潢倒是精细,张事儒踏脚进入客栈。

“三哥。

张事儒在柜台前认出了他的堂兄。打手卜心翼翼的叫了一声。

柜台后的那人戴着个西洋镜片,一身锦衣,肥头肥脑的低头正摆弄着算盘珠子,听得张事儒的叫声。微微抬头,仔细打量了会张事儒,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老五啊,平日里怎么不来走动,今儿怎的得空来了?来来来,进里面坐。”

张事儒显得有些局促不安,鳖着脸解释道:“前些年不太平,听说有人要反北京城里的皇上,你弟妹不敢让我出远门,因此耽搁了

正在这时,两个金发碧眼的洋人走进客栈,将张事儒吓了一跳,后面一截话硬生生的吞了下去。他堂兄向那洋人摆了摆手,热情的道:“哈罗,阿里路亚。”说完往身上划着个字。那几名洋人也微笑着略略欠身,往身上划个字。一名跑堂也连忙迎上,哈罗,奈死米丘之类的乱叫着与几个洋人手忙脚乱的沟通。

“老五,你怕什么。”堂兄感觉张事儒丢了自己的脸,气揪揪的斥责道:“这夷人有什么好怕的,少见多怪。我跟你说,以后你在南京城见着了夷人,就学我方才那样,保准洋人跟你客客气气的。”

“是,是,是。”张事儒连连点头,心里突然生出了一种不详的预感,“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金发碧眼的夷人岂不就是妖孽么?想到这张事儒额头上冒出一丝冷汗。

“老五啊,不是做三哥的骂你。咱们赵家祖上在大宋年间好歹也是出过进士的,你这样诚惶诚恐的样子岂不是给祖上丢脸子么?的们赵家出门在外的,怕过谁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对,三哥说的没错。”张事儒挺了挺胸,想起了家里那个几百年前的进士似乎找回了些自信。

“其实也怪不得你,三哥刚来南京时也是这样,第一次见着夷人都是这副德行,到了后来才渐渐知道,这夷人也是人,见久了就习惯了,你看看我这生意,实话告诉你,这夷人据说都是什么宗教避难来咱天朝的,据说个个都会一门手艺我天朝才给他们口饭吃,让他们到商行、工厂里找一份差事,都是有钱的主,来这吃饭的点的都是好菜,所以你三哥从他们身上可赚了不少的银子,对了,乡下你不好好待着,来南京城做什么?”

张事儒道:“一来是看看三哥,二来恐怕三哥也是知道的,如今的那些斤,佃户都爱往城里去做什么工,咱们家在赵家坪是混不下去了,数百亩的地没人耕种,一直荒废在那,所以打算进城来看看,有什么生意做。这不,来向你请教来了。”

第五百四十八章:新的蒙古

沪哥面带微笑道!,“算你来的巧,否则以你那点积蓄烈京屁都不是,现在趁着商铺的价钱还没涨上去,赶快去盘个店面,再寻思做什么生意吧。你瞧瞧三哥这个客栈。在半年前或许只需二百两银子便能开张,现在,哼哼!没有一千两银子你想都不要想,单这盘铺子的价钱就吓死你。”

“这么贵。”张事儒不禁皱了皱眉,手不自觉的挪向贴身放置银子的内衣处,那里藏着辛苦攒下来的三十两银子,他心里合计了一下,自个儿就算是把地和老家的宅子一起卖了,再加上平时积攒的积蓄,恐怕满打满算的也才一千两银子,不成想自己祖上经营了这么些年,存下来的家当竟比不得这个半路离家在南京做了几年生意的堂兄,再看看人家。衣饰光线,油光满面的摸样,还有那戴着水晶镜子的派头,自己在乡下虽然有些脸面,可是跟这堂兄站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今天上一斤。地下,人比人气死人啊。他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现在这时候,恐怕再不能走一块池子孙吃斤,几代的老路了,就别说子孙,自个儿那几百亩地如今恐怕也养不活人了,一句话。成本太高啊,现在的佃户都是大爷。年轻力壮的往城里跑,跑不动的叫嚷着减租,谁让如今地多人少呢。听说一些人报名去什么南洋印度和什么定海省,朝廷还免费提供农具让他们开荒,所开拓出的土地都可归为己有,也既是说,只要愿意出海的,人人都能成为地主,雇些当的的土人,开拓出几百亩的良田还不容易?

没活路了,张事儒是读过书的,他心里暗自感叹,不过这活路,自然指的是像他这种江南一带的打手卜地主,要知道,单那个南印度每年就产出了数万船的粮食输往大明,而海都附近的粮产区每年的粮食就足够养活三成的汉人,从而也导致了粮价大幅的下跌,大地主还好,据说可以到城里买些什么机器节省人力耕种。而印度、定海省大多是雇佣当地的土人帮闲,偏偏这江南哪里有土人帮闲,他一个小地主哪里买得起那些贵重的机械,若是不图变,张家恐怕早晚要给败了。

堂兄见张事儒嫌贵,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解释道:“你也不想想,现在的南京城人口越来越多,附近工厂林立打手人多地少,再加上这街铺的利润比起往年越来越丰厚,想在南京城盘下一个铺面的人多了去了,这人一多价钱也就往上窜,能不贵吗?”

“再说了,你盘这铺子贵,可是如今愿意出来喝点小酒吃点小菜的人也多啊,几年前教子还在的时候,我这里的生意一天能有个十桌就通了天,可是如今,四五十桌都不算生意好的

“哪有这么多?”张事儒也是有些见识的人,还从未听过一个普通客栈的生意有如此火暴,不由得大是惊讶,现在不是吃饭的时候,客栈里倒是有寥寥几桌的客人,他细细一想打手等到吃饭的时候,恐怕人应当更多了,想必不是堂兄吹牛。

“老五啊,在乡下带待有什么好的。如今这城里可不一样了,想必一路上你也瞧见了,南京城这么多的工厂,招募的工人数以十万,再加上各种商铺以及做生意的,哪个每月不要赚个几两银子?这人手上有了钱,自然要请酒吃饭的,以前在客栈吃饭的都是有钱的主,现在就算是工厂里的工人搁三岔五的都来客栈吃一两盅酒,一桌酒才多少钱哪。不过百来个铜板的事,人一个月赚的够吃几个桌了,你说这生意能不好么?”

张事儒听的心里痒痒的,刚才还想着国之将亡,此刻却突然觉得置身于太平盛世了小老百姓的心理原本就是这样的,什么佛啊、道啊、儒啊之类都是鬼扯,如来佛祖、元始天尊、孔圣人谁管啊,管他施政者是不是遵循祖制,反正只要不损害我的利益,那么便是盛世,可是要录打手地主,自然是暗中咒骂朝廷的政策,可是这个时候他的心思也活络起来,指望着盘下个店铺在城里做点小生意。就觉得朝廷的政策是在维护他这斤,“未来小商人。的利益了,他心里盘算着把地和老宅都卖了,再加上这么多年的积蓄,想必在城里盘间店铺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在南京,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事物。到这里做生意,还不是两眼一摸黑吗?

“三哥,你说像我这样的做什么生意好?”

这时又有客人进来,堂兄道了声抱歉,先去张罗了一会才回来:“不急,你先到楼上歇一歇,等我将事儿忙完,咱们再商量。”

张事儒噌噌的上了楼,他对堂兄的话还是相信的,更何况南京城的变化确实让他印象深刻,如今在乡下没有了去路,以后要仰仗堂兄的事还多着呢。

等那堂兄忙完了。口开了辆马车,把客栈里的事交待给伙计一番,上楼去把张旧叫下来。二人一并上车,堂兄对着那车夫道:“到东城商货市场去。”

张事儒云里雾里,并排与堂兄坐着,随着车轱辘开始转动起来,张事儒才小心翼要的问:“三哥,咱们现在是去哪儿?”

堂兄瞥了他一眼,在狭小的车厢里。他的身子已经占据了大半,可怜的张事儒只能挤压到一边:“去看货去。”

“看货?”张事儒一头的雾水。

马车在街道上东拐七拐了几条街道,终于在一片人声鼎沸的市场边儿停下,市场里都是敞开的店铺。七横八纵,竟有上千之多,他们把货放置在前台,只是因为铺面狭小,只摆了几样样货,堂兄领着张事儒在人群中穿梭,经过无数的店铺,终于在一个小铺子面前停下,那坐在柜台后的职员见客商有意,立即笑嘻嘻的把柚们迎了进去:“二个,是要进货吗?做的是什么生意。瞧瞧咱们工厂的水晶镜,这质地,绝对没的说,若是二位有意,不妨到我们厂去看一看。”

铺子的墙匕挂满了各种式样的水晶镜,张事儒朝着水晶镜里看,竟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一张脸,不由得暗暗乍舌,这是什么东西,竟比上等的铜镜还好,而且这式样却是张事儒从未见过,花俏的很。

堂兄显然对张事儒这种少见多怪的摸样觉得有些丢份,他轻轻咳嗽一声,向张事儒介绍道:“这是西洋人研制出来的水晶镜。如今大明有许多这种的工厂,女人们最是喜爱。”他转而向那职员问:“这东西若走进货,多少钱一面?”

职员轻车熟路的介绍起来:“小镜一百斤。铜板,中镜三百个,若是这种大镜的话,恐怕得七百铜钱。别看价格贵,城里头的女人们是舍的花钱买的,但凡婚娶,都有人买一面放置在新房里,您若走进了货去,放在店里,就这面小镜,卖两百个铜板都没有问题。”

“的百?”张事儒的心又动了一下,一百个铜板进来的货物卖两百个铜板,这不是抢钱吗?在乡下,哪有这么高的利润。

堂兄瞧瞧的扯了扯张事儒的衣摆,低声问:“你瞧瞧怎么样?现在城里最流行的便卖女人的衣饰、首饰、香水,这水晶镜是最近风靡南京城的,你若走进些货,再在铺子里摆一些首饰、香粉,不说大富大贵。安身立命的本钱算是有的。”

张事儒这才皿过神来,感情是堂兄带自己看货啊,他颇有些迟疑:“卖女人的玩意?这恐怕不妥吧。”

“什么妥不妥的,现在做生意的。谁不知道女人的钱是最容易赚的。那些城里的女工,一个月三、四两银子的月薪呢,她们没别的爱好。就爱把银子花在这些东西上,瞧见街上那些女人吗?哪个不是花枝招展的

张事儒想起方才在街上看到的女人,忍不住道:“大家闺秀的,穿的这么花哨招摇过市,真真是不知成什么体统,方才我还以为是烟花女子。”

堂兄撇了撇嘴:“你懂什么?朝廷颁布的新儒大典都说了,孔圣人是提倡男女平等的,女人也是人。为什么不能抛头露面?你恐怕是读那些歪理邪说的书多了吧。

随着新儒大典的颁布,在三年前。大明曾经发生了一次唇枪舌战。双方就新儒大典的正统性彼此攻许。更有意思的是,双方打的都是孔圣人的旗号,结果闹了几个月,最终还是新儒压倒了理学,不是因为新儒的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而是皇上明显的站在了新儒的一边,甚至连孔家的嫡亲衍圣公也旗帜鲜明的表示新儒的诠释才是孔子的真学,各大邸报先是分为了两派相互辩论,最后朝廷一道旨意出来,直接让镇抚司警告那些反对新儒的邸报馆,从此之后,所有的宣传全部一边倒的站在了新儒一边,理学遭受了极大的打压,而心学虽然对新儒大典中一些关于男女平等的内容颇有微词。但是大部分理念却契合了心学的观点。因此,心学是旗帜鲜明的支持新儒大典的。

更何况,对于朱骏来说,还有一个杀手钢让理学彻底销声匿迹,那就是将手脚做到科考上去,大明的科考成为了类似于后世公务员考试的模式,由于读书人越来越多,各大学堂的学子每一年肄业的就是上十万。这些上哪里有这么多的给他们去考,因此那些愿意从政的,考出来之后官是没有的做的,得从吏员做起。若是干得好,再升为官员,纵是如此,那些自幼抱着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仍然愿意投身科考,从小吏做起。而朱骏,恰好掐断了那些理学顽固派的从政道路,大明律经过修改。规定了科考不但要考杂学、论策。还添加了一门关于新儒的成绩。

这样一来,一些意志不坚的理学派终于沉默了,读书是为了什么?朝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恐怕才是院口人最高的目标”旦读书失去了从政的机会。那么这书曳”此有什么意义,有人终于退缩了,研究理学。恐怕是没有前途的,既然如此,许多人开始捧起了新儒大典研究起来。而对于一部分顽固的理学派。由于他们失去了邸报这种强大的宣传机器,又失去了当政者的支持,不能参与到政务中去,自然也失去了影响力,因此也翻不起浪来。

新儒夫典开始疯狂的宣传起来,既成为了读书人必修课程,更通过邸报在潜移默化之下影响了所有的读者。渐渐的,一些待字闺中的女子也敢抛头要面的上街了,有的甚至去工厂里应聘找一份工作补贴家里,

张事儒是乡下来的”里仍存着固执的观念,可是对于他的堂兄来说。只能笑他迂腐了。

不过能赚银子,张卓儒最后还是决心听堂哥的,将来做女人的生意。

二人看过了货,与那职员约定好了时间到厂里看看,又到市场里转了几圈,看中了一些首饰、香粉,也是约好了看厂的时间,这才意犹未尽的返程,回到客栈,张事儒住了一晚,第二日清早,张事儒托了堂兄留意一些铺子,准备盘下来,自己则急匆匆的赶回乡下去,把田屋都卖了,再携家人回来。

等张事儒的驴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