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有一天,郑成功以施琅擅自做主的名义逮捕了施琅全家,施琅只身逃离,不解恨的郑成功毫不容情的处死了施琅的父母兄弟,施琅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是气的肝胆俱裂,誓报仇之余投降了满清。
民族大义,血海深仇,在他的心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矛盾,郑成功打着南明的旗号,割据金厦,代表的就是民族大义,而施琅要想报仇,就已经将自己推到了民族大义的对立面,这个结果,是施琅绝对没有想到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郑成功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那个延平郡王郑经,如今不过是个无权无势被人监视的王爷而已,现在用民族大义招揽他的,乃是威震四海,割据长江以南的新始皇帝。
施琅幽幽的叹了口气,恐怕世上没有人的经历能够有他这样丰富,虽然他已到了四十的壮龄,可是心却垂垂老矣,只有这个时候,才焕出了一点光彩。他现在要做的是,与李光地,与南明的水师,将整个满人舰队一举葬送,这绝对是一件惊天纬地的绝大密谋,一个个计划正在徐图实现,现在终于到了决定成败的时刻。
…………………………………………………………………………………………………………………………………………
关于施琅,小弟认为他对反清复明在前期还是十分热衷的,从他毫不犹豫的南下襄助郑成功就可以看出,厦门被清军偷袭,他带着六十人能稳住局势,杀败数千涌入厦门岛的清军,也可以看出此人牛B,以及反清的志向,至于最后全家被郑成功杀光而投降满人,这个真的不好评说,一边是民族大义,一边是父母兄弟,哎,总之小弟设想了一下,如果我奋力杀敌,可是自己的父母兄弟被那个打着民族大义旗号的人杀绝了,恐怕…………
第四百一十八章:貌离神合
永历大帝第四百一十八章:貌离神合
小十几只舰船顺着大清河至第六堡附近转入子牙|经由西河到了天津海口。这期间自然遇到了许多阻碍。有些河段的河面狭小。好在朝廷已发动了当地官员命令民夫将河面拓宽。舰船们行了近一个多月。终于抵达了天。此时已快到春节了。天津城却没有一丝节日的喜庆。到处都是兵勇以及海岸上修建炮台的民夫。
施琅的战舰慢慢靠近码头。抛锚收帆。搭上板。码头上早有李光地带着一群属官来迎。按道理来说。李光地乃是天津巡检。虽是六品文官。比施琅的游击将品级还要一个档次。可是按权力划分来说。施琅又是这个天津巡检之下的武将。因此李光地是不需出来相迎的。李光地也愿意避这个嫌。可是思来想去还来了。反正旁人只以为李光地想给施琅一个号印象。大将来都好共事。也不怕有人去说。
施琅从板上走下远远看到一官员当中的光地。已加快了:“李大人太客气了。施琅何德何能。岂能让李大人亲自迎候。罪过。罪过。”
“这是哪里的话本官奉命巡检天津港。要保卫天津港不容有失。还多多倚仗施琅将军才是。”李光地冠冕堂皇的说了几句面上的话。倒让显的两个人没有深交了。
接着一众官员别礼。哪个该哪个该执手的分毫不乱。接着便寒了一阵。文官们便分别坐回轿子。武官们骑上了高头大马。在各自的戈什哈拥簇|城。李光地已在地衙门摆上了酒席。一顿洗尘宴下来。已到了下午。官员们各自散去。光地与施琅仍然没有走的动静直到人越来越少了。李光地才站起来。笑呵呵的对施琅道:施琅将军。我是久闻你的名的。如今天津的防务便在你肩上。施琅将军若是有闲。就到李某地官署去一趟。谈谈天津防务如何?”
施琅迎着李光地的目光与光地对视了一眼一切都在不言中。笑呵呵的道:“大召末将怎敢不去。还请大人先带路。请。”
光地呵呵一笑。施琅客气了一这才当先出。向酒席上仅剩的几个官员辞别。
…………………………………………………………………………………………………………………………………………………………
到了巡衙门李光地下了轿子施琅也跟着翻身下马。二人并肩一道入了衙门穿过前。穿过越洞。总算在一个耳房前停下李光地做了个请的姿势。施琅笑呵呵的也不客气当先进去。二人分宾主坐下李光地的那个家人便给二人斟茶。
因为边上有人。因此二人说的是一些题外话。无外乎便是施琅将军在白洋淀如何如何。大清如何如何之类。等家人奉上茶盏上来。李光地才挥挥手。让那家人下去。
此时屋内只有李光地施琅人。两个人的眼光对视了一眼。李光地才刻意压低了声音道:“尊候兄。南边已传来了消息一个月后。北洋水师将会抵临天津。”
施琅原本是个火暴性子。则也不和郑成功反目成仇。闹到不可收拾地地步。可是自逃亡出金厦降清之后。身负血海深仇的他秉性也变了许多。因此脸上并没有激烈的表情。只淡淡的道:“好。沿岸地工事由大人负责。末将负捣乱。此事必成。”
李光地毕竟年轻。然性格深沉。但是在此刻却已露出激动之色:“这是天命要绝建奴了。熙竟让施琅将军统辖战舰。又将将军划归李某的辖下。”李光地地脸色突然又变变:“哎施将军何必…日都着脸。李某深知将军的痛处。郑虽是延平郡王。是日子也不好过。现在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吧。”
施琅点了点头:“末将岂不知这个道理。王师北向。正是施琅平身的志愿。从前末将被仇|蒙蔽了眼睛。去给满人做了走狗如今想来除了对父兄仍然满怀愧疚之外。仍是觉的后悔。父亲大人平日教导末将和家兄总是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要学武穆那样做个精忠报国驱逐鞑虏地好汉子。哎…………”
施琅这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此时眼眶中已层层水雾打着转。世事当真是弄人。明明他的父亲教导他要懂的民族大义。国难之时。更是舍身忘死驱逐鞑虏地时刻。父子三人一道投奔郑成功。为的就
功乃是反清地主力军。打的也是反清复明地大旗。可想到。因为他施琅的脾气郑成功会闹出这种摩擦。直至反目成仇。被郑成功杀了个全家死绝。后不的不投靠满清。发誓去为父报仇。
李光地虽然不能明施琅的心境。但是感同身受还是有一些的。也跟着唏嘘了一会。才道:“将军的父兄都是我汉家的男儿平生的志愿为的就是反清复明。救民水火。到了这个时候。将军应该更加振作。一展父兄之志就在今日。”
施琅重重点头:“李大人放心。施琅再也不是那个粗鲁狂暴的施了。李大人的计划。末将一定小心谨慎。定要满人水师尽数葬身海底。”
李光地笑了笑:“将军严重了。尽数葬身海底岂不可惜。不若俘获了战舰给我大明水师用。岂不是妙的很。”
施琅也跟着笑了起来。二人又说了一话。这个时候。那男仆在屋外高声禀道:“老爷。丽春坊的张掌柜求见。”老仆的话音显然有些不太好。他是李光地家的世仆。显然对主人被婊子坊的东家找上门很是不满。声音中带了些责备。
李光地笑了起。对施琅道:“将军。李某给你介绍一个人。”他向施琅说完对门外男仆道:“请张掌柜进来。”
片刻之后。门被推了。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白面书生的人走了进来。看了施琅一眼。一点也不显的突兀。施琅拱拱手:“这位莫非就是经常提起的琅将军?”
琅连忙回礼。他自然知道这个丽春坊的东家只眼前这人打在外面的幌子。李光地在一旁介绍到:“这就是施琅将了。至于这位张兄施琅将军恐怕是认识的。不过张兄的父亲张煌言先生施琅将军想必是有耳闻的吧?”
“张煌言?”琅吃惊的瞪着眼前的这个白面中年。连忙道:“失敬。失敬。原来是苍水先生的公子。”
一时间。施琅显谨了不少。煌言在这个时代恐怕是家喻户晓的。是崇祯时期的举人。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3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合亲率部队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年。至康熙三年。见大势已去。隐居不出。被俘后遭杀害。当他赴刑场时。大义然。面无惧色。头举目望见杭州吴山。叹息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我年适五。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仁万事毕。”临刑时。他“坐而受刃”。拒|跪而受戮。同时就义还有罗|等人。
而在此之前两天。煌言的;人唯一的儿子亦在镇江被杀害。为了不使他绝后。由张煌言的第二个侄子承嗣。眼前的这个公子。自然就是张煌言的侄子了。
张煌言在当时的名声很。在抗击清兵十九年战生涯中。张煌言出生入死。辗战千里。三渡闽江。四入长江。战功显赫。他被俘后。不为官禄引诱。誓不招降。并写下了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爱|《入武林》和浩气长存《放歌》以志。后来江南屡屡有人偷偷给他建立祠堂祭拜。到了隆时期。为了笼络人心乾隆只好赐号“忠烈”。以表示尊敬。
《题外话:由此可见。要想让人看的起你。不是卑躬屈膝给人做奴才的。那些抗清的英雄最后连他的敌人都不不祭拜。那些做汉奸落到好下场的实在无几。》
李光地在一旁道:“张世兄名叫张茹诚。如今是北镇抚司直隶千户使统管直隶一省活动。此次行动。是张世兄与李某一道参详出来的。”
三人又分宾主坐下。张茹诚道:“在下听说施琅军与李兄回了衙署研究“天津防务”。因此特来相见。请施琅将军恕张某突兀了。其实这次张某前来。是因为南边出现了一些变故。计划也要适当的修改一些。”
一听说出了变故。光地与施琅都显的凝重起来。张茹诚反而安慰道:并不是坏事。你|也不必担心。”
…………………………………·……………………………………………………………………………………………………………
明天应该**了西洋水师万字左右将要建立。
第四百一十九章:提振军民士气之战
李光地和施琅一脸惑,张茹诚轻轻笑了一声:“是向北镇抚司报备的,扈言都指挥使极为支持,但是等上呈到御前时,皇上却改变了主意。张茹诚在这里顿了顿:“皇上的意思是不单只是占领港口剿灭满人水师这样简单,既然能在天津港登陆,倒不如派出一支奇兵直袭北京,鼓舞天下汉人的士气。”
“直袭北京?”李光地,施琅两个人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这绝对是极为冒险的计划,毕竟深入腹地,而北京附近彪悍的满蒙铁骑以及新军足有近二十万。
张茹诚道:“当然,如今江南等地确实缺粮,朝廷还不能制定大规模登陆的计划,只能趁着北京不防备的功夫,派出一支万人的孤军突然深入,此次作战并不指望攻破北京,只图耀武扬威,让满人胆怯,更重要的是试探满蒙铁骑的实力。”
李光地闻言动容,若是真有一支孤军能够深入京畿,还能全身而退,这其中的影响可想而知,这等于就是告诉满人,哪个地方都是危险的,只要留在关内,你的身边都可能出现敌人,单止这一点,心理上对满人的压力可想而知。
施琅却是历经过海战的,在郑成功属下时,曾带过舰队袭击沿岸,立即就现了其中几处漏洞,道:“一万人孤军深入,给养如何解决?此外,满蒙铁骑加上新军共有二十万众,一万明军由天津登陆,如何突袭?”
张茹诚道:“施琅将军的顾虑是对的,这一趟出的是奇兵,意在出奇制胜,因此孤军只带三日的口粮,奇袭之后,立即撤返天津,绝不拖泥带水。”
施琅摇头道:“太冒险了,且不能保证能重创清军,提振民心士气恐怕也不能收到多大效果。”
张茹诚道:“其实皇上主要看重的是江北各地地反清斗争,如今江北表面上风平浪静,反清复明的抗争却如火如荼,兴山十三家,山东的榆园军残部,还有那些弘光朝官员投降清廷之后又秘密串联反清的,这些人在江北了几十年,有地已与朝廷建立了联系,若是我明军能一举进抵北京,不但这些义士受到鼓舞,江北的汉人反清武装亦能壮大,再加上南北镇抚司秘密活动,届时王师北向之日,烽火连城,定能一举克服旧都。
兴山十三家原本是大顺军的残部,领李来亨,聚众二十万在湖北兴山一带坚持抗清。
山东榆园军在明朝末年起于莘县的一次农民起义。因义军以广大荫深的榆树林为基地,故称榆林军,又称榆园军。明崇祯十三年,县人马应试借该县南部一带荒地不耕、农民饥苦不堪之机,组织农民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他们先是反明,后清军南下之后,立即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转入抗清斗争。义军在方圆数十里的榆树林中广挖地道,既可在战斗中掩身,又可栖止,人数过数万,屡败清军。当时处于鲁西的观城、朝城等县均为榆林军占领,其活动范围远达开封、徐州、海州,对清廷威胁甚大。清军为毁林,夏射梅豆种子、冬放火,后又掘黄河水灌榆林地道。清顺治十二年(1655)榆林义军被镇压。
但是很快。榆园军领高昌又纠集残部扯旗反清。聚众两万余人坚持抗清。高昌是范县知县高其让地长子。清军攻破范县之后。逼迫其父投降。高其让至死不交印绶。从容就义。高昌被人救出。榆园军感佩他父亲地忠义。便奉他为主。继续盘踞榆园一带地山岭中。
至于投降满人地明朝官员暗暗结党反清地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人数更是多地吓人。当年永历刚刚即位。在前途渺茫地境况下。忽然“于无声处听惊雷”。喜讯接二连三传来。给永历朝廷带来了无限地欣慰。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南昌反正归明;三月十七日李成栋在广州反清;十二月初三日姜在山西大同反正。这三个事件都可以说是震惊全国地
大变。事变地生不是偶然地。金声桓、李成栋、姜等人都是明朝地总兵。投降清朝之后一直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最后终于举起了义旗。
到了永历元年四月十六日。在苏州又生了苏松提督吴胜兆反清复明地事件。吴胜兆。辽东人。曾经在明朝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