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的一千零一夜:落花梦 >

第11部分

中国的一千零一夜:落花梦-第11部分

小说: 中国的一千零一夜:落花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道:“那好办,暂住我那潇湘馆吧。”
  宝琴道:“不好,黛玉姐姐身子不好,陈先生去恐又连累于你,干脆到我姐姐那里暂住几日为好。”
  宝钗道:“好,到我那蘅芜院去住几日,我那屋里宽裕,又有香菱照应。”
  秦可卿问:“谁去请青娘子呢?”
  宝琴道:“我和青娘子有一面之交,以前上侠女国做客时,就住在她家里,我们很是要好,于是结拜为姐妹,我去请她,她肯定能来。”
  李纨道:“桃源村离这里有多少路程?”
  宝琴道:“六十多里,我可以乘马车,最多不过一天,今晚可到。”
  赵麽麽道:“我听人家说,青娘子那姑娘给陶老头子生了个白胖小子,她婆婆特别厉害,能放她出来吗?”
  宝琴道:“我自有办法,好,事不宜迟,让焦大给我赶车。”
  她去前院唤来焦大,套上马车,与众人作别。
  大家送走宝琴,已是三更时分,正要各自回去安歇,忽见紫鹃引来一个人来,大家一瞧,见是十三妹。
  只见她脸上汗水涔涔,众人忙问酒香国消息。
  十三妹道:“宝玉,湘莲、尤三姐被他们吊在后院了,我打听到那绊索下落,绊索是鬼谷子所传。可鬼谷子如今踪迹不定,不过鬼谷子把这绊索传有两人,一个是展雄飞,另一人便是崔莺莺的丈夫张君瑞。”
  秦可卿道:“张君瑞和展雄飞既是师兄弟,岂肯来助我?”
  贾迎春道:“张君瑞和展雄飞虽是同学,也不一定同路,嫂子难道没听说过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贾惜春道:“那张君瑞住在哪儿?谁又能去请呢?”
  史湘云紧咬下唇说道:“看来如今只有我去了。”
  众人忙问为何。
  她道:“张君瑞虽是文采翩翩,但性好攀花折柳,那崔莺莺嫁他还不算,后又娶了崔莺莺的侍女红娘做妾,现在三人住在普救寺,修了一座花园,叫做莺莺园。我上回在名利国考场上遇到张君瑞,他纠缠我不放,无奈我打了他一个耳光。上次在宫花国的宫花会上,我和女友红娘、樊梨花、红月娥等晚上赏花,恰巧遇见狂欢园的严世藩带着潘金莲、李瓶儿和家奴正追逐崔莺莺,我们救下莺莺,莺莺对我们感恩不尽,不过事到如今,只有我走一趟了。普救寺离这红楼国也有几十里,在红楼国西北,我骑马去,晚上就能回来。”
  湘云打扮一番,从马棚里拣一匹青头狮子马,骑上往普救寺而去。湘云走后,宝钗道:“只不知酒香国凶多吉少,不如我去探一遭。”那晴雯也要去,宝钗只得带她去,二人扮成歌女而去。
  薛宝琴乘着焦大赶的马车,一路往东,穿过才子国、才女国,糊涂国,下午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去处。这里江水浩淼,一条曲江蜿蜒而入山口;漫山遍野盛开着桃花,那桃花鲜得眩目。到那山口需要渡江,宝琴让焦大停车,跳了下来,说道:“焦爷爷,您先待在这里,我去一刻就回来。”
  焦大道:“宝琴,快去快回,别误了时辰,如果有个好歹,我这做车夫的可担待不起。”
  宝琴应诺,飞也似来到江边,顺着芦苇寻觅当年陶渊明乘的小舟。
  找来找去,也不见渔翁踪影,宝琴救人心切,不禁有点焦躁。
  这时从那芦苇丛里驶来一条小船,船头立着一位老翁,他一边操桨,一边唱道:
  桃源水清兮,
  瘦骨铿铿;
  桃源水浊兮;
  怪事出出;
  桃源水缓兮,
  船客源源;
  桃源水急兮,
  细雨沥沥。
  果真一会儿下起蒙蒙细雨,已是晚春时节,桃花映着春雨,更显得清新、湿润。
  宝琴拂了一下脸上的雨珠,向老翁深深鞠躬道:“老爷爷,能不能渡我过江,我要到桃花源。”
  那老翁笑道:“自古以来凡是要渡过此江,必须吟一首诗,否则不管。”
  宝琴是书香门第,出口成诗,随口便吟一首:
  桃源花落紫竹东,
  烟雨茶香几点红。
  绿苇丛中孤影过,
  白鹅戏水无人惊。
  窈窕渔女知何去?
  帐眼茫茫舟自横。
  陶潜小诗曾记否?
  千秋诗草有幽情。
  “好诗,好诗,只是不应是窈窕渔女,应该是‘瘦骨渔人知何去’,好,娘子,上船吧。”老翁笑着把船划到岸边。
  宝琴一纵身跳了上去。
  船到对岸,宝琴对老翁道:“谢谢老爷爷,只是我一会儿还要回来,您在这儿稍等一会儿。”老翁应诺,把船靠岸边独自“吧嗒吧嗒”抽起旱烟袋。
  宝琴顺着小径往上走去,拐过两块大山石,来到一座飞瀑前,只见这飞瀑从上面三丈高处泻下,在瀑泉的稀疏中刻着三个镏金大字:桃花源。
  这桃花源的进口就在这瀑泉里,瀑水哗哗地流着,漾起一阵阵浪花,两边有一对联:
  山清水秀,多少仙人常避世。鸟语花香,千秋书客好还乡。
  宝琴不管水湿,一头钻进山洞口;进了山洞,隐隐闻到阵阵桃香,这香气与别处香气不同,清香沁人。宝琴拐过几个山洞,顺着台阶往下走了约摸一里多地,前面出现一个洞口,从口里往外瞧,一片兴盛景象,秀亭幽阁,坐落青山之巅,桃花竞开,农人们悠闲地在田园里躬耕,妇人们在桃树下高兴地纺线采桑。每人的发髻上都插着一朵桃花,姑娘们花枝招展赶着毛驴,给田里自己的亲人送饭。
  宝琴出来,看见一个采桃女迎面而来,于是问道:“妹妹,烦你打听一下,那陶渊明先生在这里住吗?”
  那采桃姑娘惊奇地打量了她一番,轻声说道:“在,只是因为喝了药酒正躺在家里。他就在村子西边住,拐过两条街,往东门口有一口水井的屋子便是。”
  “陶先生为何喝了药酒?”宝琴问道。
  “唉,还不是为了两个媳妇,大媳妇崔氏厉害,那小媳妇青娘子更厉害,那婆婆是个母夜叉,三个人总吵不休。昨天逼急了陶老头,一口气出不来,喝了药酒,要不是青二嫂发现得快,早一命呜呼了,可是那崔氏却哈哈大笑看热闹。青二嫂倒还贤良,给陶老头又端粪尿,又熬药汤,忙得够呛!”
  宝琴谢过采桃女,按照她的指点往街心走去,这时从街上过来一个中年妇人,她怀抱着一个男娃,一见宝琴,吃了一惊,问道:“姑娘是外乡人吧?”
  宝琴点头,那妇人抢先说道:“我从前也是外乡人,只因避秦时乱,故才和丈夫逃到这桃花源;我看你装扮像是南国人?”
  宝琴道:“我是金陵人。”
  那妇人一听高兴道:“那敢情好了,我的娘家也是金陵人,咱们还是老乡呢!走,快到我家去坐。”
  妇人说着就拉宝琴,宝琴忙说:“我有要事,不能耽误。”
  妇人忙问何事,宝琴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那妇人无奈,只得告诉她道:“那只好算了,我家就住街西,有功夫去好了。”
  说完,那妇人往西走了。
  宝琴顺着采桃女指的方向来到了一个茅屋,只听见一间屋里传来叫嚷声:
  “哼,老头子病得这样,都是你方的!她一来,这家里弄得乱七八糟。”
  这时一位女子走了出来,她一身青衣打扮,补钉重叠,脸上满是泪痕。
  宝琴惊喜道:“青妹子!”
  那女子正是青娘子,一间薛宝琴,惊道:“你怎么寻到这儿来了?”
  宝琴把请她出源之事说了一遍,青娘子听后迟疑未决,然后道:“来,先进屋坐。”
  走进屋内,只见里屋躺着一个干瘦文弱老者。老者紧闭双目,独自叹气。
  炕头坐着两个婆娘,听青娘子介绍,方知那柱拐杖的白发老媪是陶渊明的母亲;那年轻一些的是崔氏,她俩一见宝琴装扮知是富贵人家,马上嬉皮笑脸恭维不停。
  宝琴看见墙上有一大字横幅:“不以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她又看到炕上躺着的陶老先生,不禁生出几分怜惜.
  青娘子与薛姑娘亲亲热热聊了一会儿,只是不提上酒香国救难之事。
  宝琴聪明伶俐,知她挂念陶老先生。她想:何不托刚才那位老乡帮助照料一下呢。
  于是宝琴问青娘子:“这桃花源村可有一位原籍金陵的人家吗?我与她是同乡。”
  青娘子道:“有,街西刘三婶子便是。”
  宝琴道:“何不请她帮忙照料一下你丈夫呢?”
  青娘子仍是犹豫不决。
  那崔氏和陶母出去,一会儿端来一壶热腾腾的桃花酿酒。
  崔氏笑道:“薛姑娘,这是乡里土产,尝尝。”
  宝琴平时最厌酒,只得推让;那崔氏一劲儿只是让酒,陶母也是殷勤地让宝琴喝。
  让来让去,“啪嚓”一声,酒壶掉地,起了一团火光,分明是毒酒。
  原来那崔氏、陶母看到宝琴身上穿戴的玉裳、金环、银项圈,不禁起了贪心。二人合计好,用毒酒毒死宝琴,当然毒死青娘子更好,没想到壶碎事败。
  青娘子一见,登时明白,她火冒三丈,伸手取下墙上双剑,一剑一个,将崔氏、陶母杀死;那陶渊明一见,昏死过去。
  青娘子到了此时,也不管那许多,一把扯住宝琴,三步并做二步赶到街西刘三婶子家,托刘三婶子照料丈夫,然后携同宝琴一溜烟来到桃源出口。出了桃花源,见那老翁正在悠闲垂钓,她们唤过老翁,上船直到对岸。焦大等得正急,一见她们来了,立刻将她们扶上马车,扬鞭催马,直往红楼国而去。
  史湘云独自一人骑上青头狮子马,一路顺风,往正西奔去,中午来到一座山前。这山巍峨陡峭,山景秀丽,云涌寒寺,烟横松竹。
  史湘云催马涉过小溪,绕着山径上山,拐了约摸十几个弯,望到前面有一高寺,上面横书“普救寺”三个镏金大字。
  有一对联: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寺前踏落花
  寺后面新栽一片花圃,郁郁葱葱,五彩绚烂。
  门口有一小和尚正在井边汲水。
  史湘云拉住缰绳,来到小和尚面前,小和尚一见疑疑惑惑。
  湘云问道:“主公在家吗?”
  那小和尚惊奇地打量她一番,摸摸秃脑壳,嘻嘻笑道:“我家主公正在书房看书。”
  湘云又问:“大夫人和二夫人在吗?”
  小和尚道:“大夫人正在后园和丫环姐姐们下围棋,小夫人回娘家了。”
  湘云道声谢谢,那小和尚拎着水桶进寺去了。
  湘云思忖:到那后园必先经过那书房,必须先和莺莺说好,刚才说动张君瑞,否则事情不好办。只有从后园墙上翻进去,先见莺莺,才是办法,否则撞见君瑞,旧事勾起,岂不坏了大事。
  她牵马绕到寺的后头,把青头狮子马系到树林里一棵梧桐树下,然后又来到普救寺的后面,史湘云上了墙,只见一番秀丽景象,有赋为证:
  假山花影,云淡水青;朱阁翠楼,清秀风景。假山烟抹淡淡辉,花影横斜点点红。云淡暮鼓动地响,水清粉荷嫩藕清。朱阁诗语有谁解?翠楼明灭有弦声。古刹风景真闲在,天下名园归莺莺。
  只见几个丫环正在那里下棋,玩耍,还有几个在荡秋千。
  湘云不便惊动她们,一个人轻轻沿着墙沿,借着天色昏蒙,丫环专心,移到莺莺住的幽啼宫。
  她顺着窗隙往里一看,见茜纱半开,床上放着<;<;西厢记>;>;、<;<;红楼梦>;>;、<;<;金瓶梅>;>;等书,空空荡荡,没有莺莺。于是她又转身沿着粉墙向前面摸去。刚走到离书房不远的房上,忽见前面也有一人,那人正伏在对面房上,湘云不禁大惊,赶快趴下。
  这时只听书房内有人大喝:“房上有贼!给我拿贼!”湘云一惊,险些栽下房来。
  这时,从前后院里跑出一群手持棍棒的和尚,丫环。一会儿从对面屋里跑出一个小和尚,高声叫道:“拿住了,拿住了,还是一个女贼呢?”
  湘云又惊又疑,凝目一看,对面房上果然扯下一个娘子。那娘子一身翠衣,倒背一口宝剑,气概不凡。史湘云一看大惊失色,险些叫出声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四回 贾探春误入莺莺园 白玉堂设计酒香楼
女子正是大观园里的贾探春。
  原来那大观园里秦可卿、李纨毕竟老成,唯恐史湘云一人去普救寺有失,因此派贾探春尾随而去。
  探春骑的那匹“白头雪里滚”马比湘云狮子马快,先到了普救寺。
  探春把马系在前面林子一棵银杏树下,然后一纵身上了院墙,往莺莺阁而来,可是没有寻到莺莺。她想先见君瑞,道明真情,没想刚一接近书房,就听见“当啷”一声,双脚早被绊索绊住,两只脚愈裹愈紧,回手去抽宝剑砍时,连人带剑栽下房来。
  这时,张君瑞也走了出来,他吩咐众人将探春吊在院中央的梧桐树上。
  张君瑞问探春:“你是哪里女贼?为何到此地偷窃?”
  探春昂头不答。张君瑞连问几声,见探春只是冷笑,又羞又恼,于是叫道:“先将她吊上一宿,让她吹吹夜风,清醒清醒,明日一早给她点厉害瞧瞧!非把她的野性改过来不可,你们要严加防守。”说完,又回书房去了。
  湘云见探春一人受苦,心中不忍,但轻举妄动又恐误事,事到如今只好寻莺莺。于是她轻手轻脚又摸到莺莺阁。这时莺莺阁里静悄悄的,丫环们已回去歇息。湘云来到幽啼宫,下了房,跨进宫门,正遇一个小丫环;那小丫环一见湘云,拔腿往里就跑。
  湘云追进去,只见莺莺正在看书,那小丫环嚷道:“外面又有女贼!”莺莺一听,连忙拿墙上挂着的双剑。
  湘云笑道:“莺莺,你看我是谁?”莺莺猛地回头,一见是湘云,分外高兴,喜道:“原来是你?如何到这儿来了?”
  湘云将要请君瑞出山破展雄飞绊索,救骆小枝众姐妹叙了一回,又告诉她刚才逮住那人并非女贼,而是大观园里的贾探春。
  莺莺听完,犹豫道:“若说劝君瑞放了探春还是好说,只是让他下山,真是比登天还难!”
  湘云道:“我有一计,不知可行?”
  莺莺忙问何计。
  湘云笑道:“他若不从,你和红娘便与她离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