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王道 >

第6部分

王道-第6部分

小说: 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宫入者虽多客
“是啊,”我自言自语着,“大海里,仍然有许多迷路,仍然有许多人想去大海深处的龙宫。但是,在那数不清的迷宫之中,在那大海深处,海岛人张保皋将我带到了这条迷路上。”
在那大海深处,张保皋是怎样成为大海之神的呢?文成王三年,即公元841年,被自己的部下暗害而惨死的张保皋,是怎样打开大海深处的迷路,成为海神的呢?
我走过树林,从狭窄的山路上,快步向山下走去,站在大路上,我犹豫着:“我是走路回大津市呢,还是坐出租车?”
忽然,我看见马路对面有一个小站,是一个开往京都外围地区的郊外线。与以前途经汉城的电车相似,这是一种狭轨列车。我想,坐狭轨列车回京都一定很有趣味。
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车票,走入车站。与普通列车的地下车站不同,这是一个没有屋顶的简易车站,车站里只备有长条椅。虽然那里贴着前往各地的列车时刻表,但是我无心留意。我想,只要静静等候,无论什么时候,一定会有列车开来。于是,我安然地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吸着烟。
小站里也开满了樱花,遮住了整个小站,仿佛大白天挂着一串串雪白的灯笼。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我坐在椅子上,伸着懒腰想着:“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来三井寺了,与花开同喜,与花落同悲的春天,樱花开得如此灿烂,如此辉煌的春天,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郊外线列车穿过樱花驶入车站,我站起来,踏上列车。
就这样,我的历史追踪开启了新的一页,对张保皋的历史追踪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卷 第三章
??????
第二章 清海镇大使
兴德大王三年,即公元828年4月。
有一人从远方风尘仆仆而来,他要到新罗王都萨拉伯尔谒见兴德大王。这个人便是张保皋,原名弓福,也叫弓巴,意为善射者。
张保皋年轻之时曾在中国唐朝加入徐州的武宁军,为镇压叛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唐朝朝廷封为军中小将。
然而,这次张保皋入京萨拉伯尔求见兴德大王,却遭到几乎所有大臣的极力反对。尤其是侍中金徵,他曾这样对大王劝谏说:“大王,海岛之贱民张保皋出身卑微,令如此低下之人入宫实在有悖于我朝例律。”但是兴德大王却不这样认为。
这位新罗第四十二代皇帝兴德大王原名秀宗,也称景晖,是以五十知天命之年登上王位的,因此所有大臣都比他要年轻。

()
金徵劝罢,只听兴德大王说道:“朕也听闻张保皋为贱民出身的海岛之人,但他早年入唐,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而被封为军中小将。如此,他既为唐朝功臣,亦为我新罗功臣。”
“可是,”金徵并不罢休,继续反驳道:“张保皋出生于清海,而清海先前为百济领土,由此可见张保皋为百济人。大王,允许百济人入京,即意为允许敌军后裔进入王都啊。”
语音落毕,兴德大王哈哈大笑着说道:“不错,清海确实曾为百济领土,但那却是几百年前之事了。以此为由不允许张保皋入宫,未免太过牵强。何况如今为统一新罗之王国,哪里还有百济,哪里还有高句丽呢?”
兴德大王所言句句是实。
现代史学界将新罗一千年的历史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建国至公元654年,当金春秋继真德女王之后成为太宗武烈王为止;中期则从太宗武烈王登基至公元780年新罗发生王室贵族的叛乱为界;那之后,当宣德王即位之时便开始称为新罗晚期。
然而,新罗早已在第三十代王,即文武大王于公元676年便完成了统一三国的大业。如今都过了十二代,其历史已有一百五十二年之久。所以,当兴德大王听到侍中金NFDB2徵竟以近二百年前的矛盾冲突,将百姓划分为新罗、百济及高句丽人,他自然会对此表示否定。
兴德大王登基之时,统一新罗正处于日渐衰退的晚期,政局混乱,腐败盛行。面对这种局面,性格强硬果断的兴德大王积极推动改革,堪称为一位出色的政治改革家。
处于新罗晚期的兴德大王全力以赴地致力于改革腐败堕落的新罗王朝,这可以通过留存至现今的新罗王国陵碑文之兴德大王陵碑的断石上得到考证。
1930年在庆州北部安康邑,庆州国立博物馆考察团发现了六块兴德大王陵碑断石。至1977年8月,那里相继发现了六十块陵碑断石,迄今已经发现了九十多块。
从这些断石上所刻文字不难发现,兴德大王为人个性鲜明,碑文上称“神谋决断”。
神谋决断,即拥有神一样的智慧谋略和果断。这是新罗人对兴德大王作出的高度评价。回顾历史,如果没有兴德大王的智慧和果断,也许就不会诞生海上之王张保皋。
通常凡是改革者,大多对己毫无节制,而对彼却严格要求。但是兴德大王截然不同,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比如,兴德大王登基之后不久便失去了王妃章和夫人,即定穆王后。从此兴德大王竟连周围的侍女都不允许靠近,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由此可见他身体力行非同于其他帝王。
兴德大王所言之孤鸟,出自这样一个缘由:据《三国史记》记载,兴德大王即位不久,唐朝信使曾送给他一对鹦鹉。不久,雌鹦鹉死了,而大王不忍心看着雄鹦鹉伤心欲绝的样子,便在雄鹦鹉前挂了一面镜子。
镜中之影。
雄鹦鹉以为镜子里的鹦鹉就是自己的伴侣,不停地用嘴啄着镜子。当它明白镜子里的鹦鹉只是一个影子之后,不久也伤心过度而死。为此,兴德大王还曾作过一首词,不过这首词没有被流传下来。
如同恩爱的鹦鹉一样,兴德大王如此深爱和怀念亡妻,怎么可能再娶新王妃呢?因此,兴德大王独自一人度过了余生,死后与亡妻合葬在一起。这座合葬兴德大王和定穆王后的兴德王陵,直到现在还留在庆州市江西面六通里。
如此一位对外推行政治改革,对内严格要求自己的兴德大王,尽管受到所有大臣的极力反对,但他仍以自己的神谋决断,坚持自己的主张同意了张保皋的求见。若是当时没有兴德大王的坚定意志,那么,张保皋也只不过成为一个来往于唐朝、新罗和日本的大商人而已,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将自己的生涯载入史册的伟大的历史人物。
以金徵为首的新罗贵族之所以极力反对张保皋入宫,主要是因为张保皋寒微的出身,而且,张保皋的故乡属于古代百济的领土,新罗人从来不以百济人为新罗百姓。但是,这些却恰恰成为兴德大王允许张保皋入宫的重要理由,使得张保皋成为兴德大王推行改革的惟一一位合适的候选人,日后也成为兴德大王手中的一张王牌。
然而,新罗朝廷之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强烈反对兴德大王的主张,只有一个人除外,他便是金忠恭。
金忠恭是兴德大王的胞弟,在朝中职任上大等(译注:新罗官职名称),位居群臣之首,而且失去王妃又膝下无子的兴德大王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
原来,兴德大王是新罗第三十八代元圣王之孙,其父为金仁谦。金仁谦共有四子,长子俊邕登基为第四十代昭圣王,其后次子彦升为第四十一代宪德王。兴德大王是金仁谦的第三个儿子,金忠恭则是兴德大王惟一的胞弟。和兴德大王一样,金忠恭也积极支持改革。由于兴德大王没有后嗣,他便有意将王位传给胞弟金忠恭。
有史料证明,当时兴德大王与其弟金忠恭的想法不谋而合,都试图整治腐败的新罗王朝,革新混乱的政治体制。
正如史书记载,兴德大王和金忠恭继承大业,全力以赴铲除邪道,拯救国家。
如果当时位居群臣之首的金忠恭也反对张保皋入宫,那么,兴德大王便极有可能不会接受张保皋了。
“上大等大人是怎么想的?”遭到以金NFDB2徵为首的几乎所有大臣强烈反对之后,兴德大王向金忠恭问道。
立时,群臣的目光一下都汇聚于金忠恭的身上,因为大臣们十分清楚,尽管兴德大王神谋决断,但若受到上大等金忠恭的反对,那兴德大王绝不会独断专行。
此时只听金忠恭答道:“大王,臣不敢在此断言令张保皋入宫是否英明,臣只想将臣之所思禀报大王,以作大王参考之用!”
之后,金忠恭便跪在大王面前,挥笔书写,待墨迹干后双手呈送大王。
兴德大王小心翼翼地打开那纸,脸上露出了微笑。

()免费TXT小说下载
“对极!”大王双手拍着大腿,笑着说道,“上大等大人与本王真乃心有灵犀啊!好了,令张保皋快快入宫,如再有多言者,以国法严加论处。”
君王之语严如秋霜,从此无人再敢进言。
当天晚上,兴德大王将金忠恭召到自己的寝殿,二人由君臣恢复为亲密的兄弟关系,在酒桌旁闲谈起来。
兴德大王一面饮酒,一面打开弟弟金忠恭在朝上上呈的那纸,向他问道:“能否向我解释一下,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兴德大王打开那纸,纸上写着短短的六个字:远水能救近火。
这正是金忠恭的回答。他竟以如此简短的言语便使大王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这时,金忠恭笑着答道:“大王不是知道吗?怎么还问臣弟呢?”
兴德大王却摇摇头,面露迷惑之色,说道:“不对啊。古语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但是,你写的意思却恰恰相反,远水能救近火。这不就是说远处的水也能救近处的火吗?那我怎么能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在遥远的春秋时代,鲁国穆公派自己的的儿子前往晋国和荆国谋取高位。当时,鲁国受到邻国齐国的威胁,因此穆公希望鲁国危急时刻,能够得到像晋国和荆国这样强国的帮助。但是,他的想法却过于简单,为此一大臣向他谏言:“若有人落入河里却向越国人求救,那么,即使越国人水性再好也来不及救他。若房上起火却去远海取水,那么,即使大海里的水再多也来不及扑灭。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鲁国受到邻国齐国的攻击,那么,即使晋国和荆国再强大,也不能挽救鲁国的危难啊。”
然而,金忠恭的意思却截然相反,即远水也能救近火。
那么,兴德大王和金忠恭要救的近火是什么呢?
那便是新罗王朝位高权重的贵族势力。
新罗贵族依靠金春秋和金有信的联合势力平定毗昙之乱后,新罗王朝的势力便被金春秋的后裔所控制,这些贵族势力奢侈豪华,位高权重,甚至与君王平起平坐。
关于新罗真骨贵族势力的奢侈豪华,在《新唐书》的《新罗传》中有如下记载:
宰相府有奴僮三千余人,牛马猪羊则不计其数。家畜散养于山,以供随时猎取。
兴德大王和金忠恭认为,这些贵族势力就是使国家混乱不堪的近火,只有扑灭这场近火,才能消除旧制度,开创新时代。
六年前先王宪德王在位之时,就曾发生过血雨腥风的骨肉相残,即金宪昌的叛乱。
金宪昌是太宗武烈王的第七代子孙。宣德王死后,金宪昌的父亲金周元是继承王位的第一候选人。可是,本应由金周元继承的王位却被金敬信继承,成为第三十八代元圣王,即兴德大王的祖父。
至此,从金春秋沿袭下来的武烈王王位世袭制度宣告结束,元圣王家族自称是新罗奈勿王的后裔,王位世袭制度由元圣王后裔所继承。然而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武烈王的后裔自称为新罗统一贵族,享有种种特权和荣华。于是,他们在被剥夺了特权之后,终于发动了叛乱。这就是金宪昌之乱。
因为金宪昌认为,宣德王驾崩之后,理应由自己的父亲金周元继承王位,然而却被金敬信继承,所以他千方百计地企图推翻篡夺王位的非法政权。
由此可见,王位原本该由金周元继承,但是,金敬信却以暴雨为由,以上天的旨意为借口,发动政变篡夺了王位。
从此以后,金周元之子金宪昌成为武烈王后裔的代表人物,与武珍、菁州、熊州等地的地方官吏频繁往来,威胁中央政权。终于,公元822年在熊州发动叛乱,定国号长安,年号庆云,建立了一个新国家。
此后,叛军势力迅速占领了武珍、完山等四个州,如燎原之火迅速向全国蔓延。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金忠恭曾亲自骑马奔赴战场,把守城门。
后来,金宪昌的重要据点熊津城陷落,他嘱咐家人将自己的头和身体分别埋到其它地方,随后自杀身亡。
这不过是六年前的事。此后刚过三年,金宪昌之子梵文与高达山山贼寿神一起再次发动叛乱,但很快被镇压下去。由于贵族势力发动的叛乱频繁不断,整个国家苦不堪言。
亲眼目睹并经历两场惨剧的兴德大王与金忠恭,比任何人都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改革中央旧贵族势力,国家未来必将黯淡无光。
兴德大王放下酒杯,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金忠恭便笑着答道:“大王,臣弟怎么会不知道大王的心情呢?现在,大王让张保皋入宫,不就是意在引进远水吗?若想救火必须用水,可是,近处只有烈火,没有水源。如此,哪怕是远水也要引进才可行啊。”
金忠恭所言极是。若想挽救日益腐朽的新罗朝廷,必须以清水。可是,近处根本没有能够熄灭中央贵族势力之火的水源,从这种意义上理解,张保皋便是能够熄灭这场熊熊大火的惟一水源。
是的,张保皋就是兴德大王和金忠恭选择的远水,灭火之水。

()好看的txt电子书
就这样,几天之后,张保皋率部下张建荣、李顺行等进入王都萨拉伯尔。那时正值四月的春天,鲜花争相开放。萨拉伯尔南山绿意盎然,花香四溢。
萨拉伯尔是新罗开国八百多年、历时近一千年的王都,起初最早由朴赫居世在南山西侧高墟村建造了宫殿。新罗统一三国之后,此地迅速发展,充分展现出统一新罗的王都地位。
公元674年文武大王在宫内建造假山莲池,栽种奇花异草,养殖珍稀动物。从有关雁鸭池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新罗按照唐朝王都长安,在王都萨拉伯尔大兴土木,重新建造了一座新城。后来,日本建造王都时,也曾以新罗王都萨拉伯尔为标准,由此可见,当时的萨拉伯尔就像围棋棋盘一样整齐规范,而且非常繁华。
张保皋沿着前往宫庭的宽敞大道,策马慢行,他的部下紧随其后。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