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材料为王 >

第4部分

材料为王-第4部分

小说: 材料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她看来,霍克是公司的总经理,领导么,不就是坐在办公室指点江山的么?只要事情办成,该有的功劳一点也不少。领导动动嘴,属下跑断腿。郭逸铭是华侨,方便和中国人沟通,派他去负责具体的接洽才是名正言顺。

    上面提出与郭逸铭单独会谈,除了想要私下摸摸这个美国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底,看看他说的高科技是不是真是那么回事,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上级分析了舒雨菲转述的内容,觉得郭逸铭应该是一个爱国华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外国资本家唯利是图,为了利益可以不顾礼仪廉耻,一旦霍克察觉到国家对高科技技术的渴求,说不定立马便会狮子大张口,让国家付出高昂的代价。

    而跟郭逸铭私下交流就好多了,至少不会一下子就把底牌暴露干净,假如能够通过他影响到美国公司的决策,那就更是意外之喜。

    双方皆大欢喜。

    外事办公室派来的另外一名接待人员,与老教授一起,陪同霍克去八达岭长城当好汉去了,郭逸铭则迅速收集了一些资料,提着手提箱,随同舒雨菲,坐上了一辆日产的马自达。

    看行驶的方向,是朝后世的海淀区方向行驶,过了不久,郭逸铭越发确认。而且当车到海淀区,根据他的记忆,应该是朝清华大学驶去。

    他心中一动,难道是……

    当车到东王庄地带,他已经确认了最终要去的地方,猛然间心跳急剧加快,人也不由得坐直,眼睛飞快地朝车窗外扫来扫去。

    他的情绪也影响到舒雨菲,她好奇地问道:“郭先生很熟悉这一带么?”

    “不,不是……很熟悉!”郭逸铭强压着心头的激动,顾不得血向上涌,潮红的脸庞,一面口是心非地回答,视线一面仍然急切地到处搜寻着。

    舒雨菲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经过千篇一律的旧瓦房,一片林木繁荫的区域出现在视线,在树木的掩映间,可以看到一溜高大的围墙,围墙内,露出一栋栋建筑屋顶。

    郭逸铭激动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就是这里!

    他的眼睛忽然之间湿润了,这里,这里曾经也是他的家啊!虽然这里的建筑普遍低矮陈旧,远没有他记忆中那些综合大楼优雅雄伟,但这个地点,的确就是他情感维系那个单位的前身。曾几何时,他也是这里的一名研究员,每天和同事一起,奔波于实验室和家之间,日复一日,为了中国的科技腾飞而耗尽心力。

    此刻,他却只能坐在车里,远远地望着那片他心目中神圣的圣土,他的心中百感交集。时光穿梭近百年,他回来了,可是,却是以客人的身份,回到这曾经寄托了他所有心血和梦想的地方。

    他潸然泪下。

    舒雨菲对他突然外露出来的澎湃情感,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车来到这片建筑正面,大门前,一座石质铭牌横卧在小花坛上,泪眼模糊中,几个殷红的正楷大字鲜艳夺目——中国科学院材料应用研究所!



………【第五章 与祖师爷坐而论道】………

    【在本章篇首,首先感谢网友“剑侠飞天”,感谢收藏、推荐的朋友,是你们让作者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此致以深深地感谢!】

    材料科学分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化生产两种。

    实验室制备是通过无数次的尝试,研发出具有特殊价值材料配方的基础性研究。这种研究投入大,时间长,见效不明显,不是基础科学人才储备雄厚的大国,很难承担如此大规模的持续投入。

    我国很重视基础材料研究,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的材料研究所。航空、航天、机械、水利、建筑等各个行业,也根据自身需求,开设了不少材料研究所。而全国的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则是这项基础研究的广泛的外围研究机构。

    一个材料配方研制出来,要变成实用科技产品,还需要经过材料应用研究所转化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这个实用化过程简单的说,就是研制出可以批量生产,价格相对低廉的专用设备,使之尽可能复制当初的实验条件,以之建立专门工厂。思考如何用经过培训的工人来代替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工业大规模生产的研究机构。

    如果说实验室制备是基础科学,那么材料应用研究则是最前沿工程,代表着国家最高的科技成就。

    郭逸铭宣称公司掌握了数项可以明显改善半导体材料制备的专利,这些专利是否具有价值,最权威的鉴定机构不是从事基础研究的材料研究所,也不是半导体材料研究所,而是材料应用研究所,只有这个专门从事实用科技工作的部门,才能最为准确地判断这些专利的价值。

    车驶入材料应用研究所,里面的格局和后世有着极大差异,郭逸铭只能凭借专业知识,判定这里多数建筑都是实验室。

    应用研究所同样也有实验室,这是用来重复各地材料所的实验,确认配方的真实性,并根据实测数据,对制备流程进行细分,构思具体的生产流程,讨论要研制怎样的设备,才能完美地复制出同样的实验条件,同时又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的设备制造并不在研究所,而是在下属的数十家机械、化工、冶金工厂。

    轿车最后停在一栋两层的小楼前,看一扇扇亮着灯的窗户,里面摆放的办公桌,这里大概是研究所的行政部门。

    两位穿着蓝布干部装的中年人应该是提前得到了门卫通知,站在门外迎接。

    舒雨菲带着郭逸铭迎上去,向他介绍,那名前额头发稀疏,面孔硬朗的中年人是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傅林。旁边那位面孔黝黑、双手粗糙,一幅老工人模样的是研究所所长雷为民。

    郭逸铭对他们没有印象,毕竟双方之间的时间错位长达数十年,物是人非,他们又不是研究所的第一任领导,任上也没出过轰天动地可以载入研究所史册的丰功伟绩,就算是在本单位,也没留下什么影子。

    不过遇到自己,他们的未来或许也会为之改变了。

    对方做事雷厉风行,大家握过手,相互作了一下介绍,便很快就把他们引导到一楼左侧,一间小会议室内,这里早已坐着三名身穿白大褂的老科学工作者。

    三个人年纪都不小了,最大的一个看起来已经是七十好几的年纪,行动有些迟缓,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好几。在他们进来前,三人正在低声讨论着什么,到郭逸铭走进会议室,他们才停下来,转过头向他看过来。

    “这位是董美堂同志,中科院物理学部院士,我们所半导体材料分院院长。”党委书记傅林介绍道。

    郭逸铭脑子嗡地一下。

    “这位是钟寒枫同志,半导体材料分院副院长。”

    郭逸铭又是一懵。

    对方接着介绍:“这位是高国皓同志,集成电路室负责人。”

    我的天,怎么全是猛人,郭逸铭脑子嗡嗡作响,整个人都快呆掉了,麻木地伸出手,依次和几位老科学家握手。

    这三人,可是中国半导体材料研究的奠基人,是他们后来所有半导体材料专业学生的祖师爷啊!国内从事半导体产业的人,不算从国外回来的海龟,绝大多数都可算作他们的徒子徒孙。

    当初郭逸铭所在的材料系系主任、专业教授,全都是三位的直系传承!

    严格算起来,郭逸铭可以说是他们后世弟子,此刻突然看到祖师爷在前,就好比后世的木匠突然见到鲁班,儒家学者与孔子对面,一时激动得无以复加,说话的声音都变得颤抖,内容更是颠三倒四,不知所云。

    他觉得就像是在做梦一样,想不到他竟然能够和祖师爷对面而坐,谈而论道!

    他脸红得像要滴出血来,狠狠地掐了几下大腿,居然也没感到痛。对方客气地请他坐下,他也只敢战战兢兢贴着椅子边缘,坐了半个屁股,身子向前倾,对方随便说一句话,他就赶紧站起来,就像当初在学校做论文答辩,恭恭敬敬地作答。

    见他对三位老科学家如此毕恭毕敬,完全超出了正常的礼节,众人都是大感诧异。书记傅林和所长雷为民朝舒雨菲看去,只见她也是一脸茫然,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董美堂三位同样也觉得莫名其妙。国内的半导体材料研究还非常薄弱,还处在学习吸收外国研究的初级阶段。他们不会自大到以为他们的影响力竟然能扩散到国外,对一个在美国求学的学生也会产生如此不可思议的效应。

    这样的态度,倒是在那些刚刚进入研究所的年轻研究员身上屡见不鲜。

    虽然不明所以,但所有人能够深切感受到郭逸铭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国人讲究投桃报李,郭逸铭既然如此恭敬,本方自然加倍客气。

    如何平复年轻研究员的崇敬激动,三位老科学家有着丰富经验。他们的表情越发和蔼,语气越发舒缓,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围绕着半导体,海空天空与郭逸铭闲聊。从半导体的发明、对科技发展的现实意义,到近期的进步、应用,谈笑风生。

    他们本意是让郭逸铭的情绪稳定下来,大家再说正事。只是因为专业习惯,他们闲聊的内容也依然围绕着半导体展开。但聊着聊着,他们惊讶地发现郭逸铭对于半导体知识掌握的深度,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起初的话题很浅显,不但郭逸铭能够轻松应对,所长雷为民也能配合,党委书记傅林也能迎合几句,就是外行如舒雨菲也能在外围敲敲边鼓,活跃一下气氛。

    但谈话间,三位老科学家偶然说了一个较深的问题,此时雷为民已是感到有些吃力,傅林开始跟不上话题,舒雨菲更是瞠目不知所以,郭逸铭却很是令人惊愕地接上了话题,而且他所说的内容,竟然比三位老科学家的还深,只言片语显示出来的内容,有些竟还是他们正在研究的内容。

    傅林等人对此还不太明白,董美堂三位却是极度震惊。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顺着对方所说,试探着又向深处聊了几句,这些内容已经不限于他们的实践,而是类似于某种理论猜测了。让他们更加震撼的是,郭逸铭居然还能跟得上,并且不是用模棱两可的语气,而是用肯定句式,用一幅已经确认的方式,对该问题发表了长篇大论。

    三位老科学家简直坐不住了。

    他们无法想象这是真的!

    他们最后谈论的这些,就是在权威的国际科技刊物上,也没有明确地论证。有很多撰稿人只是提出了一个设想。可在郭逸铭口中,却是笃定如此,还指手画脚,就这些设想中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指出什么地方过于想当然了,为什么无法变为现实,哪些技术难点是暂时无法克服的,说得头头是道,几如亲历,这怎能不让他们感到骇然。

    他们根据郭逸铭的论证,在心中进行推敲分析,发觉其正确率至少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之所以是百分之六十,并不表示只有这部分正确,而是以他们的实践经验,已经无法正确对剩下的百分之四十进行判断了,这部分内容超越了应用科学,进一步升华到了理论科学的深度!

    谈话到此,已无法进行下去。

    他们默默地在心中,将郭逸铭所说的话全部记下来。他们敏感地觉察到,这对于他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确认,具有高度指导性意义。

    三位老科学家一停下来,整个会议室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不再说话。

    所长雷为民早已被抛出了话题讨论圈,在他之前,傅林就已经无言以对,至于舒雨菲同志,连他们在说什么都不清楚,两只眼睛一片混沌,只保持着微笑,坐在那里发呆。

    郭逸铭还处在激动的眩晕中,之前三位祖师爷说话越来越严厉,谈论的问题一步紧似一步,给他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好在他知识储备深厚,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各种知识早已融为贯通。对方问得也很浅显,他应付起来并不困难,比当初的论文答辩轻松多了。

    此时对方忽然不再说话,给他的压力也霎时消退,他感到紧绷的神经一下子舒缓开来。

    人轻松下来,脑子也顿时好用了,一些模糊的感觉随之变得清醒。他再回忆之前举止,略一思索,猛然间有哑然失笑之感。

    他是被祖师爷们的气势给吓住了!

    这要严格说起来,三位老科学家虽然是他的祖师爷,但论到对半导体材料的知识深度,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处在起步阶段的他们,怎么可能比自己还更精通?

    仔细回想,他们刚才问得一些问题,在此时已经是最前沿的课题。但放在郭逸铭那个时代,别说是代表最高学术成就的材料应用研究所,就是一个材料系大一的学生,只要上课没有走神,都能够随口应答。

    这就是知识体系深度的差异!

    郭逸铭恍然不已,转换心情,他再看三位前世的祖师爷,虽然仍然对他们引领国内半导体材料进步的先驱作用充满敬仰。在内心,他对三位的敬意丝毫不减,但对方的学术能力,在他眼中也不再具有丝毫压迫力。

    他的心境变化,也即刻被其他人所察觉。

    包括正在沉思中的三位老科学家在内,所有人讶然发现,之前一直如大学新生般惴惴不安的郭逸铭,忽然之间态度变得笃定安详。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但看在别人眼中,恍惚之间,他的形象猛然变得高不可攀。

    代表国内半导体材料实用科学目前最高水准的三位科学家,一番半是闲聊半是考究的谈话,不但没有难住这个年轻人,反而是被对方随意谈论的内容给镇住了。看他们的样子,郭逸铭侃侃而谈的内容,还给了他们以极大的启发和触动,一致停下谈话来静默沉思。

    这是怎样一个高度!

    深不可测。

    唯一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仅有这个词。



………【第六章 时代造成的技术落差】………

    “傅书记,您看是不是……”舒雨菲察觉到会议室出现冷场,从刚才听不懂的茫然中清醒过来,赶紧出言救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