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214部分

中华无敌前传-第214部分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炸弹对苏军阵地进行重点轰炸,并炸开了数道战壕,摧毁了大部分的炮兵阵地和火力点,为空降兵的进攻扫清了道路。

即使如此,由于正在撤退的苏军也在军官们的指挥下,大量加入被炸散的苏军阵地,使空降兵的进攻依然没有什么起色。而且,数支苏军还从两翼向空降兵阵地压迫过来,加重了空降兵的压力,使其无法安心地攻击苏军阵地。而在南方,正在与沼泽丛林作艰苦斗争的装甲集群,离伊希姆仍有五十公里远。看来,龙战天预定的在25日结束前占领伊希姆的想法是绝无可能实现的。最后,还是战区空军司令员陈永飞下令用上百架轰炸机投掷燃烧弹,横着铁路建立起一个厚数十米,宽达上千米的火墙,才算是彻底阻挡了苏军的退路。

26日凌晨3时,中国第22装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才姗姗来迟,与守着火墙发呆的空降兵会合。而此时,苏军已经分散向沼泽和密林逃去,这种地形,无论是装甲兵还是空降兵都无法有效地追歼苏军。但伊希姆被占,也迫使在鄂木斯克的苏军提前分散,以连为单位从巴拉巴草原和伊希姆平原北部向西逃离。

负责从根本上切断苏军退路的洪万顷部,其进展在前期异常神速,但在后期,尤其是到达科斯塔奈后却变得步步艰难。乌拉尔方面军明白如果让洪万顷部击溃了他们的防御,占领车里雅宾斯克和秋明的话,整个乌拉尔以东的五个苏军方面军就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险。因此,乌拉尔方面军的苏军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作战意志。他们在每一个城镇和交通要道都寸土必争,以血肉之躯阻挡中国的装甲洪流。

虽然洪万顷部在7月20日就占领了科斯塔奈,但赶到24日才勉强推进到特罗伊茨克,然后就被五十万苏军牢牢地钉在了此地。虽然洪万顷几乎用光了所有的前线储备弹药,但仍未能将阵地攻破。在特罗伊茨克以北十公里处的五一农场,洪万顷投入的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步师,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也未能突破由8个师坚守的苏军阵地,倒还被反坦克壕等弄丢了数十辆坦克。此时洪万顷部的炮弹基本上没有多少,要想突破苏军阵地,只有靠空军或者自己另寻他路。

洪万顷将眼光看向了库尔干。铁路已经被中苏两国军队破坏得差不多了,那么借着平原的地形,沿着托博尔河向北,就可以直插库尔干。虽然在库尔干外围也有大量的苏军在进行防守,但至少在离库尔干三十公里外的地方,几乎没有苏军的存在。这会极大地加速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于是,洪万顷用一个装甲师和二个机步师继续保持着对车里雅宾斯克的压力,将还在科斯塔奈一带的主力调往北线。7月25日,第51装甲集团军率先到达了离库尔干外围苏军阵地,并在陆军航空兵攻击机群的支援下,直接发起了冲锋。虽然在库尔干的苏军也有三个坦克师的装甲力量,但在接下来的坦克大战中,却让苏联人深深地体会到技术力量差距带来的痛苦。

在托博尔河畔的共青团铁路工人村一带,上千辆苏军坦克主动出击,对进攻的第51装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第510装甲师发起了冲击。510装甲师的320辆34式坦克且战且退,始终与苏军坦克保持着一千米左右的距离。34式坦克上的85毫米炮配合机电式瞄准系统,以每分钟3发炮弹的速度向苏军发射着各种穿甲弹和破甲弹。将一辆辆快速坦克、多炮塔坦克变成一堆堆废铁。当然,苏军坦克的反击也并非没有成效。虽然在千米距离上无法穿透中国坦克的装甲,但也有一些炮弹击中坦克的发动机,使其无法继续作战。而被击中车身和炮塔的炮弹,引起的强烈震动,也将车内乘员震得晕头转向。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双方的坦克很快打光了炮弹,而掩护坦克作战的步兵战车上的机炮在此时则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双方靠近到500米以内时,20毫米机炮就可以对苏军的坦克侧装甲产生穿透效果。双方的坦克集群也狠狠地撞在了一起,中国的坦克掩护步兵战车不被苏军坦克撞击,而步兵战车则用机炮以及车载步兵用单后反坦克火箭筒心情地向苏军坦克倾泄各种反坦克火力。

战斗到最后,1100辆苏军坦克,仅有十余辆逃了回去。而参战的第510装甲师320辆坦克,却仅损失了三十余辆,倒是步兵战车等装甲车辆损失了百余辆,几乎都是在撞击中损失的。但此战后,中国装甲技术的强大力量,并没有使苏军坦克部队汲取教训。他们在27日凌晨开始的另一场坦克大战中,终于明白了凭现有的坦克是不可能与中国坦克对抗的,这也直接催生出了T-34型坦克。

27日凌晨3时,第51装甲集团军已经全部抵达战场,在补充完燃油和弹药后,开始向库尔干城区开进。但在越过共青团铁路工人村后,就立即遭到了苏军坦克部队的反击。第51装甲集团军拥有1500辆34式主战坦克和2000多辆装甲战车。而苏军的坦克部队是两个坦克集团军,共约3000辆坦克,但却基本没有装甲车辆。双方的炮兵首先开火,都希望能够完全压制住对方的火炮。夜空中,数百道红色弹轨划出一道道美丽的抛物线,并在地面上炸出强烈的火团。无数炮弹的殉爆更是让夜空变得非常明亮。

坦克发射的穿甲弹则形成一道笔直的红色轨迹,并在目标的身上穿透,炸开的装甲板被瞬间的高温熔化,形成星星点点的绚丽火花。然后几乎是同时,引爆车内的弹药会将炮塔高高地抛起。双方的交战距离很快由1500米逼近到1000米,再逼近到500米。虽然沿途,苏军抛下了三百多辆坦克的残骸,但也终于驶进了苏军坦克炮的有效射程之内。中国的34式坦克也出现了损失,数十辆坦克在互相对射中被摧毁,更多的装甲车辆也更加阻挡不了苏军坦克炮的炮弹。

虽然在最前面的中国坦克采用了战斗条例,开始逐渐后撤,拉开与苏军坦克的距离,但在后面的中国坦克由于无法准确地看清战场形势,继续向前冲击,所以产生了较大的混乱。这给了苏军坦克一个绝佳的机会,数百辆苏军坦克冲进了中国的坦克集群里,开始用近战来有效遏制中国坦克的打击。杀红了眼的坦克兵,在炮弹还未来得及装填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就向对方的坦克撞去。在近战中,有时候炮塔的转动速度无法跟上敌方坦克的横穿速度,就只有依靠撞击来阻止对方的继续运动。

但这样一来,却使中国坦克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只有想办法迅速拉开与苏军坦克的距离,才能更好地进行战斗。为此,第51装甲集团军的司令员下令战场上靠后的第511和513装甲师立即加速后撤,并从两翼进行包抄。然后让处于中间位置的第512和514装甲师立即拉开与苏军坦克的距离,并给正在艰苦拼杀的第510装甲师腾出后撤的空间。

中国坦克开始一波一波地后撤和层层掩护,终于让陷入苦战的第510师也逐渐拉开了与苏军坦克的距离。但此时,第510装甲师已经损失了上百辆坦克和两百多辆装甲战车。拉开距离的中国坦克是苏军坦克无法对抗的,此后仅过了一个小时,从两侧包抄的中国装甲师就在侧翼摧毁了四百多辆苏军坦克,而在正面,则又被中国坦克摧毁了六百辆苏军坦克。到了凌晨5时,苏军已经只剩下了不到500辆坦克,不得不撤出战场。

两个苏军坦克集团军的覆灭,使乌拉尔方面军失去了最后的装甲力量。不得不将主要兵力撤向秋明,配合在此驻守的80万苏军保卫秋明这个巨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同时也为撤退的苏军保留一个通往乌拉尔山脉的通道。7月30日,经过两天的巷战,中国军队占领了库尔干。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向西直扑车里雅宾斯克,一路向北,攻击秋明石油基地。8月2日,遭到侧翼打击的苏军被击溃,在车里雅宾斯克准备同中国军队进行巷战。同一天,鄂木斯克被张小石部攻占。

只剩下秋明一地还在苦苦挣扎,120多万苏军猬集在此。龙战天亲率第21、第50装甲集团军和第40、第54机械化集团军从东面扑向秋明。洪万顷则率领第20、第51装甲集团军和第52、53、90、92四个机械化集团军和第30野战集团军从南面杀向秋明。8月5日,两军在亚卢托罗夫斯克胜利会师。至此,对苏军战略集团的合围正式完成。

虽然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高层在7月29日晚,乘坐数架运输机从刚刚平整出来的空地上起飞,到达叶卡捷琳堡,继续指挥苏军作战。但实际上,指挥的只有乌拉尔方面军。其余部队已经完全被打散,正在西西伯利亚大平原的沼泽丛林中艰难跋涉。8月16日,战斗减员极为严重的乌拉尔方面军确实无法在平原地区坚守秋明,只好在炸毁全部采油炼油设备、厂房后,撤出了秋明。而中国军队则充分利用空中优势,在空中不断地寻找散落在各地的苏军,然后用空降兵将其合围或占领要地,堵截其退路,并通知装甲部队前来压制。

但是,在许多城镇,仍有大量的苏军未能及时进入沼泽丛林,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纷纷向中国军队投降。8月20日,被西北战区突破了数个口子的叶尼塞河以东苏军向西北战区投降。到了8月30日,整个西西伯利亚大平原上,有组织地抵抗和撤退没有再发生过。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合围歼灭战,终于告一段落。

第二百零六章 … 中国是伟大的敌人

虽然有组织地抵抗和撤退已经不复存在,但苏军高层一直没有下令让包围圈内的苏军投降。所以中国军队对包围圈内的苏军持续进行着“清剿”,一直到到10月底,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气温已经降到零点以下,中国军队才停止了对苏军的搜捕。而铁路、公路沿线的苏军官兵则早在8月底就被彻底肃清,连带着使苏联原住居民也被牵连大半。战线最终稳定在乌拉尔山脉及乌拉尔河畔,也就是说,除极地和里海沿岸地区以外,整个苏联的亚洲部分已经被中国占领。

根据不完全统计,当战役最终结束时,中国军队总共歼灭苏军5个方面军的大半兵力,击毙180万以上的苏军,俘虏了150万,上百万人失踪(有许多是在逃向西西伯利亚平原期间,死于饥饿、寒冷、疫病、沼泽等,也有大部分散入民间,重新成为平民),击伤一百万左右,其中又有一半的伤员被中国军队俘获。有组织地撤退中,只有二百万苏军成功地退回到乌拉尔地区,其余的为分散自发性撤退。另有130万人通过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极地地区侥幸逃回乌拉尔地区。

当然,中国军队的损失也比较大,整个战役中,有28万人牺牲,30余万人受伤。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达到了参战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损失了三千余辆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千余门大炮,600多架飞机。更重要的是,此次战役将全国陆军和空军弹药的80%的库存消耗一空,这也是中国军队无法再突破乌拉尔山脉苏军防线最重要的原因。虽然此次战役并未动用海军力量,但却使原本为迅速解决日本而囤积的各种作战物资被挪用到对苏作战上。

战役结束后,斯大林立即下令逮捕了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高层将领,将他们与先前的铁木辛哥等人一起送上了军事法庭。但贝利亚在此时再一次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野心勃勃的贝利来一直想篡夺总书记的最高位置,他认为此时时机已到,这个时候正是牢牢地抓住军队的最佳时机,因此,他说服部长会议各成员召开了特别会议。特别会议赦免了一干将领,并将战败的责任归到了国家整体实力不如中国的身上。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归到了斯大林不应该一意孤行地发动对中国的进攻。

如果此时的斯大林继续强硬下去的话,将会激起部长会议的反弹,并刺激部长会议各成员采取行动。这也是贝利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以他对斯大林的了解,这个一向以脾气暴躁著名的人,一定会坚决反对部长会议的决议。但他仍低估了斯大林的政治敏感,也小看了部长会议其他成员的政治能力。斯大林立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在特别会议上作了检讨,但他仍然呼吁特别会议团结起来,继续支持他将苏联的革命事业和反对中国帝国主义侵略进行下去。

贝利亚在先前苏联进行的大清洗中,一直充当着斯大林的马前卒和刽子手的角色,同时由于他一直掌握着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使在有意无意中得罪了几乎所有的人。而部长会议的成员们也希望趁此削弱斯大林与贝利亚的实权,甚至希望两能够“火并”。在他们自身实力无法服从,不能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前,唆使两人交恶成了共识。除掉贝利亚,不仅可以出一口心中的恶气,还可以砍掉斯大林的一条臂膀。于是,部长会议接受了斯大林的检讨,并支持斯大林继续担任总书记一职,但前提是赦免军方各级将领,并限制了斯大林的权力。

贝利亚完全没有料到事情的发展会偏离他的设想,虽然在特别会议中,他竭力反对斯大林继续担任领导职务,但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只能引起斯大林对他的更加仇视。会议结束后不到一个月,贝利亚便在自己的寓所中“自杀”身亡。但此次会议对苏联来讲,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许多仍在牢中服刑的各级军官被释放了出来,朱可夫等人被免于追究责任,官复原职。更重要的是,苏联的政治似乎开始变得更透明起来。虽然好景不长,仅一年左右的时间,此次部长会议所有成员都被替换了。

与苏联政坛上的地震不同,在中国,各种庆祝活动接连不断。铁血军再一次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偶像,中国人民的激情再一次被引发出来。一次战役即俘获200万人(包括50万伤残苏军),击毙180万,击溃800万大军,占领区一直延伸到乌拉尔地区。这样的战果,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功绩。消息传回国内时,全国都沸腾了。“装甲兵,前进!”、“合围歼灭战”等词语一时间成为国人最常挂在口中的话语。

从洪万顷占领秋明那一天开始,我的心情就一直非常愉悦,细心观察下,发现整个铁血党及最高统帅部内的所有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