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都有身着防化服的铁血军战士守卫。中国军队为此,投入了近十万名战士。
从战略上来说,日军的这次主动突击,确实成功地遏制了中国海空军对日本本土的打击。但从其它方面来讲,日军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到了七月底,近70万日军官兵因各种原因死亡,使日军在朝鲜南部的有生力量被大幅度削弱,基本上不能遂行坚守朝鲜南部的作战任务。本来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日军在朝鲜南部的地下工事群里屯积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足够支撑一年的作战消耗。但有生力量的歼灭,则使日军整个防线出现了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另外,中国军队强大的火力与战斗力,也摧毁了日军士兵的战斗意志。他们明白,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国军队的进攻,即便是那庞大的地下工事群和交通网络。
日军的这次可以称得上是狂妄的军事行动,所取得的效果远不如此。他们除了成功地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时间向后拖延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地促成了苏联军队对中国的进攻。这样一来,迫使中国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境地。当然最终,他们希望会成功地将时间延续到美国海军恢复元气,承担保卫日本的责任起来。后世的学者们对日本当初这种抛弃70万士兵的生命换得的战略态势的扭转,无不大加赞赏,虽然日本还是未能逃脱中国对它的征服,但仍不能阻止学者们对当时日本主要政要的高度评价。
朝鲜半岛上的局势现在已经彻底稳定下来,中国军队因为建立了隔离带,以及对瘟疫的忌惮,无法向已经受到大量伤亡的日军发动进攻。而日军则只能蜷缩在地下工事群里,静静地等待着末日的宣判。在地表,除少量日军在进行尸体清理及必要的警戒以外,只剩下惶恐不安的朝鲜平民,在瘟疫的威胁下苦苦求生。他们缺少粮食、药品和各种生活必需品,还不得不被日军奴役,干着最重最苦的工作。
当然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苏联已经向中国发动了进攻。面对比日本陆军更强大更现实的威胁,中国大部分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西部边境。早在五月底,苏军就不断地派出许多侦察分队,对叶尼塞河对岸的中国阵地进行侦察。飞机也不断地买到中国阵地上空,进行航空侦察和拍摄。而中国军队并没有进行过多地打击,因为中国阵地主要核心是在地下。只要这些侦察兵和侦察机不深入到阵地后方的各个补给站、机场、车站等地,中国军队一般不会加以理会,以免暴露各个火力点或防空阵地。
6月4日,虽然突袭是达成战役目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苏军并没有完全采用这种办法。他们的指挥官坚持认为自己的准备足够充分,与其靠突袭这种不一定成功的进攻手段,还不如按部就班地用超强大的火力去摧毁中国军队的防御。于是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苏军的西伯利亚方面军的一万五千门各种口径的大炮便进行了不间断地炮击。有超过四百万发炮弹落在了从叶尼塞斯克至萨亚诺戈尔斯克一线叶尼塞河对岸的中国阵地上。
如此数量的炮弹爆炸,足以将这一地域所有的物体从地表上抹去。负责策划此次进攻作战的是时任苏联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少将,而直接指挥这场炮击作战的则是时任炮兵少将戈沃罗夫。这次超长时间和超大规模的炮击,用华西列夫斯基少将的话说,就是要让地面上见不到一个中国人的影子。同样,华西列夫斯和戈沃罗夫的作战计划特别对此次苏联东线战役集群司令官兼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大将的胃口。这位大将向来主张以强攻去打败敌人,不太喜欢耍小花样。他始终认为,实力决定一切,正面突破才是用兵正道。
其实,当苏联军队庞大的炮兵部队集结在叶尼塞河西岸的时候,中国空军侦察机和侦察兵已经早将这个情报送到了国内。担任中国西北战区司令员的许树铮上将也因此作了相应准备。在地表的阵地上除了留下必要的观察人员外,再没有任何作战人员。而在苏联炮兵射程之外的地表阵地则保留有强大的炮兵力量和装甲力量。而且东北战区空军的主要作战飞机是战斗机,所以从开战伊始,中国空军的战斗机群就立即升空,在整个中国工事群的上空进行巡逻。
不知为什么,苏联军队似乎一直对如何使用作战飞机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路。他们把作战飞机主要用作对地面攻击,而相应的战斗机则显得很少,且性能极差。伊-15、伊-16这两种老掉牙的战斗机至今仍在苏联空军中担任主力,新式的米格-3型、雅克-1型等战斗机只有少部分装备部队并用于评估和试验。这样一来,原本性能不错的伊尔-2攻击机因为数量稀少,加上没有战斗机护航,而在6月4日当天对中国阵地的空袭中,不仅没有任何斩获,反而被全数击落或驱散。
本来在此时,已经完全暴露了的苏联炮兵阵地,完全可以由空军部队予以摧毁,但由于西北空军大部分装备的是战斗机,且在五月中下旬开始的空军大集结,最初到达西北空军的作战飞机也以战斗机为主。因此,西北空军在派出了全部的300多架攻击机和轰炸机后,就没有更多的后续力量了。但这三百多架飞机在6月4日一天,就在战斗机群的掩护下出去了七个波次,2000多架次,投弹1500吨,摧毁了三千多门苏联各型火炮。
虽然炮兵部队遭受了较大损失,但苏军认为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作战任务,彻底清除了河对岸的表面阵地。现在只需要趁夜幕来临,让工后部队尽快架好浮桥,把坦克部队投送过去,慢慢寻找中国地下工事的各个入口。因此,一到22时,苏军的工兵就摸黑搭建浮桥。当然,中国军队也不会傻傻地等着苏联人把浮桥建好,于是工事群里的迫击炮群立即发射了大量的照明弹。这些照明弹将苏军工兵暴露无疑,给了中国空军攻击机群良好的指引。
尽管苏军的工兵部队在中国空军和地面部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但不顾伤亡的指挥官仍然强迫工兵们继续加快速度,同时让战斗部队立即对岸的中国军队还击。庞大的苏军地面部队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压制了对岸中国军队对工兵部队的射击,终于使工兵部队的工作进度加快。经过五六个小时的紧张施工,苏军在萨亚诺戈尔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叶尼塞斯克等地架起了数十座浮桥。到了6月5日清晨6时,虽然中国军队的炮击不断地炸断浮桥,但苏军的工兵部队又不断地修复,终于成功地让3个坦克师渡过了叶尼塞河。
天明后,由于受苏军庞大的地面防空炮火的威胁,不仅轰炸机只能在1500米以上的空中投弹,就连速度较快,机体较小的攻击机也不敢低于1000米投弹。这使对浮桥的轰炸效果变得很差,大量的苏军坦克、摩托化部队通过了浮桥。很快,便在河对岸建立了数个桥头堡。在地下工事群里的中国军队立即以炮兵和狙击手对苏军桥头堡的防空炮位进行了集中打击,一待苏军防空火力减弱,强大的攻击机群就立即向这些桥头堡发动了攻击。
与日军进攻非常类似的是,苏军士兵在政委的鼓动和威逼下,亡命地向中国阵地发起了冲锋,即使在浮桥上付出数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也没有迟缓苏军进攻的步伐。倒是苏军的坦克部队损失不大,3个坦克师主要装备有T-26快速坦克、T-28多炮塔的中型坦克、BT系列快速坦克以及最新的由美国提供的M-3系列轻型坦克。但这些坦克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装甲薄弱。但在第一道地下工事防线上的中国军队并没有太多的反坦克炮,使苏联的坦克部队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表面阵地。
不过,随着苏军坦克部队在表面阵地上的“快速”推进,这些部队也立即成为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重点打击对象。从上午10时开始,200余架攻击机群和近200架轰炸机群开始对三个苏军坦克师的战斗队形进行了强力轰炸。没有制空权,仅靠坦克师自身的防空火力是不足以威胁到中国飞机的。第一波次的轰炸和扫射只持续了三十分钟,作为重点打击对象的苏军第332坦克师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至萨彦工农场(乌亚尔镇)之间的表面阵地上就只留下了数百辆坦克和卡车的残骸。整个坦克师的作战力量被摧毁了80%,剩下的也在中国地面部队的打击下覆灭。
到了6月5日下午17时40分,在中国空军的强力打击和地面部队的适时配合下,三个坦克师除了第256坦克师保存了一百多辆坦克退回到阿亚诺戈尔斯克对岸的桥头堡内外,其余的装甲力量被全部摧毁。苏军在地面上的进攻不得不中止,只能用数个摩托化师的兵力搜寻桥头堡附近的地下工事,以便找到中国军队主力进行战斗。
到了天色变黑时,苏军在浮桥摆脱了中国炮火和空军轰炸的打击后,又开始了大量的装备人员的渡河作战。为了保住这些“宝贵”的浮桥,苏军决定渡河部队的首要作战任务不是向纵深发展,而是对叶尼塞河沿岸的中国军队进行打击,并破坏地下工事。这一命令得到了坚决的执行,因为苏军士兵从白天的战斗也看出,河对岸的中国军队对浮桥的威胁太大,许多次将浮桥炸断,还是动用了大量的战斗部队才配合工兵将浮桥重新修复。河岸附近地下工事群内的中国军队终于面临着最现实的考验。
第一百九十八章 … 乌亚尔战役(上)
6月5日晚21时,苏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渡河行动。但这次渡河除了浮桥外,还动用了数百艘机动船,并用砍伐的木材制作了数百艘简易的木船。炮兵部队在对白天暴露出来的火力点进行了重点炮击后,开始向纵深方向延伸炮击。4个集团军约50万苏军士兵集结在叶尼塞河沿岸,大局井然有序,局部混乱不堪地登上各种船只。而浮桥则主要供坦克、车辆、炮兵部队使用。这样的场面自然会被中国军队轻易发现,而这样的机会自然也不会被中国军队轻易放弃。
于是数千发照明弹被发射到了河两岸,为夜间起飞的中国飞机提供了显著的目标。轰炸机立即在低空投下一枚枚高爆炸弹,攻击机则用火箭弹进行打击,而战斗机则用机炮和机枪对地面的苏军进行扫射。苏军持续不断地渡河进攻,而中国飞机则不断地在苏军中制造无数的杀戮。虽然如此,但从叶尼塞斯克到萨亚诺戈尔斯克长达数百公里的河面上,中国飞机也是不可能全部兼顾到的。因此,苏军以每小时渡河2万左右兵力的速度向东岸逐步增加着兵力。而苏军防空部队的探照灯也几乎尽数打开,防空炮火激烈地射击。当然这种在夜空中,仅靠探照灯来指引高炮,其效果也确实差得让苏军指挥官伤心。
到了6月6日凌晨5时30分,苏军已经有近15万兵力登上了东岸,其以坦克部队为主的主力向几个桥头堡集结。其它近10万兵力则不得不分散到沿岸的各个地方,寻找地下工事的出入口,并与中国守军激烈交战。天亮后,苏军已经占据了河东岸纵深1至3公里的表面阵地。而在这个地域下的地下工事群,也20%被优势的苏军兵力占领。而占领了表面阵地的苏军,虽然没有中国军队的阻击,也因为天亮后,中国飞机的狂轰乱炸,使其丢失大量的技术装备,伤亡惨重。
对于数量庞大,拥有牺牲精神的苏军士兵,中国军队并没有放在眼里,毕竟,手中没有武器或武器不足,根本不会对中国军队产生多少威胁。但苏军大量装备的各型坦克则是一支令人恐惧的力量,虽然绝大多数坦克都存在着装甲薄弱、火力微弱,故障繁多的缺点,但坦克始终是坦克,始终是步兵和各类战壕、工事的克星。所以,中国飞机将攻击力量全部用在了对苏军坦克部队的打击上。仅仅开战两天,苏军就被中国飞机击毁了上千辆坦克,另有数百辆被中国步兵的反坦克武器击毁。集结在桥头堡的苏军坦克部队不得不紧急要求第二梯队大量运送坦克上前。
失去坦克的支撑,苏军向前的推进速度一下子就停顿了下来。除了6月5日白天攻入表面阵地的三个坦克师外,6月6日登上岸的5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整整10万的兵力却只能就地挖掘防空工事或寻找中国军队的地下工事,以躲避中国飞机的轰炸,任由中国飞机将这些轻型坦克、快速坦克或中型坦克一辆一辆地摧毁。长期以来对防空作战的不重视,以及对航空兵力使用的无头绪,终于使苏军尝到了恶果。
但是令铁木辛哥大将最感不安的,并不是渡河部队遭到的损失,而是一直没有露面的中国重炮集团。在先前的战斗中,中国军队甚至只动用了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及单兵火箭筒等轻型面杀伤武器;而师属炮兵部队的105毫米炮未发一炮,更何况集团军属炮兵部队的155毫米、203毫米炮及各种口径、型号的火箭炮。最初还未察觉过来的铁木辛哥在得到炮兵少将戈沃罗夫的报告后,才猛然觉得情况诡异。
中国军队在坑道作战方面很有“心得”,大量的地下工事群结构坚固。地表阵地虽然构筑了大量的战壕、交通壕、防炮洞、防空洞、永固火力点、堑壕、铁丝网、阻止坦克用的三角水泥墪等,但在苏军炮兵发射的几百万发炮弹的打击下,被摧毁大半。而中国军队也很干脆地完全放弃了表面阵地的争夺和守卫,全部撤离到地下工事群中。坚固和隐蔽的地下工事群在这次大规模炮击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这让戈沃罗夫少将感到非常沮丧。
铁木辛哥对炮兵部队的战果根本无法接受,他不能想象,经过长达数个月的集结,征用大量的车皮、人力、畜力运输,积累了上千万发炮弹准备此次战役,而且在第一天就发射了四百万发炮弹,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他也完全不能想象,在西伯利亚近乎全是永久性冻土地带的地方,中国还能在地下构筑如此庞大的地下工事群。要知道,情报显示中国军队在与苏军第一线对峙的兵力就有40万人以上,这些人不在表面阵地上,就只能在坑道中。而现在更让人感到害怕的是,中国的重炮集团在什么地方?如果也在地下工事群里,那这个工事群该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