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113部分

中华无敌前传-第113部分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将用于驱逐敌机或争夺制空权的飞机统称为战斗机,于是CP-1也被改称为CF-1战斗机。其中C代表中国,F代表战斗机。这也让我想到,今后中国军队装备所有机型都采用这种代号,什么“铁血一号”、“屠天一号”之类的就免了吧。再为每种机型上取上一个绰号,这样即方便也容易区分,当然,工厂的内部代号我就不用管那么多了。

令我高兴的是,CF-1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单翼飞机,但令人有些遗憾的是,采用的仍然是木质机身和帆布蒙皮,甚至后三点式的起落架也是传统的不可收放式。这也难怪,当时的航空发动机功率还不够,要达到必要的飞行速度,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减轻飞机重量。采用全金属机身以及相对复杂的起落架收放系统,会增加飞机的空重。CF-1配备了四川内燃机公司最新开发的HSF-1型气冷10缸活塞发动机,功率只有620马力,带动一具二叶螺旋桨,最大平飞速度为406km/h,爬升到6000米高度需要9分钟,航程920公里。机上装一挺12。7毫米同轴机枪,机翼上还装有2挺7。62毫米机枪。这样的战斗机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顶尖水平,不过,在我眼里看来,仍然显得那么原始。

我心里不禁暗想:这四川内燃机公司主要生产汽车上用的汽油发动机和舰艇用的柴油机,啥时候也整出来个航空发动机了?贵州航空动力公司的产品难道还不如他们?于是我将疑问提了出来,这当然也引起了在座的四川内燃机公司负责人的难堪。于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回答道:“其实我们公司一直在着手研制小型化的发动机,这款HSF-1型发动机实际上是我们研制的QYJ-3系列发动机的后续产品。QYJ-3系列本来是用作汽车使用,其中的6缸和8缸发动机已经装备到了一些重型卡车上。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气缸,将气缸进行星形排列,并取掉了一些不必要的部件,增加了油泵压力,达到了目前的功率水平。目前国内,包括贵州航空动力公司还没有类似的发动机。”

我点点头,又向成都飞机公司的领导问道:“贵州航空动力公司的发动机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他回答道:“从体积和重量上来看,贵州公司的发动机与HSF-1型差不多,但功率只有500马力,根本不够。”我又对他们说:“这次,我在绥定机械集团的动力系统公司视察的时候,看到他们的一款新型发动机,采用了更优秀的喷油系统,使燃油雾化更加充分,你们可以立即向他们学习,索取相关技术资料,对现在的发动机再进行改进。”

如何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减少油耗,这让我想起了后世汽车发动机上曾经大行其道的白金点火装置,这种装置一直沿用了近百年,才在八十年代末被更优秀的电子点火所完全取代,当然,喷油系统也由原来的化油器演变成电喷系统。不过,我可没有那种想一步登天的天真想法,电喷系统还是需要利益于微电子工业的长足进步,现在嘛,将就着将白金点火改进成电子点火吧。于是我转头向绵阳电子工业集团的领导问道:“目前你们所生产的各种电子产品中,有没有类似于电子点火这类型的装置?”他们点了点头,说明了目前生产的电子点火装置主要用于军队及工程爆炸一类的领域。

我继续说:“将这种点火装置进行深一步地挖掘,开发出用于发动机的点火装置,毕竟,电子点火要比现在的白金点火准时得多,可以更好地避免气缸不正时工作,进一步增强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这个研究工作,你们要与第二电子研究院(位于成都)紧密配合,争取早日拿出成果出来。”然后我话锋一转:“晶体管的微型化研究也必须加强力度,发计委会在技术力量上加强,这关系到今后军队更高的作战效率及民用产品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无线测距仪也就是雷达也必须正式立项,我在这里提一个硬性指标:五年内,必须装备部队。我们要在电子领域上走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前列。”

第二汽车厂领导看到我的目光转向了他,立即拿出一叠资料来汇报:“我厂已经开发出新一代微型汽车,但受到发动机小型化的限制,目前只试制了6辆样车。根据绥定机械集团和四川内燃机公司提供的动力系统指标对比,我们还是选择了绥定机械集团动力公司的WF-27S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体积比第一代产品要减少16%,重量也降低了32%,但功率则达到了42kw。新建的厂房和生产线已经顺利完工,预计年产量将突破25万辆。”

我听后非常满意:“嗯,不错嘛。微型汽车,尤其是微型厢式货车(面包车),在民用市场上有很大的潜力。而且,还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国内消化不了,可以向国外出口。相关的原材料,比如汽车钢板,可以就近使用重钢或者攀钢的产品,这两家公司的产品质量我还是很放心的。但有一点,你们必须要求他们加强钢板的表面处理工艺,这对汽车的安全性,以及最后车身的涂装工艺都有很大的关系。未来,汽车工业还要进一步加强,产能还需进一步提升,我希望在五年内,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够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力量的支柱性产业,在座的诸位,你们身上的担子还很重,不要为现在已经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你们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地开拓市场,毕竟国家的指令计划就目前来看,已经无法达到现有的产能要求。”

说到这里,我又对成都飞机公司的领导说:“你们身上的担子更生,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支柱,目前,你们也许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在将来,航空工业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我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航空工业这种技术密集型产业每发展一分,就会带动相应的其它产业发展七分。这是有关专家经过长期统计和计算得出的结论(其实是我从后世的某些权威刊物上了解到的)。CF-1型战斗机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进,比如起落架就可以改成可收放式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空气阻力,增加飞行速度。所选用的航空发动机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功率。我希望在今年8月以前,能够看到改进的战斗机首飞成功。”

第一百一十七章 … 萌芽的战列舰

结束在成都的视察,本来按原计划,我将前往攀枝花、贵州视察,但突入其来的一件事情,让我不得不放弃前往上述地方的打算,提前到达武汉视察。在武汉有两家相当重要的国有企业需要我去详细了解情况,因此,我没有立即因那件事情赶到上海,而先到达武汉。武汉钢铁集团是与重庆钢铁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同一时期兴建的国家重点钢铁企业。其开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军民各行业,最著名的当首推舰用装甲钢板。因此,我在武汉的第一站就是视察武汉钢铁集团。

武钢集团的董事长是副总理沈学涯的堂弟沈学元,当初建厂确定领导人选时,沈学涯举贤不避亲。让我很不是滋味,认为目前中国虽然在我的刻意影响和追求下,尽力走上民主的道路,但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仍然战胜了新潮思想,即便我自己,也却不过情面,最终同意让这位同样留学英国的冶金学高材生入主武钢集团。但令我意外的是,沈学元不仅具备有相当的专业能力,还具备有卓越的领导才能,把个武钢集团建设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成为白玉母亲经常拿来“教育”我的一个典型,她总想把她的侄儿(就是和我合伙开公司的表哥)弄进某个大型国有企业当负责人。

这次武钢集团又给了我一个惊喜,于去年年底开发成功的新型“ZJG-27”系列装甲板目前正投入批量生产。该系列装甲板的新颖之处在于,其表面硬化层达到了30%,并在装甲钢板的背后粘合了一层吸能及防崩落衬里,使整块装甲板的抗穿甲能力提高到纯均质轧钢板的150%。该系列有25毫米、50毫米、100毫米、150毫米四种厚度,而且改进了生产工艺后,可使该系列装甲钢板的年产量达到12万余吨。对比同一时期的英国,因为国力衰退,加上财政逐渐拮据,在1925年至1928年,其年产装甲钢板甚至只有1800吨,不得不大量向捷克等国订购。

沈学元向我介绍说:“这种装甲钢板的表面硬化层,除了通过渗碳方式进行硬化外,还加入有铬、镍等微量元素,使钢板硬化程度极高。而在钢板主体上则加入有钼这种稀有金属,使钢板的延展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通过特殊的粹火等处理工艺,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也极高地提高了生产进度,更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我问道:“那么这种装甲钢板的生产成本比普通均质轧钢钢板的成本要高多少呢?”沈学元回答说:“要高8。5倍。”我接着他的话说:“也就是说,每吨差不多850元左右。”

我继续说下去:“这些装甲钢板可以用作坦克、装甲车辆及军舰。加上其它装甲钢板,可以组合成不同厚度与抗穿甲能力的装甲。你们有没有想过采用复合装甲?”这是我首次提出复合装甲概念,所以沈学元有些迷茫:“复合装甲?”我点点头说:“就是将这种装甲板重叠在一起,中间填充一些柔性材料,或者采用蜂窝状的硬质陶瓷。穿甲弹或破甲弹的金属射流击穿第一层装甲时,陶瓷板碎裂可以起到对侵入的弹芯或金属射流的一个切割作用。”他疑惑地问道:“陶瓷?”我肯定地说:“对陶瓷,主要是硼、砷等氧化体,当然不是普通的陶瓷。你们可以着手进行研制,当然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这是装甲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不要小看了它。”

接着沈学元介绍了武钢集团的另一个拳头产品:潜艇用耐压钢板。新型的耐压钢板已经开始被新建的潜艇所采用,这种不锈钢钢板的屈服强度为260MPa,也就是说达到了23。6kgf/平方毫米,可使新型潜艇的下潜深度达到100米。这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成就了。但武钢集团正在研制的一种QG-300型钢板的屈服强度达到了300MPA,达到了28kgf/平方毫米,能够让已经设计定型的033型大型潜艇达到120米的下潜深度。也就是说在两年后,中国潜艇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下潜深度最大的潜艇(军用)。不过,当我想到后世的日本已经应用了屈服强度达到1000MPa的潜艇钢板,而中国只能研制达到785MPa的钢板,我心里就不禁暗自婉惜。真不明白,后世的冶金工艺是怎样做到的。

但这型钢板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焊接非常困难。这也直接限制了潜艇建造速度,要知道,当时潜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数量!不然,已经被中国海军战术条例中明确规定的“狼群”战术将会基本失去作用。这也是我比较关心的一个方面,在询问了沈学元后,我失望地明白,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还远达不到完善。看来,中国海军只有继续付出高昂的代价去建造性能先进的潜艇。想通过工业化规模生产,至少在目前是不太现实的。而加强焊接工艺的发展,也需要武钢集团投入大量的力量,将钢板制作成容易焊接加工的产品。这些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完成,看来,我也应该对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工业水平及技术力量有一个更加现实地看法。

离开武钢集团后,我来到武汉兵器工业集团。武汉兵工集团也是与重庆兵工集团几乎同时组建的,其生产的各型舰炮已经大量列装。这次武汉兵工集团拿来献礼的产品是新研发的25毫米和40毫米机炮。工厂代号为“炮25L”和“炮40L”,“炮25L”采用68倍口径的身管,而且首创地在机炮上使用弹链供弹,而非当时正流行的弹匣供弹。身管采用了武钢集团最新研制的合金钢,内镀铬,在炮口采用了喇叭型消焰装置。身管使用寿命达到了3000发,这已经接近了后世60年代的性能。单炮射速达到300发/分,有效射高为1500米,有效射程为3000米,弹丸有榴弹、穿甲弹和曳光穿甲弹三种。“炮40L”采用62倍口径身管,身管寿命为2000发,由于弹径较大,供弹机构无法达到小型化,所以采用了传统的弹匣供弹,每个弹匣有10发炮弹。单炮射速为220发/分,有效射高为2400米,有效射程为5000米。

看到武汉兵工集团领导送来的这些资料,我觉得非常满意。毕竟,在这个年代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水准,武汉兵工集团确实是下了大力气的。我立即表扬了该集团领导,同时详细询问了这两种机炮的具体情况。这位领导介绍说,目前“炮25L”主要开发出了舰用双联型、陆军卡车拖带的单装型。“炮40L”的型别也与前者相同。

我听后,觉得现在的兵工企业负责人乃至军队相当数量的高层都对防空作战没有一个明晰地概念。于是我说:“看来,你们的思想还是太保守了。这种射速的机炮,你们在心里还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支援火炮使用。你们想过没有,未来几年,将会有大量高速飞机出现,那时候的防空作战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战术补充。你们还真别不相信,这次,我到成都飞机公司视察的时候,就有时速超过400公里的战斗机研制成功。经过下一步地改进,相信时速绝对会超过450公里。你们想想,陆军凭现有的高射机枪,海军呢,凭现有的双37毫米机炮,能否完成防空任务?更别说以后了。所以,我在想,你们能不能把“炮25L”制成四关装,它是靠弹链供弹嘛,完全可以办到。也就是说,一个炮位就可以达到每分钟1200发的射速,这样密集的弹丸绝对会成为屏蔽空中的一道火网。当然了,‘炮40L’由于是弹匣供弹,所以用四联装的话,恐怕会造成炮位占用面积太大,在战舰上会有所不便,你们可以象双37炮那样采用双联,与‘炮25L’形成搭配,覆盖不同空域。”

武汉兵工集团的领导及专家们都佩服地表示赞同,我又接着说:“你们要注意一点,军队的作战使用,绝对会希望后勤完全简化。如果整个军队只用一种枪械、一种火炮,那么,其后勤补给能力将会成倍提高。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要告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