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惊宋 >

第56部分

惊宋-第56部分

小说: 惊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桧一想也是,摇了摇头道:“此事甚为难办,老夫也只有见招拆招了。”
    顿了一下后,他方对门外仆役大声道:“取我衣帽来,老爷我要进宫面圣……”
    ********************************************************************
    临安皇宫的御书房内,赵构正端坐在龙椅之上,一脸愁眉不展对在座的秦桧、赵鼎、张浚三人说道:“三位爱卿,这次将你们深夜召来,也是迫不得已,其他书友正常看:。今日,这‘中原民众请愿团’的承头人张择端,原是先帝身边的著名画师。他在皇宫门口向朕递交了万民书,内容我已看过,大致就是他们要求行营后护军缓期撤军,容他们收拾行装,再南返大宋之事。朕已答应了三日内给他们答复。只是此事却是极为棘手,单这南返百姓的数量,据这万民书上所提,已有二十多万,且还在增加之中。三位爱卿看如何应付才是?”
    秦桧这时望着比他年轻十余岁的赵构,心中不禁感到了一丝不安,自他两年前再度出任宰相后,官家就几乎没单独召见过赵鼎和张浚。这次他原本以为只会召见自己一人,却没想到官家把和他斗了七八年的赵鼎、张浚二人也一同召来。让三位政敌凑在一起商量事情,也亏这位官家想得出来。
    张浚和秦桧岁数相仿,他也曾经拜相,此刻距离他离开相位尚不足三年,朝中仍有不少官员系他的门生和老部下,只是最近在秦桧的打压下,处境亦日渐艰难,他现在只是挂着一个职位虽高,却无半点实权的尚书平章知事一职,说不定哪天就会被贬到偏远地方当个闲职。而这回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却给了他扭转局势的希望。
    他当即躬身行礼道:“臣等为官家排忧解难乃是本份,自当竭尽全力。依老臣看来,这些中原百姓的诉求亦有他们的苦衷,且他们心向大宋,如若拒绝,恐寒了百姓之心。不如容他们回大宋便是!”
    张浚话音一落,秦桧却是在旁冷笑道:“张大人说得倒是轻松,让他们回来?老臣也想让他们回来,毕竟老臣也算是南返之人。只是现在朝中财政拮倨,撤下来的各路兵士均还未封赏,收复的江淮之地尚有十余万流民等待安置。江西一带又发生了水灾,各处都急需用钱,我倒想向张大人请教,如让中原的这数十万百姓南返,安置在何处?他们的粮食、衣被及房舍如何解决?”

第九十一章 三个政敌的密议(下)

    (感谢长风01、苏猩猩和书友110731114601261三位朋友的打赏!)
    张浚正待反驳,赵鼎却是抢先反唇相讥道:“秦相此话差矣,这些百姓原本就居于中原之地,均有住宅、田产。他们之所以要离开家园南返我大宋,乃是因为金人残暴,在其治下不堪重负所致。如若我大军不撤,派遣官吏前往管理,不但可顺势收回北方大片土地,且无需付出多少钱粮,过得数年,反而能从中收取赋税,招募兵员。为何秦相就想不到此法呢?”
    赵构深知赵鼎是个主战派,他的主张和岳飞、韩世忠等人几乎同出一辙。于是便皱了皱眉头道:“秦爱卿对此可有高见?”
    秦桧善于察颜观色,见赵构皱眉,便知赵鼎的话并不合他意,心中暗喜,看来官家还是想和金人讲和的。
    于是他思索了片刻,便朗声道:“如若我军常驻中原,则金人势必不肯罢休,两国之间亦将争战不休。眼下我军虽暂时得利,但中原之地一马平川,适合骑兵作战,且利攻不利守。众所皆知,金人多骑军,我大宋多步军。在中原一带与金军长期交战,必将大量损耗我大宋国力、财力,让百姓更加民不聊生。为免民众不堪重负,老臣建议,还是撤出河南为上策!”
    赵鼎一听,顿时气得面红脖子粗地说道:“撤出河南?秦大人,你身为我大宋宰相,不思收复国土,解救百姓,反倒要将我军已经夺回的中原土地让给金国,是何用意?”
    秦桧却是微微一笑,冷言道:“老臣乃是真正替官家分忧,替百姓着想。不似某些人,光会磨嘴皮子,一口一个北伐中原,收复江山。我们估且不说和金国打仗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胜少负多的结果,就算偶然胜之,收复了些许失地,书迷们还喜欢看:。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亦不少:我们重建城池要钱不?安置百姓要钱不?收复了这么多土地,又要多派多少官吏过去管理,多少军队去驻扎?这要多大的开销?赵大人你仔细算过吗?”
    赵鼎顿时一阵语塞,他涨红着一张脸,却是不知如何反驳。
    赵构这时也将身子靠在椅背上,长叹道:“赵爱卿,朕也想夺回被金人所占的江山,只是现朝中财政拮据,此次和金国作战,我军虽然大胜,但各路将士的封赏都还没有着落呢。秦相前些时日就一直在筹措钱粮。眼下刚刚才凑足一批,以为可以度过难关了,没想到现在又出了这档子事……三位爱卿还是不要纠结于战还是不战了,给朕想想办法,三日后如何给他们答复吧!”
    三人对视了一眼,都默不作声,开始思考起来了。
    一盏茶功夫后,张浚最先开口道:“官家,如若要将百姓全部撤回,燃眉之急就是粮食问题。这数十万人的吃饭可不是件容易解决的事情。相较之下,百姓的房舍倒还可以拖一拖,眼下还是夏天,只需搭个简易蓬屋即可安置。”
    顿了一下后,他方又说道:“此外,就是安置在何处的问题。老臣预料,各处州府恐怕都不会愿意接纳这些南返百姓的。”
    赵构听到张浚的话后,眼睛顿时一亮,不过很快就又黯淡了下去,因为张浚虽然找准了问题的所在,却仍是没有拿出解决办法。
    赵鼎皱了皱眉头道:“粮食只有从各个州府的府库中挤一些出来了,不过微臣推断还是会差上不少,恐怕只有从民间收购了,这费用……”他也是深知现在朝廷的国库可是已经空了。
    “那先不谈粮食,谈谈张爱卿说的第二个问题吧,这些百姓安置在何处?”赵构见这三个前任和现任的宰相都是愁眉不展的样子,也知道他们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赵鼎这时却来了劲,他当即便躬身行了一礼,朗声道:“这二十多万百姓现在看虽是负担,可实际上却是一笔财富,其他书友正常看:。他们久居金人治下,对金人的状况十分熟悉,且对金国又十分痛恨,可从中择其精壮者,招募入军中,其余人等,可安置在淮西之地,此处久经战乱,百姓大多逃亡,地广人稀,却又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正好可安置这些百姓。”
    张浚听罢,却是连连摇头,感觉赵鼎的想法虽然可行,却并不合官家心意,现在官家就已经觉得三大将尾大不掉,你居然还让扩军?宋朝采取的是募兵制,当兵是拿军饷的,军队扩得越多,朝廷承担的费用就越高,更何况募兵之后,你总不可能让别人赤膊上阵吧,好歹得给人家配一副盔甲和武器吧,这笔费用又跟谁去算?而且张浚设想的安置在淮西一带,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那块地盘却是张俊的辖区,以张俊贪财如命的性格,会愿意接下这么一个大包袱?
    果然,赵构听罢,脸色顿时一变,冷声道:“扩军之事,休要再提,眼下朝廷早已入不敷出,朕哪来多的钱扩军?至于将百姓安置在淮西之地,倒还可以商议……”
    顿了一下后,他方对秦桧道:“秦爱卿,你今晚就多费点心,算算安置这些百姓至少要多少粮食、多少费用。算出数目之后,明日早朝再议!”
    秦桧忙站起躬身道:“老臣遵命!”
    “好了!现在已是深夜了,三位爱卿就先回去吧!你们都好好想一想,明日早朝时给朕提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吧!”赵构一脸疲倦地挥了挥手。示意三人下去。
    秦桧等三人连忙行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去。
    ****************************************************************
    深夜,秦府书房却依然如白昼一般,数个明晃晃的灯笼将整间书房照得通明。
    秦桧与几名心腹幕僚正在焦急地翻着帐册,边看边测算安置二十万百姓所需的粮食及银钱。
    如果岳云在此,肯定对“奸臣必是能臣”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历史上的奸臣之所以能独揽大权,还要欺下瞒上,没有点本事哪能干得成?既要讨得皇帝喜欢,又要与朝中的一干忠臣相斗,岂有能力低下者?
    王氏这时端着一碗莲蓬银耳汤,迈着碎步走进了书房。对秦桧柔声道:“老爷,喝碗汤吧!”
    “你放在桌上吧!我等算完了再喝!”秦桧头也不抬地说道。又继续翻着帐本,喃喃道:“二十万百姓半年所耗的粮食起码在五十万石以上,官仓只怕提供不出如此多的粮食,得从民间收购,那费用可比官粮价格高上三成……不对,恐怕不止三成,朝廷如此大规模采购粮食,价格应还会上涨……”
    王氏听到秦桧埋头于盘算中,对自己的一片关心爱理不理,不禁心中有气。冷哼道:“老爷算得再清楚又有何用?朝廷莫非还拿得出这笔钱不成?除非你和官家肯把那笔赏赐之钱用来购粮……不过即使这样,亦有不少缺口……”
    “那怎么行?”秦桧立刻反驳道。“只要和金国就新的和约达成一致意见,官家就会下令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人升为枢密使及枢密副使。而这明升暗降之策,你道岳飞等人会看不出来?这笔钱正是借赏赐之名,届时用来安定军心,补发拖欠军饷,以免行营前护军、行营中护军、行营后护军等三军被三大将煽动,出现兵变的。这钱怎敢擅自动用?”
    “你既然知道,还算什么帐?莫非算清楚了你就能变出钱来?”王氏眉头一皱,反问道。
    秦桧一想也是。他往椅背一靠,脸上一片忧虑,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肩膀,方蹙眉道:“要不和官家商量一下,再印些交子?
    “交子?现在交子贬得太厉害了,民间基本都没商家肯收交子了,一贯交子现在连五百文铜钱都换不到,你还想印交子?”王氏冷笑道。

第九十二章 王氏的阴谋

    秦桧一想也是,不禁愁眉不展道:“如此一来,事情倒是有些麻烦了,其他书友正常看:。今趟我去见官家,竟然看到赵鼎和张浚也在,这两人官家早已对其厌恶,今夜居然也召来相见,足见这‘中原民众请愿团’的行为,还是让官家心态有了一些变化……不过好在赵鼎仍然死抱着与金人开战的想法,让官家对其甚为不满,此人已不足挂齿……反倒是张浚态度有些转变了,不再提什么收复中原之事,而是赞成撤军,吾观张浚言语,倒颇有翻身之意。”
    他现在最想的就是将张浚、赵鼎两人彻底扳倒,独揽朝政大权,再想办法剥夺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届时,只怕赵构也只有听他的摆布了。
    但如今临安发生的事对他的声誉影响很大,从赵构这次将他们三人一起召来,而未象以前那样只召见自己一个人,就可见一斑。
    如果自己不能在安置中原百姓上拿出一个良方,只怕真会引起官家再度换相之意。
    王氏听闻之后,却是冷冷笑道:“我看老爷真是糊涂了,此事摆明是岳飞给老爷您下的绊子,何必被他牵着鼻子走?依妾身看来,这事不如干脆就交由岳飞处理好了。那些百姓不是觉得他是大救星吗?就看他能不能安置好这些百姓。”
    “交给岳飞处理?”秦桧先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似乎王氏说的也很有道理,其他书友正常看:。
    此事既是因岳飞率领的行营后护军长期滞留中原而起,交由岳飞来处理,也是一良策。
    如若岳飞真能把如此麻烦之事处理好了,也是自己荐人有功,得保相位不失。而如果岳飞安置百姓时出了大问题,则正好可以追究他失职之罪,更让他在民间的声誉一落千丈。
    王氏这时冷然道:“是啊!岳飞得此旨意后,必然组织百姓南撤。然后我们再派人通知四王爷,让他派兵衔尾追击,只对那些南撤百姓下手,避免与岳飞的部队正面交战……一旦出现百姓死伤惨重的局面,便正好追究他护送百姓不力,导致百姓出现重大伤亡之罪。岂不一举两得?我就不信四王爷帐下的大军还对付不了那些行走缓慢,手无寸铁的百姓。”
    “夫人,你真是我的贤内助啊!想的招法比我的厉害多了!如果不是你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还真的没想到如此行事呢。”秦桧握紧王氏的手,一脸奸笑地说道。他对自己这位夫人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我这就写奏章,向官家举荐岳飞那厮处理此事!”
    *****************************************************************
    第二天朝议之时,秦桧便胸有成竹地将安置百姓所需的粮食和银钱报了出来。
    他出列朗声道:“经老臣昨夜通宵测算,如若百姓数量为二十万,南返之后按半年的粮食计算,需要提供五十万石粮食。眼下尚是夏天,衣物、房舍等尚勿须担心。但进入十月后,天气转冷,为防百姓冻死,则必须建设大量房舍,为其提供被盖、过冬衣物……这笔费用至少需要三百五十万贯。”
    这时,朝中群臣都听得鸦雀无声,他们大多都知道眼下朝廷财政拮据,不要说三百五十万贯,就是五十万贯都拿不出来,其他书友正常看:。而五十万石粮食也不是个小数目,几路宋军之所以撤退,虽然有为了和金国和谈的原因,但军中缺粮,后勤接济不上亦是主要原因,尤其以江淮一带的张俊、杨沂中、韩世忠等诸路军为甚。相比之下,岳飞的行营后护军之所以能打那么远,跟他的地盘是号称鱼米之乡的荆襄之地不无关系。所以岳家军的粮食供应在行营前护、中护、后护三军中是最充足的。
    赵构这时提高嗓门问道:“诸位爱卿都听清楚了吧!眼下中原的百姓代表正在皇宫外等候朕的答复。对于如何安置这些南返的百姓,有哪位爱卿能为朕献策分忧呢?”
    当下,一名年近四旬,相貌儒雅的中年文官便出列道:“官家,微臣有一策,可解决粮食短缺之难题。”
    赵构望去,只见是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