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典韦的手悄悄地移到了腰间的刀柄上。
曾炩一边走着,一边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小声说道:“不用这么紧张,把手拿开,现在不会有事的。”
典韦目视策马而来的董重和刘虞,冷哼一声,大手缓缓收到了距离刀柄三寸的地方停了下来。
刘虞也越众而出,问道:“请问对面的可是征北将军曾炩曾大人?”
曾炩走上前,说道:“正是在下,不知对面的大人如何称呼?”
刘虞笑道:“在下刘虞,这位是卫尉董重。我二人奉天子之名,前来迎接征北将军。”
曾炩道:“有劳刘大人和董大人了。”
对于刘虞,曾炩还是有印象的。刘虞是东海恭王之后,汉室宗亲、汉末名臣,长期驻守幽州,有很高的威信。刘虞追求宽政,发展经济,安抚百姓,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而下属公孙瓒主张武力解决,二人出现矛盾。后矛盾激化,刘虞率兵进攻公孙瓒,失败后被杀。
曾炩让无极卫大队驻扎在洛阳城外,只带了三百铁卫进了洛阳城。
刘虞对曾炩的安排很是满意。
曾炩被安排在了漳月台。
第二天,灵帝召见了曾炩。
东汉洛阳的皇宫分为南、北两宫。南宫的北门与北宫的南门两阙相对。两宫相距一里,其间以三条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
大汉朝的中央机构和政治中枢,都在北宫。孝明皇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诏令扩建北宫及诸官府,到永平八年(公元65年)完工。北宫事变之后,中官们为了防止孝仁皇太后操持国柄,把太后奉养在南宫嘉德殿内,号为永乐宫。
天子今天的心情不错,看到曾炩之后,他颇为关心地问起曾炩的起居情况,问他可有什么要求。曾炩连连点头说好。天子满意地看了他一眼,说道:“爱卿,在洛阳要杀你的人很多,你应该知道吧?在洛阳城里,比你胆子大的人更多,所以你不要四处走动,就在漳月台待着。”
曾炩心想京城还有这么大胆的人,敢在天子脚下杀人?不过,从后世来的他知道,在京城那些所谓的太。子党的确是非常猖狂的,难不成这个时代的太。子党比后世的那些更猖狂?
“太后听了你的传奇故事,想见见你,还有朕的两个孩子,已经吵嚷了许长时间,都说要看看传说中的英雄。其实,虽然说这次召你进京的名义是封赏有功之臣,但其实是朕的两个孩子想见见你。所以,今天我们不谈公事,到太后的永乐宫去。”天子看看曾炩,笑道,“爱卿,你带了礼物吗?”
曾炩傻了,妈的,让老子冒着天大危险跑一趟洛阳城的真实原因居然是两个小屁孩想见自己!
“臣……”曾炩非常尴尬,他没有想到天子在这个时候提到礼物的事。他被急急忙忙的召进宫,啥都不知道,现在天子居然问他准备了礼物没有,这不是明摆着的整人吗?当然,曾炩不可能说出真正原因。
曾炩面红耳赤地躬身说道:“臣一时疏忽……”
灵帝笑着说:“我知道爱卿心里想说什么,这怪不得爱卿。另外,朕已经给你做好了准备。”
灵帝打开两个盒子,曾炩看见了里面的东西,一张弓,一把弯刀。曾炩知道它们的来历,那是赵云追杀柯最的时候所得,据说是柯最用的。曾炩把它们进贡给了灵帝,却是想不到,灵帝现在将它们当做了送儿子女儿的礼物。
灵帝笑着说:“爱卿,知道这两件礼物的来历吧?”
曾炩笑着说:“臣知道。”
灵帝笑道:“爱卿年纪轻轻,就为我大汉立下了盖世功勋。我那两个孩子就是因此才特别的希望能见一见爱卿的。现在,爱卿把这两件东西送给他们,朕想他们会非常满意的。”
不过,灵帝的脸色马上变得不那么好了。
“朕的女儿叫刘萧,那是因为她母亲喜欢吹萧,喜欢萧声的沧桑和悲凉。”天子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朕的爱妃是冀州赵国人,她母亲的外祖父赵苞曾经是辽西太守。赵苞英勇善战,名震边陲。”
“熹平六年(公元178年),赵苞派人到家乡接母亲和妻子到辽西,途经柳城境内时被鲜卑兵劫持。鲜卑人听说赵苞是孝子,就把赵苞的母亲和妻子做了人质,攻打阳乐城。赵苞率步骑两万余人出城迎战。鲜卑人愿意以他的母亲和妻子做为换取郡城的条件。”
“赵苞见母亲被绑在阵前,心如刀纹,他悲愤地对母亲说,‘娘!我没出息,本来想当官挣点俸禄孝敬您,想不到给您老人家惹了祸。我现在是国家的官员,守土有责,不能只顾母子私情而坏了忠义,丢弃了国土。为了保卫国家,我万死不辞!’赵苞的母亲听了儿子的话,大声激励道:‘儿啊,人各有命,生死由天,何得相顾,以亏忠义!’赵苞听后,立即挥军进攻,奋力激战。战场上顿时刀剑翻飞,箭如雨下,横尸遍野,鲜卑人大败而逃,赵苞的母亲和妻子都被鲜卑人杀死在战场上。
赵苞殡敛母亲和妻子后,悲恸万分,他说,‘吃俸禄的官员如果因为私利而逃避职守不算忠,牺牲母亲而保全忠义节操不算孝。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母亲为我而死,我感到非常惭愧,我还有什么面目活在这个世上!’”
“赵苞呕血而死。”
灵帝眼含泪花,仰首长叹:“爱卿啊,如果朕的爱妃还活着,她会报答你啊,你此次在北疆大败鲜卑,斩首数万级,也算是给赵家报了仇。”
曾炩倒是知道赵苞这个人的,当时,他还为没有能救下这个爱国爱民的人儿后悔不已。
只是,他不清楚赵苞居然和灵帝还有这样的关系。曾炩也知道灵帝有一个女儿,封号是万年公主,但是历史上却是没有记载她的母亲是谁。没想到她居然是汉献帝的同胞姐姐。
曾炩沉痛的说道:“赵大人是曾炩的楷模!”
的确,对于赵苞这样的民族英雄,曾炩是发自内心的敬佩的。
我们经常说起“忠孝两难全”,嘴边吐出这几个字的时候,脑海中便跳跃出“岳飞”的名字。事实上,这个名词的缔造者不是名垂千古的岳武穆,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民族英雄——赵苞。
岳飞与赵苞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将领,同为汉民族抗击外族侵略斗争史上的民族英雄。
岳飞的名字,随着刘兰芳的《说岳全传》传遍大江南北,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久传不衰,影响了几代人。岳飞成了“精忠报国”的代名词。相比之下,论功劳论事迹完全不逊色于岳飞的赵苞,名气倒要逊色许多。
第三十五章 民族忠魂
赵苞与岳飞都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精忠报国,英勇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诗篇。 。但是曾炩觉得,他们都没有摆脱封建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最终都没能彻底挽救其所处封建王朝的覆灭。这是和他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不同的是,赵苞生活在东汉末期,岳飞生活在北宋末期,虽然这时期的两个朝代是处于风雨飘摇,苟延残喘的时期,但时间上相差了近一千年。赵苞抗击的是鲜卑族,岳飞抗击的是女真族。
岳飞在抗击金国侵略的战争中,在爱华山、牛头山、朱仙镇屡败金兵,扭转了长期被动的战局,当岳飞正欲挥军北上,驱除鞑虏迎取二帝的关键时刻,却因投降派秦桧等奸贼矫诏被迫班师,并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风波亭,未能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而南宋偏安小朝廷也从此一蹶不振,直至被元忽必烈灭亡。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爱读《春秋》、《孙吴兵法》等,又师从当代著名侠隐周侗。1123年20岁应征入伍,三年后,在赵杨所部任秉义郎,1129年,岳飞率军收复建康,名声大振,岳家军逐渐成为南宋抗金力量的中流砥柱。1133年,岳飞收复襄阳、郢、随、唐、邓、信阳六州,使南宋王朝扭转了被动局面,从此可以东援淮西,西联川陕,南屏湖广,北图中原。1140年,金兵再次大举南侵,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郾城遭遇,大败金兵,金兀术狼狈逃窜,岳家军乘胜追击至开封附近的朱仙镇,准备与金军展开最后的决战,正在这紧要关头,却被宋高宗和秦桧连下十二道金牌,被迫退兵。被解除兵权的岳飞,进一步遭到秦桧的陷害,与子岳云、婿张宪等惨死风波亭,年仅39岁。岳飞的死,也使整个南宋抗金事业半途而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岳飞是一位气吞山河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戎马征战,精忠报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岳飞以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为自己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
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行伍出身的岳飞这首《满江红》引无数文人竞折腰,它气势磅礴,气壮山河,社会影响深远,有着鼓舞整个民族斗志的豪情和力量。
赵苞(?—178年),东汉官吏。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从兄宦官赵忠为十常侍之一,他深以为耻辱,不与往来。举孝廉。初仕州郡。熹平末,升任辽西太守。其驻扎之地便是在汉代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阳乐郡。赵苞就任后,修缮域防,训练士卒,开垦土地,一时间,北方少数民族不敢轻易入犯。
阳乐郡,位于高丘之上,易守难攻。何况,还有能征惯战的汉军。在辽西大凌河、小凌河一带,赵苞可以看到,草原上四处游荡着鲜卑人,他们进入辽西的丘陵地带,像风一样出现,像楔子一样,时常会隔断辽东与中原。
按东汉的习俗,地方官到任的第二年就可以接家属来住。赵苞上任第二年,便赶紧派人到山东老家去接老母和妻子。那年的十二月,一家老小到了离阳乐不远的柳城(属今朝阳市)境内,被侵入长城以南的鲜卑骑兵俘获。
鲜卑酋长听说赵苞是著名孝子,就把赵苞母亲、妻子做人质,“载以击郡”,去攻打阳乐城。
赵苞率两万兵出城与鲜卑人对阵。鲜卑人押解赵苞的母亲、妻子到阵前,威胁赵苞母亲向儿子喊话劝降。威风凛凛的赵苞,一见到母亲被绑忍不住一阵啼哭,突然大声喊:“妈—我没出息,本来想当官挣点俸禄孝敬您,想不到却给您老人家惹了祸。我现在是国家的官员,守土有责,不能只顾母子私情而坏了忠义。为了保卫国家,我万死不辞!”
那位脖子上架满利刃的汉族母亲大声回喊:“威豪(赵苞的字)!每个人有自已的命运。不能因为母子私情而坏了忠义节操。你努力吧!”母亲话音刚落,赵苞就下令进攻。鲜卑酋长原以为赵苞这个孝子会为了使母亲活命而投降的,没有打仗的准备。经赵苞率军冲杀,鲜卑人阵脚顿时大乱,残兵败将一路退到燕山以北。鲜卑酋长在溃逃的路上,杀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
孝子赵苞胜利回师。他将母亲、妻子的尸体装殓在棺柩里,泣血祭奠,之后向朝廷上奏本章,乞求允准自己护送母妻棺柩归葬故里祖坟。汉灵帝派使臣前来吊唁,并下圣旨封赵苞为隃侯(隃,音隃,地名,在今清河附近)。
赵苞回乡办完丧事,对乡亲们说:“吃俸禄的官员如果因为私利而逃避职守不算忠,牺牲母亲而保全忠义节操不算孝。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母亲为我而死,我感到非常惭愧,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人间呢?”不几天,赵苞呕血而死。
在汉代,忠孝问题的意义与在今天很不同。今天的读者或许会要联想到“恐怖主义”或“民族大义”之类,但这两样,在那时都不存在。而重要的,是母亲被劫一事。古代,“孝”在价值观中的地位数一数二,陷父母于危境,甚至死亡,是不能考虑的事情。
类似的难题经常发生,尽管不都如赵苞的处境那样极端。君权与父权,忠与孝,家与国,难道是天生的冤家?楚国直躬的父亲偷别人的羊,直躬去告发。孔子认为这样不是正直,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才算正直。强调君权的韩非子不同意孔子,他还看到了孝与忠的不可调和,说“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而“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后世则有人说,在家为慈父孝子,在国必为贪官污吏,――你把公家的东西都搬到家里来,算不算一种孝顺呢?该怎样协调这些关系?
在春秋时代,家是高于国的。著名的管仲,一打仗就当逃兵,这样的行为也能得到原谅,因为,按鲍叔牙的解释,管仲不是胆怯,而是家有老母。伍子胥过昭关,借吴兵以伐父母之邦,来报私仇,当时的人觉得他是正当的,司马迁还赞扬他“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
秦汉以后,天平越来越往君权的方向倾斜。“忠”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以前,“忠”的意义广泛,后来只指对皇帝及其家族的忠诚;以前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包含双方的义务关系,后来变成单向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孝呢?汉人编了一本《孝经》,在里面,什么都成了孝,“孝者所以事君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这本书应该叫《忠经》才对。同样是汉人编的《礼记》,讲打仗不勇敢就是不孝。打仗勇敢固然很好,但这和孝有什么关系?――这是汉人在设法模糊忠与孝的冲突。
但这种冲突毕竟没办法给全抹掉。一方面,君主的统治是仿照父权建立起来的,把父权否认光了,君权何所依傍?另一方面,个人生活,家庭关系,都是如此强大的事实,怎能视而不见?所以赵苞的处境,依然没有一种两全的出路。刘邦说“幸分我一杯羹”,在汉代给吹捧为“不以父命废王命”。但刘邦是皇帝,赵苞不是,怎么敢那么说?
宋代的哲学家程颐,给赵苞出了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