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吴三桂新传 >

第42部分

吴三桂新传-第42部分

小说: 吴三桂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了那帮大臣之言,没有升你为参将,你不会因此有什么怨言吧!”

三桂忙道:“陛下,三桂确实年纪尚轻,根本无法担此重任,您升三桂为游击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怎还敢有丝毫怨言!”

天启听了点头道:“嗯,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朕虽然勉强依了那些大臣,但事后每每想来,朕都懊恼不已啊!”

三桂听了不由心中感动,这天启帝对自己还真是不赖!看在他对自己这么和善的态度上,还是趁机表表忠心吧!他朗声道:“陛下不必为此介怀,此次三桂能得一游击之职心已足矣,日后定当竭尽所能报效国家,也不负陛下的厚爱!”

天启满意的点了一下头,随后道:“朕听闻你在退敌之后并不像其他人般兴高采烈,反而忧心忡忡。这却是为何啊?”

三桂当即将那日自己所忧心的情况向天启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天启听后没有说话,而是沉思不语,三桂见他如此,自然不敢先行开言。良久之后天启才叹了口气,道:“你所忧心的朕也知之甚多,多年来后金军留给大明的印象就是凶悍无比,残忍好杀,除了当年的李成梁部之外从未有人敢主动进攻后金。长期以往给辽东军甚至整个朝廷都留下了后金军勇猛无敌的阴影,要想将这种惧敌怯敌的观念彻底扭转过来实在是太难了!”说道这里他抬起头对三桂道:“朕知道你年纪虽轻,但却是智勇双全,对此可有什么好的解决之道?”

三桂想了想后道:“其实自那日将后金军击退之后三桂便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感觉只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

天启闻言登时精神一震,急问道:“哦?你真的有办法?快快说与朕听听!”

三桂正色道:“长久以来,虽然辽东军不断的增加新的战士,但由于在军中长期养成的惧敌畏敌思想盛行,再加上老兵带新兵时的身教言传,自然而然使他们也沾染上这种怯敌情绪。因此每当遇敌,心里上便会涌现出这种思想,战斗起来威力自然大打折扣。”说到这里见天启一副深以为然的神色,便继续道:“因此三桂想到,唯一的办法就是单独另组一军,且年龄不应超过十七岁。这样一方面不会受到那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另一方面将这些人训练两三年后,刚好能达到体力智力的巅峰。况且初生牛犊不怕虎,到时如将这批生力军投入到战场上,说不定还能成为一支奇兵,定能将后金军打得落花流水。而辽东军在这种情势大涨的刺激下,对敌人的畏惧感也定当迅速消除!如此,我军当可百战百胜!”

天启听了大喜过望,连道:“好办法,好办法!”随后他又仔细的想了一想,思索道:“可是这个组军练兵之人派何人去好呢?”头脑中连续的闪出了几个人,思量后又连连摇头,感觉都不合适。

正在天启发愁之际,三桂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如若您信得过三桂,三桂愿意担当此重任!”

天启回头不由奇道:“你?”

三桂见天启一副怀疑的目光,遂义正严词道:“陛下,这组军带兵之人不可年龄偏大,因为这样只会思想僵化,循规循矩,根本练不成奇兵。况且带兵之人与手下战士年龄相差太大会产生鸿沟,造成双方之间的隔阂,不利于军队的成长。”顿了顿又道:“而三桂不但年龄与他们相符,且早已研究出一套全新的作战方法,对这些新军必将非常适合。因此三桂才斗胆毛遂自荐!”

天启闻言又沉思了一会儿,随后重重的点头道:“好,既然你有此雄心,那朕就成全你!准许你去组军并负责练军。”

三桂大喜,连忙谢恩。随后又问道:“陛下,那这次组军的地点选在哪里比较合适?总共该组建多少人呢?”

天启沉吟一下后道:“为了与辽东军有所区别,不应再在辽东之地征兵,至于具体哪里,只要有你认为合适的人选,不管哪里都行!至于人数,不宜太多,否则会给朝廷额外增加负担,那些臣子们定然会百般阻挠。但也不宜太少,不然会被别人认为是儿戏。这样吧,就以一万人为限吧!”

三桂听了不由大喜过望,一万人?这可是参将以上的级别才有权力指挥的啊!而且到时只要自己给他们好好的灌输灌输思想洗洗脑,保证这一万人最终会成为自己的私人军队。到时天下间还惧何人?

想到此三桂扑通跪倒,朗声道:“多谢陛下信任抬爱,三桂必将新军训练成我大明的一支虎狼之师!绝不辜负陛下的圣恩!”

天启点头笑道:“好,希望你不要令朕失望!等一下朕亲自拟一道奏折交与你,到时可命地方州府沿途与你提供一切保障事宜。几日后你就可以出京组军了!”

君臣二人随后又商量了一些组军的具体事宜,最后三桂道:“陛下,三桂前些日与魏忠贤公公闹了一些小误会,可是还未等三桂来得及澄清,就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将此事传播夸大到街头巷尾人人皆知的地步。三桂怕魏公公会为此对我有看法,造成朝廷内部不和,给圣上您增忧,因此还望陛下能够为三桂做主化解此误会!”

天启听了笑道:“不妨事,朕会派人告诫魏忠贤的!你尽管放心的出京组军去吧!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番期望!”

三桂连忙再次跪倒谢恩。

此次入宫收获可谓巨大,三桂兴冲冲的回到高府。见了郭师刚、汪昆仑两人,将自己将要出京组军一事告与了二人。二人听了也是兴高采烈,汪昆仑兴奋的叫道:“公子,你既然能带一万军队,那我老汪到时也能带五千了,呵呵,那我不就成将军了么!”郭师刚笑骂了他几句,但也由心底里感到激动万分。

次日,三桂便开始奔走于朝廷各部,谋划出京组军事宜。连续奔波忙碌了几日后,最终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第三十三章   南下组军  下

而此时在魏忠贤的府内,兵部侍郎崔呈秀正在与九千岁魏忠贤密谋着。只见崔呈秀撇着嘴道:“九千岁,我听说吴三桂那小子前几日竟被皇上封为新军团练,负责出京组军,而且还是一万之数!真不明白皇上为何对那小子如此器重!”

魏忠贤摇头道:“本公也不清楚,皇上突然一反常态的关心起军事来,且还有心组建新军,难道是有人在暗中教唆不成?”说到这里,魏忠贤一向猜疑甚重的心又开始活跃起来,细细思索着一切有嫌疑的人物。

崔呈秀点头道:“我也有此怀疑,不过吴三桂一向和咱们作对,此次初掌大权,一旦日后被他组建成一万新军,怕会对咱们不利啊!九千岁您为何不阻止皇上收回这一成命啊!”

魏忠贤听到这里双目中凶光一闪,冷哼一声道:“哼,别提了,前日我特地为此事去宫中劝皇上收回旨意,可不但没有成功,反倒被皇上斥责一顿。”接着摇头叹道:“本公纵横宫中上下、官场内外多年,却从未被皇上如此斥责过。都是因为吴三桂那个小杂种!哼!”

崔呈秀听了魏忠贤的一番话,心中颇为吃惊,连一向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这次也吃了鳖!但心惊之余也不由暗暗窃喜,这样也好,以后只要有了九千岁的支持,那自己不管要对付谁都将是轻而易举。想到这里崔呈秀也恨声道:“吴三桂这小子的确是死有余辜,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九千岁,干脆您把他交给我,我保证不出三日,就叫他吴三桂横尸街头!”

魏忠贤摇头道:“不,皇上既然警告过本公,咱们就绝不能在京师动手。否则纵然杀了吴三桂那小子,也会让皇上对本公成见更深,对日后大业不利。”随后他回头看向崔呈秀,笑道:“不过他不是要出京组军吗?哼,如今京师内外、大江南北还不都是咱们的天下!只要他吴三桂敢出京师一步,那就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到时皇上问起来,我们大可以推手不知,皇上也将无可奈何。哈哈。。。。。。”

崔呈秀闻言也兴奋的道:“对,九千岁的提议实在高明!既能干掉吴三桂,又不让皇上抓到我们的把柄。真是一举两得啊!”

魏忠贤点点头,气定神闲的道:“此事就交与你了,务要办的干净利落,不露出丝毫蛛丝马迹。本公还要马上派东厂对任何接近皇上身边的人进行细细探查,防止有人借机生事。”

崔呈秀终于得了这个任务,心里高兴异常。重重点头道:“九千岁放心,我定会将此事办的妥妥当当!”

三桂此次出京并没有大张锣鼓、浩浩荡荡。只是带着郭师刚、汪昆仑以及二十几名随从简简单单的离开了京师。一方面怕繁琐,另一方面也怕传到魏忠贤的耳中引起更深的嫉恨。

由于临行前天启并没有给三桂此次南下组军练兵规定出具体的时间限制,因此三桂等人也不着急,一路上游山玩水般的缓慢前进。而三桂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出京南下,也正好仔细的欣赏了解一下沿途的风土人情。内心之中也不断的和自己记忆深处的前世地理环境做着对比。

这一日黄昏时分,三桂一行到达了山东济南府。简单的找家客栈住了一宿后,第二日三桂便带着一众手下前去拜会山东布政使。

此时,山东布政使张泊正在后厅喝茶歇息。昨晚在燕春楼喝了不少酒,折腾的他一宿没有睡好。此时一双眼睛兀自有些红肿,使得他年近五旬的人看上去显得更加的衰老几分。

闻得下人通报,张泊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虽说前些日闻得辽东出了个小将吴三桂三炮击毙了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声名有些响亮。但这一切与自己却并没多大关系,这吴三桂虽有些名声,但毕竟只是一名游击而已,还不能够入自己的眼内。况且他此次前来不去找都指挥使司,反倒来拜会自己不知是何用意!

想归想,出于礼貌与好奇,张泊还是吩咐下人去前厅张罗,随后自己又整理了一番衣物,估计来人都已进入了前厅,这才慢腾腾的缓步向前厅走去。

三桂与郭师刚、汪昆仑正在椅上等待,忽然见后走入一名老者。此人身着便服,身材有些瘦小,双目看向此处时露出了淡淡的倦意。

三桂连忙上前几步,躬身施礼道:“这位定然是山东布政使司布政使张大人了,标下辽东吴三桂,此次路过济南,特来拜会张大人!”

张泊笑呵呵的看了看面前的三桂,伸手扶起他道:“所谓闻名不如见面,老夫今日一见,三桂你果真是少年才俊啊!来,请坐!”说完伸手招呼三桂坐在自己旁边的椅子上。

三桂见眼前的张泊虽貌不惊人,且精神不佳,但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随意自然的风范。不由心下暗赞,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手,处处体现出一种宽宏大度。

两人随意客气的聊了几句,张泊便问起三桂此来的目的。三桂便将奉圣上之命南下组军练兵之事据实告与张泊。

张泊听后点头赞许道:“难得三桂你年纪轻轻便被圣上委以如此重任,看来你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顿了顿又道:“既然你此次是南下组军练兵,到了我山东应该是去找都指挥使陈纵涛才对啊!毕竟他是负责掌管山东境内的军事事宜,怎么会找到老夫头上来了?”

三桂闻言连忙解释道:“哦,是这样的,标下此次前来是特意为日后组军练兵的后勤保障等事宜来和大人商讨的。我这里有圣上的手谕,请大人过目。希望大人能够鼎立协助。”说完从怀中掏出天启帝亲笔拟的圣谕递与张泊。

张泊连忙站起身恭恭敬敬的接过手谕,生怕有一点冒犯。待仔细的看过一遍后,张泊又将天启的手谕交还三桂,在厅内来回的踱着步。

半响过后,张泊叹了口气,对三桂缓缓道:“本来皇上的圣谕在此,老夫按理应该立即照办。可你也应该清楚,山东这两年连逢大旱,很多地方甚至都颗粒无收,粮食着实紧张。很多官方的粮仓都已空虚,唯一的办法只能让各个府县到百姓家征粮。”顿了顿又道:“而且如今的百姓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的老实了,如果现在贸然前去征粮,恐怕会激起民愤,甚至引发民变,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说完看了看三桂的脸色,见三桂皱着眉沉默不语,继续道:“当然,老夫也绝不敢违背圣上的旨意,只是希望你能够转告圣上,这后勤保障事宜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完成的,需要多些时日慢慢积聚才可。三桂你看如何?”

三桂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况且还比自己这个小小的游击高了好几个级别,想了想后也只能缓缓点头答应。张泊见目的已经达到,语气立即转变,开怀笑道:“今晚老夫在燕春楼摆下酒席,为三桂接风!过一会儿老夫再派人将都指挥使陈纵涛请来,就不必麻烦你再去跑一趟了,晚上我们三人在席上再详谈具体事宜。”

当晚张泊在燕春楼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除了都指挥使陈纵涛之外再没有邀任何人作陪,以此来显现和三桂的关系很是私密。而在席间更是对三桂百般热情,频频的向三桂及郭师刚、汪昆仑敬酒。三桂对他的热情也很是受用,因此席间充满了欢乐与友好的气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房间内的几人显得更加的热情高涨,关系也似乎拉近了不少。张泊轻轻摇了摇头,甩去大脑中的酒意,端起酒杯,冲着三桂笑眯眯的道:“三桂啊,老夫卖一次老,就叫你贤侄啦!你年岁虽轻,但却能够被万岁委以重任,必有超凡脱俗之处。相信此次组军练兵结束归京后,万岁定将会有重重的封赏。来,为了将来万岁的封赏,老夫敬你一杯!”三桂连忙客气一番后举杯饮酒。

张泊刚刚放下酒杯,陈纵涛就举起了杯子,眉开眼笑的对三桂道:“三桂啊,我们今日是第一次碰面,但你力拒后金军、勇毙努尔哈赤的事迹我可是早有耳闻,你的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啊!今日见你年纪虽然尚轻,但这却正是你的优势。试想想,一十三岁便已是游击将军,那将来的成就还了得!”说到这里看了看身旁的张泊,接着叹气道:“不像我和张大人,都已是年过半百,日后再也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了。”张泊闻言不由得微笑着缓缓点头。

陈纵涛说着站起身,大声对三桂道:“来,为了你日后的大好前程,我敬你一杯!”说罢仰头干了杯中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