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新中华再起 >

第56部分

新中华再起-第56部分

小说: 新中华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事。

翁同书这一层亲戚关系全并不能把翁家绑在他淮军的战车上,而其余如丁宝之类的幕僚,目前也只是忠于清朝,顺带着顺于张华轩罢了。想到这一点,张华轩却是有点沮丧。

不可否认,沈葆刚刚的那一点子提醒也好,敲打也罢,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他的心情。他对自己张致收罗来的这些幕僚都很信任,也知道各自的脾气秉性,同时也相信他们的能力与操守,而就是这一些汉人士大夫们,在这个时候对蛮夷的清朝还有着不可思议的忠心,这一点才是让张华轩非常不爽与郁闷的。

当下却是不便提及此事,却也只得打点起精神来,与沈葆等人说笑寒暄,年末无事,淮军暂且也没有大仗可打,天京急不可下朝廷也是知道,断然没有逼着张华轩现在就去攻打天京,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加上浙江与苏南驻兵,接近十万人的大军围在天京四周,却是根本没有人敢于向天京动手,而据张华轩的记忆,就在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几个太平军年青的优秀将领涌现出来,左冲右突,借由攻打杭州牵引,调动了江南大营的兵力,先破杭州,再破江南大营,近十万清军一朝溃败,整个天京包围圈被打破,常州与苏州等地也先后失陷,最少在这三年左右的阶段,太平军在天京事变后短期内并没有丧失它的战斗力,反而变的更加强悍起来。在样的前提下,张华轩拼尽全力,在用来攻城的重型火炮没有攒到一定数目之前,是完全没有可能攻破天京的。而除了天京方向,也只有庐州战事可以用来做文章,不过庐州一带已经集结了太平军的重兵,在太平军西征军主力南下之前,张华轩也没有兴趣去和石达开等人硬碰。唯一可以打主意的,便是淮北的捻子们让捻子们闹到河南与山东,甚至是直隶,让局面更进一步的恶化下去。

想到这里,张华轩微微叹息,不论是沈葆等人的忠心的掌握,还是对天下大局的把握,最少在目前来说,都并不算非常顺利。

第三卷 中流砥柱 (62)华尔的忧虑

华轩在府中郁郁不乐的时候,就在他所处的淮安府城十余里淮军火器局的步枪厂里,一场提前到来的伟大变革,也正在悄然发生。

淮安现在兴办的工业设施很多,由淮军的几个大军营为中心,四散而开,护翼着的却正是张华轩视若珍宝的各种工业设施。

东面,是以大兴纱厂为主体的工厂区,大兴纱厂的规模最为庞大,在它周围,又有各种涉及到纺织、油料榨取、面粉、火柴等诸多与民生有关的各类工厂,加起来占地约一千余亩的三十几家工厂现在都运转正常,这些工厂耗费大约两年时间,由最先的大兴纱厂发端,然后张华轩把厘金与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除了拿来维持军队与火器局外,全部投入了工厂的机器购买与厂房修建,除此之外,工厂早期的所有盈余也全部投入使用,用来扩大工厂规模,近两年的时间,投入了约四百万左右的白银,兴建了这三十四家工厂,其投入的人力物力,甚至到了把每一个铜板都投入到工厂建设的窘境当中。

到了这一八五五年的上半年开始时,整个淮安的工业区已经是欣欣向荣,完全由开始的纯投入达到了一个高收入的轨道之上,每天的出产甚至来不及入库,早就有南来北往的商人上门提货拿走,就是纱布一项,淮安的出厂质量不比英国人提供的差,而且价格更加低廉,产品更加照顾到中国人的购买心理,与此同时。由于胡雪岩等大商人的介入与合作,淮安地出产更加受到大批发商的欢迎,供不应求是意料之中的事,仅在一八九四年这一年,拥有已经超过六万个纱锭的大兴纱厂,已经抢占了英国产品在中国两成的市场份额,而与此同时,英国人的纱锭已经超过一千万锭,虽然它的产品并不止在中国生产。而可想而知的是淮安的纱锭在一八五五年将最少增加三倍以上,粗步达到二十万锭左右,张华轩不那么乐观地估计。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淮安出产的纱布最少也能抢占到一半地市场份额。

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珍妮机地发明。西方诸国最重要的是英国的彻底地第一次的工业化,所仰赖的无非是纱布出口所带来的巨额利润,相比之下。鸦片贸易的收入给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所提供的好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仅是英国,欧洲诸国与美国,几乎也就是在这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由蒸汽机与梭机纱锭所带动,再加上铁路的兴建与完善,这才完成了第一次全民工业化的所有进程。

幸运地是,张华轩的到来使中国人也赶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所有进程,由一八五三年他一手创立地淮安工业已经明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而与英国不同,中国毕竟是一个超级大市场。虽然小农经济使它驱向于保守和自给自足,但是工业化地出产毕竟代表着质量与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的策略又使得淮安的出产永远是供不应求。进一步扩大生产,把工厂的机器翻倍。甚至是工厂数量都翻倍也并非是痴人说梦,可以说,除了铁路的兴建与中国人的传统抵触实在太大,不用去想,也会知道修铁路将会遇到多大的阻力,可以说,除非张华轩现在就得朝廷翻脸,成为事实上的藩镇,然后再和淮安所有的儒士与地主阶层翻脸成仇,再忍受治下普通农人百姓的质问与怀疑,要有这么大的困难来提前几十年兴建铁路,所能得到的好处有限,而给自身的伤害却是无限大,这样的做法,智者当然不取。

在淮军军营的南面,则是已经修建完毕的求是学堂,这个占地达到三百余亩,与淮军的讲武堂相隔不到一华里的超级大学堂已经完全兴建完毕,巍峨的校舍与宽大的操场,还有不少看起来粗陋的体育设施陈设于内,不管如何,这个学校看起来已经与后世的大学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这只是在校舍的建设与制度上而已。

其核心的授课内容却是更加的具有实用性,理论课少,学习各种提炼出来的东西方智慧的结晶才更加重要,校舍已经修建完毕,图书馆里藏着的近十万册各类图书也完全备列于内,在此之前,学校已经在上海等地聘请了超过百名的来自各国的知识分子做为教师,与天主教堂在中国兴办的那些教授粗浅知识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学校相比,求是学堂的投入无疑更加庞大,在师资力量上更是那些私人力量兴建的学校无法比拟。

如果说淮安工业区将引领中国走向工业化,而求是学堂这种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式学校,一旦兴

,它的第一批毕业的学子,无疑将在中国的科学、文各方面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变化。

与如上两方面相比,与生机勃勃的淮军相比,地处军营北面的火器局无疑就要失色许多。虽然四个高炉日夜不停的喷射出烟雾,夹杂着的火星喷向半空的壮观场景引得很多当地百姓跑来观看,然而与不断发展壮大的工厂区相比,与涉及到未来淮系集团发展至关重要的求是学堂相比,与淮系集团的中坚与保障淮军相比,火器局无疑是要黯然失色许多。

除了火炮的铸造还算差强人意外,步枪的制造仍然是举步维艰。相比于步枪而言,火炮的铸造虽然看起来更加骇人,倾倒铁水时的场景让每个新手都胆战心惊,然而火炮的铸造其实当真是简单的很。高炉炼铁,倾倒铁水到模具内,炮管成型后用车床打磨,然后铸造炮耳,炮身炮架,装配完毕,这一切流程在十几个洋技师的教导下,炮厂的很多中国技师和工人已经能够完全掌握,事实上不论是在哪一国哪一地,包括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因为高炉的易建和炮管的打磨也相对容易,火炮的铸造从来都不是一件难事。惟一困难的只是精确度与炮管耐磨度的问题

与火炮相比,前装滑膛火枪的制作反而要困难许多,最困难的当然是枪管的制造,在步枪制造当初,只有几个技师指导,而且没有相关的车床来帮忙,而是让匠人们用手工来打磨,虽然滑膛枪不需要膛线,不过壁管的厚度与长度决定一支火枪是否合格,在这一点上,能做到尽善尽美的中国匠人要少的多。在后来引进了更多的欧洲技师,又购买了车床帮助打磨枪管,再用流水作业的方法来组装枪托扳机等机件此,步枪的工序要更多得复杂,对工艺的要求也增加了许多,况且张华轩在三年前开始首创淮军,然后两年前开始着手创立淮安工业基础,去年一年更是加大投入,又兴建火器局,扩大淮军基础,以现在淮安诸多产业的收入,再加上厘金与财政盈余,能维持火器局现有的局面就算不错,想进一步扩大投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这般,使得火枪的生产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苦于器材的不足,虽然拥有三十多个来自欧洲的技师,再加上二百中国工匠与各种器械,每个月出产的火枪仍然只能维持在一百支到三百支的水平,而一旦到了战前准备的时候,很多技师和工匠都要抽调出去,去修理损坏的枪支,然后去造零部件与子弹,火枪的生产就会陷于停顿

因为火器局的存在至关重要,整个火器局实际是直属于张华轩的淮军营务处管理,原本的营务处主管内定的是沈葆,而沈葆却对搞学校更感兴趣,在暂且没有好人选的情况下,只得由张华轩自己一手打量,再加上几个得力的幕僚协助掌总,在火器局之下,则又分为火炮、步枪、炮弹子弹等几个工厂,每个工厂都再设相应的管理人员,而且,因为这些工厂的特殊性,为了防止外行指导内行,几个工厂的主管基本上都是使用的欧洲主管,当然,他们只负责技术上的管理,在财务与人事管理上,仍然是使用中国人为主。

步枪厂的主管华尔是一个在后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个来自美国的牛仔原本应该到上海的清军炮艇孔夫子号上去做大副,在几年之后被任命为副将,组织常胜军与太平军做战,最后在战场上被太平军的炮弹击中腹部而死。

而到了这个时代,这个二十五六岁左右的美国人却并没有到上海,在美国潦倒不得意的华尔听说了中国有一个张华轩这样的人物,有大量的白人到淮安去淘金后,立刻选择直接到达淮安投效,在当时欧洲技师多半只通晓技术而不懂人情世故,这个粗通枪械而又圆滑世故的美国佬却当上了火器局步枪厂的主管,月俸丰厚,待遇良好,而张华轩听说此人之后因为好奇心还破格接见过一次,这也使得华尔自信心极为膨胀,对淮军集团的忠诚也大为增加。

而最让华尔忧虑的就是随着其余淮军事业的蓬勃发展,他的步枪管理却显的了无起色,已经把事业绑在了淮军集团战车上的他,事实上比很多中国人都要更加忧虑,也更加拼命的多。

第三卷 中流砥柱 (63)新火枪

时此刻步枪厂里,站在满脸忧虑的华尔眼前的却是两的白人青年,与黑发的华尔不同,这两个青年都是身形高大金发碧眼,却是典型的日尔曼人的模样。

看到华尔皱眉,这两人也是连连摇头,其中一个年长一些的约摸二十四五年纪的青年先开口道:“华尔先生,这样急赶急的不算回事儿,这几天赶出来的步枪勉强合格而已,如果再让技师和工匠们这样赶工赶下去,只怕质量不合格,到最后白白浪费了物资,生产出来的却是不能用的废品。”

这两人虽然都是正经的白人洋鬼子,这会子在中国久了,对答都是用中文,居然也是字正腔圆流利的紧,就是有股子怪味道,听起来不是滋味,两个洋大人对答,其余在一边忙活的工匠却是憋不住要笑。

华尔是美国人,论起心眼来却比眼前这两个普鲁士傻大个儿要强过许多,美国人当然也没有普鲁士人的那种死板,待对方说完,华尔先一皱眉,然后却又眉开眼笑道:“威廉,你不明白中国人对年节的重视,现在辛苦一时,只要在过年前向张大人献礼,得到他的欢心后明年加大对咱们的拨款,咱们的步枪生产事业就会蒸蒸日上,总比现在半死不活要强许多。”

说到这里,华尔面色确实有些沮丧,相比于淮军集团其它产业的兴旺,他负责的这一块步枪生产事业确实有些黯淡无光,到了这个时候,美国人的危机意识加上在中国混了这一段时间学到的官场马屁手段融合到了一起,使得他拼命劝诱这个叫威廉地日尔曼傻大个。让对方与他一起努力去博取张华轩的欢心。

华尔苦口婆心,谁料名叫威廉的大个却不领情,待华尔说完,便又冷冷道:“技师的工作是研发和指导,并没有帮助工匠生产的责任,如果这是主管的意见。我将会越级上报反对此事。



眼瞅着还有几天就过年,深知中国人对年节重要性地华尔一门心思要给张华轩讨好送喜报,谁知道这两来自普鲁士的傻大个儿就是不买账,这会子千哄万哄就是不成。华尔却也没好气,当下便冷笑道:“随便好了,我却要看张大人支持谁。”

只是这一场官司的最终结果却让华尔大跌眼镜。争吵之后,盛气之下的威廉果然与兄弟一起前去求见张华轩,他们是来自普鲁士重金聘请来地技师,张华轩早有交待不得怠慢。所以到了张府门前时立刻便被传见。

这会子张华轩与沈葆等人却是还在一起闲聊,待两个身高马大的洋人把华尔的打算与做法一一说出之后。却惹得张华轩与沈葆等人大笑不止。

沈葆直笑的眼泪都出来,半晌之后,方对着张华轩笑道:“我中华上国的学问当真是浩瀚如海,现下连个洋人都知道拍这种别致的马屁!”

张华轩地脸色却是有些尴尬,这种年节突击生产献礼的事情却是他一手带动起来地。这个华尔一门心思拍自己马屁有样学样,却是明显受到他的影响。他自失一笑,摇头道:“华尔倒是一片好心|奇^_^书…_…网|。这件事就这么罢了,也不必斥责于他。”

他转头看向那两个告状的技师,心中一动,又向这两人笑道:“造枪的事倒不必着急,此中困难我清楚的很,过了年后再买一批车床,还会再雇佣一批技师从欧洲过来,再想方设法多培养一些中国工人,这样一来,到明年下半年,火枪地生产将会成倍的增长。”

这两人虽然来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