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东升-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不知去了何处。
这些人中的大多数站稳之后,却因路途遥远。消息传递不畅,很长时间里都无法再与辽东取得联系,倒是与京城的徐熙,还能隔上几个月往来一封书信。那京城的徐熙。倒也没有太多的指示,只吩咐继续做生意而已,若是有什么麻烦,自可前往京城汇集。
京城徐熙本定期往辽东传递消息,但这沈阳失陷之后,溃兵一乱,导致连海上的线路也被暂时封锁,更别说那几日连京城都要戒严。徐熙倒是从兵部刘大人那里知道不少有关苏翎地消息。可苏翎没传来指示之前,徐熙也不敢有什么动作,不过是维持与刘大人之间的联系,以及继续寻找那些散布各地的小商人们。
京城至辽东,何止千里,这耽误几日,往返便是数月。徐熙传递的消息,可算是机密。万一路上被官府查到,可罪名难说是不是安到努尔哈赤地奸细上去。这一点,连兵部的刘大人都不得不暗自派人前来叮嘱一番。是故这徐熙的消息,可有一段日子没有传递出去了。
不过。传递不出去,可不代表不知道消息。徐熙自刘大人处,已经得知自己的大哥苏翎,被升为辽东总兵,且破天荒地还给了个提督辽东军务的征夷大将军职衔。其余一应兄弟们,也都得到封赏。
这苏翎带着兄弟们在千山堡群山之中过着苦日子的时候,徐熙已经在京城的深宅大院里过着富户的锦衣车马生活。这起初还使得徐熙心里极其不舒服。但自见过一次苏翎之后,便逐渐稳了下来。对自己在京城要做地,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为此。徐熙在京城的大宅里,不仅奴仆甚多,且婢女、丫鬟的,也足有几十个之多。*****而与京城各式人等每日花天酒地、四处交游,也成了每月必有的项目。此时徐老爷的名字,不能说广为人知,却是三教九流中,也都能寻到不少认得的。
当然,当得知苏翎带着弟兄们终于走出千山堡,且有了今日这般荣耀的那一天,徐熙整整一日没有出门,推脱了一切应酬,独自躲在屋内。那些仆从以及来自胡德昌地伙计们,都不知道这位徐老爷在做什么。徐熙在第二日,便通知了所有的属下,众人皆为苏翎所做的一切,暗暗欢呼,这跟着大哥走,总是不错的。
就在徐熙急于将积压已久地消息传递出去,恨不得自己亲自回辽东一次,见见已经今非昔比的兄弟们之时,兵部的刘大人倒是寻了机会。这胡嘉栋被派驻辽东监军,上任之时第一件事便是押运天启皇帝拨给苏翎作为军饷的内帑银子,此外当然还有袁应泰所说的工匠以及各类打制兵器、铠甲、火器等等一应物料。这些东西可足足装了上百艘船,单是押运的官兵便是不少。
徐熙借此机会,又给兵部的刘大人送了两千两银子,央求兵部刘大人寻个由头,安排到这次军需地船队之中,前往辽东。兵部刘大人在朝廷上不过是个小官儿,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坐在一个办实事地位置上,这朝堂之上的风刮不到刘大人地头上,而外面的官员,只要需要兵部行文办事地,不论大小也得经刘大人过一道手。是故办起这等事来,不费吹灰之力。
这几年刘大人在徐熙手里,也拿过不少银子了。按说也算是家财万贯的官儿,不过,这钱财除去一部分按老规矩带回家乡买田置地之外,也就是在京城换了所大宅子,买了几个姿色不错的女子,其余多半的银子,都用在官员之间的应酬上了。算起来,刘大人倒是入少出多,若没有徐熙的接济,怕也要弄些亏空。
当然,刘大人也不是狮子大张口,凭白索要,这分寸还是能把握住的。说起来,还是在辽东的时候,这心贪了些,但那时苏翎不过是个逃军,办事难说是不是一次性的买卖,情有可原。到了京城,刘大人与徐熙之间,便有了默契。刘大人给徐熙提供一切所需的消息,那些邸报、揭贴之类的,徐熙可任意查看,为此,刘大人还专门留有一处密室,供徐熙使用,这些东西自然不能交给徐熙带出去。而徐熙,也不必要刘大人开口,这逢年过节的。或是生日,或是天气不错等等寻个缘故,送个百两左右。
这些银子,已足够刘大人那所宅子的所有花销了。若是刘大人的手头紧了。自然有仆从与徐熙暗示一番,徐熙便立即为刘大人解决窘境,这种情形,实在也不多见。刘大人能有今日,这左右逢源、见风使舵的功夫,定是出神入化,否则怎能在朝廷上坐稳这个位置?这对徐熙的态度,已然超出了最初的那段情绪。若是环境隐秘,刘大人也不妨加入到徐熙地那些花酒风流的队伍之中。
当然,苏翎擢升总兵官,征夷大将军的消息,刘大人自然是最先知道的。这对徐熙,态度又是一变。对于刘大人这样对苏翎多少算是知根知底地人来说,苏翎的崛起辽东,带来的好处可不是银子上面的。刘大人这眼光。也能看前几年,其敏锐地感觉到,这苏翎必然会成为大明朝一个新贵。
即便苏翎仍然是一名武官,可眼下朝廷所做的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别说这天启皇帝拿出的一百万两饷银,指明是给苏翎军用。大明朝开过数百年,何尝有过这等事情?这难道还不够么?在看到公文的那一刻,刘大人这心,立即便定了主意。这朝廷上凡是交待兵部涉及到苏翎地诸般事宜,刘大人一概是优先办理,且在职权之内的。也加派人手多方督促。这些努力。终有一日会得到苏翎的回报。
刘大人并未将徐熙所送的两千两银子收下,当然。也不是全数拒绝,只留下一百两算是人情往来。其余的都退了回去。这番做法,已有点同僚之间往来的意思。
说起同僚,此时徐熙仍然是个白丁,身上除了有个军籍,可什么功名都没有。这刘大人听徐熙央求要去辽东,心思一动,便一番行文往来,给徐熙办了个千总武职。那朝廷给苏翎擢升总兵的同时,那数十份空扎可是经刘大人之手发下去的,办这件事可是小事一桩,想来徐熙是苏翎地属下,这不过是事后补上一笔便可,反正到时候苏翎报上来的名册,也还得经刘大人之手才算是正式手续。
往常这份千总的武职任命,也得要个几百两银子,这回刘大人算是白送,连一些必要打点给那些书吏的散碎银子,刘大人也代劳了,却没要徐熙一钱银子。在此时地大明朝,花银子买官,可不算稀奇,单说在辽东,这若是捐上十几两银子,便可做上三年的小吏,而若是捐得更多,这职位也就越高。当然,这级别有限,大明朝还没到那一个高官直接卖银子的地步,至少明面上不会。至于私下里的交易,则另当别论。
是故刘大人的这一手,论公论私,也不算做得错了。这也是徐熙本身的基础太差,若是学苏翎也有个百户的出身,刘大人自可给徐熙办个“指挥”地署职。如今大明朝地卫、所官职可是犹如漫天繁星,连都司一职都随处可见,更别说指挥了。这中间加个徐熙,怕是谁也不会在意,更不会怀疑有什么问题。
这下,京城的徐熙,便从徐老爷变成了徐千总。不过,徐千总可没什么兵,除了刘大人专门给徐熙送来一套武官服饰之外,这千总可当真是个虚职。有了千总武职,这跟随军需船队地事,便顺理成章地办了。徐熙手执一道兵部的公文,奉令前往辽东公干,随船队前往辽东。
作为千总,徐熙总不能是独自一人吧,这大小也是个官儿,按说这家丁也得有十来个才算正常。这大明朝有那么多人愿意花钱捐官地,可不是白白送钱给朝廷,这自然是油水够足,至少要比给朝廷的多才合算。千总官儿即便多,且在兵部名册中数之不尽,可在百姓面前,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的。这家丁、宅院自是少不了。徐熙这些可都不缺,是故徐熙出发时,带着三个属下,算是徐千总的部属,这才真正像个千总了。
兵部刘大人给徐千总的公干,不过是去函询问苏总兵一些例行之事,这名义上便够了。所以徐熙这一趟纯属是搭船而已,不需做事,当然那奉命押送军需的监军胡嘉栋,也管不了徐熙。
在天津码头处,徐熙将公文交给胡嘉栋验实时候,那胡嘉栋也未多加理睬,只随便指了艘船,算是搭上了徐熙,便自顾去巡视其余的船只。徐熙等四人,便上船,那船是征用的一艘民船,船主看上去也是一位久在海上行走的人。此时船主见上来一位千总官儿,连忙让进船舱,给四人安排地方。这船运的是粮食,也有数百石的样子,将船舱装得满满的,剩余的地方,也刚好够徐熙等四人躺下,若是再加上水手们,便再也容不下了。看来,那胡嘉栋倒是知道这船的细节。
船队顺风北上,一路上徐熙站在船头,透过大海上空的水汽,一直遥望着北方,心里想着苏翎及十几个兄弟们,如今,可都还安好?当然,路上的情景,也令徐熙为之惊奇,随即想到,这一切,可都是因为大哥,因为苏翎而起。这辽东,终究应了苏翎的那些话,这天下,也终究会被苏翎与那些兄弟们所改变。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七十二章 海上船队
天启元年七月二日午时,由天津出港的船队抵达三岔河入海
此次大明朝拨付给辽东的饷银、粮草、军需,足足装满了近五百艘沙船,船队离开天津时,码头上已经再无一片船帆的影子。为了这次调拨军需的海运,连山东一带的水师船只,也有近一半被调走。当然,混在这船队之中的徐熙,并未留意船队的最前面的那百多艘战船上,悬挂的是镇江水师的旗号。更不知道那打头的一艘战船的主官,正是隶属于苏翎一部的冯伯灵。
冯伯灵接到前往天津运输军需的文书,并未有丝毫的迟缓,即刻将镇江水师的所有船只扬帆出海,不过,这大部分的船只都直接渡过海峡,前往登州,那里也有数十万石的粮食等待启运。而冯伯灵实际上并不知道这回往天津,到底要运什么,反正只要是运往辽东的,一概接收。
等到了天津之后,镇江水师的船只一靠岸,便有数以千计的民夫将一袋袋的粮食搬运上船,等冯伯灵见到主官粮饷的官员,才得知自己这一百多艘船,将全部装运粮草。而归属新任辽东监军的胡嘉栋,则亲自掌管那五十万两的饷银,以及各种甲杖军需。
等到了辽东海岸,冯伯灵才回过味儿来,想必是那胡嘉栋极其不信任辽东的这些水军与民夫,连个边儿都没让沾。冯伯灵顿时心中冒火,这“辽人”的帽子,还当真摘不掉了。这自从跟着苏翎练习胆大之后,冯伯灵的火气可是见长。接管金州卫时,那是谁都不认。但凡有阻挠不听令,一概捉拿捆绑,这不杀人,还是在镇江堡时赵毅成与胡显成的一番交待,才算净了手。此时想起胡嘉栋象防贼一样的眼光,冯伯灵能不冒火?
不过。转头看到那一袋袋鼓鼓囊囊地大米、白面,冯伯灵很快又消了气。这毕竟都是运往辽东的,不管那胡嘉栋押运的什么,可都是给苏翎送去的。看在苏翎的份儿上,便放胡嘉栋一马。冯伯灵的镇江水师运载地粮草。将直接运往金州,并绕过旅顺,一直驶往镇江堡。所以这抵达海岸时,胡嘉栋并无缘见到冯伯灵的这番脸色变化。
三岔河入海处,各种船只依旧处于拥塞之态,不过,前哨海船已经与岸上接应的明军官兵取得共识。将停泊在近海处等待卸货的船只一律开往盖州海岸,腾出地方给胡嘉栋的船队。同时。整个船队也有一部分船只要前往盖州海岸。南四卫中地盖州,正处于辽东都司的驿道中点,这人力、骡马、大车等等,可要比从海州卫内调集到海岸运输要方便的多。此时辽东南四卫的百姓。除去过海到山东登州、莱州的,那些逃散到各处海岛以及山中的,都已陆续回返家中。这两、三个月一过,南四卫已开始有些恢复生气的模样。
徐熙搭乘的那艘船,本该也是继续驶往盖州。那位船主见这位千总武官一路上客客气气,出手也大方,全然不像一般明军武官地专横跋扈,上船之时便给了二两银子,说是算这几日的饭钱。按说这回此船也算是军用,船上的一应吃食都该算到雇船的费用里地。就是不给银子。船主也得好生供应伙食。这银子一给,船主当然是受宠若惊。日夜小心侍候不说,这几日吃的鱼。可都是每天换着不同的花样,让徐熙等四人好生品尝了番海味。
是故这徐熙一说要上岸,那船主便满口答应,不过这三岔河入海口处,可是挤不进去了,便驾船绕了弯儿,在前面五里的近岸处,放下一只小船,亲自带着几个水手,将徐熙等四人送上海岸。徐熙又赏了船主十两银子,这才在连串的谢声中迈步离去。
徐熙带着三名属下,越过海滩,在荒野中穿行,足足又走出了十里路,才见到一个村屯。四人寻了一户人家,花了十几文钱吃了顿饭,打听清楚消息,便又折向西面,向那聚集着大量军需的海岸边行去。按徐熙的打算,本想就地买四匹马,这一路到辽阳,可是百多里地,用双脚那得走到什么时候?可一打听,这附近却是买不到马匹。按那家主人的说法,就算有,此时也是不卖的。
朝廷这回运送军需、粮草,脚价可给的足,这若是自带大车、骡马地,更是要高上许多。重要地是,这回辽东袁应泰袁大人可给的不是银子,而是粮食,这个时节,怕是大多数人家,都宁愿领取粮食而不要那些没什么用处地银子。再说,这兵荒马乱的,农家人能保住骡马、耕牛地,已属万幸,日后还指望着靠这些谋生,哪儿能轻言卖掉?
既然这个法子不行。徐熙便只得再往西行。打算到那些押运粮草驮队地地方碰碰运气。说不定凭着这千总地身份以及兵部地公文。能弄到几匹马骑乘。
这向西而行。果然是人流渐众。众多地民夫各自带着趁手地家什。或是赶着大车、牵着骡马。一齐向海边行去。徐熙并未死心。边走边与那些牵马地人交谈。可惜。所有地民夫都摇头不应。徐熙只得跟着人流。继续前行。
临近时。徐熙远远地便见到一大片木棚。中间人流穿梭往来不止。穿着各式各样服饰地民夫与明军官兵夹在在一起。徐熙粗略估算了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