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武唐攻略 >

第371部分

武唐攻略-第371部分

小说: 武唐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蜒缘姆吃辏詈蠡故前训搅俗毂叩姆愿劳塘嘶厝ァ

若是让人家知道她心情糟糕透顶,这对她有什么好处?

定了定神,她便转身来到案桌前坐下,随手拿过一张纸,用笔蘸了浓墨,便在纸上奋笔疾书了起来,却是昔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说她的行书和书圣并非一种风格,但几遍写下来,她已经感到心情舒缓了不少,继而便开始琢磨起了丈夫地用意。

她从来就没注意到丈夫有这方面的意向。所以今天有些措手不及。可如今再细细一想,这事情其实早有苗头,再加上之前太医禀报的状况,因此也确实认为,这新任储君早些确立。也好让群臣少些担忧。

可是,这事情为什么李治根本不曾和她商量!是心存疑虑,还是担心她反对,抑或是因为其他她没有觉察到的原因?

这样想着,她好容易平静下来的心绪便又有些乱了,纸上地字迹更显得凌乱不堪,到最后她只得放下笔,深深吸了一口气。原先她还以为李治退居上皇只不过是一时兴起。可现在再仔细琢磨,那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从这种角度来说,此次无疑是她失算了!

一旁磨墨的阿芊发觉武后情绪散乱,更是默不作声。发现侧门处有人影晃动,她不禁有些恼火,遂丢下墨块匆匆奔了过去。待从那小内侍口中得知缘由,她这才舒了一口气,连忙转身回来禀报道:“天后陛下,荣国夫人来了!”

虽说此时最恰当的称呼是太上皇后。但她直觉地感到武后似乎并不喜欢太上皇后这个称呼,因此还是沿用了原来的,见武后并无怒色便更坚定了自己的念想。果然,听到母亲道来,武后的面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讶和喜色,旋即竟是亲自迎了上去。

“娘怎么来之前也不让人说一声,我好派车去接!”

虽然已经年过九旬,算得上高寿中地高寿,但荣国夫人杨氏养了一个冬天。身体竟是愈发硬朗。瞧着已经荣升了太上皇后的女儿,她的面上露出了欣然笑容:“今天这么大的事,我怎么好为了一丁点小事惊动你?我也很久不曾进宫了,心里想你就过来看看,何必惊动太广?”

母女连心,武后的不少秉性就是传自母亲,自然知道杨氏这话言不由衷。于是,她便示意阿芊屏退左右,亲自将母亲搀扶到了内间软榻上坐下。自己方才贴着一起坐了。

“媚娘,想必今天地事情你没有料到?”

对于杨氏直言不讳地拆穿自己的心结。武后不禁沉默了片刻,随即点了点头:“我和陛下夫妻数十年,他在大事上从未瞒我。此次他不但瞒了群臣,瞒了贤儿,就连我也瞒了,实在让人寒心。我还以为他先前频频召见弘儿是为了面授机宜,谁知道竟然是在商量这件事!”

“结发夫妻尚且不牢靠,二十年夫妻又哪能说必定知心?”杨氏一句话出口,见武后面色一凝,便又笑道,“寒心大可不必,他当初能够在那样的关键时刻依旧迷恋你姐姐的美色,在这种当口多一点心思也难免。我知道你舍不得手中大权,既然如此,那就牢牢握着,难道你还怕我那两个外孙和你争抢?”

说到这些,杨氏脸上的皱纹仿佛一下子都抚平了,竟是露出了神采飞扬的表情:“弘儿虽说当了十几年太子,但身体太弱,必定会放权于下。贤儿固然聪颖,但素来不耐烦实务,事事一把抓也不可能。既然这样,大权势必落入政事堂诸宰相之手,陛下也未必会高兴,所以并不会让你这个太上皇后放权,你还担心什么?”

杨氏所说字字句句武后都知道,只不过今天着实

这一招气得狠了,一时之间竟破天荒地有些患得患失刻,她也觉得心下渐平:“看来我是有些多虑了。与其有工夫考虑这些,不如在陛下身边再多安排一些人手。那么多人竟然连那么重大地事情都不曾打听到,简直是酒囊饭袋!”

“这才是正理。”

杨氏的老脸上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虽说陛下成了太上皇,但一举一动却比弘儿这个皇上更有效。抓牢了陛下方才是上上之策,其余都是空话。

陛下可不比高祖皇帝,不会真的退居深宫什么事都不管。”

大事商量完,母女俩之间少不得聊了些闲话,也提到了即将成年婚配的李显。只不过李显向来是顽劣不堪的性子,因此两人都不曾太上心,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了如今空缺的周国公爵位上。虽然无论武后还是荣国夫人,都并不看重国公这样的爵位,但这是象征武氏一脉的传承,因此也不能完全放在一边不管。

“说起来,我倒是不曾想到贤儿一通教训,竟是把敏之那个小子教训出息了,居然不要爵位宁可跑到外头去!”武后对于李贤地无所不能,到现在还觉得有些神奇,“只不过这周国公之爵不好这么放着,娘你收容了武三思兄弟在家里,可是觉得他们适合袭爵?”

“武三思还算聪敏识时务,但要说袭爵的人,却未必一定要用他。”

倘若让武三思知道,自己费尽苦心巴结荣国夫人,到头来却换来这么一句话,那么必定会失望透顶。即便是武后,对于母亲这样的回答也感到诧异。这除了武三思兄弟之外,武家其他人都散落各地,母亲若不是看中了武三思,何必把人留下来?



“反正武家未满二十的人还多着,周国公这个爵位空置着,也好刺激一下他们上进。就好比一根肉骨头,倘若没有人来抢,那还有什么趣味?”

杨氏一句话就决定了这个国公爵位的未来。对于其他任何国公来说,继承人无不早定,似周国公这样爵位空闲多年的事情还从未有过。但只要武后在一日,对于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就不会有人提出质疑,因此她根本不担心这么一个爵位会被朝廷收回。

她的皇帝女婿――现在应该说是太上皇女婿了,当初为了给武家抬高出身,不惜兴师动众给一大群功臣加官进爵,只为了掩盖私心,现在又怎么会吝惜区区一个国公之爵?

与大唐任何贵戚相比,荣国夫人在大明宫中享受的礼遇都是独一无二地。非但可以随时进宫并住在宫中,而且见天子也不用行拜礼。因此在武后荣升太后之后第一次入宫拜访,她仍是循旧例住在了含凉殿中,心中却盘算着前几天燕三带来的消息。

那个老贼头虽说长得丑了一些,却好在死心眼容易驾驭,用起来极为得心应手。得到那消息之后,她几乎差点想要杀人灭口,最后还是硬生生忍了下来。只是她万万不曾想到,李贤居然会在那种事情上胆大包天。

“既是外孙,还娶了我最宝贝地外孙女,唉,少不得我也得担一些干系帮着隐瞒!”

身上盖着雪白的熊皮毯,杨氏轻轻叹息了一声,随即合上了双眼闭目养神。她已经老了,没几年好活了,这长女韩国夫人临死前托孤的任务李贤已经全部完成,至于她自己,也就只有贺兰敏之那么一个心愿――好在看目前的状况,那边似乎不用她再操心。

她需要操心的,反而是如今这种亘古未有的朝局。太上皇、太上皇后、皇帝、皇太弟――倘若不是亲身经历,她简直要认为这是怪谈,可偏偏这种事就货真价实地实现了。她该怎么评价自己那位皇帝女婿,该说他是奇思怪想,还是该赞他聪明?

还有另外一件最重要的事,贺兰烟都已经嫁给李贤一年多了,怎么事到如今还没有动静?莫不是当初她送去的那些药有副作用,这才迟迟没能让她怀上孩子?

想到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年逾九龄的杨氏不禁露出了苦笑――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要是她真的不用操心就好了!老天保佑她那一对外孙多福多寿,保佑她的女儿万事都能想开些!

第六百三十三章 … 皇太弟监国的首要任务

于新鲜出炉的大唐皇太弟殿下来说,李贤没法像以前无数时间去考虑自个那位老妈的心结。仅仅是因为东宫的权属事宜,他就和政事堂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

如果连曾经的废太子一起算上,大唐立国之后先后有李建成、李世民、李承乾、李治、李忠、李弘这么六位太子,除了李世民没多久就完成了秦王——太子——皇帝的三级跳,其他人都或多或少在东宫呆了很长时间。也就是说,东宫作为储君的法定住所,历来是没有任何争议余地的。

但李贤就是不乐意!在朝堂上,他引经据典说明,储君住在东宫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从官员到百姓的心理,到储君自己产生的骄矜意识,再到君臣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他住进东宫是万万不妥。

虽说他是以一敌百,但诡辩和忽悠素来都是他的强项,再加上他动不动就扣大帽子,久而久之,就连上官仪这样的文学名士都有些受不了。几个宰相碰头了一次,便决定在这件事上暂时退让一步。恼火归恼火,但在几个人的内心深处对李贤还有那么一丁点赞赏。

这新君和储君一模一样的年纪,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确实不太妥当。由于李治喜欢大明宫,而李弘住惯了太极宫,因此两代皇帝自然而然分了开来,一个住在大明宫蓬莱殿。一个住在太极宫甘露殿,算是两不干涉。

于是,东宫就从政治和居住两用地用途直接转变成了办事场所,而李贤的官邸仍然是在安定坊——这也仅仅是暂时的,因为他那位老爹李治日前已经正式宣布。四月出发前往巡幸洛阳。按理说这太上皇和皇太后一起去就行,可这两位偏不,既不让李弘这个新君留在长安,也不把李贤这个储君留在长安,竟是一家人一起上路。

李贤甚至不得不怀疑,以这一对至尊夫妇对洛阳的喜爱,难道准备迁都?

从本质上来说,如果储君不用监国。日子其实是极度空闲甚至是无聊的。所以,李贤最初卸任中书令,还以为能够享受一段悠闲时日,然而,仅仅在新君登基十几天后。也就是二月地头里,他就平生头一次尝到了被逼上梁山的滋味。

着皇太弟监国!

李贤心急火燎地直奔太极宫甘露殿,本以为李弘的身体又出了什么问题,谁知道一冲进去,却发现这一位正在那里和杨纹因一起逗着李德玩耍,看那红光满面的样子。浑然不像是什么生病的模样。虽说他心中恼火,但如今四周那么一堆人环伺,他自不好像往常那样一进门就大喊大叫,憋着一肚子气行过礼后,他便气呼呼地在一旁坐了下来。

新任皇帝夫妇当然知道李贤是为了什么事情找上门来,杨纹因第一时间屏退了那些宫人和内侍,旋即抱着孩子退到一边玩耍,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这对兄弟。然而,不久之后。她就深切体会到,自己留的空间远远不够,因为暴跳如雷的李贤和她地温吞水丈夫居然也能爆发出火花来。

“五哥,你这身子板不是一天比一天好么,用得着让我监国?再说了,父皇那眼睛已经一天比一天好,显然也可以处理国政,干嘛非得要我上?你知不知道我那里有多麻烦,就这么十几天。上我那边表忠心甚至上劝进书的人有多少!”

新君登基历来都要任命自己的心腹,但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李弘也没有做这种事情的必要。因此除了东宫大规模人事调动之外,朝堂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变过,所以,当听到李贤最后一席话地时候,他的表情不禁一暗,但随即恢复了正常。

“身体渐好也不是可以挥霍的。六弟你不是不知道我的底子,无论是大典当日还是祭拜太庙,我都是勉为其难支撑下来的。再加上马上就要去祭拜昭陵,我若不是趁此功夫好好休养,到时候只怕要让人看笑话,难道这时候你还不能帮我一把?”

这理由可谓极度充分,李贤满肚子的气顿时泄了一半,但仍不免强调了一把:“你这新君登基还不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让我这个弟弟监国,难免有人生出不该有地想头。不是我不肯帮忙,实在是……实在是父皇这构想太匪夷所思了!”

对于这样的安排,李弘当初被频频召入蓬莱殿,已经不止听李治分析过一遍,最初也有些想法,但最终还是表示了赞成。然而,是人就不可能无欲无求,真正成了皇帝,那种与众不同的感

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因此他不得不在那种感觉愈演愈让李贤监国,以免自己泥足深陷。现在看来,不但是他,就连李贤似乎也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李弘甚至曾经从隐秘渠道求助于某个卓富盛名的民间名医,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他幼年太辛苦,因此损伤了身体,要是能够善加调养,这寿命还能长些。但如果是劳心劳力,只怕寿不过三十。可是,当皇帝的真能当撒手掌柜?

谁料当初在李贞谋反事发,他深思熟虑之后对李治痛陈下情,说自己不愿意继位地时候,却被父皇一堆大道理说得瞠目结舌。

第一,李贤虽说文武兼通,但性子太野太过于率性,当了皇帝只怕是要朝野乱套。第二,他太子当了那么多年,并无罪过,因病而废弃,则可能招致难以料想的反弹。而唯有第三条是他最最难以出口的,因为他不曾料想,自己的父皇竟然也在提防自己的母后。

只是这话实在不好对李贤挑明,他只得怀着百炼钢成绕指柔的想法,对李贤百般抚慰许诺无数,并保证这监国时间绝对不会长,这才成功地将李贤哄走。等到人走之后,他才转身走到妻子身边,抱起了胖嘟嘟的李德,又想到了寄养在李贤家中的亲生儿子。

而李贤走出甘露殿,心中也是一阵莫名的烦躁。正好比一句话,这时节怎一个乱字了得!难道就是因为他先头把事情搅和得太过了,所以现在才会出现这种史无前例地局面?

于是,他咬咬牙嘟囓道:“监国就监国吧,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倒霉!”

然而,他在担任监国之后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李绩地葬礼。作为李治亲赠的太尉,英贞武公,这葬礼自然是极其隆重。启殡当日,那怮哭声几乎传遍了整个坊间,那些平素受过李绩提拔的部属,那些昔日曾经与之共事过的同僚,那些曾经受教于他的晚辈,更是一个个都泪流满面。至于在长街上看着送葬队伍起程的李贤,更是感到一颗心空落落的。

等棺柩葬入昭陵旁边早就建好的墓地,他就再也见不到这位老狐狸了。十几年相处,十几年的情分,在这一天就成了永诀。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