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69部分

宋王-第69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琦见赵宗咏如此笃定自信,这才放心不少,不过心里依1rì在打鼓,战战兢兢。

    赵仲晔吩咐道:“按以往的常理办,陈县令准备货吧!”

    “备货不难,关键是如何运输?”陈琦说道:“不管怎么着,得避过众入的视线才行。尤其是官家派来的那几位。”

    “这个你不必担心,本王来想办法!”赵宗咏似乎已经成竹在胸,淡定地端起茶杯,一饮而尽。随即又问道:“对了,那件案子查的怎么样了?”

    “我一直拖着呢,可新任的通判一到,肯定就压不住了,迟早会牵连出唐庆元的。”陈琦低声回答,这是他烦恼的最大来源。

    赵宗咏道:“难道你不觉得此事发生的蹊跷?没想着查访一下是谁在背后设计?”

    陈琦摇头道:“属下失误,回去就着手进行。”

    “对了,新任的苏通判现在走到哪里了?”赵宗咏似乎是随口一问。

    “在苏州时遇上大水,延误了几rì,估计这几rì就能到!”

    “嗯,知道了,苏子瞻名扬夭下,本王什么时候给为他接风洗尘才是,哼哼!”赵宗咏表情yīn鸷,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苏轼担任杭州通判的消息早已传来,可本入却一直不见踪迹,等了差不多一个月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rì接到苏通判即将到来的消息,杭州各路官员,并许多士子名流全都赶到码头迎接。身为提举官的林昭自然也去了,苏大才子的风采,当真让入期待!

第一一一章 苏轼

    ()    有的人生前蹉跎,郁郁不得志,死后却扬名立万,甚至名垂千古。有人生前盛名不凡,死后却默默无闻,逐渐被人遗忘。相比之下,最幸运的莫过是生前风风光光,死后流芳百世。

    苏轼,苏子瞻就是这样的人物!

    唐宋八大家,大词人,大文豪,“苏辛”这些头衔足矣让人敬佩,赞叹,不过都是后世称号与评价。然而此刻的苏轼才子之名满天下,甚至蜚声海外,那是大宋朝首屈一指的明星人物,不同一般的风光。

    嘉佑二年进士,制科考试第三等,百年来的杰出人物,加之又是与兄弟苏辙一起高中,传为美名佳话。其词作在大宋朝可是风靡一时,无论是青楼楚馆的名伎,还是待字闺中的小姐,亦或者文人sāo客都甚为喜爱。甚至连太皇太后曹氏都是他的粉丝,文人到这个地步,苏轼算是翘楚中的翘楚了。

    也许晚年仕途会不得志,但至少现在,苏轼算是chūn风得意。尽管很多人认为他这次出任杭州通判,是贬官。可是苏轼自己很乐意,内中原因他自己很清楚,故而并没有什么负面情绪。

    自从接到任命,便从汴京出发沿着运河南下,准备直达杭州的。奈何苏轼实在太有名,各处口岸上邀请不断,尽管苏轼一直推脱,依旧是耽误了不少时rì。不幸又在苏州一带遇上水灾,耽误数rì。四月底接到了任命,等真正到了杭州已经是五月底了。

    今rì苏轼到杭州,消息一传出。码头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围了一大片。林昭来的稍微有些晚了。以至于只能远远坠在后面。瞧着眼前的景象,笑着一声感叹:

    做名人还真是辛苦啊,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啊!

    瞧着情形,苏大才子要想在杭州顺利开展工作怕是不容易啊!皇帝派他来主持杭州盐务案件调查似乎是个错误……

    不多时,座船终于出现在视野里,岸边顿时欢呼声一片,倒是让杭州府的出差役们一阵好忙。生恐秩序混乱,有人落水。现场氛围,似乎不亚于后世超级明星出场,苏大才子的魅力可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林昭也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准备好好一睹苏大才子风采,长长见识。

    船只终于靠岸了,船舱终于打开了,最先出来的是一位麻衣短打的汉子,想必是随从一类的人物。只见那人走到船舷边。大声喊道:“感谢杭州父老如此热情,只是……只是苏通判在苏州时已经弃舟登陆。也不知到杭州否,此刻并不在船上。”

    什么?苏轼并不在船上?

    码头上顿时一阵惊呼,这是怎么回事?苏大才子把所有人都耍了?码头上顿时各种呼喊,叹息,秩序也陡然间无比混乱。

    前来迎接的杭州众多官员也面面相觑,互相看着对方,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苏通判这是做什么?摆架子还是把人当猴耍?感情在这晒了半天太阳白等了?这么大热天的,唉!官场上可没有那么狂热的才子崇拜,苏轼这么虚晃一枪,某种程度上已经得罪了一些人。

    林昭在后面都看在眼中,些许不解之处也明白了许多。苏轼才学能力都不错,何以在神宗一朝一直起伏不断,仕途坎坷呢?未尝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不过这也不能怪他,瞅今rì的架势,即便他本人真的到了,情况只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溜之大吉,另从它途来杭州未尝不是一个好办。凡事具有两面xìng,说到底,苏轼未尝不是被其才子之名所害啊!

    得!既然人家苏大才子无意见面,咱也只好失望而归了,林昭转身便走!直奔西湖而去,没事去看看风景,再到沐思虹那里打个转也不错嘛!

    从最初的试探,再到后来的明示暗示,已经在花船上提及多次。林昭总觉得沐思虹会对自己说点什么,奈何美人儿一直不为所动,浑然没事的人一样,只字不提。

    说起来林昭还真是怀疑,到底是沐思虹耐xìng足够好,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压根就是自己想多了,她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为时尚早,林昭有的是时间,耐xìng也足够,经常上船去看看佳人美貌,听琴品茗,也算是一种乐趣吧!

    林昭骑着白龙,很快就来到西湖边,正要往断桥边而去,却被人叫住了。

    “敢问可是林昭公子?”一个小厮出现在路边,出声招呼。

    林昭点头道:“怎么,有事吗?”。

    “我家主人想请公子过去一叙!”小厮恭敬回答。

    “不知你家主人如何称呼?”林昭有些疑惑,不知是什么人突然出面邀请。

    “家主人就在那边……”

    顺着小厮的手指看过去,远远见到一个青年文士,纶巾长衫,手摇折扇走过来,看起来那是风度翩翩。

    “久闻林东阳大名,可惜一直无缘得见,深以为憾,今rì总算是有机会了。”青年文士走近了,手中折扇一合,拱手见礼,动作十分潇洒。

    林昭翻身跃下马,拱手道:“阁下客气了,林昭当不起,不知尊驾如何称呼?”

    “哈哈,我嘛……”

    青年文士尚未回答,林昭脑中猛地灵光一闪,试探道:“尊驾可是贵姓苏?”

    “素问林东阳聪慧过人,果然名不虚传啊!”青年文士微微一愕,旋即哈哈大笑。

    如此风度,如此打扮,如此言谈,眼下杭州地面上,除了苏轼,苏子瞻还会有别人吗?此刻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位大才子,虽算不上面如冠玉,但也算是风流倜傥,温文

    尔雅,平易近人。

    一身寻常书生服饰,虽然已经年过而立,看起来却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文士。蜀中读书人的文秀气质很明显,总而言之,那股子气息完全能对上号,不是一般人可以冒充的了。何况苏轼随即出示了皇帝赵顼的圣旨,证明身份。

    林昭摇头道:“和苏通判相比,在下实在甘拜下风……因为在下刚刚从码头回来,阁下真是高啊……不过这回我应该是杭州城里第一幸运者才是!”

    旋即两人又是相视哈哈大笑,苏轼自然清楚,原来自己把聪明伶俐的林东阳也耍了。

    “也是没办法啊!”苏轼道:“此番奉皇命南下办差,可途中却多有耽搁,生恐延误了皇上交待的重任。无可奈何,才出此下策的。”

    “在下深表理解!”林昭笑道:“可是如此一来,可是让不少人失望,对苏通判的名声怕是不大好。”

    “些许浮华虚名理他作甚?”苏轼倒是大义凛然,一摆手道:“管不住那么多,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官家的旨意重要。”

    “嗯,苏通判说的是!”林昭现在算是有些明白了,为何古代所谓的才子,都会拼了命了想要考科举,出人头地。

    才子名气再大,终究只是虚名而已,并非后世人们想象的那样有多风光,柳三变一生潦倒就是最好的明证。

    进入仕途为官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一个有功名就有身份,受人尊崇,社会地位比较高。最重要的是,可以为官主政,古代的书生们读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经世致用。只有入仕为官,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

    苏轼亦不例外,所以眼下对他而言最在意的便是杭州的案子,甚至不惜得罪众人,悄然到杭州。

    “苏通判是怎么认出在下的?请恕在下冒昧,莫非尊驾是在这里等我?”林昭对此颇为疑惑。

    苏轼笑道:“在汴京时便听说过阁下的长相容貌,至于今rì,初到杭州,一来是想要欣赏一下西子湖的如画美景。二来,听闻林东阳最近经常来此,佳人有约,所以在下便来了,看有没有运道遇上!

    说来也巧,容貌相似,神骏难比的白马,还有不凡气度,这些独一无二的东西,除了林东阳还会有谁呢?”

    “哈哈,苏通判谬赞了,在下真是愧不敢当啊!”林昭嘿嘿一笑,在苏大才子面前,还真没有多少骄傲之感。

    在到来之前,苏轼一直有些担心,不过此刻见面之后,心情坦然了许多。至少林昭并未让他失望,年轻有为,平易近人,沟通的很顺畅。最重要的是,苏轼感觉到了被尊重。并非是作为才子,而是作为一个官员的尊重。

    林昭身上有浓重的王氏印记,在汴京王安石的那些所谓的弟子都是什么货sè,苏轼一清二楚。就因为一纸上疏,劝阻王安石变法,便被各种出言不逊,甚至是辱骂。可是在林昭身上并未见到,可见官家不断强调,此子非同寻常当真如此。

    对他一直客客气气,言语神态也完全没有作伪之处,苏轼还是相当欣慰的。不过他永远都不会知道,林昭态度尊敬的真实原因。

    苏轼这才问道:“临走时官家交待了,到了杭州先向你询问情况,不知那四十多私盐贩子被杀一事可有眉目了?”

    “有些线索了,正等着苏通判来帮忙呢!”林昭道:“找个说话的地方,我们细说如何?”(未完待续。)

第一一二章 查案三人组

    ()    钱塘县令陈琦从侧门小心进入余杭郡王府,近来他表现的很谨慎,小心翼翼的生恐被入注意到。

    一个地方主政官员与藩王过从甚密,这要是传入皇帝耳朵里,猜忌是必然的。要是被御史风闻,弹劾是少不了的,前途堪忧那是轻的。何况现在是关键时刻,弄不好是要危急身家xìng命,更加不敢马虎大意。

    “陈县令,你不是去迎接新任的通判去了吗?”东阳郡公赵仲晔见到陈琦,还有些惊奇。

    陈琦摇头叹道:“这位苏通判还真是别具一格,把码头上所有入都给耍了,说是在苏州就弃舟蹬岸了,也不知到达杭州没有?”

    “苏子瞻名头大,架子也不小o阿!”赵仲晔轻轻一笑。

    “不,我担心这个苏通判另有所谋,关键是现在根本不知道他的行踪,他会在杭州千些什么我们也不知道!”陈琦近来已经有些神经质的敏感。

    赵仲晔沉声道:“不必太担心,他单独出来能有什么作为?难不成微服私访吗?他能查到什么?”言下之意,即便苏轼有心,也不会有任何收获。

    “好吧!”陈琦喘了口气,轻轻点点头,你们真做的这么缜密,自然最好不过。可是,心里依1rì很不平静。

    赵仲晔看在眼里,眼神一动,心中浮现起浓重的隐忧。问道:“陈县令,备货的情况如何了?”

    “我这边已经妥当,余杭县那边也差不多了,关键还是如何起运?杭州眼下不平静,要能瞒过众入,动静太大引起怀疑就麻烦了。”陈琦正是为此而来。

    “好!”赵仲晔点头道:“如何运输你不必担心,我与父王会想办法的。”赵仲晔立即答应,也不曾引陈琦去见父亲。

    陈琦心道:希望你们安排妥当!随即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告辞转身离去了。

    赵仲晔没有停留,进入书房见到父亲赵宗咏,说道:“父亲,货差不多已经备齐了!”

    “嗯,好!”

    赵仲晔道:“适才陈琦又来确认货物起运的事情,不知父亲可有打算?”

    “打算自然是有的!”赵宗咏淡淡一笑,问道:“那个苏轼到了吗?”

    “父王你为何如此关注苏轼呢?”赵仲晔有些不解,回答道:“今rì苏轼耍了所有入,码头来的只是一艘空船,苏轼本入现在何处无入知晓?”

    “哦,苏大才子果然不一般o阿!”赵宗咏哈哈一笑道:“不会不见踪影,到了杭州他必然会去找熟入!”

    “熟入?您是说……”

    “林昭!”赵宗咏道:“他们都是赵顼派来的,彼此之间岂能不沟通?这个都无所谓,不过他尽快露面总是好的,告诉陈琦,起运的时间定在六月初,我来安排!”

    “好!”赵仲晔见父亲信心满满,也就放心多了。本来已经准备走了,忽地想起一事,说道:“父亲,最近陈琦总表现的很胆怯,很紧张,儿担心这样下去,怕是会坏事o阿!”

    “哼,草包一个,以前发财数钱的时候倒是高高兴兴的,现在有一丁点的风险便害怕了,真是没胆的孬种。”赵宗咏一声喝骂,旋即又轻声叹道:“不过若非有他,我们的生意开做不起来,眼下也更离不开他,暂且忍着吧……再者,有他是好事o阿,万一要是出了事情,嘿嘿……”

    有些入注定了只能做走狗,风平浪静时便是好帮手,甚至好兄弟。一旦风云突变,便注定了是挡箭牌,是替罪羔羊。陈琦之所以担心,未尝没有这方面的缘故。

    赵仲晔了然于心,轻轻点头:“儿子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