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491部分

宋王-第491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里,这是前线,战事胶着,朕心里满是军国大事,没时间照顾你,不要任性好吗?”对于妹妹,耶律浚还是颇为心疼的。

    “皇兄你不是在南京督/战吗?好好的怎么来了易州?”耶律特里并不回答,转而从其他地方提问。

    “战事需要,说了你也不会懂得。莫要管这些!”

    耶律特里嘟着小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静静地盯着耶律浚。轻声道:“是因为他吗?”

    “没错!”耶律浚渐渐开始有些不赖烦,说道:“既然是御驾亲征,那就来前线真刀真枪地对决。”

    “一定要这样吗?一定要打仗吗?”耶律特里的眼神之执着,她实在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而今她已经长大了,越发的明白事理,尤其是经历了“咸雍之乱”后,她也越发的成熟。与赵昭之间的可能已经越来越小了,如果这场战场继续下去,最后一丝渺茫的希望也会烟消云散。所以她不希望如此,心中期盼着能有什么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一定!”耶律浚本来回答的很平静,可是在一瞬间,音调陡然间提高,冷冷道:“特里,不要做梦了,他一心想要燕云十六州,宋辽之间必有战事,你哥我与他也必然是不死不休。你和他之间不可能再有什么瓜葛。

    到了今天,你必须在他和朕之间做出选择。是做一弃家叛国的罪人,还是继续做大辽尊贵的公主,你自己选!”

    “我谁也不选!”耶律特里几乎当场落泪,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了。这本身就是莫大的矛盾,几乎没有走到一起的可能,唯一可能促成此事的只有哥哥。但他不同意,那么这件事永远不会再有结果。无论如何任性,她终究是辽国公主,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

    从上京千里迢迢而来,最后的努力也算是尽心了,此刻也该彻底的死心了,很痛很痛。

    耶律特里忍住泪水,低声道:“好了,此事不必再提。但是……皇兄你能告诉我,你和母后之间发生了什么?那和那样对待母后?这是为人子该有的行为吗?”

    听到妹妹提到母亲萧观音,提到那件事,耶律浚顿时有些不淡定了。但是当着妹妹的面,他不想多说什么,更不想漏出什么马脚,结果对妹妹而言有些太过残忍了。

    “没什么?只是一些分歧而已,等战事结束之后,朕会向母后致歉的!”耶律浚努力地克制情绪,平静回答。

    “果真如此吗?无论我如何询问,母后总是闭口不言,事情要真像是皇兄说的这么轻描淡写,至于到这个地步吗?”耶律特里不死心,在她看来,情况比这要严重的多。她没有注意到兄长的情绪变化,坚持点燃了某人心中的“火药桶”。

    “好了,特里,回上京去,立即回去!”耶律浚的语气还算平静,但是额上的青筋已经暴起,拳头紧紧握着,血管清晰可见。 如果掀开他的衣服,还能看到的汗水正不断涌出毛孔。

    很显然,他现在处于盛怒之下!

    耶律特里有些惊诧地看着兄长,这样的表情,这样的反应,绝对是出了大事。可是她已经不敢再问,兄长的样子实在太可怕!

    回上京!

    耶律特里瞬间做出了这决定,在兄长这里不可能得到答案了,或许母后那里会有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她觉得母后的处境实在不宜孤单一人,耶律特里甚至担心起母后的安全。

    耶律特里再未多一句话,甚至连告别都省略了,转身出门骑上快马,踏上归途,心情和来的时候一样迫切。

    许久,耶律浚也逐渐冷静下来,但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那件事已经成为他难以解开的心结,一个几乎让他发狂的心结。他知道这样不好,却无论如何都难以控制。

    也许只有等亲自干掉赵昭,心里才会顺畅,才能放下心结,重新面对母亲。

    可是想要干掉他却不容易,瓦桥关的战事暂时没有紧张。但是宋军已经开始发起反击,情况似乎不容乐观啊!

    耶律浚的情绪也越发的开始焦躁!(未完待续。。)

第七〇九章 清州空虚

    宋军的反击很直接,除了东线对边界线上的契丹大军发起进攻之后,在西边的河套地区也爆发了战事。

    别忘了,西北之地可是宋帝赵昭的龙兴之处,那里有他最为牢固的根基,也有最勇猛善战的西军将士。

    折克行率领府州主力,越过黄河,直接进攻辽国河套天德军。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河套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是宋、辽和西夏三国之间的交锋,现在则只有宋辽两国的比拼。

    一旦天德军顶不住,辽国西部的门户等若就此洞开,何其危险不言而喻。

    这就是耶律浚的短板之处,辽国经历了女真之乱和耶律乙辛叛乱之后,兵力主要集中在东线和中部。西线相对空虚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结果给了宋人可趁之机。

    千里驰援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能寄希望天德军能够顶住宋军的进攻,然后在东线寻求突破。毕竟宋朝的都城汴京就在正面方向,东边的整个河北路更是宋朝至关重要的区域。

    有得必有失,耶律浚倒也想得明白。

    不过宋军也在东线发动反击,进攻了辽国控制下边界隘口,以及易州和涿州等地。

    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前,首先要收复这两个地方。其实大宋开国初年,这些地方应该还是在宋军手中掌握着,但是辽圣宗与承天太后与宋真宗在澶州城下一站后,签订了澶渊之盟,边界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平白无故地又丢掉一些故土。由于宋朝防御辽国铁骑的塘泊主要集中稍微往南的区域内。所以过去的很多年。一直没想着要收复这两座城池。

    尽管已经过去很多年。但这绝对是一个莫大的耻辱,要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涿州人。

    但是而今,涿州却在辽国的控制之下。试想一下,大宋皇帝出生祖地被在敌国,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此事若是不解决,以后介绍起大宋皇帝,籍贯却在辽国,绝对无比尴尬。

    持续多年的耻辱。赵昭不能忍受,调动大军猛攻,想要撕开契丹大军的防线。

    不过奇怪的是,瓦桥关这里竟然一直没有动作,并未见到宋军的反击。

    耶律浚不禁在想,赵昭到底用的是什么战术?声东击西,出其不意?还是围魏救赵?

    不过不管任何招数,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战事陷入了胶着。宋军的这边因为投入了种师道、郭逵等几位名将,一时间士气大振。稍微占上风。

    宋辽本就是势均力敌的两个国家,拉锯战是很正常的,想要彻底分出个胜负,绝非容易事。

    不过,一旦陷入持久的拉锯战,优势可能会偏向宋朝一方。庞大的国力绝对保障了后勤支持,战争到了一定的程度拼的就是国力。

    而且宋朝在战争中较多是处在守势,能够更好地应付危局,能够更加隐忍。而契丹士兵擅长骑马作战,勇武却也冲动,这等情况下就容易忙中出乱。

    赵昭等待着这样的结果,耶律浚却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

    尤其是被耶律特里刺激之后,耶律浚就越发的着急。心中又涌起了对赵昭强烈的恨意,想要尽快将其处置,以泄心头之恨。

    速战速决,这是耶律浚的愿望。最好是能找到一个契机,一个能在野战中与宋朝主力决战的机会。

    步兵作战和城池守卫是宋朝人的强硬,但是在平原上野战,那就是契丹骑兵的优势了。如果可以趁此机会,找寻到宋朝主力,给予沉重一击,效果会非常不错,战事的结果也可能因此而扭转!

    可是到哪里去找这个机会呢?难,实在是难!

    不过黄天不负有心人,耶律浚密切关注宋军动向,开始逐渐发现一些端倪。

    首先一个就是宋军内部不和,赵昭是刚刚登基的,他的拥护者主要是西军。赵昭对西军也是格外照顾,将领纷纷得到提拔,将士们的赏赐也比较多。

    但是河北军,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尤其是宋朝河北路宣抚使吴充,听说原来支持过赵顼兄弟,因此遭到的冷落。现如今则是宋朝皇帝赵昭不和太和睦,若非因为忌惮吴充手中掌握的权势,有害怕临阵换将动摇军心,赵昭早就会把吴充拿掉。

    听闻瓦桥关失守的那天,吴充正好前去冀州面见赵昭,结果关隘有失。赵昭不分青黄皂白,就将责怪算在了吴充身上,引发了极大的怨念。以至于最近一段时间,吴控所控制的河北路大军与赵昭以及西军之间貌合神离,甚至连赵昭的命令也不会很仔细执行。

    嗅觉灵敏的耶律浚意识到这个是个天赐良机,可遇而不可。自己身后虽然会有契丹贵族反对出战,但是一到战场上,真正拼杀起来,他们都会服从自己这个皇帝的命令,从而做到上下一心,百战百胜。

    赵昭是宋朝皇帝,看似统和了宋朝国内的力量,哼哼……在耶律浚看来这只是表象。赵昭在宋朝的内处境不会比自己好,换句话说,宋军绝对没有现在看到的这样团结。

    只要有缝隙,就能各个击破。

    看看,现在各支宋军作战,完全是各自为战,彼此之间根本没有配合。即便是遇到什么危险,相互之间竟然不救援。

    就在昨日,吴充所部的两千人生生被辽国将军耶律杰所部吞掉,临近的郭逵所部竟然根本没有出动。

    想不到,宋军内部也有这样的龌龊!耶律浚自有他的方式探查到消息,心中也满是嘲讽的冷笑。

    宋军的不和让耶律浚意识到可以各个击破,可就在他酝酿着如何逐一打击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

    宋军在绵长的国境线上出击,攻打多处城池,也不知有什么计谋,还是毫无章法。

    这些都不重要,耶律浚早就不在乎以城一地的得失了!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朝皇帝赵昭所在的位置清州,竟然只剩下区区八千人。而最近的狄咏所部,距离清州也有三百里之遥。

    一个皇帝的生死安危,足矣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影响到一国的国运。

    对于耶律浚而言,这更是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新书《宰辅》求支持,推荐票全投给新书吧,顺便加入书架,请书友们帮忙!(未完待续。。)

第七一〇章 超越的代价

    耶律浚兴奋了,宋帝赵昭人在清州,身边却仅仅只有八千护卫。

    艺高人胆大吗?听说赵昭手下有一支名为“大宋刀锋”的兵马,十分精锐。不过人数只有几千人,面对同样强大的辽国铁骑,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赵昭把人全都派出去,在边境线上全面进攻,是为了什么?

    耶律浚看了半天地图,听说赵昭捣鼓出一个叫沙盘的东西,可以讲山川河流城池罗列其上,十分直观。辽国已经在模仿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合格的成品出来,耶律浚只能看地图。

    不过一番仔细的推敲之后,耶律浚还是发现了其核心意图——涿州!

    这也难过,宋朝赵氏皇族的老家,赵昭也曾公开表示要夺回此地,这就说得通了。匆忙之间,耶律浚似乎忘了,百年来宋朝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的目光完全被赵铮所吸引,一国皇帝身边竟然只留下八千人。以为在清州就安全看是吗?

    也忒小瞧了我契丹精锐骑兵的厉害!

    耶律浚立即调动兵马,以皮室军和五院、六院等辽国最精锐的骑兵集合起来,组成了一支精锐。

    与此同时,辽国在边界线上的兵力竟然开始收缩,宋军见到如此机会,各路兵马立即向前推进。不过也并没有人敢轻敌冒进,彼此相互配合,稳扎稳打,生生将宋辽事实上的边界线向前推进了数十里。

    尤其是易州,已经暴露在宋军的面前。这让宋朝的将士有些激动,大宋丢掉了一个瓦桥关。但相比之下。易州的价值更高。若是能夺回来,形势必然会有所变化。

    越来越多的兵力向易州附近集结,契丹军虽然坚守,但似乎兵力不足,坚守的很辛苦。

    而契丹援兵却迟迟没有到来,相反倒是宋军的后续部队越来越多,形势千钧一发!

    当然不会有援军了,接到易州求援的军报。耶律浚当场撕的粉碎。

    易州或许是重点城池,但是现在已经不重要。

    一座城池的得失,怎么与一场战局的胜负更重要呢?

    时间进入九月初,秋雾开始笼罩在燕山以南的这片平原。

    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辽国精锐三万铁骑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正是清州。

    与此同时,至少有十万军队在后续准备,沿着瓦桥关的方向向南进发。

    雾气成为绝好的掩盖,使得宋军的探马的活动范围和侦查效果大打折扣,最初根本没有发现辽国铁骑的动向。

    直到他们突破了瓦桥关。过了雄州外围的防线,探马才有所察觉。只是暂时还搞不清楚契丹大军的规模和动向。更为糟糕的是讯息传递出了问题。

    烟火传讯是肯定不能用了,浓雾之中想要及时赶回去报告消息,也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情。

    更为糟糕的是,宋朝的斥候判断错了方向,他们以为契丹人是向着南边的莫州方向去的。

    可是当莫州守军接到消息时,才发现契丹大军又消失的。

    驻守莫的将军叫何明祥,是吴充麾下的将军,但实际上早在文彦博掌控河北路的时候,他就已经拜在了文相公门下。

    自从瓦桥关失守后,莫州的压力就大了很多,何明祥一直尽心尽力,十分小心。雄州失守,对士气是个不小的打击,尤其是官家的颜面实在难堪。

    作为官家实际上的嫡系,何明祥格外卖力,一直将莫州守的密不透风,不给契丹人留一丝机会。今日接到传讯之后,他同样是严阵以待,可是辽国骑兵突然消失了。

    去哪里?绕过莫州大瀛州去了?正在猜疑的时候,何明祥接到的消息,契丹大军突然改到向东去了,大雾之中已经踪迹全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