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436部分

宋王-第436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即有守墓的百姓和士兵闻讯而来,参与救火,并且飞报永安县令。可说来也奇怪,本来闷热的天气却突然起风了,风助火势,大火熊熊,一时间根本难以扑救。

    最糟糕的是,竟然引燃了附近的一片松林。最近两个月永安一带少雨,天气炎热干燥,树木干枯。加之炎热缘故,松木分泌出许多的松脂,更易燃烧。所以上东门的大火,瞬间由建筑大火蔓延为森林大火!

    要知道,大宋皇陵彼此相连,中间种植的全是松柏树,这要是蔓延看来,会是什么后果?

    天彻底黑了,阴暗无月,火光在黑夜中尤为明显,即便是远在永昭陵也能清楚看到永昌陵的大火。

    “发生何事?”赵宗晟看着火光急忙追问。

    “濮王,永昌陵走水了,上东门的配殿和附近的树林全都燃烧了!”

    “什么?”赵宗晟大惊失色,太祖陵寝失火,这是很严重的事情。而言这么远的距离都能看见火光,说明火势不小。他是宗正卿,如今有正好在永安,这事是脱不了干系的。

    很快有守墓士兵来报:“永昭陵附近松林起火,风助火势,大有向附近永安陵蔓延至趋势,县令派小的来向秦王和濮王求援,一同救火。”

    赵宗晟的脸色越发的凝重,天干物燥,树林都起火了,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若真是蔓延看来,整个皇陵大火熊熊,后果不堪设想!

    眼看着天空阴沉,只要下雨,就能浇灭大火。可是老天似乎没有一点下雨的意思,这就必须靠人力来灭火了!

    永安县令前来求援,显然是那边人手不够。求援的意思就是借用自己这里的三千人,按理说是该救援,可是自己最主要的任务是看着赵昭。万一就救火之时,赵昭溜走了该怎么办?与此同时,赵宗晟也觉得,这场火起的也忒蹊跷了……

    火是必须要救的,只是不能派所有人去,唉!回头看了一眼永昭陵,赵宗晟心里也燃起了熊熊大火……

    与此同时,李承迅速走进赵昭暂住居所,禀报道:“殿下,永昌陵失火了!”

    “失火了?严重吗?”赵昭有些惊讶。

    李承道:“很严重,上东门的配殿大火,附近的松林也被引燃,大有蔓延趋势,永安县令已经向赵宗晟求援了,要求增援一同灭火。”

    “好,一起去看看!”

    赵昭一出门,登上一处高阁楼,远远便瞧见熊熊大火,问道:“起火原因查到了吗?”

    “据说是因为祭祀时不小心,灯烛倾倒引燃的!”

    赵昭突然一笑:“哼哼,还真是巧合,感谢太祖皇帝,天赐良机啊!”

    “什么?”

    “太祖陵寝大火,似乎所有人都该及时前往灭火吧?”赵昭淡淡一笑,说道:“计划照旧!”(未完待续。。)

第六二二章 西京夜未宁

    “王兄,听说永昌陵失火了?”赵昭匆匆来找赵宗晟。

    “是啊,上东门失火,蔓延到了松林之中!”

    “那快救火了!”

    “已经派人去了!”

    赵昭眉头一皱,不解道:“这里怎么还有这么多人?”

    “啊!”赵宗晟道:“我派了两千人前往,这里余下一千人保护秦王!”

    “保护我做什么?”赵昭反问道:“太祖陵寝失火,如此严重,你我还有心思在这里隔陵观火?走,带上所有人一起去救火。”

    赵宗晟急忙劝阻道:“火场危险,秦王莫要去涉险,再者情况不明,还不知道何故起火,四处都不安全,还是待在这里好些。”

    “什么话?大火在前,视而不见吗?太祖陵寝受大火被侵扰,身为子孙,不思及时救援,一味躲闪算什么?”赵昭怒气冲冲,不顾赵宗晟阻拦,便带着亲兵朝着永昌陵冲了过去。

    赵宗晟根本阻拦不及,也阻止不得!

    他与赵昭都是亲王,虽说自己年长,可秦王的地位更为尊崇,权势更大。再者,如今表面上是皇室一家亲,他无法采用强制手段来阻拦赵昭。何况人家是去永昌陵救火了,而且话说的很严重。身为赵氏子孙,再不行动,自己就该背上不孝的罪名了。

    赵昭已经去了,自己就必须立即跟上,如今这般混乱的局势,必须要盯紧他,这是最容易趁乱逃走的时候。

    待赶到永昌陵的时候。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妙。火势比预想的严重。扑救起来确实不容易。

    赵昭瞧见提着水桶的士兵。眉头大皱,急忙找来永安县令,怒道:“这时候光是泼水来得及吗?”

    “请秦王吩咐!”

    “快,把与上东门相连的房子全都拆了,阻止火势蔓延到了其他宫宇。”赵昭道:“还有,调集大部分人去伐木,树林起火是扑灭不了的,唯有隔断火源。才能防止继续蔓延。”

    “是!”

    赵宗晟赶来的时候,瞧见赵昭有序指挥灭火。他是个养尊处优的王爷,对这种应变指挥的事情不熟练,根本不如从军多年的赵昭。看看人家有条不紊,气定神闲,便可以想象赵昭在战场上的情形。难怪人家能调动数十万大军,把吐蕃和西夏打的落花流水。

    这个夜晚,所有的士兵都忙乱起来,伐木。泼水、救火。秦王赵昭现场指挥,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永安县令,以及驻军将士都连声称赞。对秦王大为佩服。倒是濮王赵宗晟,站在一边帮不上忙,还处处挡路。

    尤其是秦王去哪里,他就带着跟着去哪里,直接影响了现场救火秩序。赵宗晟有自己的苦恼,赵顼有严令,必须要看住赵昭,今晚这种情况,尤其是要注意。

    只是现场凌乱啊,救火的士兵来来往往,涉及范围也大,赵昭来回走动,根本不停歇。赵宗晟最初还能紧紧地跟着,逐渐距离拉开。走过一处,士兵正好抬着砍伐的树木通过,附近又在挖掘阻止大火蔓延的坑道,赵宗晟和手下暂时受阻。

    等到他们再追上去的时候,赵昭已经不见了踪影,赵宗晟顿时惊出一声冷汗,心跳也加速了。

    “快些去寻找秦王,加以保护!”赵宗晟大怒,急忙派人出去寻找。心中忐忑不已,赵昭也是不见了,自己怎么向皇帝侄子交代?

    “不好了,有刺客!”远处,有人大喊。

    赵宗晟心中一紧,急忙带人过去,瞧见几具尸体在地上,身边站着几个士兵。

    “怎么回事?”

    士兵回答道:“刚才有几个刺客突然窜出来行刺秦王殿下!”

    “秦王人呢?”赵宗晟急忙询问,神色慌张。

    “秦王殿下带人去追击刺客了!”

    赵宗晟心里咯噔一下,什么追击刺客,怕是已经逃之夭夭了。半个时辰之后,大火扑灭了,他派出的士兵也都会来了,秦王赵昭失踪了。

    完了!

    赵宗晟一屁股坐在地上,心里拔凉拔凉的,永安县令不明就里,前来劝慰道:“濮王不必担心,秦王殿下是去追击刺客了,秦王英勇善战,必定会平安返回的……说来,那些刺客所用的兵器很像是西夏……”

    赵宗晟不由苦笑,担心?有什么可担心的?要是赵昭真被刺杀了,他心里绝对会乐开花的。可是会吗?他是英勇善战,但是只要走了,还能回来?刺客是西夏人?怎么会如此巧合?赵昭这一追,正好顺理成章追去西北。

    这个苦差事最终还是办砸了,回到汴京,肯定会是疾风暴雨般的辱骂和责备,没办法向皇帝之子交差啊!

    赵宗晟苦恼不已,为今之计,追击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拦截,永安向西百里便是洛阳,去长安必定要经过洛阳,如今拦截,或许还来得及。

    赵宗晟起身,立即飞鸽传书,同时派飞马疾奔洛阳城,传讯给西京留守王圭。如今唯一的希望就在他身上,希望能够拦住赵昭。

    洛阳城,或许是因为天气炎热,王圭难以入眠。即便是匆匆赶来上任,又接管洛阳大小事务,连续劳累了很多天。身体很疲惫,精神却高度紧张。

    这两年王圭的运道不怎么好,准确说自从官家赵顼登基以来,这五六年都是如此。当年他是开封府尹,结果遭遇辽国使臣被杀,两国关系紧张,最终闹的灰头土脸。好不容易当上了参知政事,却又遭遇王安石主持变法,他完全被架空了。

    几年下来,竟然有什么大成就。去年好不容易有机会担任陕西路宣抚使,那可是封疆大吏,虽然责任重大,但却是位高权重。

    可惜还未上任就被赵昭取代了,给自己委派个宣徽南院使的职位。虽说位置也不低,面子也过得去,但毕竟闹了个笑话。

    这次官家又突然之间下旨,将自己调任西京留守,驻守洛阳。王圭人老成精,一眼就看出来关键所在。临走时,官家还特意召自己入宫暗示一番,其实不用多说,他就心里有数。

    如今这个西京留守,可谓是责任重大。

    短期目标,阻止谒陵的秦王溜去长安;长期目标,如果秦王到了长安,自己就要负责防御关中。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啊!王圭觉得肩上的压力不小。

    作为一个担任过副宰相的老臣,王圭自然明白当今官家和秦王之间存在的争斗。将来有一天,站队是必然的。那些保持中立者,要么是德高望重,能力非凡,无论谁当政都会礼遇尊重;要么就是人微言轻,没什么拉拢的必要。

    王圭觉得,自己没有那么超然的地位,却也不至于那么无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站队是必须的,可是站在哪边呢?

    儿子王中岏的态度,站在官家这边。原因很明显,陕西路宣抚使的职位就是被赵昭抢走的,为此王家可丢人了。此番西北作战大胜,赵昭为此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功勋。王中岏认为,这些本该是父亲王圭的,是属于他们王家的。

    王圭轻轻摇头,事情哪里那么简单?西北战事,换了自己就一定能够胜利吗?赵昭的军事才能是不可否认的,这种事不能一概而论。他知道,昔年儿子与赵昭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还有些许小矛盾。当年辽国使臣被杀案,赵昭也确实让自己脸上不好看。

    可那又怎么样?如此就必须站在秦王对立面吗?王中岏认为,赵顼是当今官家,根基深厚,名正言顺,难得对王家如此器重,自然要忠心耿耿,誓死效忠。秦王虽然实力不俗,可他难道能够起病谋反不成?

    王圭心中好笑,当真是赵顼器重自己吗?能有机会留守洛阳,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与赵昭有过节吧?赵顼是因此把自己看成自己人的。至于秦王是否谋反,这话不好说。胜者王侯败者寇,谁胜利了谁说了算。赵昭毕竟是仁宗皇帝的亲生儿子,他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谋反这两个字,不见得能安在他身上。

    所以啊,此事还需要慎重考虑。王圭是个理智之人,至少他不愿意过早地态度鲜明,从而将自己逼的毫无选择余地。当然了,首鼠两端也不合适。这件事当真不好办,很为难人啊!

    眼下赵顼是皇帝,一切他说了算了,可将来就不好说了。想要现在和将来都稳妥舒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无论是谁,再有能耐长袖善舞,也需要谨慎小心。

    如今的处境,就如同今夜的天气一样,压迫沉重,让人难以顺畅呼吸。王圭难以入眠之时,儿子王中岏匆匆赶来,说道:“父亲,濮王飞鸽传书,永昌陵失火,赵昭在救火时失踪……说是追击刺客去了,但……濮王让父亲小心!”

    “是吗?”王圭不由苦笑,第一个难题来了。

    王家父子,刚刚点齐人马准备出动,洛阳主簿匆匆而来,禀报道:“王大人,不好了,发现一支骑兵自西而来,距离洛阳不足二十里!”(未完待续。。)

第六二三章 秦王卫队

    西京留守王圭带着一队人马出城,准备以抓捕奸细为名封锁道路,拦截秦王赵昭的。尽管不愿意这么早选择,但是皇帝有命,还是要遵从的,最起码要做足样子。

    可就在此时,突然得到消息,有骑兵出现在洛阳二十里地的范围。

    气氛一下子有些紧张了,这些骑兵是哪里来的?大宋的军队调动很严格,都是要有枢密院调令的。如果正常的军队调动,没有道理不通知自己这个洛阳留守。

    莫非是赵宗晟调动来阻截赵昭的?至于弄的这样明目张胆吗?

    王圭心里满是疑惑,赵昭重要,这支莫名其妙的士兵更重要。抑或,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未等王圭封锁路口,这支骑兵已经冲到近前,借着火光看清楚是宋军服饰旗帜后,王圭才稍微放心一点。关洛之间,中原腹地,自然不可能有异国骑兵?

    那么这些人八成和秦王有关了?王圭疑惑之下,拦住骑兵,朗声问道:“本官乃是西京留守王圭,尔等何人?何以深夜奔行?”

    “我们是西军将士,前来保护秦王殿下,另有重要军情禀报!”

    西军?王圭心里咯噔一下,他断定这些人和赵昭有关,原以为是拦截赵昭的军队,却没想到是保护赵昭的西军。

    “父亲,西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王中岏低声道:“莫非是赵昭未经枢密院允许,私自调动兵马?这可是大罪啊!”

    “稳重些,莫要口无遮拦胡说!”王圭虽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帽子却不敢乱盖。按照太皇太后的说法。仁宗皇帝遗旨。秦王驻守长安,掌管西北军事政务,便有权力调动西军。只是西军突然出现在洛阳,赵昭要做什么?这让他不得不谨慎。

    突袭两京,直接兵变?

    火光之下,大概能看到,对方不过两三千骑兵,兵力太少。不像是有大动作。不过后续有援兵也未可知,毕竟这些骑兵来去如风,到了洛阳城外二十里,自己才得到消息,速度不是一般的快啊!

    “谁让你们来的?你们有什么军情禀报?”王圭沉声询问。

    “是我们自己要来的,西军得到消息,西夏被意欲行刺秦王殿下,于是三千将士自发组成卫队,前来保护秦王殿下。”领头的西军将领回答道:“至于军情,很抱歉。王大人。此乃机密,只能禀报官家、秦王或者枢密院!”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