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428部分

宋王-第428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皇太妃苗氏似乎是在感叹往事, 可高滔滔总觉得节奏有些不对。

    果不其然,太皇太后曹氏接口道:“昔年仁宗皇帝不止一次说过,他有个愿望,如果林妃生下个儿子,就册封为秦王,坐镇长安。主理西北军政事。抵御西夏。保大宋平安!”

    此话一说,太庙上下数百人心中全都翻起惊涛骇浪!

    赵昭前一秒还只是皇叔,这一秒就成为秦王!

    皇室子弟,血脉是重要,但地位的高低与爵位有着很大关系。

    赵昭作为仁宗皇帝亲生子,亲王身份必不可少。但高滔滔和赵顼的本意都是拖延,今日只承认他皇叔的身份,反正刚刚册封为吴国公、辅国大将军。王爵的事情就拖延一段时间再从长计议。

    可曹氏却不愿意等,转瞬间便给林昭弄了个亲王的爵位,还是秦王!这是太祖之子赵德芳曾经的封号!

    秦王就秦王,倒也无所谓,真正要命的是后面那句话——坐镇长安,主理西北军政事!

    这就意味着林昭可以名正言顺驻跸长安,西北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他一人手中,包括大宋最精锐的三十万西军。

    这是邵雍给赵昭出的主意,他的根基之地在西北,之前是靠着陕西路宣抚使的职位掌控西北的。此番回汴京。不管结果如何,赵顼肯定不会让他再宣抚西北。那么就需要一个全新的身份和理由,重回西北,并且名正言顺将西北变成自己的天空。

    于是便有秦王的身份,坐镇长安管理军政事的职责!

    赵顼自然也清楚其中门道,如果说皇叔身份对他的威胁是二十分,以秦王身份掌控西北威胁度便上升到九十九分。

    西军!

    那可是大宋最为精锐的军队,关中天府之国,稍加开发,可做根基之地。秦国当年就是依靠关中,一扫**,统一天下的。

    沿着渭水与黄河,长安与汴京几乎在同一条线上。从长安发兵,不几日就会到达汴京,是个巨大的威胁。可是反过来想要进攻关中,可就难上加难,关中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光是一个潼关天险就难以突破。

    赵顼很想反对,却发现根本无法反对。

    曹氏说了,仁宗皇帝生前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那么加封赵昭为秦王,坐镇长安,主管西北军政事就是仁宗皇帝的遗旨,也是他的遗愿。

    皇祖父的遗旨岂能不遵从?他的遗愿能不满足吗?天子虽然至高无上,可是祖宗却压在头上,在前代皇帝面前只能乖乖听话。

    抗旨不尊,不孝不悌的罪名他承担不起。

    赵顼知道,仁宗皇帝不可能有这样的旨意,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

    以当时的情况,生个儿子必定是宝贝,是要留在汴京皇宫好生教养,继承大统的。怎么可能送去西北苦寒之地,处于刀光剑影之下呢?

    八成是林昭他们的计策,故意让曹氏这么说的。最郁闷的事情就在这里,明知道对方说了假话,却无可奈何!

    曹氏是太皇太后,身份无比尊崇,她转述了仁宗皇帝的口谕会有错吗?没有人敢质疑,没有人敢指责太皇太后矫诏。只要话从她嘴里说出来,那就肯定是仁宗皇帝的遗旨!

    更何况苗太妃也出来作证,表示听到过。这可是天下最德高望重,最尊贵的两个人,能质疑吗?

    今日是在太庙之中,恰好是仁宗皇帝祭日,如此特殊的时间地点,他的遗旨意义非凡,根本违拗不得!

    司马光看到很明白,心中不免感慨,太皇太后如此是火上浇油啊!一旦赵昭成为秦王,坐镇长安,大宋怕是再无宁日,一场龙争虎斗不可避免。

    烽火潼关,关洛震荡已经算轻的,大宋分崩离析都不无可能,北方辽国更会有机可趁!

    这样的局面对大宋有什么好处呢?身为一个熟悉史学典籍的老臣,司马光忧心忡忡。

    但无论如何,事实已经不可改变,赵昭封秦王已成必然。

    赵顼不愿意承认,却又反对不得,故而只得退而求其次,朗声道:“皇叔为秦王,告慰皇祖在天之灵,自是很好。只是皇叔刚刚在西北鏖战近乎一年,必定十分辛苦,该留在汴京好好休养才是。再者,皇叔刚刚为皇祖母与诸位姑姑相认,一家人该团聚,共叙亲情才是。至于坐镇长安一事还是容后再说吧!”

    “是啊,秦王身份贵重,西北烽火之地,刀光剑影,岂能让皇叔涉险?”高滔滔也随即出声附和,看似关心,实际目的只有一个——将赵昭留在汴京。一个光杆秦王,龙困浅滩,便不足为虑。

    曹氏脸色一变,说道:“既是秦王,封地关中,自该及时就藩才是!”

    高滔滔刚想再说点什么,赵昭便打断道:“官家与皇嫂美意,昭心领了。只是此乃父皇旨意,也是他的愿望,身为人子自当奉命行事。父皇生前,不曾尽孝膝前,如今更该尽心尽力完成父皇遗愿。

    至于辛苦危险之说,不必在意。当今大宋边境烽火多,身为秦王更该做出表率,激励将士们奋勇作战才是,岂能退缩?再者,如今看来,昭怕是有必须前往西北之理由!”

    赵昭冷冷的目光从高滔滔脸上扫过,云淡风轻一笑,转身道:“带上来!”(未完待续。。)

第六一〇章 正面交锋始今日

    赵昭一声呼喊,几个五花大绑的刺客被带了上来。

    赵顼以一头雾水,不明所以;高滔滔眼神中多了些许忧虑之色,赵宗晟则是忐忑不安,甚至忍不住双腿有些轻微的颤抖。

    派出去的死士竟然被人抓了活口,还带来太庙,若是说出一两句惊天之语来,后果不堪设想啊!虽说都是忠心耿耿的死士,可难保不会有意外,仁宗皇帝祭日,刺杀他唯一的儿子秦王殿下,这个罪名太可怕了。若是露馅,怕是太皇太后和诸位大臣会当场将自己撕裂。

    赵宗晟心里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下意识地看向高滔滔母子,心想着如果出事了,他们会不会庇护自己?还是直接把自己推出去做替罪羔羊?

    赵昭朗声道:“今日我与母妃前来太庙途中,竟然有人行刺,好在护卫们保护严密,躲过一劫,并将刺客捉拿!”

    此言一出,顿时一片哗然。

    秦王殿下在来太庙途中遇刺,太匪夷所思了吧?

    百官们顿时议论纷纷,比行刺更让人好奇的是幕后主使者?是什么人要刺杀秦王殿下呢?有点老成持重,心思细腻的大臣隐约已经有了一些猜疑……

    太皇太后曹氏与赵福康顿时大惊,她们之前并不知情,冷冷的目光已经落在了高滔滔身上,凶手是谁似乎显而易见?

    高滔滔也略微有些慌乱,赵宗晟当真是太不济了,行刺不成功也就罢了,还让人家抓住了活口。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是何人竟敢行刺秦王?”高滔滔抢先怒道:“简直是胆大包天。必须仔细追查。予以严惩,大理寺与开封府何在?”

    赵昭心中冷笑,说道“皇嫂息怒,也不必麻烦开封府和大理寺了,本王已经追查到一些眉目了。”

    “是吗?”高滔滔心里开始有些打鼓,拿不住赵昭的意图,难不成今日非要撕破脸皮吗?赵宗晟心里更是有几分紧张,希望这些死士能绝对为自己尽忠。不至于说漏嘴。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行刺本王?”赵昭看着阶下的几个此刻,大声喝问。

    “哼,林昭攻占兰州,杀我父兄,此仇岂能不报?”

    “我党项勇士千千万,你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原来你们是西夏人啊!”

    “不错!”

    “看样子是西夏人行刺秦王殿下!”赵宗晟立即附和一声,说完之后,才觉得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

    赵昭看着他笑了笑,转身道:“母后。皇嫂、官家,西夏人贼心不死啊!行刺于我事小。兰州之战他们必定心怀不满,还会蠢蠢欲动,扰动大宋边疆的。既如此,我就更应该回西北,一来是完成父皇遗愿,为大宋驻守西北边陲,二来我也得找西夏人讨个说法才是……”

    “既然西夏人意欲对皇叔不轨,西北之地反而很不安全,皇叔更不该涉险才是!”赵顼打定主意,绝对不能让赵顼前往西北。

    “多谢官家美意,只是若如此,岂非是怕了西夏人?他们都寻到汴京来了,岂能不闻不问?与其日日小心提防,还不如一劳永逸,灭了西夏……此乃父皇遗愿,我自要全力实现。同时,也是为官家分忧啊!”林昭略微沉吟,小声道:“至于这些刺客,也许该进一步审问调查,兴许会有另外的收获也说不定……”

    赵宗晟顿时脸色一变,人落在林昭手中,始终是个隐忧啊!高滔滔也有些顾虑,万一最后真审问出来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风言风语,都会很麻烦的,在林昭去西北的事情上,他们必须要适当做出让步。

    “让昭儿去吧,这毕竟是仁宗皇帝的遗旨,也是他的愿望,不遵从,那可就是抗旨,是不孝了!”曹氏沉声道:“官家总不会将秦王置于不忠不孝之地吧?”

    言下之意很明确,你们要是继续反对,那就是不忠不孝了。今日这种场合,很多话是完全摆上台面的,没有模棱两可,答案只有是或否。

    高滔滔笑道:“也好,秦王坐镇长安,西北边境定然可保无虞。只是西北暂时安定,也不急于一时,一家人好好团聚一下再说!”

    “是了,容后再说吧,皇叔昨日才回汴京,怎能立即马不停蹄去长安呢?好歹要休息几日,不能累坏了身体。”赵顼知道,事情已经到了无可阻止的地步,见母亲松口,也只能先应承下来,拖延时日,然后再从长计议。

    “那就多谢官家和皇嫂美意了!”赵顼笑了笑,只要有这句话就足够了。当着百官的面所言,赵顼不敢不认账,自己有足够的理由名正言顺回长安了。

    太庙的祭祀早就完成了,若非赵昭之事节外生枝,早就结束了。

    赵顼心中有着太多的疑问,更需要与母亲,以及众多智囊一起商讨对策,是一刻也不想待在太庙了,故而立即宣布道:“诸位爱卿辛苦了,三日后朕会在大庆殿设宴,为皇叔接风庆功,今日都先回去吧!”

    “遵旨!”百官都清楚,仁宗皇帝祭日,近几日不宜大肆宴饮或娱乐庆祝。

    “至于这几个刺客,就交给皇城司严加审问吧,看看他们是否还有别的同谋!”赵顼也看出来了,这几个刺客大有门道,想要接管在自己手中。

    “官家,我看不必了吧,直接推出去斩首算了!”赵昭摆摆手,事已至此,几个刺客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反正现在不能与赵顼撕破脸皮,不如用鲜血和人头来警示某些人。

    “好,推出去,立即斩首!”赵顼说完之后,转身便走。今日的震惊着实太多,对他的心理是极大的打击,此刻已经有些承受不住了。

    看着赵顼离开的背景,赵昭终于长出一口气,等待许久的大事算是成功了。不过未来还有很漫长的路,这才是第一步而已!

    回到府中已经是晌午时间,太阳已经西斜。提前一步回去的李承已经将门口的匾额换过了,“秦王府”三个大字很气派!

    “府上的匾额换的真够快啊!”沐思虹微微一笑,脸上洋溢着别样的喜悦。丈夫成了秦王,自己虽说只是个妾室,也勉强算是个王妃了。最重要的是儿子,可就是凤子龙孙了。倘若丈夫将来更进一步,可就是皇子亲王了,这可是做梦都不曾想到的事情。

    柴敏言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出身前朝皇族的她看得很清楚,今日在太庙之中,看似只是嘴上功夫,内里实际上则是刀光剑影,充满了杀机。即便是她成为秦王妃,她的儿子是世子,将来还有可能是太子。但是这个过程必定艰辛凶险,一家人,尤其是夫君势必危险重重。

    虽说是个高兴的日子,却也让人有些不安!

    赵昭看出了妻子的不安,安慰道:“没事的,我会保护好你们的!”

    “嗯!”柴敏言轻轻点头,为今之计,只能尽一切可能帮助夫君成就大业了。也是为了儿子,为了柴氏一族。

    一天下来,众人都心力交瘁,林昭也没有时间与妻儿团聚。亮明身份之后,便是真刀真枪的正面交锋,再没有隐蔽的主动性可言,要处理的事情更多,斗争更为复杂。

    赵昭一回来就带着李承进了密室,狄青早已等候在此,一见面便道:“恭喜秦王!”这一天他已经等的太久,虽然不能现场亲自见证,但还是打心底的高兴。

    “若非有狄公,昭何来今日?”赵昭语重心长道:“从今日开始,形势将更为复杂,还要多加倚仗狄公!”

    “老臣定当尽心竭力!”狄青的忠诚任何时候都毋庸置疑。

    “说下接下来的对策吧!”赵昭沉声道:“今日遇刺才只是开始,以后会更多,全家人的安全,切不可掉与轻心。”

    “殿下放心!”李承道:“王爷如今有开府建衙的资格,王府的护卫数量也会增加,我已经调派了一些好手,安全保证无虞。”

    “那就好,明着赵顼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背地里,难保不会找些替罪羔羊铤而走险。”赵昭嘱咐道:“府中护卫,还有亲眷外出之时,尤其是小心。还要成立一支女卫队,此事你可以沐夫人身边的玉童商量……”

    “是!”

    狄青道:“听说赵顼已经同意殿下坐镇长安了?”

    “没错,虽然是同意了,但赵顼必定会找各种理由拖延!”赵昭沉吟道:“必须尽早回去,消息传过去,诸将震惊之下,必定心有摇摆,必须要尽早过去安定人心。我更担心的是,若是迟迟不归,赵顼会想办法在那边安插人手……”

    “确实得想个办法尽早回去才是!”

    赵昭轻声道:“办法倒是已经有了,李承啊,你迅速传讯给……让他务必……”

    “是,此计甚妙啊!”李承一听,顿时兴高采烈。

    “脱身不是问题,只是一家子都去长安怕是不行……”提及此事,赵昭脸上满是忧色,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