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410部分

宋王-第410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宜结鬼章满心疑惑,林昭之所以放阿里骨回来,目的他们都能猜到一些,感觉很明显。而且如今已经显露出来,情况十分糟糕。难道说林昭放回阿里骨还有别的什么打算?鬼章轻轻摇摇头,他绝对这件事本来没有那么复杂,只是现在越发的凌乱了。

    最重要的是阿里骨,他没有背叛的理由,不过却也并非没有可能?而且这个密信出现的时机也有些太过巧合。所以青宜结鬼章难免有些怀疑,这其中是否当真有什么问题?

    董毡也有些奇怪,林昭的动机他大概也能想到一些,故而也有些疑惑,静静地看着儿子,轻声问道:“蔺逋比,这书信你从哪里来的?确实是巡城将士发现的?”

    “没错,父王若是不信,可以亲自审问!”蔺逋比道:“不止如此,那个被抓住的奸细还交代,阿里骨和林昭之间一直有联系。宋军之所以能收到从城中传递出去的情报,就是因为前去湟水川驻守的将士中有阿里骨的亲信,在前线和宋军安通款曲……”

    “果真如此?”

    董毡和青宜结鬼章都不太相信,在这个节骨眼上出这种事情难免让人郁闷。至于蔺逋比的控诉,他们暂时没有做出回应。这样重大的事情必须要慎重处置。蔺逋比略微有些遗憾,没能当场拿下阿里骨,多少有些美中不足!

    不过他相信,父亲心中多少有些怀疑。还有就是,此事迟早要公开,臣民心中会怎么想?哪怕父亲仍然相信阿里骨,也要考虑臣民的态度。

    阿里骨还有资格前往青唐城吗?不管过程如此,最终的结果,都在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董毡和青宜结鬼章很无奈,事情太过巧合,让人难以相信。但是阿里骨的回归确实有很多疑点。要说心中疑点都不怀疑。那是不可能的。

    本来的决断又开始动摇。厉精城的大军着实太重要,董毡丝毫不敢冒险。说到底,阿里骨都不是亲生的,但他有野心,为了能够登上吐蕃王位,和宋朝人勾结,也不是没有可能,着实难以决断。

    偏巧此时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有从湟水川回来的将士称,在战场上无意间见到了苏楠当峥,他没有死,而是在引导宋军进攻。

    这是个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蔺逋比立即道:“看吧,一定是阿里骨与宋人有勾结,苏楠当峥是他的亲弟弟,前去龛谷便是和宋朝人接触。还有啊,龛谷之败,他们说是桑吉次仁轻率引起的,如今看来。是有人和宋朝人联手做局啊!”

    本来密信的事情,董毡还打算先压下来。秘而不宣。但战场上见到苏楠当峥,这个消息立即在军中传开,将士们心中也多有疑惑,许多的猜疑都集中到了阿里骨身上。

    阿里骨才是真正的哑巴吃黄连,有没有和宋军勾结,他自己是最清楚的。很显然是被坑了,至于那个被抓到的信使,自己根本没见过,肯定是别人设局来对付自己。最初的时候他怀疑是蔺逋比,可是当苏楠当峥出现在战场的消息传来,他想到,这肯定是林昭的手笔。

    果然是他,林昭太狠毒了,放自己回来了不错,可是背地里却弄出这许多的手段来。自己是受害者,整个河湟吐蕃也将会蒙难!

    阿里骨逐渐清醒冷静,他已经察觉到了林昭的阴谋,以及这件事的可怕程度。出了这档子事,去厉精城的人选肯定是蔺逋比,但是他有多少斤两,一清二楚。

    这才是林昭的真正的目的!

    早知道还不如不回来!阿里骨会后悔,他主动前往王宫向赞普解释。

    董毡连连苦笑,如此巧合的事情,他也发现了异常,也不愿意相信。只是心中多少有那么一丝疑心,这东西一旦生根,就会发芽,让人难以释怀!

    如此情况下,董毡或许能相信阿里骨,不会处置他,但是绝对不会让他轻易离开青唐城,尤其不能让他掌控大军。出了这档子事,对阿里骨本身就是一个刺激,很难说他为了自保,或者害怕身的,做出什么过分举动!

    出于谨慎,还是由蔺逋比前往厉精城比较好。董毡心中有个小小的私心,他有种预感,青唐城或许守不住了。将儿子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或许是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对他最后的补偿了。

    如果青唐城真的失守了,也不指望蔺逋能够反攻,光复失地。若是可以据守厉精城,守住最后的基业,为赞普家族留下血脉传承,多少也能让人欣慰一些!

    ~~~~~~~~~~~~~~~~~~~~~~~~~~~~~~~~~

    “将军,果然是蔺逋比去了青唐城!”种师道喜滋滋的来禀报。

    “看来城中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林昭笑了笑,这才将自己安排密探鼓动蔺逋比的事情讲出来。

    种师道笑言:“这招离间计倒也凑效,不过要说真正高明,放阿里骨回去这步棋才是恰到好处!”

    “嗨,也是吐蕃自己的问题,董毡要是早点狠心决断立下继承人,也不至于如此!”林昭道:“至于两个王子之间的争斗,这没错,为了赞普之位,头破血流在所不惜,背地里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只是他们忘记了一句话!”

    “什么话?”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种师道呵呵一笑,感慨道:“是啊,眼看着整个河湟都要易主了,赞普之位还有什么用处呢?可惜那两位年轻的王子看不明白,还这么你死我活的拼斗到底。这事也怪董毡,如此情况,他也不知道想办法压制,竟然默许了……难不成他也是个糊涂虫,被我们的骗过去了?”

    “不,想过骗过他不容易,只是人一旦多疑,做事情顾虑也就多了!”林昭叹道:“董毡到底不如角厮罗睿智魄力,之前没有控制,如今就算是发现有问题又能如何?大势所趋,他已经改变不得了!”

    “蔺逋比去了厉精城,有这样一个草包主帅,援军便不必担心了,接下来便是围城,城破只是时间问题!”

    “没错,只是我们又有多少时间呢?开春之后,积雪融化,没有了雪橇之便,粮草运送如何是好?以战养战不能持续很久的!”林昭并没有全说出来,他更在意的是汴京那边的局势,他没有太多的时间耗费在河湟。

    有时候当真很邪门,担心什么来什么!

    李承匆匆进来道:“将军,汴京消息,南方与交趾之战有新情况!”

    “局势如何?”林昭和种师道都很期待,却都有些紧张。

    “南方……”李承迟疑了一下,低声道:“前日,交趾大军攻陷邕州,之后屠城,六万军民几乎全部丧生,尸体被投入邕江,江水为之不流!”

    “什么?”

    种师道大惊失色,邕州被屠城,死了六万人。这简直就晴天霹雳的噩耗,奇耻大辱啊!

    林昭也沉默了,六万条生命啊!这对大宋王朝也是一个巨大打击。或许事情到最后,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可是他却没有丝毫的兴奋,有的只是沉重的悲伤。

    许久之后,林昭才道:“全力进攻,今日务必突破湟水川,包围青唐城!”(未完待续。。)

第五八七章 速战速决

    伴随着飘扬的雪花,大宋王朝迎来了熙宁六年。

    新年伊始,边报就送入了汴京城。

    林昭在河湟的战事很顺利,长驱直入,已经兵临青唐城下了。河湟吐蕃已经摇摇欲坠,或许用不了多久,便能全部平定,纳入大宋统治之下。

    开疆拓土,这是丰功伟绩,良好的势头让赵顼很高兴。西夏虽然二十万大军入侵西边诸州,不过有景思立、折克行、种谔三位将军坐镇,虽然没有反攻,却严防死守,没有给西夏可趁之机。西夏大军两个月来毫无建树,小国主李秉常已经有些着急了。

    林昭做的不错,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赵顼还特意送去了嘉奖与新年的慰问。

    新年节庆、瑞雪兆丰年、战事顺利,连串的喜事让赵顼很开心。只是来不及庆祝,一道晴天霹雳便降临在邕州的天空上。

    邕州失守了!

    广南诸路的兵力全都赶去增援了,交趾大军佯作败退,宋军将领稍微松懈,便被交趾人抓住机会打了一个反攻。援军损失惨重,邕州城防也被突然袭击打开了缺口。

    熙宁六年正月初三,邕州城破!

    交趾人或许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或许是天性残暴,抑或是想要给大宋来个下马威。他们开始惨无人道的屠城,城中六万军民几乎无一幸免。

    邕江水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尸体投入江中,几乎阻塞江流。一时间广南西路一片哀鸿。整个大宋的西南边陲血色弥漫。有如修罗地狱。

    消息传到汴京的时候。正是上元节时,伴随着鸿翎急使入城,一如往昔热闹的赏灯欢庆戛然而止。

    六万军民惨死!

    整个大宋王朝都震动了,举国哀悼的同时,更有无数的臣民士子愤愤不平。

    六万同胞惨死,让人很悲恸,很愤怒,人们纷纷表示要让交趾人血债血偿。不只是为死难者报仇的问题。更关系到大宋王朝的颜面。

    泱泱大国,万邦来朝,而今却被交趾这样的弹丸小国入侵,还搞出了这样大的血案!让上国颜面何存?大宋若是不还以颜色,讨回公道,那么四邻的藩属还会有谁把大宋放在眼里?

    是可忍孰不可忍,臣民士子纷纷上书,要求朝廷讨伐交趾!

    雪片般的奏疏送到了垂拱殿的御案上,赵顼的心情变得格外沉重。

    邕州的事情让大宋颜面尽失,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这个皇帝难堪。愤怒的同时。他还有些内疚。

    枢密院早有给出意见,请求调遣禁军南下。但因为他的小心思,并未同意。南方军队糜烂,不堪大用,让他们就解救邕州不靠谱。如果禁军早些南下,或许邕州就不会失守,那六万军民也不会惨死。

    他自责,他内疚!如今的局面更是让他出奇的愤怒,如此局面,对他本人而言,十分被动。最让他恼火的是,朝臣和百姓对他迟迟不发援兵的举动表示不满。甚至有御史直接上书指责皇帝。

    赵顼很愤怒,却不敢把冒犯天颜的御史怎么样!

    太庙里,太祖皇帝立下的铁牌上写的清清楚楚,不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这是大宋的秘密,每个君王登基之时,都会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带领前往阅览太祖圣训。外人虽然不知晓,但百年下来,事实上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传统。尤其是在仁宗朝达到极致,大臣的唾沫星子飞到皇帝脸上去都不算什么。

    有圣训和诸多先例子,赵顼也是无可奈何,毫无疑问,经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赵顼的威望大受打击!

    报仇是必须的,赵顼只能将气全部撒在交趾人身上。加之如今可以是民怨沸腾,太学的士子已经好几次到宣德门外请命了。为了平息怒气,派遣大军是需要的。

    再者,交趾攻陷邕州之后并未停歇,正在向整个广南西路进发,继而还会威胁到广南东路和两湖。其危害程度已经快要超过当年的侬智高之乱了,必须尽快加以遏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南方半壁江山摇摇欲坠,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出兵,是必须的!

    河北路大军不可轻动,至于西军全都投入了战场。林昭也向枢密院表示兵力不够,投入河湟战场的不过五万大军。要面对的是吐蕃将近十万人,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压力着实不小,不可能抽调一兵一卒。

    唯一能调动的只能是京营禁军,南方只要安定,关中有西军,河北路有文彦博大军坐镇,汴京掉出去一半军队是可以的,安全上没有太大问题。当然了,前提是河北军和西军没有异动。相比之下,河北军的威胁更大,毕竟距离更近一些。至于西军,如今根本腾不出手来。文彦博作为三朝元老,赵顼还是颇为信任的。

    至于林昭,在西北这么拼命,建功立业,殊为不易,忠勇可嘉。如今朝中大臣和百姓都将他与狄青相提并论,成为大宋英勇与忠诚的代表,广为称赞。何况他的妻儿都在汴京,想来是不会有二心的。

    赵顼立即决定,由禁军将领郭逵为主将,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抵御交趾。之前枢密院拟定的兵力是十万人,可那是在邕州坚守基础上的预测。如今邕州失守,交趾气焰嚣张,想要收复失地,彻底反攻,兵力上一定要有优势。

    再者,赵顼也输不起了。若是此战再败了,对他的帝王威望将会是更为沉重的打击,他不敢冒险。多给点军队,希望郭逵能够好好表现,及时送来捷报,让他脸上好看一些。

    在这个年终岁尾,大宋王朝处于一个三线作战的状况,同时和三方开战。兵力上暂时还能够应付,枢密院还能够喘口气。不过三司那边压力可就大了!

    粮草与军费支出巨大。俨然成为沉重的负担。尤其千年的水灾。去年的旱灾,粮食歉收,赈灾花费也不小。大宋王朝的财政压力着实不少,三司使已经是焦头烂额。这种情况下,又有人指责赵顼穷兵黩武,当真是让人无奈!

    也罢,只能等各方的捷报回来,才能平息反民愤了。赵顼站在城墙上。看着大军离南熏门越来越远,心中默默道:“郭逵,林昭,千万不要让朕失望啊!”

    赵顼一心记挂前方战事,却忘记了一点!

    一百多年前,汴京朝廷接到契丹入侵的消息,匆匆派大军前往抵抗,从而断送了一个王朝的命运。而今的情况,隐约有些相似之处……

    除了期望之外,赵顼也分别给郭逵和林昭嘱咐。让他们加快动作,在取胜的前提下。尽早结束战事。这样一直耗下去,大宋王朝的财政压力大太大!

    即便是赵顼不催,林昭也会加快速度的。

    军需压力是一方面,不管怎么说,内斗都不能影响到大宋的安稳。河湟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还有就是时间,京营十五万大军南下,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岂能错过?

    林昭下令一日之内的攻克湟水川,结果三军奋勇作战,当天晌午的时候就达到目标。大军再无阻碍,直接到达青唐城下,最终围城。

    包围河湟都城,这已经算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