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384部分

宋王-第384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征此刻能做的,也许就是尽量多保存一点实力,不至于河州基业全都毁于一旦,将来即便是向叔叔董毡低头,也多少能有一点自保的力量。不过有时候力量太强大,反而会引起别人猜忌,说不定反而没有好日子。

    唉!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木征轻轻摇摇头,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战争之初,宋军的士气很旺盛,兵锋正盛,这时候和宋朝人硬拼,绝对是不智的,绝对会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反正河州的土地辽阔,先丢点土地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将来在反攻也不迟。以空间换时间,木征也是懂这个道理的。对于草原上的部族而言,只要人在,土地和牧场迟早可以抢回来的。

    消耗宋军的战力和耐力,让他们成为骄兵,然后在寻找时机,借助地利之便发起反击。再者,木征这么做也是存心想要逼迫一下叔叔董毡。

    当河州的土地一点点被蚕食,越发逼近河湟的时候,叔叔董毡还能那么淡然自若吗?唯有他们能早些出兵,自己才有与宋人一战的实力。

    不得不说,木征也着实是不容易,最近为了这些事情可是费尽心机。

    同样费尽心机的还有景思立和刘昌祚!

    他们两人率军进入河州境内,根本就是如入无人之境,除了一些城池搬迁不走以外,大部分的吐蕃人都消失不见了。

    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根本没有找到吐蕃人,跟谈不上与之作战了!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占领了大量的吐蕃又能如何呢?全都是草原和森林,却空无一人,有什么意义呢?连敌人都为见到能叫战争吗?

    没办法,他们只能就地驻扎,然后将消息禀报到熙州大本营,请主帅王韶和副帅林昭来做决断。

    景思立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这样的局面虽然顺利,可是顺利的有些过分了。找不到敌人才是最可怕的,如果一味的前进,谁知道前面会是什么?

    说不定吐蕃人正在什么地方伺机而动,等着偷袭自己呢?厉害上和草原部族交战,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所以必须要小心。

    对于这样的结果,王韶和林昭也非常无奈!

    “这个木征不简单啊,有些能耐,比他老爹瞎毡可强多了。”王韶不由感慨了一声。

    “可不是,他这是故意拖延,不与我们交战!”林昭道:“虽说有迫不得已的意味,却也算是不错的对策。”林昭不由想起,当年出使河湟青唐城的时候与木征会面的场景。这个人完全能够独当一面,有能耐,有手腕!而今的表现就是最好的明证!

    “景思立和刘昌祚都是谨慎的人,他们现在已经停下来,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林昭点头道:“他们的决定是对的,木征此举明显是疲兵之计!”

    “是啊!”王韶道:“本来士气如虹,可是这样下去,将士们会习以为常,失去那股子锐气!”

    “木征很聪明的,他知道现在与我军交战,占不到便宜,所以才会采用这等方式拖延时间,消耗我军的士气和体力。”林昭道:“说不定,他还会派出一些小股部队,然后故意败给我们,这样下去,将士们怕是要滋生骄傲心理。”

    天/朝上国的传统,使得许多人都天生具有一种骄傲心理。见到如入无人之境,没有吐蕃士兵的抵抗,已经有人认为是大宋天威到来,吐蕃人望风而逃。有这样思想大的将士还不在少数,如果继续蔓延下去,会是怎样的后果?

    林昭不由有些担心,还别说,木征真是个人才,对宋军心里把握竟然这样精准!

    “是啊,我也有些担心!”从一开始,王韶肩上的担子就不轻松,赵顼对她寄予厚望,此战需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效果可都非同一般。王韶有压力,却也深知这是一个机会,如果成功了,名动天下,光耀门楣不说,还能够名垂青史。

    在动兵之前,王韶信心满满,认为吐蕃人虽说勇武,此战有些难度,但是想要取胜似乎不难。可是真正开战以后,王韶才发现情况比自己预料的要糟糕,很多事情都有一些棘手。战争的胜败,进展,以及代价和结果,这些问题可能都会发生变化。

    压力不小啊!

    林昭也能体会到,因为王安石的事情,赵顼在朝堂上可以说是完败。这种时候,为了他的帝王威望,几乎是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熙河之战上。这种情况下,王韶怎么能没有压力呢?

    当然了,林昭也有,但是目的不同,期待的结果不同,所有心境自然也大不相同。

    “河湟那边没动静吗?”

    王韶摇头道:“目前是一片安静,没有丝毫动静,似乎有些反常!”

    林昭略微沉吟,摇头道:“不反常,董毡肯定也有自己的考虑,他是想要将河州从大宋手中抢走,据为己有。很显然,木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故意败退,未必没有向董毡施压的意思!”

    “该如何是好呢?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尤其是董毡若是突然出兵,那他们的实力可就壮大不少,而我们的兵力也不是那么充足!”王韶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是啊!”林昭也喃喃道:“是得想个办法?”(未完待续。。)

第五五四章 咽喉要地

    西军是宋朝三大主力禁军之一,人数不少。

    但是宋朝西北的边防线却很长,从黄河几字拐弯处的府州和麟州开始,一直到熙州,大致包含了后世陕、甘、宁三省,少说也有几千里的边防线。

    要防御的对象就更多了,麟州和府州一带除了防备西夏,还要提防着辽国,附近还有横山诸羌。至于环庆路则是防御西夏前线,虽说去岁西夏刚刚经历了无定河大败,却依旧是一只实力不可小觑的狼,即便是受伤了,一样也能咬人。

    尤其是宋朝对河湟吐蕃动兵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唇亡齿寒,河州与河湟是这样,河湟与西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河湟吐蕃在西夏背后侧翼,如果河湟地区为宋朝人所据有,会是什么后果?

    到时候河湟高原与陕/西诸路就会像一把钳子一样包围西夏,完全钳制他们。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不过是被限制了发展而已。但是宋朝和西夏是天生的仇敌,宋朝一直有灭亡西夏,收复国土之心。

    一旦形成这样的军事格局,宋朝人会坐失良机吗?从两翼一起对西夏发起攻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腹背受敌,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西夏是绝对不希望河湟被宋朝人占领的,毕竟以前河湟吐蕃偏向宋朝的时候,他们便十分恼火。要是真让宋朝人入主河湟,他们将永远沉浸在噩梦里,直到灭亡的那一天。

    西夏人有可能插手!

    那所谓的盟约根本起不了多大的约束作用。从动兵之初他们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必须要防备西夏人!故而环庆路。秦凤路都有大量军队驻防,根本不敢轻易调动,就是为了防备和震慑西夏,尤其是主将王韶不在的时候,就更需要小心翼翼了。

    这种情况下,能够调到熙河前线的兵力也不过三万人而已!

    而且汉人作战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分兵驻守,尤其是驻防城池。而吐蕃这样的草原民族却无所谓。翻身上马,何处都可以安家。这样一来,兵力还会有分散,机动兵力并不十分多。

    按常理而言,这些兵力单纯对付河州吐蕃是足够了。但是木征就是避而不战,你又能怎么样呢?

    尤其是河湟地区已经进入秋天,如果战争继续拖延到冬天,严寒对宋军而言是个巨大的考验。这一点,吐蕃人都占便宜许多,人家的体质肯定更耐寒。再者便是粮食运输。沿着渭水的地方还好说,可以部分借助水运。即便是陆运,地势也比较平坦,可是再往前可都是山区和高原了。宋军的粮草供给也颇有压力,王韶怎么能不着急呢?

    林昭同样也很着急!

    此战的胜败,除了对大宋的意义重大之外,对他更是如此。

    获胜才会有声望和功劳,更为重要的是兵权。

    怎么才能掌握兵权?至少目前自己前面有一个王韶,他会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没有了王韶,林昭才能顺利接掌一切!

    可是该怎样排除这个障碍呢?

    有三种方式:第一,杀了王韶,自己动手,或者借吐蕃人之手;第二,说服王韶,收为己用;第三,将王韶光明正大的调走!

    林昭对王韶并无杀心,毕竟他当初帮助过自己。即便是有这个心,可想要谋杀一军主帅也是有难度的。毕竟主帅只要是运筹帷幄,并不直接上前线,这种这样下如何假手吐蕃敌人?如果自己下手,必定会引起赵顼的猜疑和天下人的不齿。林昭自然不会做这种冒险,而且得不偿失的事情。

    至于说服王韶,林昭没有那个把握!此人虽说是嘉佑二年的进士,可他对仁宗皇帝有多少忠诚和感恩呢?反倒是赵顼,这几年对王韶多有提拔,并且委以重任,单单是这份知遇之恩就让王韶很忠诚。事关重大,林昭不敢轻易冒险。

    唯独可行的是第三种方式,光明正大的将王韶调走!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初期河州之战获得胜利,王韶返回汴京述职,并且接受皇帝的封赏才离开了。不过在那期间,发生了影响深远的踏白城之战,宋军大败。以至于在河湟地区的诸多谋划全都付之东流,甚至对宋朝的国策与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了,这些都是另外的后话。

    对林昭而言,至少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当然了,还可以辅助一些其他手段,这些林昭已经让明月宗在暗中安排了。只是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河州之战获胜的情况下,哪怕只是一场说得过去的胜利。

    宋军很需要,王韶很需要,汴京的赵顼也需要,而最想要的莫过于林昭!

    故而木征这种避而不战的状况,着实让他很恼火。河州之战迟迟出不了成绩,对谁都造成了很大压力!

    所以必须要想个办法来解开眼前这个困局,只是该怎么办呢?

    “王将军,可有良策?”

    王韶摇头道:“只能想个办法让木征正面交战才行!”

    以前中原王朝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大军主动之后深入茫茫草原,要做的就是寻找对方主力,然后与之激战。汉时的卫青是这样,唐朝对突厥也是如此,后世明朝蓝玉征蒙/古也是如此。

    “关键是什么办法才能让木征出来呢?”林昭沉吟道:“他不可能没有软肋,即便是他暂时的龟缩,避而不战,可是河州的一切他当真能完全不在乎吗?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搬走和掩藏的,肯定有什么他在乎的东西,一旦我们动了,他肯定会坐不住,出动出来的。”

    “可是……是什么呢?”王韶沉吟道:“河州城?那里是木征的基业!”

    “估计河州现在已经是一座空城,里面除了一些老弱病残之外,至少青壮都撤走了。”

    “谩骂?抑或是撅了他老爹的坟?”想到这些低三下四的手段,王韶与林昭都轻轻摇摇头。虽说战场上无所不用其极,可那也要有效才行。木征的心智很强大,谩骂激怒他有用吗?至于他老爹瞎毡,或许死后直接天葬了。挖祖坟这种事放在中原很有威慑力和刺激效果,但是对吐蕃人而言,效果并不明显。

    “关键在于,木征此刻最在乎什么?最想要什么,或者维护什么!”

    王韶和林昭都开动脑筋,头脑风暴,思索了许久,王韶悠悠道:“木征此刻最期盼的肯定是河湟那边的援军!”

    “援军……”林昭沉默了,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转眼那个念头却又不见了。

    “除非是董毡的援军不来了,或者是被我们打败了,那木征肯定会坐不住的!”王韶这番话很有道理,只是绕过河州攻打河湟,那是不现实的。无论如何,这场对吐蕃的战争,首先灭掉的只能是河州。

    不过,听到这里,林昭却豁然开朗,笑道:“我们虽说阻止不了,也歼灭不了河湟援军,可是我们能阻挡他们与木征合兵一处!”

    “东阳此话怎讲?”王韶瞧见林昭的神情变化,顿时有些小激动,看样子似乎是有办法了。

    林昭微笑道:“木征之所以避而不战,就是为了拖延时间,等董毡的援军,然后联合起来,壮大实力,再与我们一战。可若是我们能切断他和河湟之间的关系,阻止他们联合到一起,你说他会着急吗?”

    “东阳所指的咽喉在哪里?”王韶已经明白林昭的意思,这个咽喉之地便是木征最为在乎的,而且不能丢的地方。只要此地有警,木征肯定会坐不住!

    “踏白城!”

    历史上,木征和青宜结鬼章曾经联手在踏白城大败宋军,并且让景思立饮恨惨死疆场。而今林昭却动了心思,在吐蕃人布局之前,现在踏白城收点利息。

    “踏白城?”

    林昭这才道:“踏白城位于要冲之地,正好是通往河湟的门户处。当年我与木征就是在此处会面的,想必他看出来此地险要,十分关键,所以在这里修建了一所城池,名为踏白城!他并不知道,木征之所以如此命名,与他所骑的小白龙有些关系。

    “果然是个要紧之地!”王韶立即盯着中军大帐里的沙盘观察,沈括制作的东西那是绝对的精细,虽说踏白城是新修的,却也有标注!仔细观察一番后,轻轻点头道:“如果控制了这里,确实可以遏制河湟来的援军,木征应该不会放弃这里的。”

    “这就对了!”林昭道:“那我们就率军进攻踏白城,逼着木征出手,然后与之决战!如果我们动手快,可以赶在河湟董毡那边反应之前结束,然后据踏白城而御敌,继而遥望河湟,,进可攻退可守,不知王将军以为如何?”

    “果然妙计啊!”王韶连连点头,深刻觉得让林昭前来绝对没错。

    “只是有一点,必须要速战速决,否则等河湟大军赶来,与木征合围反攻,反而会有危险,毕竟我们是孤军深入!”

    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