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374部分

宋王-第374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赵顼也只是动摇而已,目前并未做出决断!

    ~~~~~~~~~~~~~~~~~~~~~~~~~~~~~~~~~~

    尽管发生在皇宫大内,可是很快,消息就传开了。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皇帝哭诉王安石变法误国!

    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毕竟两位可是大宋朝最尊贵的女人,德高望重,她们的训诫劝导下,皇帝应该会有所表示吧?一时间,官员们都翘首以盼,等待着垂拱殿里的圣断!

    王安石依旧泰然自若,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倒是王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出马了,这次的事情当真严重啊!

    皇帝动摇是必然的,除非这个时候下一场雨,否则根本无法缓和皇帝和压力,最终的结果似乎也无从改变!

    难不成老爹罢相已经是定局了吗?王雱好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急怒攻心,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继而直接卧床不起!

    吕惠卿见状道:“元泽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些事情该早作准备才是,或许……或许老大人该做最坏的打算,早做应对,以待来日……”心中却暗自冷笑道,来日是我的来日,而不是你王家父子的!

    ~~~~~~~~~~~~~~~~~~~~~~~~~~~~~

    身在应天府的赵顼听到消息之后,只是淡淡一笑;“母后和姐姐的效率真高啊,不过我们还需要加把火才是,通知下去,汴京那边该动作了!”

    “是!”

    “我们也该启程回汴京了,好戏马上开锣,可不能错过了!”不过,林昭更为牵挂的是,柴敏言和折文芯产期将近,不日就要临盆了!(未完待续。。)

第五三七章 最后一根稻草

    酒肆之中,郑侠与徐荣正在饮酒谈天。

    谈及的内容正是当前的旱灾,以及满朝掀起的弹劾王安石,请求罢相一事。一来因为此乃当前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徐荣有意无意引导,故意提起。

    郑侠是痛恨王安石已久,言语之中自然流露出许多的不满,对王安石的遭遇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味。

    徐荣却叹息道:“虽说外有百官弹劾,内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哭诉,可是官家依旧没有动作啊,看来这王安石根基稳固非常啊!”

    “哼,最可恶的是他自己,天怒人怨到了这个地步,他都不肯自己主动辞官!”郑侠道:“官家没有动作,想来是给他留个面子,让他体面自己离开,可惜王相公泰然自若啊!由此可见,此人贪图名利,恋栈权位到了何种地步?伪君子还是真小人,显而易见!”

    以前两人是师生关系,关系亲密,彼此敬佩欣赏。可是分道扬镳之后,言语却又这样的狠毒,徐荣心中不由感叹。

    “是啊,按理说是该主动辞官啊,没成想,王相公还真能坚持!”徐荣道:“难不成是压力还不够大?”

    “或许吧!”郑侠本来是想要看王安石跌落下去,幸灾乐祸的,可是这样的情景却迟迟不来,不由让他有些着急。

    徐荣道:“肯定是的,如果压力在大点,即便是王安石自己厚脸皮,只怕官家也不会容他的。”

    “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出面了,可官家还是不为所动。有什么办法呢?”郑侠叹息一声。颇为无奈。

    “不!”徐荣坚定的摇头道:“有人比太皇太后与皇太后更有分量。”

    “谁?”郑侠顿时有些好奇了。大宋朝还有这样尊贵的存在吗?

    “老百姓!”徐荣道:“圣人有言,民为贵,百姓生活安稳乃是社稷稳固之根本。官家不为所动,兴许是不知道民间是如何情景。如果有人将民间百姓生活状况如实上奏,想来官家会有所行动的。”

    “百官不是都上奏提及了吗?”

    徐荣摇头道:“百官是有上书,可是他们大多是旧党官员,立场难免有嫌疑,官家未必相信。再者。只言片语,并不详实,官家了解也不全面。如果这个时候有局外之人,以直观方式上书天子,想必会有不同的结果。”

    “诶!”说到这里,徐荣突然像是恍然大悟一般,沉声道:“介夫兄,你可曾想过自己上书官家,弹劾王安石呢?”

    “我?”郑侠有些惊讶,他还真没有过这样的念头。

    “对啊!”徐荣道:“介夫兄是进士出身。而今也算是朝廷官员,自然有上书的资格。而且你了解王安石。也在地方为官,了解新法推行状况,没有人比你更适合啊!如此也亲自出手报仇,将王家父子给你的屈辱如数奉还!”

    郑侠听到这句话顿时有些心动了,从一个前途光明的新科进士,到如今的安上门监,处处受人白眼,相当的屈辱。而这一切都是拜王安石父子所赐,郑侠也有过报仇的念头,可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门官,如何能动摇宰相地位呢?

    不过而今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也许真如徐荣所说,并非没有可能。

    徐荣一边思索一边道:“介夫兄,不止是报仇,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为民请命,伸张正义,公开弹劾宰相。到时候必定可以名扬天下,仕途必定会有新的转机,而且还会青史留名,万世传颂!”

    “这……”

    这一番,顿时让郑侠怦然心动。报仇是一方面,仕途重燃希望也十分重要。他是有抱负,有志向的人,自然不希望一辈子就这么完了,更不想继续这种屈辱的日子。单纯是名留青史这几个字都很是诱人,这对很多人而言都是莫大的诱惑。

    “介夫兄擅丹青,何不作画一幅描绘民间景象,然后上奏官家呢?这可比奏疏什么的有用多了。”徐荣当真是贴心,连方案都直接策划好了。

    郑侠大为意动,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些狐疑,徐荣只是灵机一动吗?还是早有谋划?他的动机值得玩味啊!

    徐荣事故早有预料,沉声道:“这样大好机会,可是少有啊,可惜我连进士都不是,人微言轻,否则就自己上书,搏上一搏了。倒是介夫兄完全有这个条件,小弟愿意出谋划策,助君成大事!一来是全你我友谊,二来,若是介夫兄因此飞黄腾达,还请多多提携小弟!”

    这个理由十分充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徐荣怎么可能没有目的呢?作为一个落第的举人,在郑侠身上做投资,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似乎完全可以说得通。隐约之间,他们两人已经成为利益共同体,徐荣相当于是借郑侠来晋阶。

    关键在于,这件事本身对郑侠而言是好事,好处众多,完全可以尝试!如果成功了,投桃报李,感谢徐荣今日策划之恩也是应该的!

    郑侠心动了,十分心动!

    徐荣所言,这件事在完全在可操作范围以内,而且前景十分光明。与其这么混一辈子,还不如赌上一把,此生的转机也许就在这一念之间。

    徐荣见状,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上面交代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不过,时机尚且需要把握!

    “介夫兄,我想既然要做就要一鸣惊人,不若这样……”徐荣又提出了一个建议。

    郑侠听到之后,微微皱眉道:“这个能把握吗?”

    “如若成功,前程似锦,如果不成,难道官家还因此真的诛杀忠良吗?最多不过是眼前境况罢了!”

    “好!”郑侠一咬牙,重重地点点头。

    徐荣道:“这个先不着急,介夫兄丹青妙笔,作画一幅乃是当务之急!”

    ~~~~~~~~~~~~~~~~~~~~~~~~~~~

    林昭刚刚回到汴京,便接到了这个好消息!

    郑侠那边搞定了!

    这可是个好现象啊!林昭笑道:“赵顼不是还在硬挺着吗,哼哼,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那什么时候动手合适呢?”李承轻声询问。

    “什么时候有雨?那些人可有准确断定?”林昭找了不少擅长观察天气之人,这个年代没有卫星云图,只能依靠经验了。

    “他们说可能半个月之内吧,并不是很确定!”

    结果让林昭有些失望,毕竟是预测天气,谁能说得准,又有哪个敢保证?

    不成想,林昭正在迟疑之际,一封从洛阳而来的书信送到了威远侯府!

    十日内必降甘霖!

    信上就这么简短的一句话,至于落款,则是安乐二字!(未完待续。。)

第五三八章 流民饿殍

    洛阳,安乐!

    除了天津桥畔安乐窝里的那位邵雍大师还会有谁呢?

    林昭很诧异,为什么邵雍会给自己送信,而且还是想瞌睡就送来了枕头,预测了下雨的时间。

    邵雍怎么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他不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与他也并无联系,难不成他当真有未卜先知的能耐?

    林昭将信将疑,这种神奇的人物绝对有些门道,有意想不到之处也并不奇怪,不过终究还是太让人震惊了。

    至于邵雍给出的这个答案,正是目前所需要的,林昭相信了。

    相比于几个有经验的人观察天气,还真不如相信邵雍算一卦呢!下雨的时间对自己很重要,否则郑侠那边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苦心投资许久的事情就要功亏一篑了。

    “两日之后行动,以十日为限!”林昭想了想,在邵雍大师的基础上有宽限了两日。

    “是!”

    “还有!”林昭迟疑道:“派人去洛阳,盯着邵雍!”

    “是!”

    邵雍此举着实太过神秘了,虽说是一片好意,可到底事关重大,林昭多少有些不放心。在不能亲自前往求证之前,只能先紧密提防!

    林昭这边等着看好戏的同时,更多的心思则放在了陪伴娇妻之上,时间已经进入五月,柴敏言与折文芯临盆之日已经很近了。

    ~~~~~~~~~~~~~~~~~~~~~~~~~~~~~~~~~~~

    熙宁五年五月初三,朝会照常进行。

    最近几日一成不变的内容便是救灾,各种各样的灾情与措施禀报上来。然后再安排各部与各州县实施。与此同时。弹劾王安石依旧是家常便饭。只是赵顼一直抻着,就是不吐口,百官也无可奈何!

    可就在朝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殿前司当值侍卫曹建来报:“陛下,有安上门监郑侠于宫门口请见,称有重大事情禀奏!”

    安上门监?

    赵顼愣了一下,这是一个根本不入流的官员,赵顼根本没有印象。狐疑道:他来求见做什么?能有屁大的事情?

    王安石也是一头雾水,郑侠被贬官了,是王雱一手操作的,至于最终贬到了什么地方,王安石也是此刻才知晓。

    郑侠求见皇帝,会有什么事情呢?不知道为什么,王相公眼皮开始不断跳动,心中泛起一种强烈的不安。

    “他有说什么事情吗?”赵顼沉声询问,他不想节外生枝,却又不得不问一声。

    “郑侠有一物呈递陛下!说陛下看过之后一定会见他的!”曹建尽职尽责。很全面地转达了郑侠的请求。

    “何物?”

    曹建双手递上,正是一副卷轴!

    赵顼随口便道:“打开!”

    可是当画卷全部展开的时候。赵顼后悔了,同时也震惊了!不只是他,满朝文武大臣看到画卷上之后,全都震惊了。

    一时间,大庆殿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大宋君臣直勾勾地盯着那幅画,嘴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是心里却泛起了惊涛骇浪!

    郑侠所绘的正是一副《流民饿殍图》,画卷上流民生活困苦,面黄肌瘦,衣不蔽体,更是饿殍千里,流离失所!

    赵顼看着这幅图,心在剧烈的颤抖,尽管他很想保持做皇帝的威严与镇定,可是身体还是忍不住有些发抖!这便是当今民间的景象,这便是大宋吗?他不愿意相信,可是又有种直觉告诉他,这或许是真的!

    百官更是震惊不已,片刻的寂静之后,顿时又理论纷纷,朝堂上如同炸开了锅一样!

    赵顼已经无心,也无力地控制百官,一个不争的实施摆在眼前,那就是必须要召见郑侠!

    很快,曹建便领着郑侠上殿了。

    “郑侠,你画这等不吉之图做什么?”立即有官员跳出来质问。

    郑侠不疾不徐,走到前面,跪下道:“陛下,此图虽不吉利,却是民间百姓生活真实写照!”

    “什么?”赵顼的眉头顿时皱的更紧了,脸上带着几分震惊。

    “陛下,自从王安石变法之后,民间百姓便生活困顿,如今遇到旱灾,便是这等流离失所,千里饿殍的局面。”郑侠一叩首,朗声道:“陛下,臣以死弹劾王安石变法误国,天怒人怨,以至于民不聊生,请陛下将其罢官治罪!”

    来了,真实目的就是在这里!

    赵顼,王安石以及满朝文武官员都明白过来了,这才是郑侠的真正目的。百官们平日里也有弹劾,可哪里比得上郑侠这个给力呢?

    一副流民饿殍图多么直观,视觉冲击力何其之大?赵顼这次真是动摇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剧烈动摇。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良机,旧党官员趁势立即附和,顿时朝堂上再次掀起了弹劾王安石的风潮,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猛烈!

    王安石就站在文官序列的前面,他依旧是不动声色,可是心里却震惊不已。郑侠的那幅图当真让他惊讶了,当真如此吗?还是这厮恩将仇报,故意这样冤枉人的?还是确实如此?王安石很想辩解什么,可是他根本没有开口的机会,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这样站着,尽管他很淡定,可是身旁却是汹涌的巨浪。此刻, 王安石便如同风雨飘摇的一艘小船,是否会马上沉默,则取决于御座上皇帝的决断。

    赵顼是皇帝,万圣至尊!可此刻他坐在龙椅上,却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无论是那副《流民饿殍图》,还是跪伏在地的百官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压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知道,今天是躲不过去了,必须要给出一个决断,一个关于王安石的决断。可是就要这样被迫答应吗?赵顼实在不想被人胁迫,他想要保存作为皇帝的最后一丝权威!

    迟疑,抑或是拖延吧!

    不想,郑侠当即道:“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