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370部分

宋王-第370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国使臣都到了吗?”

    “到了!”

    “那就照常吧!”说完之后,赵顼就起身离开了,一个耀武扬威的几乎自然不错错过。更不能因此在辽国、西夏等番邦面前丢了面子。

    富弼觉得有些不妥,庆典不能不办,但是绝对不能过于隆重奢华。只是人老成精的富相公并未打算劝谏,韩琦的遭遇对他是个不小的警示,赵顼不是善茬,年事已高的他想要明哲保身。年纪大了,已经没有了当年那种大义凛然的执着了,再加上年轻的皇帝也不是仁宗那样的君主,他很是失望。何必呢?非得弄个晚节不保吗?人都是会有或多或少的私心的。

    司马光则有心劝谏一下,而今他以翰林学士的身份进为参知政事,也是两府相公之一。只是司马相公与前几年已经有所不同,对变法虽然依旧是反对,却不似之前那样的激烈了。他们已经失败过一次了,方式自然要有所改变。当然了,这也是在洛阳时,好友邵雍和张载不断劝谏的结果。

    也许有一天,官家会幡然悔悟的!司马光心中默默地期盼着!平日里,他并不多说话,不过今日这件事并不涉及变法和党争,关系到皇帝的形象和仁德,他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只是赵顼根本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转身离开了。

    司马光看着消失在帷幕之后的背影,心中突然有些莫名的失落!

    张宗益则是不动声色,尚书已经是他最高的位置了,两府八公的宰相之位他并不奢望。他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气节,更多的是讲求实际利益,所以他轻易不会违背皇帝的意思。其实这件事,他身为礼部尚书完全有发言权的,结果却一言不发,将皮球踢给了赵顼自己。

    怎样的结果他无所谓,张宗益欣然受命,转身便去安排同天节的庆典去了,丝毫不理会的同僚们略带鄙夷的神色。官家说了,庆典照旧,那就是要隆重举办呗!

    ~~~~~~~~~~~~~~~~~~~~~~~~~~~~~

    四月天,天气略微有些炎热。

    林昭坐在江南居楼上品茗纳凉,远处的汴河垂柳依旧葱茏,只是终究没有烟雨蒙蒙时那般味道。汴河两岸停泊了不少船只,却没有往日那般装载卸货的繁忙景象,运河水浅,曹运不通已经是事实了。

    赵顼轻叹一声,旱灾果然如期而至,只是没想到比想象的更为厉害!

    “李承,我们的船只可都回来了!”

    “回来了八成,余下的两成尚在淮南的时候,泗州一带就无法同行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林昭已经很知足了,三个月的时间,抢着从江淮往北运送粮食,着实不容易。

    “存粮情况如何!”

    “基本达到了预期,那两成没有及时回来,宗主便暗中吸纳其他粮商的存货。当时价格不高,所以我们吸纳了不少。不过而今,那些粮商们都反应过来了。”

    “够了!”林昭迟疑了一下,旋即又苦笑道:“哪里能够呢,此番旱灾,还不知道得需要多少粮食呢!对了,眼下汴京的粮食价格如何?”

    “已经涨价一倍有余!”

    “哼哼,我原本想着,尽量多购买粮食救济更多人,而今看来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啊!不过有一点,我们手中有了这样多的筹码,便可以压低粮食价格,不至于让那些奸商欺行霸市,趁机漫天要价,百姓的日子或许能好过一点吧!”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的但凡遇到战争和灾荒,粮食价格必然上涨。这对粮商们而言却是个好机会,趁趁机哄抬粮价,使得百姓购买粮食雪上加霜。林昭思来想去,自己手中的粮食就算是全部救济出去,又能救多少人呢?用来稳定粮价却是可以的,如此也算是给百姓们尽点心吧!当然了,某种程度上也是给赵顼帮了一点忙。

    “是,我会立即吩咐下去的。”

    林昭又问道:“我们购粮的事情可还隐秘?”

    “孟氏商行虽然也购买许多,却也符合一个大商行的手笔,公子可以用在明面上。”李承道:“明月宗这边投入很大,以汴京、洛阳、大名府,甚至是齐州共计五十三家粮店的名义购买粮食,依次运送北上,分别储存,想来没有什么问题。”

    “那就好!”林昭淡淡一笑,狄青办事那自然是极为稳妥的。

    “郑侠那边怎样?”林昭在下一盘大棋,这一步至关重要。

    “还不错,徐荣与之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相交莫逆的朋友。”

    “那就好,让他最近上心点,时候差不多了!”

    李承道:“这个没问题,只是时机很难把控!”

    “这个确实有难度!”林昭沉吟许久,说道:“暗中寻访会看天气的人吧,也并非无迹可寻,有时候少不得要赌一赌了!”

    话是这么说,可他们心底里还是希望能够绝对稳妥,一击必中。可是天象难测,想要绝对把握很难!还有皇帝吩咐下来整修运河,想办法恢复漕运也是个麻烦事啊!

    忽然,喧闹声从窗外的街道上传来,李承快步走到窗边瞧了一眼,低声道:“公子,是辽国使节到了!”

    “辽国使节?”

    “是啊,四月初十便是同天节日了,听说赵顼要隆重举办。”

    “同天节?隆重举办?只怕赵顼要失望了!”林昭冷哼一声,嘴角多了一丝阴冷!(未完待续。。)

第五三〇章 趁火打劫

    熙宁五年四月初十,同天节。

    一早皇帝赵顼便在大庆殿接受百官和各国使臣的朝贺,这可是一年一度的大节庆。下午便设宴款待百官与使臣,同时还有相关庆祝活动。

    虽说发生了旱灾,可礼部依旧很隆重地操办,整个庆祝仪式依旧是那样的盛大隆重,甚至还有几分奢华。

    上午的朝贺按部就班,有礼仪典章可寻,一切如常。随后便设是宴会,主位上是赵顼,席位在大殿两侧依次排布开来。右首是宰辅功勋大臣,左边则是辽国、西夏、吐蕃、高丽和交趾等国的使臣。

    林昭因为威远侯和工部侍郎的双重身份,加之圣宠优渥,故而座位比较靠前。宴会开始之前,众人依次开始落座,辽国的使臣到来时在林昭的面前停了下来。

    自“澶渊之盟”后,宋辽结为兄弟之国,自然少不得礼尚往来。每年正旦和对方皇帝生辰都会派遣使臣前来祝贺,甚至皇太后的生辰,以及皇帝驾崩之后的吊唁,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年年岁岁如此。

    此番出使宋朝的使臣叫萧禧,只听姓氏便知道是出自于后族,只是与萧观音的关系亲密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萧禧走到林昭身前,低声笑道:“可是威远侯林侍郎当面?”

    “正是!”

    “果然是青年才俊,气度不凡!”

    林昭笑道:“哪里,萧使臣谬赞了。”

    “能让我国太子如此挂念,怎么能是平常人呢?”萧禧笑道:“南下之时。敝国太子殿下让我让威远侯问好。太子殿下说他一直记着林侍郎的好!”

    “是吗?那就劳烦萧使臣代为转达我对贵国太子的问候吧!”林昭礼节性地回应。只听萧禧的语气,再看看他似笑非笑的表情,心中已经了然了。看来大名府那件事,耶律浚有些记仇啊!

    这小子,当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太子殿下说给威远侯准备了一份礼物!”

    “哦?贵国太子真是客气!”

    萧禧看着气定神闲的林昭,笑问道:“林侍郎就不问问是什么礼物吗?”

    “贵国的太子的手笔,自然非同凡响!”林昭对此也颇为奇怪。

    “实不相瞒。太子殿下并未明确交待,在下也只是冒昧揣度……”萧禧笑了笑:“待会林侍郎就知道了,哈哈!”

    “那好啊,本侯拭目以待!”林昭心里嘀咕着,耶律浚又要搞什么鬼?

    林昭因早年出使辽国,搭救过辽国皇后和公主,故而辽使与之讲几句话并不奇怪,众人都没有在意。

    奏乐声起,皇帝赵顼在内侍和宫娥的簇拥下到来,萧禧与林昭对望一眼。留下一抹得意的笑容,回身落座。

    赵顼来了。一脸的春风得意!

    今天是他的寿辰,是好日子,自然心情舒畅了。在众人的参拜声中落座,尔后是一番讲话,内容则是过去的一年大宋朝内外的胜利和成就,其中一些小灾难都被忽略或者弱化了,有意无意还强调一下自己的所起到的作用。

    在百官和各国使臣面前耀武扬威一番,满足一下“虚荣心”,体现一下天家气派,和皇帝的无上威严。总之都是些场面话,之后宴会便开始了。

    首先便是百官与各国使臣向皇帝祝酒,恭贺皇帝长乐无极,万寿无疆云云!这样宴会才算正式开始,这样的场合大都是礼仪性的,食物基本上就是个摆设。靠前的官员们可以趁机向皇帝敬酒,靠后的官员们则只能与左右的臣子祝酒劝饮,看起来一片喜庆。

    可是轮到各国使臣贺寿的时候,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西夏因为去岁无定河之战失利,故而表现的相对低调,诸如吐蕃和交趾等,名义上都是宋朝的藩属,自然也十分恭敬。唯独这兄弟之国——辽国,就不那么安分了。

    萧禧作为贺寿的使臣,起身向大宋皇帝祝酒贺寿,转达辽主的问候,同时也奉上贺礼。其他的倒也寻常,其中唯以十颗东珠与两支千年人生最为珍贵。

    林昭远远的瞧了一眼,心中冷冷一笑。是好东西没错,不过肯定是从女真人那里剥削来的。按照这种节奏,即便是没有完颜阿骨打,被压迫的女真人起来反抗也是迟早的事。

    赵顼对此自然是笑纳,心里还盘算着,近来在后宫雨露播撒太多,身体有些亏空,那两支人生自然是绝好补品。当即喜笑颜开道:“使臣有劳了,请代为转达朕对辽主的感谢,朕也会准备薄礼作为回赠!”

    “陛下不必客气!”萧禧咳嗽一声,环顾四周,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林昭,这才道:“贵国讲究礼尚往来,送礼的妙处是要让对方喜欢,愉悦,陛下以为然否?”

    赵顼已经留意到,萧禧只怕是话里有话,只是这句话很简单的道理,着实不容反驳,故而只是轻轻点点头。

    “那么……陛下就不必另备厚礼了,未必合我国陛下心意!”萧禧话及此处,笑盈盈地看着大宋君臣,颇有几分图穷匕见的感觉。

    赵顼连声的表情也阴沉了许多,不过依旧保持着勉强的笑意和威严,问道:“那不知辽主喜欢什么呢?”

    “哈哈,这个嘛!”萧禧道:“其实陛下不必再破费送什么礼物,只需要将大辽的东西归还就是了。”

    “归还?”赵顼沉声问道:“不知大宋欠你们辽国什么呢?”

    “土地!”萧禧脸色一变,从身上取出一卷书函来,郑重道:“此乃我大辽陛下给大宋皇帝的国书,请重新划分蔚、应、朔三州国界,归还我大辽所有的部分!”

    这句话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大殿上顿时一片哗然。谁也不曾想到,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辽国使臣竟然来了这么一招。宋朝边界或许有那么几处不清楚的地方,但都是极其细微之处,很长一段时间,两国和平共处,这些争议也就被长时间的搁置了。

    却没想到,辽国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来,其居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重新划分国界,归还辽国土地……这意思是宋朝占有辽国土地,事实已经认定了。再者,归还二字看似简单,可是归还多少呢?辽国会不会趁机侵蚀宋朝国土呢?

    在座的大宋朝君臣心中都是一紧,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辽国的态度,主动挑起边界争端,莫非是有心兴兵南下?这几年,辽国逐渐从皇太叔之乱和萧胡睹之乱之中复苏过来,实力恢复,再次蠢蠢欲动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只怕边界又要起战火了!澶渊之盟以来数十年的和平可能倒头了,在这种不祥讯号的面前,大宋君臣心中都有些动荡不安!

    赵顼冷冷一笑道:“原来辽主还有这样一份大礼送给朕啊!”说话间,狠狠地瞪着萧禧。重新划分国土,哪怕是辽国想要蚕食大宋,赵顼都暂时没有想这么多。这一刻,他最在乎的是自己的面子。

    辽国使臣在同天节的庆典宴会上提及此事,这是故意给自己难堪啊!

    契丹人,当真是欺人太甚!

    “哪里?”萧禧浑不在意赵顼的眼神,毫无惧意道:“还望陛下成全!”说话间,目光再一次瞟向林昭。

    林昭看得清楚,听的分明,心中冷冷一笑,这就是耶律浚送给自己的礼物吗?

    很明显,这很可能是耶律浚的手笔。大名府的事情他很不服气,这是又向自己发起了挑战!

    当然了,应该只是顺道而已,耶律浚应该不至于为了这点小脾气,专门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否则,辽国方面也不会容许他这样胡闹。

    仔细想来,这应该算是辽国的一个下马威!

    这几年大宋搞变法,意在富国强兵,强兵的目的不就是对付辽国这样的外敌吗?尤其是赵顼和王安石都透露出想要恢复汉唐旧境的想法。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是大宋多年来的一成不变的心愿,最近一段时间,甚至还有人上“平燕策”。

    对于这种强烈的反辽情绪,辽国自然能够察觉到,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向大宋朝开战进行报复?眼下他们未必有这个实力和决心。所有用重新勘定边界这种方式,先发制人,进行压抑,使得宋朝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真是耶律浚的主意,当真不失为好算计!

    萧禧并不在乎林昭的表现,而是看着赵顼,笑道:“大宋天气真是炎热啊,南下之时,贵国雄州的塘泊中的水少了许多,已经有干涸之相了。”

    塘泊肯定不会干涸,萧禧这是在提醒赵顼,当前宋朝发生了旱灾。而辽国在这个时候提出划分领土,大有趁火打劫的意思。此刻故意点明,也有几分威胁的意味!

    大宋君臣都听的分明,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只是划分边界,哪怕是丢点面子,甚至多划出十几里地给辽国也不是什么大事。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