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322部分

宋王-第322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根本不费事,没有任何的嫌疑和责任,便可以除掉耶律浚,何乐而不为呢?没办法,谁让耶律浚表现的这么优秀呢?如果他的资质能再差一些,让自己可以做个辅政大臣,那也完全可以容忍。

    偏生他表现的太优秀,而且耶律浚对自己也当真算不上客气。按照这个趋势,这位太子登基之后,是不会给自己好脸色的。说不定还会卸磨杀驴,毕竟对耶律浚而言,自己有些功高震主了。

    有权力这个根本矛盾在,想要缓和关系很难。再者,即便他想要缓和关系,可那位皇后娘娘对自己似乎始终有戒备和敌意。萧观音,那个女人不止漂亮,还有些太过聪明了。不动则已,如果真的要动,他们母子一个都不能留。

    不过眼下,萧观音身在上京,鞭长莫及。只是耶律浚这边的机会不能错过了,没了儿子,萧观音那个皇后又能如何呢?她毕竟已经三十多岁了,逐渐的年老色衰,只要能从萧氏族人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女子,代替萧观音在耶律洪基心中的地位,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当然了,虽然心中存了想法。却也不能表现的太明显,好在想法是耶律浚自己提出的,作为大辽国的赵王,劝阻太子这般不理智的想法乃是他应尽的职责。他不能怂恿,甚至不能流露出这样的倾向。否则,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引起耶律洪基怀疑,都不会放过自己的。

    耶律乙辛知道用怎样的方式才能不引起怀疑,用怎样的方法可以促使耶律浚的决定。时间长了,对这对父子他已然十分了解。

    耶律浚很执着,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如此你能压制住他,抑或者彻头彻尾地说服他,否则根本改变不了他的决定。整个天下,能够压制住辽国太子的人,也只有他爹耶律洪基了。至于说服,耶律乙辛不好估计自己的能力,因为他根本没有说服劝阻的打算。

    如此情况下,耶律乙辛越是劝说,耶律浚反而越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对于一个有些自负,有些偏执的人来讲,特别的激将法或许更为奏效。

    “王叔,我秘密前往,谁会知道?不会有事的。”耶律浚十分坚持。

    耶律乙辛道:“太子慎重,你乃千金之躯,身份贵重,岂可轻易涉险?陛下可就你一个儿子啊,你若有个闪失,大辽江山谁来继承呢?”

    “不打紧,父皇春秋正盛,想必孤还会有兄弟的。再者,太子妃已经有孕,皇太孙不日就会出生……”

    耶律乙辛心中好笑,你怎么知道你老爹还能再生儿子?又如何断定你妻子腹中是男孩?脸上却是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说道:“殿下,宋朝去不得……你如此做是为难老臣啊!”

    “王叔,我只是去些日子就回来了,有什么可怕的?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南京的事情你且先帮忙顶着。”

    “殿下,纸包不住火的,陛下迟早会知道的,到时候我该如何向陛下解释呢?你这可是为难我啊……”

    “哎呦,王叔,你就当不知道,父皇也不至于把你怎么样。到时候,我回来了,自会帮你解释的。有什么事情我担着就是了,不会连累你的。”还别说,耶律浚虽然少年老成,可是在有些事情还是太冲动,考虑也不是那么周全。

    “可是我已经知道了,如何还能欺瞒陛下?”耶律乙辛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苦苦劝谏。

    耶律浚笑道:“那知道王叔不知道就可以是吗?”

    “这……”耶律乙辛自然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也很希望如此。只是有些话他不能说明了,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好,王叔,我也只是说说而起,你先莫要着急。”耶律浚哪能这么轻易放弃,而是心中已经有了定计。他到底太年轻,有些时候过于任性冲动,对于身边人的都少有提防,抑或者是因为自信根本不当回事,危机意识比较淡薄。不经意间自己就给自己挖了个坑,给人一个可乘之机。

    耶律乙辛开在眼里,默然不语,心中却是连声冷笑。随便你怎么着吧,反正你会你是给我的,不是我要害人,实在是你自己要找死!

    耶律浚并未察觉,回去之后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妹妹耶律特里,希望妹妹能帮助自己,瞒天过河,潜入大宋。

    而今的耶律特里也已经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几个姐妹之中唯有她与母亲萧观音容貌意思,是个美人坯子。虽说年纪不大,却水灵灵的,亭亭玉立。

    几个姐妹之中,耶律特里无疑是最受宠爱的,平日里也最喜欢和太子哥哥黏糊在一起。耶律浚外出的时候,她经常会央求跟随一同出来游玩,尤其是南京,因为这里接近大宋,接近那位时常思念的大哥哥。

    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已经开始情窦初开了,身为公主,身份尊贵,又十分漂亮,爱慕的草原少年不在少数。古代女子本就早婚,契丹乃是游牧民族,风俗就更加开放了,是以十几岁开始就谈婚论嫁,不足为奇。

    可是耶律特里根本没有把他们看在眼里,她懵懂的心里,始终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存在,便是那年在辽东救了他的大哥哥林昭。即便是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她始终不曾忘却那种感觉,心中有种特别的依恋。

    所以她对林昭的消息十分感兴趣,知道一丁点便十分开心。正是因此才特别喜欢来南京,在这里能够收到来自宋朝的消息。大哥哥似乎十分活跃,每每多少都能够有一点他的消息,耶律特里对此十分期盼和满足。

    这一次,兄长耶律浚竟然要偷偷去宋朝。而大哥哥林昭也正好在河北,说不定他们还能遇上呢!想到这里,耶律特里便十分激动,想要跟着一同前往。(未完待续。。)

第四五九章 萧后护子

    耶律浚很疼爱这个妹妹,有时候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耶律特里不断央求,他也不好拒绝。同时妹妹也可以给自己帮忙,帮自己打掩护,瞒天过河。事后,妹妹也可以与自己一起分担责任。父皇和母后疼爱小妹,到时候一定会从轻发落的。

    至于耶律乙辛这里,只要自己顺利离开,随便他怎么办,都无所谓。难不成自己秘密到宋朝游历,辽国还要大肆宣扬吗?即便是父皇知道了,也不会怎么样,会多加帮助自己遮掩的。

    只要平安回来,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眼下只希望,耶律乙辛不要坏事才好。

    两日之后,一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太子耶律浚带着公主 耶律特里一道外出打猎,契丹乃是马背上的民族,打猎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只是这一次,太子和公主只是行猎,而并非很多人参与的围猎。幽州不必上京草原,围猎多有不便,倒也说得过去。

    只是与往日不同是,天黑之后太子和公主都不见回来,赵王耶律乙辛有些着急了。没想到,太子的几位亲信返回时奉上了一封太子亲笔书信,言下之意是他带着妹妹特里公主去宋朝游历了。

    耶律乙辛接到书信的之后故意愕然了许久,但是心里却露出了冷冷的笑意,有些得意。其实耶律浚兄妹动身的时候,他便知道是怎么回事,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出。却故意不提防,任由他们离开。

    果不其然,他们兄妹当真不告而别了。这样最好不过。至少自己就没有什么责任了。耶律洪基那里好交代了。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

    随后,赵王耶律乙辛立即向上京的辽主耶律洪基发去一封密奏。直接禀告了耶律浚的举动,奉上了耶律浚的亲笔书信。同时还有一封请罪书,言下之意是自己没有看好太子,倒是太子任性不告而别,身处险地。

    耶律洪基看到之后心情十分复杂,首先他很愤怒。儿子竟然做出这等任性的事情,不顾自己的安危也就罢了。竟然把大辽江山也不当回事。自己去也就罢了,竟然还带着妹妹,简直是太儿戏,太胡闹。本来对儿子很满意的,而今心里多少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实这也是耶律乙辛的一种策略,讲述事实的时候有意凸显耶律浚的不对之错,从而逐渐降低其在辽主心目中的地位。即便是亲生儿子,坏印象积累的多了,也会开始疏远他的。有些事情就是在潜移默化,不经意之间进行的。

    除了愤怒。耶律洪基也十分担心。

    不管怎么着,儿子和女儿现在可能已经踏入宋朝的土地。宋辽之间是对峙关系。他们无疑是置身险地了。自己只有耶律浚这么一个儿子,也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而且平日里表现的很优秀,确实有明君之相,是个好苗子,若是有个什么闪失,当真是巨大损失,而耶律特里也是他宠爱的女儿。

    不管怎么样,两个孩子都是他的亲生骨肉,作为一个父亲,自然担心孩子的安危了。他要是不担心,那就怪了,此乃人之常情。

    至于耶律乙辛的请罪,他倒是并未太在意。乙辛很聪明,言辞之间很巧妙地表示,太子之前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曾经再三劝谏,可是太子不听,依旧一意孤行,不告而别。待自己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更不敢大张旗鼓地追击。

    一番言辞下来,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耶律浚身上,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特别强调,自己已经劝阻了,尽到了了责任和义务,只是太子比较固执,不听从劝谏,这就没办法了。不敢追击也完全可以理解,事情闹大了影响会很恶劣。

    到时候国内肯定会有不少臣子说太子莽撞,不够稳重,对于儿子稳定的储君之内,以及未来接掌大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消息泄露,万一被宋朝人知道,会不会对儿子不利呢?说到底他最为担心的还是儿子的安全。

    所以,眼下这件事不能声张不说,还必须要严格保密,防止消息走漏。这一点,耶律乙辛做的一点没错,接下来的事情也少不得需要他来配合。

    唉!

    这孩子,到底还是年轻,让人很不省心啊!耶律洪基叹息一声,却又无奈摇摇头,贪玩乃是他的天性,儿子这点也是像自己,如何能怪他呢?

    为了隐瞒耶律浚私自前往宋朝的事实,耶律洪基只能对外宣称,皇太子在南京染病,特里公主亲自照顾。至于有人要去探望,则全部以太子生病需要静养为由婉拒。只要一国之君在,一个太子不经常露面并无大碍。

    只是欺瞒外人可以,对孩子的母亲萧观音自然不能有丝毫隐瞒。得知一双儿女竟然大胆去了宋朝之后,萧观音也是担心不已。两个孩子的安全确实堪忧,母子连心,她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耶律洪基道:“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之前乙辛已经劝谏阻止过了,没想到他们竟然一意孤行,趁着打猎的当口偷偷出逃了。”

    乙辛是知道的?

    萧观音瞬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既然他知道,为什么不早些禀报呢?当然了,或许是来不及的缘故。只是既然他知道,为什么不做些防御措施呢?耶律浚比较固执,决定的事情很少有更改,耶律乙辛能不知道吗?

    如果他当真有些要防备,阻拦的话,耶律即便是想走,能顺利走掉吗?难不成他耶律乙辛连这点能力都没有?萧观音不相信,所以立即就有些怀疑耶律乙辛的动机了。她不像是耶律洪基那么毫无保留地信任耶律乙辛,而是看待的比较客观。

    加之当年林昭离开辽国的时候,最后面授机宜的那句话。以前萧观音可能没在意,当儿子逐渐长大,耶律乙辛在辽国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她注意到了。

    虽说她并不能清楚认识到耶律乙辛权力**有多强盛,甚至有意图对付儿子。可是她能清楚地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耶律乙辛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有些功高震主了。丈夫在的时候还能镇得住他,丈夫要是不在了呢?

    儿子虽然优秀,可到底还是太年轻。身为一个母亲,身为一个皇后,她不得不考虑的比较长远。丈夫却对此浑然不觉,依旧是玩心不减当年,许多的大事都委派给耶律乙辛,以至于他现在权倾朝野。萧观音好生失望,也十分担心。他深刻觉得,此举像是在养虎为患。

    时间长了,难保耶律乙辛不会有别的什么想法,有什么非分举动。尤其是林昭当年的特意提醒,他是知道什么吗?还是……虽说不清楚具体缘由,可是萧观音自己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她对林昭有种莫名的信任。

    兴许是因为当年救命之恩,他给自己的安全感吧!想起林昭,萧观音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在辽河岸边的那个夜晚,想起那一场糊涂的旖旎!

    萧观音下意识地摇摇头,让自己清醒过来。当年的事情他一直想要彻底的忘却,奈何始终做不到这一点,总会在一些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来。兴许是印象太深刻,兴许心底里当真有一丝真情在!

    萧观音不敢再想下去,思绪有些太远了,必须要冷静下来,眼下最重要的是儿子的安危,他有些不太相信耶律乙辛,可是丈夫却……

    “陛下,浚儿和特里的近身安全会有问题吗?”

    “他们带走的都是精锐的贴身护卫,实力很好,也都是机灵人。浚儿聪明,特里机灵,想必能够随机应变吧!”耶律洪基道:“说实话,出去游历一番倒也没什么不好。让他知道世间的事情都是怎样的,同时对宋朝有个正确的感知,对浚儿将来是有好处的。”

    “可是安全……”萧观音难免忧心忡忡。

    耶律洪基摇头道:“不必担心,我已经以训练的名义将皮室军调到了南京附近。到时候,实在不行,浚儿完全可以公开身份,谅南朝人也不敢怎么样?倘若他们敢动我儿一根毫毛,我便挥军南下,马踏汴京。”

    “眼下不宜公开他的身份吗?”

    “嗯,眼下并非好时候!”耶律洪基道:“之前没有国书往来,他已然去了,闹大了很会麻烦。他平平安安,悄悄回来自然最好不过。若非万不得已,最好不好公开身份。放心好了,浚儿自己会伪装身份的,我们不必担心。更何况,宋朝人并不知道浚儿南下,不必担心。”

    萧观音沉吟片刻,大胆道:“可万一是从大辽走漏消息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