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276部分

宋王-第276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而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林昭是有所防备,至少心里准备是有的。只是林昭当真那么厉害吗?他似乎并不是那么认为的。拓跋石想着,或许这和梁乙埋的“愚蠢”,抑或者是大意轻敌有很大关系。

    轻敌冒进,不将对方放在眼里,梁乙埋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只是碍于梁乙埋的身份和地位。有些事情只能是心照不宣。决计不能说出口。加之。他与梁太后关系亲近,怎么着也得给梁国相一个面子不是?

    而今自己这边已经足够重视,并且特意加了小心。我倒是要看看,那个林昭到底有什么能耐?到底是梁乙埋大意?还是自己无能?

    “好,那就看你的手段了,最好是能好好教训他!”罔萌讹嘴角挤出一丝狰狞的笑容,“大仇人”终于到了。而今自己在绥州,是该想办法给他点教训才是。

    一瞬间。罔萌讹心中的嫉妒再次涌上心头,恨意格外隆重。当然了,报仇固然重要,但是固宠却更加刻不容缓,想来那些珠宝商应该到了。嘱咐一番之后,罔萌讹便快步离开了,

    他,还有正事要忙!

    ~~~~~~~~~~~~~~~~~~~~~~~~~~~~~~~~

    绥州城南,福庆老店已经有年头了。

    早年间宋夏之间关系和谐的时候,绥州一带的榷场贸易也是很兴隆了。他们这些开客店货栈的日子都不错。

    可惜这几年,宋夏之间的关系恶化。战争不断,榷场也就关闭了。别的不说,首先便是苦了他们这些开客店的,生意一直不怎么样?

    客店的掌柜姓吴,五十多岁,祖上貌似是羌人,不过已经彻底汉化。只是而今生活在西夏境内,于是乎便是个懂得汉家礼仪的西夏人。

    老吴的想法本来很简单,再赚上几年钱,等到花甲之年正好回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奈何生意不好做,已经好多天没有客人上门了。他原本是打算关门的,可是却发觉,最近城里突然来了许多人,老吴赶忙开门,希望能撞上几个客人。

    后来他又听说,宋夏两国要在绥州和谈。听到这个消息,老吴还是相当高兴的,尽快停战和谈吧,老是打仗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这些生意人了。只要榷场重开,绥州的商路就会再次兴盛,那么自己的生意……

    尤其是自己六十岁退休抱孙子的愿望,那自然能够实现,唉!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很多时候,好事成双,好运总是不期而遇

    这不,刚刚开门,便有生意上门了。远远地便瞧见好十几个人走了进来,这可是最近的第一单生意,老吴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即笑呵呵地迎了上去。

    “诸位客观是用点饭食?还是住店啊?”

    “住店!”

    不错,不错!开门红啊,十几个人住店,可是不小的一笔收入啊!

    “好,马上给诸位准备房间!”

    “嗯,记得,酒水饭菜也一并上来!”

    “是是!”

    “大勇,快去准备!”老吴笑呵呵地答应,随即有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儿子。这夯货,什么时候还能有点眼色,长点出息?还说回家抱孙子呢,怎么能放心把老店交给他们嘛!与此同时,老吴也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自己的孙子在哪呢?儿媳妇的肚子到现在还没动静呢?不行,等这些日子赚点钱,得请个好大夫老瞧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不能耽误了老吴家的香火传承。

    “诸位先饮点茶,润润嗓子,而今天气越发的热了……饭菜稍后,马上就来。”难得有客人,老吴很殷勤,亲自端茶倒水。

    “好了,多谢了!”来的十几位客人也十分客气。

    老吴笑问道:“诸位来绥州可是行商的?”

    “是啊!而今和谈在即,榷场重开是迟早的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

    “没错,是这个道理!”老吴这些年见的人可不少了,眼光颇为毒辣,这些人确实是行商打扮。只是随身不见行李货物,看样子可能是贩卖那值钱的小物件。抑或者是来此与客人商谈,收购物资的。

    绥州产出的羊肉、皮货、毛毡可都是上好的,如果能运回中原,绝对能大赚一笔。老吴笑道:“几位来绥州可是做皮货生意的……”

    “嘿嘿,我们先见见客人再说!”来客轻轻应了一声,并未正面回答。

    老吴心里清楚,这八成是人家的机密事情,不愿意透露就算了,自然也就不能多嘴再问了。

    说话间,酒菜便已经上来了,老吴招呼一声:“诸位慢用,然后就远远地避开了。”

    “嘿嘿,当真是热情啊!”饭桌上的李东林忍不住轻轻一笑。

    不消说,这些客人正是李东林和阿昌等人。他们来福庆老店的目的很明确,正如对老吴所言的那样,是为了等客人。

    李承在截获珠宝商队之后,就对他们分开进行的询问,得知了准确消息。尤其重要的是这交货地点,约好的只能是绥州城里的福庆老店。

    之前他们过来,见老店关门还颇为忧虑,如此该如何与那些神秘的西夏主顾联系呢?好在老吴这边及时开门,省去了不少麻烦,他们便立即赶过来了,结果就遇到了格外殷勤的老吴。

    阿昌笑道:“看来绥州也是荒凉了许多,商贩们的日子不好过啊。不过这酒菜倒是颇为精致,已经不错了!”

    李东林瞧了一眼桌上的菜色,在西北有这水平确实已经不错了。但是……想来阿昌兄还尚未去过姑爷家的江南居吧,否则以后吃什么都该味同嚼蜡了。

    “东林,确定是福庆老店?”阿昌似乎有些不放心,万一要是被李东林耍了,他们可能全都会交待在绥州城。这些都是小事,重点是万一要耽误了姑爷的大事,耽误了营救七姑娘,那可就麻烦了。

    李东林轻轻点头:“错不了,肯定是这里,且先住下,等着就是了!”

    “客人到底是什么人?”

    李东林轻轻摇头:“每年都是寻常人来取货,而且人还经常不一样,背后到底是什么人,我还这真不知晓。”

    “哦?”阿昌将信将疑,总觉得李东林在这方面没有说实话。

    其实他是不知道,这件事还真有些冤枉李东林了,他确实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李东林而今还正为难呢?生恐露馅了就麻烦了。

    李东林迟疑了一下,沉声道:“阿昌兄,我知道你还有那位林侍郎都不相信我……也罢,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何事?”阿昌狐疑地看着李东林,十分警惕。

    李东林暗暗叫苦,明明是一片好心,何以总是被这样怀疑呢?唉!公子啊公子,某绝对是一片赤胆忠心啊!

    “是这样的,我虽然在经商,但以前是个读书人,我一直想着能科举入仕的,可惜家中遭遇变故,我只得出走商道。可若是还有机会,我当真愿意……”阿昌一边酝酿着感情,一边说道:“看得出来,这位林侍郎地位不低,前程远大,我想着,我能否为其效力,将来谋个出身?”

    “这……”阿昌没想到,李东林提出了这样的请求。是真心的吗?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

    “阿昌兄不必为难,我也看得出来,此番前来绥州,是有任务的。我只想说,若是能帮上什么忙,东林绝对义不容辞,也算是给林侍郎的投名状,如何?”李东林暗暗松一口气,若非宗主那边传讯来,声称泄露身份也不要紧,他哪里敢如此主动大胆?

    也好,看样子宗主是打算告知公子身世了,这样也好!大家伙就有真正的核心了。尤其是和公子配合这块,就容易多了,至少不必的这么偷偷摸摸的。编故事着实太麻烦,还容易引起误会,这些天李东林深有体会。

    不过,在此之前,戏还是得演下去,这份投名状还是很必要的!(未完待续。。)

第三九六章 气势与气场

    投名状?

    阿昌微微一愣,没想到的会是这么个剧情。

    来绥州的时候,姑爷吩咐了,需要小心看着这个李东林。来西夏之后也一直小心翼翼,并没见他有什么过分的举动。

    难不成是姑爷多心了?

    阿昌也这么想过,但是依旧不敢掉与轻心。毕竟此前在绥州的日子,并未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甚至接触的人都很少,即便是李东林居心叵测,也没有机会行动。

    而今他却突然提出来要投诚效力,兴许是好事,姑爷身边缺少人手,这个李东林读书识字,也有几分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会武功,正是公子所需要的。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言,经商不是他的志向,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重农抑商的年代里,若非万不得已,读书人有几个轻易从商的?

    姑爷而今乃是朝廷当红官员,前程无可限量,而今有担负着主持宋夏和谈的重任,身份尊贵,权柄不轻。如果能攀上这条线,混个出身完全没有问题。毕竟人都是有恻隐之心的,攀附权贵更是寻常,难得有如此机会,谁会轻易放过呢?

    从这个出发点而言,阿昌完全相信。

    只是眼下也正是和那所谓的主顾交接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幺蛾子的时候,如果李东林心怀叵测,这个时候必有异动。万一这是李东林的计策,岂非落入彀中?所以这个问题当真有些不大好把握,阿昌难免有些为难。

    李东林见状也十分无奈,他理解阿昌的处境和想法。可是若不这样。自己在绥州又有什么作为呢?宗主那边已经传讯过来。绥州可能有几条大鱼,岂能因此轻易放过?

    麻烦,当真是麻烦!

    “阿昌兄,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可是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不管我怎么赌咒发誓,你也未必相信,但是有一点……”李东林也是无奈。而今之计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自己不得不冒失,就看阿昌有没有胆量冒险了。

    “哦?”阿昌顿时来了兴趣,直勾勾地看着李东林,想从他的眼神里探究点什么,可惜一无所获。

    李东林沉声道:“敢问阿昌兄来绥州为了什么?至少是想要有所斩获对吧?”

    阿昌没有回答,但等于是默认了。

    “可是按照目前的状况,能获得什么呢?”李东林摇头道:“想必阿昌兄来这里,甚至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对吧?死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是要死得其所才是。对吗?”

    一点不错,为了营救七姑娘。死有算得了什么呢?阿昌清楚地记着,当初要不是折文芯,自己已经死在马匪的刀下了,知恩图报是应该的。李东林说的对,死很容易,但是要有价值,尤其是姑爷对自己寄予厚望的前提下,更要有所斩获才是。

    “好,你说说看!”

    李东林微微一笑,旋即正色道:“既然如此,何不冒点险呢?赌一把,相信我,让人放手一搏。反正结果不可能更坏,说不定还会有惊喜,你以为呢?”

    赌一把?!阿昌笑了,其实来绥州何尝不是一次赌呢?既然如此,索性再赌一次。左右不过是个死,要是有惊喜,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可以,但是有一点,你得记住。要是耍什么花样,我们死了无所谓,临死的时候一定会拉上你做个垫背的!”阿昌面色坚毅,沉声答应下来,同时也提出一个严正的威胁。

    李东林好生无奈,一片好心被人当作驴肝肺!还遭遇**裸的威胁,唉!真是!阿昌兄,来日咱们在好好回忆一下今日情景吧!

    不管怎么着,这次是有主动权了,接下来且看我一展身手!

    “公子,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李东林信心满满,这个投名状十分重要,必须要办的漂亮。

    ~~~~~~~~~~~~~~~~~~~~~~~~~~~~

    “总算是到绥州了!”瞧见远处的绥州城,林昭轻轻松了一口气。

    从清涧城出来,连续赶路之后,总算是到了和谈目的地绥州。

    此番和谈礼节上没有那么复杂,并未有什么正副使的说法,唯有林昭一人全权负责。当然了,大原则都是朝廷定好的,又有陕西路宣抚使韩绛坐镇监督,不必担心,汴京的皇帝和宰相们大概都是这个想法。

    林昭此来绥州,身边的帮手就两个人!

    一个刘昌祚,一个种师道,并五千精兵在侧。有三千人是从庆州带来的铁骑护卫,从清涧城出来的时候,种谔不大放心,又让种师道率领两千种家军助阵,和谈使的卫队也达到了五千人之多。

    这些士兵的素质都很不错,可以说是雄赳赳气昂昂,气势不弱。别的不说,来到绥州,最直接的作用便是撑门面,向西夏人展示一下大宋军容与军威,也好给和谈壮声势。

    此番绥州进行的和谈,既然是谈,那边是谈判,也是战争的一个环节。毕竟,到目前为止,宋夏尚未真正停战,只能说暂时休战。

    不止如此,此番和谈虽然是西夏提出来的,但并非是西夏主动投降。因为静州的一场小胜利,使得西夏人坚称是互有胜负,只是不愿意生灵涂炭才愿意和谈的。为此,折克行遭到的弹劾也不在少数。

    这种态度不端正的说法,按理说,宋庭该给予严厉打击和教训的。奈何朝中大佬们各怀心思,急于停战,又担心辽国在幽州的威胁,于是便轻而易举答应了。以至于而今在名分上的问题,显得十分尴尬。

    和谈!

    既然是谈,那地位便是平等的,宋夏之间是平等商谈!

    西夏人咬定了这一点,在地位和声势上没有丝毫退让,即便是国相被俘,态度也相当强硬。可汴京的官员们,却认为西夏乃宋朝之臣,自然低人一等!可事实上呢?

    迂腐误国啊!

    以至于现在,在谈判桌上,宋朝方面应有的气势荡然无存!

    这让林昭十分恼火,简直就是为难和谈使嘛!

    还好,谈判桌上比的不只是气势,气场同样重要!

    没错,和谈使的气场!(未完待续。。)

第三九七章 惊喜等着他

    绥州城南,福庆老店。

    店主老吴正在忙碌,有了客人入住,事情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只要能赚钱,即便是辛劳,他也十分乐意,刚擦完桌子,一抬头便瞧见一群人走了进来。

    哎呦,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