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241部分

宋王-第241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在坟前,林昭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男儿膝下有黄金,是绝对不会轻易下跪的。古代也有传统,跪只跪天地君亲师,实际上在开明的宋朝,即便是面见皇帝也不需要下跪。

    但是今天,林昭在这里跪下了。

    这千余将士是抵御西夏,经历了一场场恶战。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幸存下来的英雄。是为大宋朝浴血奋战的勇士。这些人本身就值得尊敬。

    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最终却被李复圭一把火烧死,着实有些冤枉。林昭很清楚,火虽然是李复圭放得,却有自己有着莫大的关系。有道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李复圭本身是不会轻易谋害将士们的,只是在构陷自己的时候,千余将士成为最不利的证人,于是乎他举起了屠刀。

    林昭对此内疚不已,若非自己,也许那千余将士就不会这样枉死。他们之中有人会从军中退伍,解甲归田,与妻儿一道共享天伦;或许有人积累军功,得以升迁,去更大的舞台上表演;也许……

    可是他们的生命却这样无端的终止在大顺城的那个夜晚,林昭愧疚不已。这一跪也是应该,不只是个形势,他的心无比虔诚。

    跪下了那一刻,林昭想起了自己的誓言。那夜,当着李复圭的面,当着数千将士,林昭曾经说过,必定要手刃李复圭,为将士报仇。

    大丈夫言出必行,这不是一句空话,林昭会尽一切可能去完成这个诺言。即便是李复圭逃去了西夏,也要想办法将其斩杀,以慰将士们在天之灵。

    ~~~~~~~~~~~~~~~~~~~~~~~~~~~~~

    西夏,兴庆府。

    居住在国相府的李复圭连续几个喷嚏,擦去鼻涕的时候,忍不住道:“到底是什么人,这般念叨我?”

    李复圭叛逃西夏,待遇还算不错。

    虽说他曾经是宋军将领,多次与西夏在战场上交锋,死在他手下的西夏士卒也不在少数。西夏人虽然有些许怨恨,可大局为重的道理他们是明白的。

    尤其是眼下,西夏大规模进攻宋朝,李复圭这样一个叛逃的高级将领,掌握了宋军最多的秘密。尤其是对宋军边防布局情况了如指掌,他的存在无疑是好有好处的。

    至少西夏人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宋军的堡寨的准确位置,以及驻军状况,尤其是彼此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这可是西夏斥候忙活好几年都很难掌握的情报,有了这个就可以趁虚而入,将宋军打的七零八落。

    这种优势而今已经凸显出来,战争最开始的阶段,西夏人全面出击,确实在数千里边防线上取得了一定战果,至少占便宜不少。李复圭的价值自然而然更加凸显了,国相梁乙埋更是将李复圭看作是至宝,直接接回到到自己府中居住,就是想要据为己有,不让其他人染指其中,情报是很宝贵的资源。

    这一次,梁乙埋想要依靠李复圭这个宝贝,在对宋朝作战中立下大功,从而一雪前耻,也好巩固自己在西夏国内的地位。所以此战对他十分重要,本来梁乙埋是想要稳扎稳打的,可自从有了李复圭之后,梁乙埋便觉得这是无比难得的好机会,并且动了亲自领兵作战的打算。于是乎,李复圭成为国相府的座上宾。

    在所有人眼里,李复圭价值连城。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潜在价值却在不断减少。接下来在西夏该如何过活,这是李复圭最为头疼的事情。

    目前在西夏如鱼得水,受的礼遇,那是因为自己还有利用价值。可是一旦战事 结束,自己还有用吗?当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全部说出来的时候,怕也就一文不值了。尤其是宋夏之间的关系若是好转,宋朝说不定会提出要西夏交出自己的要求。

    一旦议和,西夏能得罪宋朝吗?能不答应吗?自己一个宋朝的逃犯,在西夏这边又一文不值,会是什么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处境很尴尬,也很危险。

    李复圭虽然是流落在外,可头脑还是相当清醒的,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生死存亡,他已经没了往日的那种狂妄自大,他很有自知之明。

    居安思危,李复圭这会倒是将这个理念贯彻的很好!

    “将军,西夏终究不是久居之地,该提前想办法才是……”即便李复圭已经叛逃在外,可陈桥一时间却也改不了口。

    李复圭轻轻点头:“是啊,只是该去哪里呢?如今身在西夏,虽说是颇受礼遇,可实际上也是身不由己啊!”

    “将军切莫着急,慢慢等待,机会总是有的。西北除了宋夏之地,吐蕃也去不得,索性继续往西,去西域吧!”

    “西域?”李复圭也觉得是个不错的地方,只是想要顺利前往并不容易。而且,也就在此时,传来一个消息,让李复圭又有些迟疑了。

    林昭来西北了,并且成为大顺城的守将。

    一听到林昭的名字,李复圭便恨的咬牙启齿,自己之所以落到今日这般局面,可以说完全是败林昭所赐。虽然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一意孤行的结果,可李复圭这种人从来不会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

    若非林昭,自己何至于如何?

    一想到这一点,李复圭就怒不可遏,报仇之心格外强烈。只是他而今在西夏是个被软禁贵客,只能提供一些信息,这种情况下,想要报仇谈何容易?无疑是痴人说梦。

    李复圭难免有些沮丧,陈桥却笑道:“将军不必着急,有时候报仇并非必须要自己出手,借刀杀人不是很好吗?”(未完待续。。)

第三四八章 又是一个坑

    借刀杀人,很古老,很传统,且行之有效的计谋。

    当然了,实施也是有前提的,首先便是有刀可借。

    根据刀的情况不同,也是由分别的。有时候借刀杀人很容易,完全就是把人当枪使。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对方太愚蠢,很容易可以煽动或者是被愚弄,要么就是自己十分高明,举手投足之间很容易就可以将事情做成。

    抑或者是要做的事情正好符合对方的利益,顺水推舟。总而言之,借刀杀人的核心便是“利用”两个字。

    李复圭和陈桥想要借刀杀人,要杀的人自然是林昭,刀便只能是梁乙埋。

    身为西夏国相,梁乙埋有这个实力,可以调动兵力去攻击大顺城,可以想办法斩杀林昭。否则单凭他们的能耐,根本无法成事,报仇只能是个遥不可及的奢望,梁乙埋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按理说,他们现在的处境并不是很乐观,梁乙埋是他们的靠山和庇护神,不敢轻易利用,安安稳稳才是长久之计。可是李复圭心中恨意浓重,哪里肯放弃?从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到叛国出逃的囚徒,身份和待遇,尤其是心灵上巨大的落差,对一个人的打击何其之大?

    完全是林昭一手造成,李复圭怎么能咽下这口气?如果林昭不出现在西北,他鞭长莫及,没有一丝可能,他也只能想想,就此含恨过去。

    可是偏偏林昭而今就在西北,就在大顺城,报仇是有可能的。于是乎李复圭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仇恨怒意。

    借梁乙埋之手。轻而易举就会被看出来。李复圭和陈桥本身并不十分高明,梁乙埋也素来精明,并非是那种可以随便能被人利用的傻子。

    但李复圭相信,即便是明知被利用,梁乙埋也是愿意的,心甘情愿不说,甚至还会感激自己。因为这符合借刀杀人的形式,彼此有共同的利益。

    梁乙埋对林昭的仇恨不比自己少。这一点李复圭十分清楚。

    他们在青唐城的恩怨,以及上一次大顺城之战的状况,还有梁乙埋后来一系列的动作,都说明了这一点。而今身在兴庆府,西夏国都,某些事情自然也就了解的更清楚,李复圭太清楚了,梁乙埋一直由必杀林昭之心。

    而今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梁乙埋会轻易放过吗?不要自己主动去劝说游说,只需要推波助澜就是了。兴许梁乙埋还可能会主动来找自己。并不十分费事。

    陈桥道:“将军,这是个好机会。如果此事成功,梁乙埋感激我们,我们在西夏的处境也会好一些。同时,只要离开了兴庆府,我们离开西夏也就容易的多了。”

    “如此也算是一举两得!”在李复圭看来,无论如何结果多自己都是很有利的。他已经在期待着仇人授首,自己也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宋朝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生活是回不去了。也罢,如果可以远赴西域,去做个富家翁也是好的。

    ~~~~~~~~~~~~~~~~~~~~~~~~~

    也怪不得李复圭想要借刀杀人,实在是梁乙埋在这方面透露出太强烈的意愿。

    他是西夏国相,前方战事由什么最新进展,他都能率先得到消息。加之他对林昭由特别的关注,曾经特意叮嘱属下留意。

    故而林昭出现在西北,并且担任大顺城守将,梁乙埋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

    林昭竟然来了!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梁乙埋忍不住连声冷笑,笑容有些苦涩,却也有些得意。

    本来一直风光无限的他,在过去的半年多里却连连在林昭手中吃亏,虽说结局不像是李复圭那样凄惨,但处境也着实不好。若非姐姐梁太后一直维护,他的国相地位怕是早就不保了。一切的屈辱于麻烦都是拜林昭所赐,梁乙埋心中恼怒是必然的。

    可是好几次的谋划,想要报仇雪恨,最终的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了,这使得梁乙埋的恼怒和仇恨不断增加。

    只是渭水咸阳渡口的刺杀失败之后,林昭就回到了汴京,他鞭长莫及。期望许久的借刀杀人之计也失败了,林昭通敌叛国之罪无疾而终,最终无罪释放。据说还因祸得福,升官发财不说,还娶了几位美娇娘,可谓是福泽深厚。

    越是如此,梁乙埋心中就越发的不平衡,报仇之心就越发强烈。可是他没有一点办法,汴京是宋朝都城,距离西北数千里之遥,自己根本插不上手,报仇只能是有心无力。

    他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一旦林昭来了西北,势必要取他性命,一雪前耻。

    原以为一生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可是没想到,上天竟然又给他了一次机会,或许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林昭啊林昭,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西北你还敢来?尤其是我西夏兵锋长驱直入的时候,你这是挑衅吗?是看不起我吗?梁乙埋不由自主地感觉到一种羞辱。你自己找死,可就怪不得我了!

    结果不等李复圭开口,梁乙埋已经匆匆赶回府中,来询问李复圭。

    想要报仇,斩杀林昭,必须要攻陷大顺城。

    对庆州以及大顺城的了解,有谁比李复圭更清楚呢?

    当然了,梁乙埋也不完全是鲁莽。

    报仇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进攻大顺畅的意义绝对不在这里。大顺城是庆州的门户,意义十分重大。

    只要攻陷了大顺城,西夏的兵锋就可以直指庆州。

    虽说梁太后也曾说过,此番对宋朝作战不能太狠,不能将宋朝人惹急了,要注意把握程度。但这一次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作战必须要勇猛一些。重点是要将宋朝人打疼。所以即便是兵临庆州城下,甚至是攻陷庆州都不算过分。

    此战的意义不只是他梁乙埋要找回尊严,对整个西夏而言同样如此。此前宋朝的进攻,使得西夏的处境十分艰难,处境相当尴尬。

    向宋朝上降表,称臣请求册封无疑是得罪了之前的宗主国辽国,结果现在又和宋朝闹僵了,同时开罪两个大国。对于西夏而言是非常严峻的不利局面。

    与河湟吐蕃和亲的效果又不十分明显,董毡那边摆明了是要暂时和宋朝维持良好关系,保持中立态度已经算是难能可贵,要是再和宋朝有什么合作,抑或者是趁火打劫,后果无疑是雪上加霜。

    要知道,西夏的西北方还有他们的宿敌回鹘。而今回鹘和吐蕃的关系相当之好,并且绕道和宋朝结为友好关系,要是这个时候在背后给一刀,西夏怕是难以承受。

    所以此番对宋朝作战。如此大规模的动作,就是要找回面子。同时也是为了威慑周围的其他国家和部族。尤其是河湟吐蕃和甘州回鹘。

    所以攻击效果必须要狠一些,只是拿下一些寻常的堡寨,完全是不痛不痒,和以往有什么区别呢?当宋朝人都习以为常不当回事的时候,西夏的进攻也将毫无意义。

    大顺城,庆州!

    这两个联系在一起的目标就变得十分重要。

    陕西路延边诸州中,环庆路的作用作为重要。他正好是处在整个边防线的中间,尤其是庆州,最为居中。

    往东北便是府州、麟州和清涧城,西南方则是秦凤璐,继而就到了吐蕃的境地。攻陷的庆州,将相当于是将宋朝西北的边防线截断成为两个部分,使之彼此之间难以兼顾,无法成为一个整体。

    如此一来,不管是各个击破,还是给宋朝更为深入打击,都是大有好处的。再者,大顺城是范仲淹修建,宋朝的仁宗皇帝亲自赐名,意义重大,只要拿下了大顺城,继而攻击庆州,必然会引起宋朝的震动,继而引起整个西北的震动。那时,正是西夏扬威的好机会。

    同时可以顺带着斩杀而今驻守大顺城的林昭,如此可谓是一举两得,对西夏,对自己都是大有好处的。

    虽说梁乙埋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要斩杀林昭,一雪前耻,不想却一番思索之下,顿时为自己找到了如此多的理由,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顺理成章,还有诸多好处在内。想通了这一切的事情之后,梁乙埋笑了,这一次当真笑得有些得意。他甚至还有些佩服自己,太聪明了,他完美了!

    至于其他,比如风险和可行性,以及引发了反应,梁乙埋并未估计,现在这些都不重要。或者说已经被大顺城那近在眼前报仇的酣畅淋漓,以及重大的军功所掩盖,继而直接被忽略。在梁乙埋看来,一切都是那么近,即将实现。

    可是也不知是得意忘形,还是有些偏执的他忘记了,有时候即便很近,触手可及的距离,却也要拿到手中才是真实的,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